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提問的教學原則與策略

2024-02-07 20:59陳樹民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提問方式課堂提問

【摘 要】 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具有實用價值。教師提問,需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尤其是關注他們的眼神;需要講究提問的方式,并面向全體學生。關愛、關注每一個學生,課堂提問才能推動教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課堂提問 實用價值 提問方式

1.提問題時要關注學生眼神,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提問題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教師須用目光掃視全體學生,了解他們是否在聽教師的“問”,是否聽清楚了問題,是否在積極思考,尤其要關注到坐在教室四角的、邊上的和后排的學生。教師發現表現良好、有進步的學生,要點名表揚;發現多數學生眼神不對勁,要再啟發,讓學生把教師提出的問題再說一遍。教師應鼓勵、啟發學生要聽清楚老師的問題,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2.提出問題后要善于靜待,切忌急于提名。有的教師提出問題后,不顧全班學生的神態表現,急于提名學生回答問題。如某老師執教《海濱小城》一課,在講讀課文最后階段,教師提問:“課文寫了海濱小城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是什么樣的?”此時此刻,極少數學生很快就舉手,這些學生是班上發言的積極分子,一邊舉著手一邊思考著問題;有的學生緊鎖眉頭,苦苦思索;有的學生輕輕打開課本,想翻閱找答案;極少數學生沒有明顯的表情變化,無動于衷。面對這樣的學情,教師提名很快舉手的學生發言,其他學生唰一下放下手,思考也就停止了。這就是教師提問急于提名的真實寫照。

過早提名發言,打斷了學生的思路,抑制了多數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提出問題后,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留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對于個別過早舉手、邊舉手邊思考的積極學生,要暗示他們放下手來,再想想;對于那些平時發言不積極、不善于發言的學生,更要耐心等待、鼓勵、引導。

思考問題要有一個過程,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問題要引起全班每個學生的積極思考,通過問答引起全班互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1.教師向全班提出問題時,必須注意問題的具體表述。在課文學習結束后,教師一般都要問學生:“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教師如果能在表述時注意以下幾點,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把“想一想”讀為重音,學生聽到“想一想 ”,就會自然地提一下神,注意聽后面的內容;把“主要 ”一詞讀為重音,學生就明白要抓住課文的“主要 ”內容,而不是簡單地說說內容;把句子后面的疑問代詞“哪些”突出一下,把句末的語調上揚起來,語速再稍微慢一些,說成疑問的語氣,學生的興趣就一下子被激發起來。

課堂上,教師每提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要注意語調和語氣,使之有高、低、快、慢的節奏感,有時還要加上肢體語言,必要時還要將關鍵詞語隨堂板書。

問句一般有疑問句、設問句、反問句之分,句式不同,表述的語調也應不同。再如上述提問中的“想一想”,教師說話時,應該稍微停頓一下,引起學生對下文的關注?!罢f話也要有標點符號 ”,教師應注意說話語氣的輕重緩急。令人遺憾的是,有些教師提問時不太注意語調和語氣,甚至把課堂提問這一重要環節變成了例行公事,變成了走過場。教師應講究課堂提問的表述,切忌隨意提問。

2.表述問題時要注意語速,切忌匆匆忙忙“趕進度”。語言學專家的測試研究顯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耳朵收聽接受文字的速度為每秒七八個字。一旦超過這個速度,人的耳朵的聽辨能力就會下降。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情況。課堂提問的對象是兒童,教師提問時,語速要稍慢一些,要關注學生傾聽時的感受以及實際的聽課效果。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人們的生活節奏一般都比較快。課堂上,一些教師有意無意地把這種快節奏遷移到提問中來,匆匆忙忙“趕進度 ”,影響提問效果,這是當下應特別注意避免的。

1.提名前,教師的目光應掃視全班學生,看看學生是否都在積極思考。課堂上提問,是教師對每位學生應盡的責任,教師對全班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對學生來說,回答老師的問題是他們的權利。教師應該尊重每位學生的權利,為每位學生服務。教師必須用目光掃視全班,用自己的眼神和每位學生“說話”:“老師提的問題,你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就舉手告訴我呀!”這時,教師的目光應面向全班學生,還要特別關注那些后進生。

2.具體提名時要面向全班學生,切忌總是提名那些“尖子生”。在一些課堂上,當教師在課堂提出問題時,積極舉手發言的總是那幾個“尖子生 ”,多數學生沒有反應,也不積極舉手。對此,筆者深入調查后發現,原來病根在于平時老師提問時總是偏愛少數“尖子生”,有時還批評那些不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所以,教師平時提問偏愛少數“尖子生”,會打擊多數學生的積極性。

如何關心后進生?對于一個班集體來說,學生發展水平不可能一致。這就好比我們人的手掌,五個指頭不可能一樣齊。教師要科學、理性地對待這種情況。這里有教育思想觀念的問題,也有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刻刻把這些后進生放在心上,看在眼里,切忌總是提名那些“尖子生”。

3.問題的難易程度各不相同,具體提名時不要忘記“后進生”。一個問題提出之后,該讓什么樣的學生站起來回答?這要從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全班學生的學情出發,對于班上那幾位后進生,教師也要給他們應有的機會。這一點,對后進生有關愛之心的教師是不會忘記的。

60多年前,在南京市長江路小學,王蘭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王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時,提名了一位學生。這位學生是全校聞名的“特殊生”,站起來說得結結巴巴。這時,王老師揮手示意其他學生放下小手,熱情鼓勵道:“我們相信他一定能回答出來?!苯涍^王老師幾次提示、啟發,該生終于回答出來了。頓時,全班學生情不自禁地鼓掌,臺下聽課的老師也跟著熱烈地鼓起掌來。

我們不妨換位思考:平時上課,你會給后進生發言的機會嗎?你敢讓這樣的學生站起來發言嗎?王蘭老師的做法告訴我們:教師不僅要善于啟發學生,還要有一顆關心后進生的仁愛之心。

教師要把全班每一個學生都放在心上,看在眼里?!瓣P心每一個”,不只是一句放在口頭上、掛在墻壁上的標語口號。有了一顆關愛后進生的仁愛之心,什么奇招都可以想得出來。對于班上個別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有位老師在課前跟學生談話,讓他把下一節課上的問題試著說說。在課堂上,老師對這位同學特別關照,啟發他回答。答對后,大家鼓掌,從而提升該生發言的積極性。這一招還真管用,成了該生進步的“拐點”。

1.要求學生答題面向全班同學,啟發大家積極參與互動。教師向學生提問,主要是為了促進全班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言是講給大家聽,而不是專門說給老師聽。

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要求應明確。一方面要求發言的學生站在座位上,大聲講給全班同學聽;另一方面要求全班學生都注意傾聽該同學的發言,一邊聽一邊思考,并在聽完之后,讓大家積極參與互動。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之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進行補充;有不同意見的,可以爭論。必要時,教師還要即時板書,最后小結。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提問的效能。

在學生發言時,教師一般情況下應站在講臺的前方中心位置,一邊聽該生發言,一邊用目光掃視全班,關注全班學生是否用心聽講。當發現部分或多數學生思想不集中時,教師還要讓該生暫停發言,引導全班學生進行思考,再讓該生繼續說下去。有時發現學生發言聲音太小,教師就要鼓勵他大聲講話,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得清楚。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有時學生發言后,教師可以提名學生復述剛才同學的發言,提醒大家要傾聽同學的發言。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課堂提問要面向全班學生,關注學生眼神,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以求在課堂上高效提問,推動教學高質量發展?!?/p>

(陳樹民,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原校長)

猜你喜歡
提問方式課堂提問
談啟發式教學的技巧
讓提問在語文教學中閃現智慧光芒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用問題打開學生智慧之門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
提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反思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提問現狀初探以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