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實相生,體驗跨越時空的情感

2024-02-07 20:59王毓新吳忠秋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24年2期

王毓新 吳忠秋

【摘 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以詞悼亡的開篇之作,依循語文課標和教材要求,基于時空維度細致深入地品鑒這首詞,更能體味詞人對愛妻的摯愛和思念之情,掌握虛實相生、借幽夢表情的寫作技法。

【關鍵詞】 鑒賞與表達 虛實相生 時空維度

晚清詞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價蘇軾的詞:“純以情勝,情之至者詞亦至?!盵1]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下文簡稱“《記夢》”)是蘇軾“情之至者”的最佳例證。該詞虛實相生,通過夢境悼念亡妻,把文學從時間中描寫生活的形式(敘事性)與繪畫從空間中描寫生活的形式(呈現性)結合起來,形成像現代電影般獨特的敘述方式,在晝夜之中、千里之間縱情馳騁,增大時空距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蘇軾對愛妻深切的悼念之情。洞悉這首詞虛實相生、借幽夢表深情的寫作技法,有利于實現言意兼得的教學目標。

1.初戀至今,歷久不衰含摯情。青神縣至今流傳著“喚魚聯姻”的故事?!豆饩w青神縣志》載:“上巖,宋蘇東坡嘗讀書于此。中巖,下有喚魚池,客至撫掌,魚皆出游。巖上有東坡‘喚魚池’三大字,邵伯溫書‘中巖’二隸字?!盵2]地方志地近跡真,有裨信史。東坡與王弗同時為魚池取名為“喚魚池”,成為喚魚聯姻的千古佳話。清人蔡珽贊曰:“喚魚自昔羨坡公,古今雖殊興致同?!盵3]這些文字證實了“喚魚聯姻”的真實性。蘇、王二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一起走過初戀、成婚、生子三個重要的人生階段??上醺ピ缡?。王弗的墓旁種植了許多松樹,學者朱靖華認為是蘇軾親手所栽,意在讓松樹代替自己陪在亡妻身邊。王弗去世十年后的正月十五前后,月圓人缺,蘇軾倍加懷念糟糠之妻。正月二十日夜晚,蘇軾幽夢思妻,終得一見。于是,他在夢醒時分寫下本詞,表達對端莊矜持、聰敏嫻靜、相濡以沫的亡妻經久難忘的真摯深情,讓我們看到了豪放派詞人蘇軾令人動容的摯情。

2.幽夢一場,夢醒夢散留悲情。成功的作品,情感一定是真實的;文中的事物,除了真實,還可能是作者想象的。本詞是“記夢”詞,通過夢前、夢中、夢醒的時間順序表達蘇軾深徹的悲慟。詞的上闋寫夢前悼念妻子,訴說心中的悲痛凄涼;下闋“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描寫了夢中相遇場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抒發了蘇軾夢醒時分的感受——夢醒,更添傷悲。詞中對夢境的描寫僅有兩句話,主要內容更多的是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直接傾瀉因妻子去世而產生的悲痛之情。這兩闋以蒙太奇式的手法,凸顯了悼念亡妻的主題。

3.十年生死,日思夜想流思情。春秋十載更替,蘇軾懷念王弗依然如故,已經達到“不思量”也會“自難忘”之境??梢姰斈昊ゾ椿?、同甘共苦的一幕幕在蘇軾腦海中出現的次數之多,多到現在生出思念之情已經成為本能。日思夜想,唯有在夢中,蘇軾才能一解相思之苦。弗洛伊德發現,夢代表著一種“愿望的達成”,他指出:“夢始終是為了滿足愿望?!盵4]弗洛伊德相信,所有的夢都與自我有關,都表現著自我的愿望,而愉快、歡樂、幸福的夢正暗示愿望的達成。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對亡妻的思念很濃,夜晚睡夢里便會出現她的身影。日復一日,蘇軾終于夢回故鄉,夙愿得償。

1.孤墳不孤,空間變易言摯情?!锻銎尥跏夏怪俱憽分姓f:“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盵5]據此可知,王弗之墓與公婆之墓不過相距八步的距離,不應是“孤墳”。而蘇軾在《記夢》中卻視其為“孤墳”,認為亡妻是孤獨的。詞與現實有極大的差異,造成了空間變易,這就是“情與理的反差”。反差越大,情感越深?!肮聣灐倍?,實指蘇軾失去妻子后自我的孤獨,也凸顯出蘇軾擔心妻子孤單,想重回青神縣陪伴妻子的心愿。如果“我”能去,你就不再孤寂;如果你能繼續陪伴“我”,“我”也不會如此孤獨凄涼,間接體現出蘇、王二人在精神上的互相依靠,言說出夫妻感情的真切與深摯。

2.生死相隔,明月松岡悲斷腸。在“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中,蘇軾聯想到天上、地面兩處空間,寫作鏡頭由上至下轉換,清冷悲涼的松岡月夜之景與“腸斷”之情相互滲透,將自己與妻子的死別之悲烘托到了極點。此外,“腸斷”二字直抒悲情:妻子無法復活,“我”也就無法改變這種年年悲傷的情狀,無奈、無助與悲痛難忍之感共同撲向“我”,“我”已無力承受,只能縱容悲傷肆意襲來。蘇軾的筆觸從天上到地下,從墳里到墳外,又從密州到青神縣,三處聯系不大的空間,最后順著他作為一名“斷弦人”的深深悲情,悄然通暢地聚在了一起,使本詞的空間之感更強勁,更深闊。

3.千里相逢,如夢如幻解相思。蘇軾任職的密州(今山東省濰坊市)與安葬妻子的青神縣(今四川省眉山市)相隔千里,根本無法實現蘇軾馬上去到亡妻之墓稍解相思之情的愿望。何以暫時逃脫憂思?唯有進入虛幻的幽夢。在夢中,蘇軾見到了妻子坐在鏡前梳妝,看著鏡中的“我”,“我”靜靜地望著鏡中的她,任由時間流逝……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都化作淚水,滴落出連綿的思念。思念濃烈,溢出了現實空間的屏障,使得蘇軾進入真假重疊、虛實交織的境界,相思至深。

運用文學理論,結合創作背景,聯系現實生活,熟讀文章內容,才可能賞析評鑒文章。賞析評鑒文章,不能僅僅止于文章內容,還應解讀文章的“形式秘密”,從而洞悉并掌握經典名篇的寫作技法。教師應立足文本解讀,或隱或顯地教給學生一些“能讀”“能寫”的道理,插進一些具體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蘇軾才氣縱橫,寫文章隨物賦形,“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早在南宋,就有“蘇文熟,秀才足”的俗諺。學生不但要熟讀蘇軾的文章,更要學習和運用這位大文豪的寫作技法。

《記夢》這首詞,有文勢的“直”,從夢前、夢中到夢醒,時間節點很明晰;又有文筆的“曲”,三處時間和三處空間,虛實相生,搖曳多姿。寫作技法很多,特別值得重視的是虛中帶實——雖寫夢中相逢,卻將悲苦之情寫得極為深切真實。

記夢,是采用“生活的橫斷面”,用最經濟的文學手段,描寫事實中最精彩的片段或方面。這在蘇軾的詞作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如《記夢》中的“小軒窗”一句,就是最精彩的“生活橫斷面”。這是文中有夢,還可能在夢中生文,如《記夢回文二首(并敘)》:“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余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唾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云?!盵6]夢中偶得詩句,夢醒時分,蘇軾便將夢中的詩句續寫成了兩首回文詩。

“向夢學習”,是許多名家展示給我們的成功的寫作經驗?!秹粲翁炖岩髁魟e》正是李白描繪惝恍的夢境,在奇特的夢境中寄寓著詩人深沉的慨嘆——“有人記住一種叫夢的生活,他們成了作家?!魑娜缱鰤?。在猶如做夢的寫作狀態中,文字的意味向虛幻、恍惚和不可捉摸的真實飄移,我時而入夢,時而醒來說夢?!盵7]用做夢的手法創作,記住夢,寫出夢,你就可能成為作家。因為作者主體的情感是不可感的,作者只好借助假定的夢,或者說“移情”,讓不可感的情感變為可感的客觀實體。正如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理論》中所說:“與其說文學作品體現作家的實際生活,不如說它體現作家的‘夢’?!毙枰f明的是,寫作是在平靜回味、內化意化后,運思賦形、造句成篇的。詩人正在喜怒哀樂的時候,很難想到作詩,必得等到他的情感平靜了,他才會吟味那平靜了的情感,進而想到作詩;于是乎運思造句,作成他的詩,這才可以供讀者欣賞。寫夢,尤其是在夢醒之后經過“提純”再記夢,更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情感。這種寫作方法特別值得高中生在自己平時的寫作中學習和運用。

《記夢》一詞,所寫的夢的內容應該是真實的,除了日思夜想,還可能與蘇軾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思念故人有關。生活中應該是先有夢,但蘇軾卻是先寫思念亡妻,下闋才用兩句話記夢。行文邏輯即文章結構,與文字、意象一樣,也是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文學文本是主觀、客觀和規范形式的三維結構。所以,為了更好地表露摯情,也為了引導讀者體悟悲情,詞人把“夢”放在下闋而非開篇就“記夢”。解讀作品要關注作品隱秘的生成過程,學習創作也要熟悉并掌握這些隱秘生成的過程,這就是寫作高手和普通人的最大區別。由此可見,從“能感之”到“能寫之”,其間要經歷許多艱險。只有通過長期艱苦的探索,才能感悟經典篇目的寫作妙秘,才可能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

《記夢》這首詞被收入普通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本中,作為“古詩詞誦讀”篇目,教材編寫者用一句話簡短賞析“誠篤的感情”后,又用一句話點明追述“夢境”的寫作方法,進而提出學習要求——“誦讀這首詞,留意細節描寫,體會作者是如何把夢境的記述、對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谡Z文課程標準和教材,教師可以訂立這首詞的學習目標,即:誦讀這首詞,查閱相關資料,獨立研習本詞,感悟其獨特的思想內涵和表現技巧,獲得并表達自己新的體驗與發現。達成這一目標的具體學習步驟可以這樣安排:先背誦這首詞,然后用白話文講出它的主要內容;借助相關資料,嘗試從時空維度解讀這首詞,寫一篇品鑒本詞的文章,或運用本詞結構安排與虛實相生的寫作技法,寫一篇短文,記錄你通過持之以恒的觀察思考所發現的“這一個”獨特意象?!?/p>

[1]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12.

[2]郭世棻.光緒青神縣志[M].成都:巴蜀書社,1992:845.

[3]高文,丁祖春,郭昌瀾,等.四川歷史人物名勝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129.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31.

[5]鐘惺,袁宏道,譚元春.東坡文選·東坡詩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214.

[6]蘇軾.蘇東坡全集(上) [M].合肥:黃山書社,1997:237-238.

[7]曾棗莊,舒大剛.蘇東坡全集5[M].北京:中華書局,2021:2385.

[本文系西華師范大學2022—2024年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培養卓越語文教師的微格教學模式改革及其課程資源開發”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王毓新,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副教授;吳忠秋,四川省成都市龍王廟正街小學語文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