?

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

2024-02-07 20:59李繼東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游戲精神游戲化教學教學方式

【摘 要】 語文課堂,需要一種自然的、生動的游戲化教學方式。游戲化教學是游戲活動和游戲精神在教學實踐中的辯證應用,注重用游戲的思想指引教學,用游戲的精神引領兒童,用游戲的方式構建課堂,從而促進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

【關鍵詞】 游戲精神 教學方式 游戲化教學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是在游戲育人思想的指引下,運用游戲思維,將游戲元素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的教學方式。游戲化教學選擇具有游戲性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游戲者,讓教學過程成為游戲過程,促進學生在自由愉悅的狀態中深刻學習語言文字,獲得精神成長。從兒童出發,踐行語文課標精神,解鎖教材密碼,語文教學迫切需要“游戲”的加持,這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實體游戲,而是自主的游戲精神,即更加鮮活的游戲方式,更加生動的游戲姿態,更加豐實的游戲思想。

1.堅持自由與規則制衡。游戲中的自由精神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自由”。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游戲”的重要任務之一,即建構與自由比肩而立的“規則世界”。實現真正的課堂“自由”,必然在一定規則約束之下;遵守底線“規則”,必定是兒童自由的邊界?!白杂伞焙汀耙巹t”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關系,而應該在游戲化教學的實踐中相互接納,走向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師必須在自由和規則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尋求自由與規則的平衡共振,以達成小學語文課堂的和諧融通之美。

2.堅持目的與手段統一。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伯恩指出,真正有益于兒童發展的游戲一定是有所指向且符合人們的普遍期望與價值追求的游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游戲”運用,應首先關注它的“教學”功能,堅守運用“游戲”的目的性和工具性。教師切不能將“游戲”片面地理解為娛樂活動,一味地關注課堂的熱鬧,卻忽視了目標任務,而應準確定位“游戲”存在的價值,視之為教學的一種途徑,一種輔助方式。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游戲,應該經過預先精心設計,始終指向教學目標,并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選擇適切的游戲手段達成教學目標,以實現目的和手段的統一。

3.堅持形式與精神相融。游戲精神是專心投入、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是積極主動、開放創新的精神,是由內而外展現出的心理品質。小學語文教學應當超越功利,在教學活動中開展與游戲精神相匹配的游戲形式,培養學生的游戲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游戲和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游戲為表征,教學為實質,相互滲透,融為一體,達成形式與精神高度統一。

1.營造游戲的環境。

(1)營造物理環境。物理環境能夠帶給學生最直接的感知,使他們迅速進入游戲情境中,如歡快的音樂,生動的描述,豐富的影像,角色扮演中的衣著、頭飾等,都能讓學生投入游戲的懷抱,讓學生親近與期待。以《司馬光》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邀請四位學生來到講臺上,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采訪“眾”:“你們都在玩什么呀?”采訪“一兒”:“你想干什么?后來發生了什么事?能說說你的感受嗎?”采訪“眾”:“看到這樣的場景,你們為什么跑了呢?”采訪“光”:“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呢?”教師通過一步步的追問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中,讓他們感受“群兒戲于庭”的快樂,“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遇險的危急,“眾皆棄去”的無措慌亂,以及關鍵時刻“光持石擊甕破之”的從容不迫、當機立斷。學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同身受,也才能真正理解文本。

(2)營造心理環境。教師是“長大的兒童”,要讓“教室里的兒童”和“書中的兒童”走到一起,共同開展美妙的學習之旅。同樣以《司馬光》一文的教學為例,坐在教室里的是現在的兒童,司馬光是約千年前的兒童,教師是曾經的兒童——同為兒童,卻隔著遙遠的時空?!端抉R光》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盡管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對于初學者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怎樣跨越時空的距離,讓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萌生出對古漢語學習探究的興趣?用游戲式對話營造出生動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談話時利用師生姓名來做文章:姓孫名英杰,可以稱為——杰,而司馬光姓司馬名光,可以稱為——光,老師姓李名繼東,可以稱老師為——東。簡潔的對話將處于不同時代的三類人聯系到一起,一下子拉近了師生與文本人物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學生知道了:原來現代漢語表達中一個人的全名,在古漢語中特定的情況下只需一個字就足夠。

2.塑造游戲的伙伴。兒童可以成為自身的游戲伙伴,即便單獨一人,也總有不同的游戲角色,彼此互為伙伴;身邊的同伴可以成為游戲伙伴,二人或多人之間平等對話、討論交流、角色扮演,建立穩定和諧的伙伴關系;文本人物可以成為游戲伙伴,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讓文本人物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聯系,成為可以隔空對話交流的伙伴;教師可以成為游戲伙伴,教師以游戲伙伴的身份加入課堂,和學生共成長,這也意味著師生關系的重建。

3.開展游戲的活動。

(1)競爭游戲。荷蘭文化學家、游戲研究先驅胡伊青加以“玩、爭、賽、讓”四個字來表達“游戲”的概念?!盃?、賽、讓”,充分說明游戲本身就具有競爭性。所謂“競爭”就是“比”,“比”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游戲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就可以采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式,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游戲活動中鍛煉言語能力,增長智慧,提升核心素養。

(2)對話游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有著鮮明游戲性質的對話能夠有效聯結四者之間的關系,催生學習內驅力,啟迪思想,提升智慧,讓學生獲得言語生長和能力發展。游戲式的對話是有價值的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重點學習“預測”的相關閱讀策略,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預測的同時,不妨嘗試著以對話游戲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老屋,你站了這么久,不累嗎?如果我就是老屋,在小動物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愿意繼續堅持嗎?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三者之間的順序是否可以調換?作者為什么只安排了弱小的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還會有其他兇猛的野獸來寄宿嗎?……一次次發自心底的叩問將學生、文本、教師與作者聯結在一起,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也使得“預測”這一閱讀策略的學習得以落實。

(3)模仿游戲。模仿是兒童喜歡的游戲,語文學習也是一種模仿。遵循兒童的天性,讓兒童在模仿游戲中自由地做,自由地說,學習語言的組織和表達。如教學《咕咚》一課時,師生共同模仿小兔、小猴、狐貍、山羊“跑”的動作,而且一邊跑一邊叫。教師再適時采訪:“小兔子,你為什么被嚇得拔腿就跑?你心里的‘咕咚’是什么樣的?”學生紛紛說出心中關于“咕咚”形象的想象:巨人、怪物、牙齒尖尖的妖怪、龐然大物等。一年級的學生在情境模仿中理解了“跑”字背后小動物們恐懼的心情……模仿游戲讓學生感同身受,對字詞的理解在情境體驗中水到渠成。

(4)扮演游戲。扮演游戲受到兒童普遍的喜愛,它帶給兒童充滿想象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師借助文本,通過畫面、音樂等輔助手段,配以服飾、道具,讓學生在扮演中學習、理解并內化文本,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突破預設,彰顯個性,創生新的生長點:學習《巨人的花園》,就讓學生扮演那個自私蠻橫的巨人,他拒絕孩子們走進自己美麗的花園,所以他的花園失去了色彩與活力,所以他才在頓悟后邀請孩子們到花園里玩;學習《稚子弄冰》,讓學生一起表演敲冰的場景,用終于做好的冰鉦敲一敲,可以敲出喜歡的節奏,也可以興奮地邊敲邊跑……在一次次角色扮演中,學生感受著人物的心理,用個性化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達著自己的見解。

(5)對比游戲。把兩者進行比較就是一種游戲,例如教學《鳥的天堂》,學生先品讀群鳥歡騰的場景,感受鳥兒的歡樂動態的描寫,再打著節奏讀出動態的畫面。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嘗試著換一換朗讀方式:能否用讀群鳥活動的歡快節奏讀對大榕樹的描寫?學生試著打節拍讀,發現讀起來很怪異,在對比朗讀實踐中,在思辨性學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靜態與動態描寫的區別,朗讀的語氣和節奏自然也不一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添、減、刪、換的方式修改原文中的詞、句、段,再勾連、比較,體會文本遣詞造句之精當,布局謀篇之精妙。

(6)想象游戲。游戲給予兒童想象的空間,讓兒童的思維盡情馳騁。語文教學,需要讓兒童在游戲中張開想象的翅膀。學習古詩《稚子弄冰》,教師設計情境,讓學生想象“彩絲穿取當銀鉦”的穿冰鏡頭:冰終于從盆里取出來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小組合作,展開想象說畫面。詩中只用了一個“穿”字,而在學生的想象中,穿冰卻是一項大工程——不是冰碎了,就是線拉不過去,或是孔打得太偏了、太大了。學生通過想象,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放大了稚子玩冰的快樂,詩句的意蘊變得更豐富了?!?/p>

(李繼東,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蘇教名家”培養對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

猜你喜歡
游戲精神游戲化教學教學方式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游戲精神
傾心打造音標“游樂場”
玩轉音樂 “樂”享精彩
游戲精神下英語詞匯學教學策略探究
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
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游戲化教學探析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