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循母語學習規律,構建實踐性語文課程

2024-02-07 20:59吳忠豪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語言運用方法指導教學目標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應把握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重視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語言文字運用和語言經驗的積累。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多讀書、重積累、勤動筆。簡單又有效的課堂教學,還有持續探索的空間。

【關鍵詞】 教學目標 方法指導 語言運用 語言經驗

各位老師好,我受組委會的委托,對今天參賽的10節課做一些點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聽課感受。

這10節課各有千秋,但是基本目標都把握得比較正確:低年級識字、寫字、朗讀,這是重點;中、高年級的課側重于方法的指導。在30分鐘的課堂上,寫字指導好像薄弱了一點兒。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紙船和風箏》這堂課,老師安排了充分的時間指導學生寫字,指導也比較得當。老師讓學生看投影,筆順、筆畫都一目了然,非常清楚,然后再描一個字,寫一個字。教材的生字表里有兩個空格,為什么只寫一個?這樣設計是有道理的:寫完一個字以后,將學生寫的字當場投影出來,點評這個字哪個地方沒有寫好,應該怎么修改,比如斜撇應該平一點兒。這位老師的字寫得非常好,如果在孩子的斜撇上用紅筆改一下,示范斜撇應該怎么寫更好看,或許會給孩子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點評完以后,老師再讓學生寫一個字。我覺得這樣指導非常得法,當然如果能再多寫幾個字,效果會更好。

在10節課中,生字教學的音、形、義難點辨析,偶爾才能看見。老師們好像認為讓孩子認得漢字,讀得出來就可以了。其實識字教學要關注音、形、義的難點,特別是字形的難點。學生識字的質量,和小學教師對生字的重視程度直接相關。無論低、中、高年級,教學任務再多,知識點再多,都不能忽視識字寫字,這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一定要落到實處,這個時間千萬不能省。

展示的老師們普遍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抓住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四季之美》“品味語言的方法”,指導學生品味描寫春天這段話語言的優美,然后讓孩子舉一反三,用學會的方法去品味夏、秋、冬三季;《普羅米修斯》抓住起因、經過、結果來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課堂里,老師們花在學習方法指導上的時間不少,有些課甚至花了一半多的時間來指導學習方法。

比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老師讓學生說出文章寫了哪三件事情,然后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說出每件事的主要內容:第一件事情是回答校長的提問時,周恩來講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二件是知道奉天有很多地方被外國人占據,他搞不明白,伯父說是因為“中華不振”,他不理解;第三件是看到婦人的親人被外國人軋死,結果巡捕不但不懲處肇事的外國人,反而訓斥這個婦人。于是,學生對“中華不振”有了真切的體驗。最后,把三件事連起來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堂課的方法指導非常充分,總共用了21分鐘。其中有一個環節非常出彩:課文敘述的三件事情是結果在前,后面補充說明原因;老師指導時讓學生先說原因再說結果,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講這件事情。這樣,學生就講得很有創造性,贏得聽課老師的熱烈鼓掌。

這個環節如何指導更加有效?我以為教師可以對學過的“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先做個梳理,比如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抓主要內容之類。這篇課文寫的是三件事情,這樣的課文主要內容怎么把握?這堂課要學的是一種新的抓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解主要內容。新舊聯系,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這個環節,老師分成三步指導:第一步,分辨課文寫了幾件事,討論了7分鐘,用時過多了些;第二步,抓“周恩來回答校長提出的問題”這件事指導方法,花了10分鐘;第三步,運用學過的方法說出后面兩件事的主要內容,再把三件事連起來說出文章主要內容,僅花4分鐘。其實分辨課文寫幾件事無須多討論,重點應該放在怎么把事情主要內容概括得清楚些、簡潔些。最后,老師是用幾個關鍵詞——“立下志向、疑惑不解、深刻體會”來概括的。應該說概括得不錯,可惜是老師概括的,而且是用小標題的表達形式。我想,最好讓孩子自己嘗試概括主要內容,先小組討論一下或者同桌來說一說,通過伙伴學習讓大家來比較,看哪個學生概括得更加簡潔,表達得更加清楚;然后全班交流,這樣學生概括水平的差異可以呈現出來;再適時組織學生點評,比較哪一個學生概括得更加準確而又簡潔。這樣指導,對提升孩子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怎么抓文章主要內容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應該更有幫助。方法指導應該抓住重點,把時間用在刀刃上,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產生更高的性價比。

再比如《四季之美》,老師指導學生品讀春天這一段后,再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品讀夏天、秋天和冬天三段。先指導一段,再舉一反三自主品讀,從扶到放,很有設計感??梢杂懻摰氖抢蠋熯^于理性化的指導:先找寫了春天哪些景物——天空、彩云,再找寫出天空、彩云的什么特點——色彩,然后找哪些詞寫出景物的變化——動詞、形容詞,最后認識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動靜結合的方法。老師指導的這些內容當然都沒有錯,但學生腦海中留下的是一大堆抽象的概念,而對課文中精彩的語言沒有留下什么印象。其實怎樣品讀課文,方法千變萬化,要因文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仔細讀讀課文就會發現,春天的寫法和夏、秋、冬三季的寫法都不一樣,比如冬天,作者沒有寫景物,而是寫人物,就不能用這樣的方法去讀。其實這篇文章的特點是語言優美,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或段落,畫出來,多讀幾遍,爭取積累下來。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去讀、去畫,再和伙伴交流。每個學生喜歡的語句其實都不會一樣,交流時就要努力將自己喜歡的原因說清楚。比如“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這句中的“泛”字用得好;“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染”字用得很傳神。作者用詞非常準確,有想象力,很有創意。這兩句把靜態的天空和彩云寫得動態化了:天空是一點兒一點兒泛起魚肚色的,顏色是漸變的,是一點兒一點兒染上微微紅暈的,彩云是飄動的。學生自己品讀,讀了以后再交流,就會真正感受到作者動詞用得非常準確,描寫彩云的語句真美,作者把這個春天的黎明描寫得非常形象,等等。學生主動去讀,去感悟,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以后再交流,交流完了再去讀,再去感悟積累。這樣,學生不但對動靜結合的描寫手法有真切的感受,還積累了課文中優美的語句,學習了作者的語言表達經驗。孩子在充分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哪些同學畫出的語句更好,解釋喜歡的原因更清楚。即使學生交流不到位,老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示范指導。這樣去品讀課文,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學生最后在隨堂練筆寫一處景色時,就會注意到使用寫出優美的語句,甚至會注意到使用動靜結合描寫事物。通過自主品讀積累語言經驗,教師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積累語言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使學習價值最大化。

教材中概括出很多語文要素,以期教師能據此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但是真正要教好,老師可能還要花精力自己去鉆研,讓孩子通過這些方法得到最大的收獲。

語文課要重視語言文字的運用,因為語文課程就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怎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運用語言,在實踐中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10堂課里,至少有6堂課的老師有意識地設計了運用語言的練習。比如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后,根據所學方法介紹南京的一處景物;《金色的草地》中,根據課文說說中午蒲公英怎么樣,傍晚蒲公英怎么樣;《我要的是葫蘆》這堂課,老師安排了一個表演劇本,其實也是表達;學習《普羅米修斯》,說說4個人物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說話練習。當堂回答的那個學生把4個人物的關系敘述得很清楚,很了不起。學生作文寫不清楚,就是因為語文課里這樣的訓練太少。老師根據課文內容隨機創設一個情境,設計一個話題,就能訓練學生表達。這種表達練習多多益善,比方法指導還要重要。因為這樣的表達練習能讓學生把意思表達清楚,能夠用課文中的書面語言來進行表達,語言運用能力就能實實在在得到提高。所以,閱讀課上,老師要千方百計地利用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增加學生表達實踐的機會。

語文教師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信念: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最好的辦法不是教知識,而是增加表達的實踐。學生通過表達實踐才能發現自己語言表達的不足,從而去學習,去調整,去尋找課文中合適的語言,把自己的話說得更清楚,更具體。比如《金色的草地》,老師讓孩子說中午“我”到什么地方,看到的草地是什么樣的。孩子寫:“中午,我看到草地是金色的,因為花瓣張開了”“傍晚,我看到草地是綠色的,因為花瓣合攏了”。這樣說當然也不錯,但是學生表達得太簡單了。老師應該指導學生怎么才能表達得更好一點兒,讓別人聽得更加明白一點兒。比如說,“中午看到草地是金色的,因為花瓣張開了”,其實課文中還有一句話很重要——“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老師此時可以追問:“誰能在這句話的基礎上說得更加清楚一點兒?中午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因為花瓣是金色的,花瓣張開了,所以草地也變成金色的了?!鼻宄靠吹讲莸赜肿兂删G色的,也可以再補充一句:“誰能夠把這句話說得更具體一點兒?”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進行第三個層次的指導:“你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現的?”“中午放學回家,早上去釣魚,傍晚到草地散步”,把這些表示時間的句子補充進去,就能把話說得更加具體一點兒。老師這樣指導,學生寫文章時就會一層一層去擴展,把話說清楚,寫得更加具體。

概括中心,概括主要內容,都是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像這種描述性、說明性的話,是訓練學生怎么去描寫,怎么把話說清楚,寫得更形象一點兒,最好寫出畫面感。比如說《四季之美》,寫得有畫面感,教師就可以借此訓練學生學習描寫的方法。其實,學生寫作文的基本功訓練應該是在閱讀課上,這是閱讀課應該承擔的工作。語文老師當然需要教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寫作方法,但關鍵還是要強化學生的親身實踐,而不是僅僅懂得一些概念性的知識。

積累語言經驗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基礎,而語文老師普遍重視的是理解,包括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和對語文知識點、學習方法的理解。其實對小學生來說,每篇課文最有價值的內容是什么?是課文里面的語言經驗——詞怎么用,句子怎么組織,怎么建構成段落。像這樣的語言運用經驗主要靠學生反復朗讀,自己去感悟,去積累。語文課上,很多老師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多讀讀課文。一堂課上完,學生甚至沒有完整地讀一遍課文,時間都花在課文內容理解、語文要素指導上,這種現象其實不正常。朗讀是語文課程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學生積累語言經驗最有效的途徑。朗讀不僅要讀懂,比讀懂更重要的是讀熟,讀熟才能積累語言經驗,才能把課文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夠積淀語感。孩子學語文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其實是語言表達,包括詞匯貧乏,句子寫不通,并且寫的是大白話。比如《日月潭》,老師讓孩子用一個詞來概括日月潭的美景。第一個同學說了“風景秀麗”,第二個同學說是“百花齊放”——錯了,用這個詞語形容日月潭美景不妥當,第三個同學好半天才說出一個“美美麗麗”。這說明他的詞匯儲備很少。怎么去豐富孩子的語言?沒有其他辦法,就是讀。像《四季之美》《日月潭》,文中的句子多美!課文中有很多學生不會用的詞、不會寫的句子,他們通過反復朗讀,把這些句子輸入語言倉庫里,他們的詞匯量就擴大了,語言經驗就逐步積累起來了。這是每一篇課文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即積累語言經驗。

怎么積累語言經驗?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去讀,讀了以后自己去感悟。如果這樣上語文課的話,語文課可以上得很簡單,就是讓孩子讀,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詞語和句子,自己去悟,再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和同學交流很重要,你欣賞的語句和我欣賞的語句不一樣,老師的感悟和同學的感悟也不一樣。通過交流,學生就能體會到誰摘錄的句子最有質量,詞語用得好,句子寫得漂亮,這段話描寫很細膩,這句話寫得很有創意,這句話用的是動靜結合手法,這句話寫得很有畫面感,等等。舉個例子,《手術臺就是陣地》課后有一道題目,畫出描寫戰斗激烈的句子。學生畫出環境描寫的句子,并不等于真正感悟到作者描寫的好處。這堂課里,有的學生畫出一句,有的畫出兩句,也有學生畫出三句。設置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些環境描寫有什么好處。這三處環境描寫層層深入,寫出戰斗越來越激烈:第一處寫“突然,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硝煙滾滾,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第二處寫“敵機不斷地在上空吼叫。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最后一處寫“一連幾發炮彈落在小廟的周圍。廟的一角落下了許多瓦片。掛在門口的布簾燒著了,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將這三處環境描寫連起來一比較,就會發現三處環境描寫是層層遞進的,寫出了戰斗越來越激烈,情況越來越危險,描寫環境對烘托白求恩的精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實,這篇文章中白求恩與部隊首長的對話描寫也很精彩,很有層次感,直接寫出了白求恩將手術臺作為陣地,描寫得生動具體。是否可以讓學生自己讀讀,再說說哪些描寫讓自己最受感動,體會最深。詞語也可以,句子也可以,段落也可以。學生可以鑒賞白求恩說的兩句話,“他同意撤走部分傷員。至于他個人,要和戰士們在一起,不能離開”,這是學生的轉述;“謝謝師長的關心??墒?,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這是直接描寫白求恩說的話。前一句是轉述,后一句是描寫,很有層次感,反映出白求恩內心的思想,說明“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由。這兩句話很重要,是點睛之筆。還有白求恩做手術時的動作描寫,他是怎么在手術臺旁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的?是鎮定的、敏捷的,動作寫得很細膩。其實每個孩子欣賞的角度是不一樣的,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畫出自己最欣賞的語句,再積累下來,這樣對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并且積累語言經驗,是不是更加有利?

語文課要重視語言經驗積累,積累語言經驗其實也是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是一種審美能力的提升,也是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學一篇課文,老師應該讓孩子去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語句,比如說《日月潭》《美麗的小興安嶺》,讓孩子去積累一些好的語言,假以時日,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其語言表達的質量一定會和原來用大白話寫的文章不一樣。

總體來看,我的感覺是現在的語文課上得還是太復雜了些,其實語文課應該提倡返璞歸真:減少老師的分析,減少知識點,減少形式主義的東西,按照學生學習母語的規律去教。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課程,不是一門知識性課程,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實踐當中提高的,不是老師教知識教會的。語文課怎么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一是多讀書,二是重積累,三是勤動筆。如果按照實踐性的特點去改革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話,語文課是否會變得又有效又簡單?※

[本文是“《七彩語文》杯”第九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展示活動中的課堂教學現場點評,根據現場視頻整理并經作者審核]

(吳忠豪,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猜你喜歡
語言運用方法指導教學目標
2016年高考語文“語言運用”四大特色題評析
淺談如何指導初中學生寫書面表達
淺談初三語文閱讀教學
淺談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初中體育學習方法指導
淺析威廉?布萊克的《老虎》
淺談《警察與贊美詩》中的幽默藝術
《孔乙己》連續性教學目標撰寫及教學活動設計
關注句子教學 重視語言運用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