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同步提升與高?;@球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2024-02-19 11:38肖平劉若旻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能力培養課程思政

肖平 劉若旻

摘 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長期以來,傳統教育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目的,而對各課程所蘊含的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關注和研究在理論和實踐都普遍薄弱。本文以高?;@球課程思政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探索高?;@球課程教學中如何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同步提升以及三者各自的具體教學指向和實踐路徑。研究表明,將“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作為價值塑造的核心內容。從沉浸式體驗中落實享受樂趣,從勤練常賽中落實增強體質,從激發積極情緒中落實健全人格,從克服困難中落實錘煉意志;可將籃球項目文化、籃球技戰術作為知識傳授的核心內容。從籃球起源與蓬勃發展中講好籃球故事,從異質分組和同質分組教學中提高技戰術水平,將參賽能力、執裁能力、運動損傷防護及應急處置能力作為能力培養的核心內容。從落實常賽中提升參賽能力,從輪流擔任裁判及完善裁判協會制中提升執裁能力,從籃球運動用力特征中提高運動損傷的防護能力,從多媒體可視化及現場教學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關鍵詞: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籃球課程;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24)01-0015-07

Abstract: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cs and Politics in the Curriculum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oint out th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 integrity in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into one.” For a long tim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s primarily aimed at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le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value shap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embedded in each course are generally weak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basketball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s the literature metho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iming at exploring how to synchronize the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basketball course,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teaching pointers and practice paths of each of the three.The study shows that? “enjoying fun, strengthening physical fitness, improving personality and refining will” is the core content of value shaping. Enjoyment of fun is realized from immersion experience, physical fitness is realized from diligent practice, integrity is realized from stimulating positive emotions, and will is realized from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Take the culture of the basketball program, basketball skills and tactics as the core content of knowledge transfer. Tell the story of basketball from the origin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improve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vel from the teaching of heterogeneous grouping and homogeneous grouping. To take the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the ability to officiate, the ability to protect against sports injuries and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as the core content of competence training. The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regular games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r games; the ability to officiate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rotation of refere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ferees association system; the ability to protect against sports injuries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ertion of basketball; and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multi-media visualization and on-site teaching.

Key words:Value shap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bility cultivation; Basketball courses; Curriculum civics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020)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1]。長期以來,課程教學重視知識傳授成為理所當然,而將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普遍薄弱,體育課程同樣如此。體育是世界上諸多著名高校精英教育的主課之一,深受古希臘身體、心理、智力全面發展的奧林匹克傳統思想的影響,其學科地位常常比其它科學文化知識更高。體育課程中的球類運動更是深受學生喜愛,以三大球“籃排足”(籃球、排球、足球)和三小球“乒羽網”(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為主,成為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球類運動的本質是游戲,是一種制造勝負的對抗游戲,一種通行世界、有故事可講的游戲?!叭笄颉弊鳛閳F隊項目,其游戲性之濃厚、競爭性之激烈、集體性之重要、文化性之豐富、教育性之全面,是其它項目不可比擬的,這也是為什么將三大球做為評價國家體育實力的必選內容?;@球運動又是三大球中高校普及率最高的項目,因此,研究高?;@球課程教學中如何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同步提升,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同時為其它球類項目及運動項目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和啟示。

1 “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基本內涵及相互關系

1.1 “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基本內涵

價值塑造是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提煉各學科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創新教學方法,對個體的思想道德認知與觀念進行干預和引導,潤物無聲、隱而不彰地將思政教育元素植根于學生內心,從而規范道德行為,推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向改變;知識傳授是在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過程,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基本功能,教師以教學為基,以育人為要,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譜系,讓已有知識成為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將授“魚”作為授“漁”的關鍵支點[2];能力培養是學生學習知識—實踐應用—得到反饋—再次學習不斷循環的過程,注重在實踐中提升應用知識與技能的熟練度,完善認知結構與經驗系統,將專業知識與技能內化的綜合能力。

1.2 “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互依存,不可割裂

《綱要》中明確指出:“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sup>[1]價值塑造是“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務;知識傳授是“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根本;能力培養是“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關鍵。第一,知識是能力獲得的基礎,能力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沒有先后之分,而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知識的傳授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從而進一步提升實踐應用水平,推動知識向能力轉化,實現能力培養;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汲取,推動能力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轉化。第二,知識與能力是價值的載體,價值是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的反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指向育才,而價值塑造指向育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人”比“才”更根本,育“人”重于育“才”[3]。要在育才的過程中育人,挖掘、提煉籃球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過程中落實各思政元素的價值塑造。第三,價值塑造能夠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起到反作用。隨著各思政元素被逐漸賦予學生個體,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則會更加積極地汲取新知識、培養新能力。

2 “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教育理念下高?;@球課程教學指向

2.1 將“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作為價值塑造的核心內容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sup>[4]“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與高?;@球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相契合,與價值塑造教育理念同向同行。第一,籃球運動的本質就是游戲。運球過人、巧妙配合、積極拼搶、投籃命中等過程具有很強的趣味性[5],學生在籃球課程中享受快樂體驗是首要目標。第二,健身功能是籃球運動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高?;@球課程通過“學、練、賽”推動學生身體活動水平的提升,促進身體素質健康發展。第三,參與籃球運動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情緒的產生,使學生健全心理特征,形成積極的內部自我對話,塑造健康的人格。第四,籃球運動的競技性決定了其具有激烈、困難等特點?!蔼M路相逢勇者勝”,高度的競技性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錘煉。因此,高?;@球課程應以落實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來提升價值塑造。

2.2 將籃球項目文化、籃球技戰術作為知識傳授的核心內容

《綱要》指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sup>[1]高?;@球專業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籃球項目文化知識與籃球技戰術知識。第一,籃球項目文化知識主要包括籃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現代籃球運動賽制與規則、我國籃球運動代表人物及重要賽事、籃球運動賽場禮儀等。第二,籃球技術主要包括攻守移動技術、投籃技術、運球技術、傳接球技術、搶籃板球技術、持球突破技術、防守技術等。第三,籃球戰術主要分為進攻戰術與防守戰術。進攻戰術包括掩護、傳切、突分、策應等基礎配合與進攻半場人盯人防守戰術、進攻半場區域聯防戰術、進攻全場區域緊逼防守戰術、快攻與銜接段進攻戰術等;防守戰術包括擠過、穿過、繞過、交換、夾擊、“關門”、補防等基礎配合與半場人盯人防守戰術、區域聯防戰術、全場緊逼防守戰術、防守快攻戰術等[6]。

2.3 將參賽能力、執裁能力、運動安全作為能力培養的核心內容

高?;@球課程的能力培養以培養籃球競賽、籃球裁判、籃球運動健康等多領域全方位人才為目標,主要指向學生參賽能力、執裁能力、運動損傷防護及應急處置能力培養。第一,參與籃球比賽、積累比賽經驗的過程是學生展現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具備參賽能力尤為重要。參賽能力具體指向賽前準備與賽后總結的能力、靈活運用技戰術的能力、與隊友的溝通與合作能力、抗挫折與心理調節能力等。第二,籃球比賽受規則的約束與指導,需要裁判員維護賽場秩序、公正執裁,才能夠正常運轉。學生僅了解籃球運動規則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學會擔任裁判。學生執裁能力主要包括組織競賽、記錄臺工作與臨場判罰等。第三,籃球運動過程中激烈的競爭與高強度的身體對抗容易導致運動損傷。運動損傷防護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樹立健康意識,在運動前后有針對性地進行熱身與放松。應急處置能力的培養則能夠使學生在運動損傷或身體異常等緊急情況時知曉發生原因及發生部位,熟練進行運動傷害急救。

3 “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教育理念下高?;@球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3.1 “三位一體”教育理念下高?;@球課程的價值塑造

3.1.1 從沉浸式體驗中落實享受樂趣

沉浸式體驗是人們完全投入在一種行為中而體驗到的整體感受,身處這種狀態中的人除活動本身以外,失去了對時間和周圍其他事物的感知,意識集中在一個非常狹窄的范圍內[7]。沉浸式體驗會帶來很大的愉悅感,從而促使個體反復進行同樣的活動而不會厭倦。高?;@球課程教學應將籃球運動的趣味性特征加以突出,使學生沉浸于課堂中,覺得籃球課“好玩”而不是“無聊”。第一,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生動活潑的游戲化教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內在興趣與好奇心,集中注意力,從“玩”中“學”。根據不同教學內容設置多樣化的趣味比賽,例如在運球技術教學與練習后開展運球追拍與運球繞圈接力比賽;在傳接球技術教學與練習后開展三傳兩搶與球追球比賽;在投籃技術教學與練習后開展跳投接力與投籃積分比賽等。同時,經常對比賽規則進行變動,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與變化的渴求。第二,注重開展對抗性練習,優化教學比賽形式。激烈的對抗與競爭是籃球運動的魅力所在,學生在對抗性練習與比賽過程中出汗最多、最高興、最認真、最賣力。在技戰術練習過程中加入防守,鼓勵對抗,例如采用“二打一”“三打二”等方式對進攻技戰術進行練習;在教學比賽中不局限于“五打五”,增加“一打一”“二打二”“三打三”等新賽制,在創新的競爭環境下享受樂趣。第三,推進教學信息化營造沉浸式學習氛圍。在PPT、視頻、圖文等媒體形式的基礎上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三維動畫等新興的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講解技術動作與戰術跑位要領,幫助學生認知正確技術動作的結構組成與發力方式,理解不同戰術與配合的輪轉時機,得到從感官到認知全身心的沉浸式體驗。

3.1.2 從勤練常賽中落實增強體質

籃球運動本就具有健身功能,跑、跳、投、運(球)等身體活動所產生的運動負荷能夠給予人體各器官與系統一種良性刺激,促進身體形態結構、生理生化功能的提升。高?;@球課程應通過“勤練”與“常賽”促進學生運動能力、身體素質與技戰術水平的快速提高。第一,保障技戰術練習時間。反復的練習是學生掌握與運用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奠定參賽基礎的關鍵。保障課內練習時間,將課堂還給學生,貫徹“精講多練”[8],杜絕“說教課”“紀律課”。第二,注重結合專項的體能勤練。根據不同的課時教學內容設置結合專項的體能訓練,增加體能訓練的練習密度與練習強度。例如在傳接球技術教學與練習后開展胸前傳球全場極速跑訓練,在運球技術教學與練習后開展全場快速運球跑、全場Z形快速運球跑等訓練,通過較高負荷的體能訓練對學生籃球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進行針對性強化,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第三,將課課有比賽作為剛性要求。保障課內比賽時間,根據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由高至低將賽事劃分為甲級、乙級、丙級,各層級內部開展籃球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要求進攻隊員勇于突破,相互配合;防守隊員積極移動,全力以赴。

3.1.3 從激發積極情緒中落實健全人格

積極情緒是人格健全者重要的特征之一。通過合理的目標、良性的人際關系、重要他人、正確的應激與防御系統等激發積極情緒能夠對人格產生滲透作用,促進個體形成積極的內部自我對話,從而塑造人的健康人格[9]。在高?;@球課程中應激發學生積極情緒,落實人格健全。第一,根據學生運動技能水平設置挑戰性、激勵性學習目標。當學生所具有的技能水平和在活動中感知到的挑戰程度和激勵作用處于均衡狀態時,被激發出的積極情緒水平最高。目標的設置應當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實現的,實現目標后應給予學生物質或精神獎勵。第二,創造成功機會,注重進步度評價。根據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分層,各層級建立不同成功標準,保障成功體驗的獲得,增強成就動機;對學生的進步及時予以積極反饋,增加進步度指標在課程評價中的權重,提高自我效能感。第三,以生生、師生間良性互動助推人際關系培養。良性的人際關系是產生積極情緒的重要因素。在比賽中引導各球隊創建屬于自己的隊名、口號、慶祝方式等,在群體認同作用下促進隊員凝聚力與相互信任的內化;鼓勵球隊成員在課內外共同參加集體活動,在團隊配合的過程中讓彼此更加熟悉,交往更加密切,情誼更加穩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聆聽學生對課堂的意見以及運動需求,不斷完善教學內容與方法;在教學與比賽過程中經常對學生予以正面反饋,先指出優點再提出建議,滿足學生對積極評價的需求。

3.1.4 從克服困難中落實錘煉意志

意志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去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過程的發生是與克服困難緊密聯系的,困難越大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越高,個體的意志能動作用也就越大[10]?;@球運動激烈的攻守競技過程帶來的心理惰性、體力消耗、情緒波動等對于參與者來說是最大的困難,在實力相當的競賽中尤為明顯,越臨近比賽結束和關鍵時刻就越考驗參與者的意志品質,往往是意志品質更加堅強的一方取得最終的勝利。高?;@球課程應從意識與行為層面引導、激勵學生克服困難,落實意志品質的錘煉。第一,創設相對困難的情境,循序漸進地增加練習與比賽的難度。例如完成加長距離的中長跑、在長跑的最后階段要求竭盡全力地沖刺、適當增加訓練的組數或強度、將比賽時間適當延長或變時間制為計分制、適當利用較為惡劣的天氣條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等。第二,精益求精,注重技能掌握。技能練習過程中針對動作的重難點與易錯點進行強化與糾正,例如單手肩上投籃的手型與發力順序、原地持球突破的腳步與沉肩動作等;布置課后練習任務,鞏固提升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技能精細化學練過程中促進意志的形成。第三,明確學習目標,制定鍛煉計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設立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且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例如在比賽中得10分以上、1min內完成邊線17次跑等;制定課外鍛煉計劃并堅持執行,例如完成每日校園健康跑打卡、每周參與課外俱樂部活動與比賽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通過目標與計劃的制定推動意志行動的完成,提升自覺性、自制性與堅持性。

3.2 “三位一體”教育理念下高?;@球課程的知識傳授

3.2.1 從籃球起源與蓬勃發展中講好籃球故事

自1891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現美國春田大學)任教期間受到當地兒童將球投進桃子框的游戲啟發而創編籃球游戲[6],百年間籃球運動已發展成為具備豐富文化內涵及精神教育價值的載體?!毒V要》中指出:“體育類課程要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sup>[1]自傳入中國以來,籃球運動所詮釋的愛國主義精神與體育精神已然成為中國籃球運動發展過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即將進入社會的高校學生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從王治郅成為“NBA亞洲第一人”,到姚明、易建聯、韓旭、李夢等男女籃球運動員陸續站在世界最高水平職業籃球聯賽的賽場上,中國籃球人從未停止過腳步。他們始終詮釋著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展現出堅毅豁達、永不言敗、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等體育精神,借助籃球運動這一載體,在世界的舞臺上弘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謳歌和平與友好[11],向世界展示中華兒女的熱忱與民族自豪感。加強對籃球運動精神價值與文化內涵的提煉,講好籃球故事。借助多元化媒介傳播榜樣力量,以視頻放映、故事講述等方式為學生呈現籃球運動起源到發展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跡,落實情景育人、榜樣育人,讓學生在了解籃球運動內涵的同時體悟籃球運動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12]。

3.2.2 從異質分組和同質分組教學中提高技戰術水平

高?;@球課程教學應遵循運動技能學習與認知規律,依照學情與學習階段應用合理的分組教學方法提高技戰術水平。第一,在技戰術學習與練習階段,以異質分組教學加速學生對技戰術的掌握與運用。落實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補性搭配”,每組設置若干名技戰術水平較高的學生為小組骨干,以組內合作的形式推動較高水平學生對較低水平學生的“傳、幫、帶”,縮小學生技戰術水平的差距。教師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巡視指導,規范技術動作與戰術跑位要領,對易錯點與重難點進行強化。第二,在技戰術鞏固與提高階段,以同質分組開展教學比賽推動學生技戰術水平提升。依照學生技戰術、體能等運動水平劃分同質小組,共分為基礎組、提高組、強化組三個組別。各同質小組內部分別開展教學比賽,要求學生在比賽中大膽進攻、積極防守、努力拼搏、爭取勝利,推動學生在實力相當的競爭環境中發揮潛能,突破瓶頸,共同進步。

3.3 “三位一體”教育理念下高?;@球課程的能力培養

3.3.1 從落實常賽中提升參賽能力

籃球比賽是籃球運動之“宗”,參賽能力是高?;@球課程能力培養中最重要的內容。參賽能力要在比賽中磨練,在實戰中提高,應致力于讓學生多打比賽、讓每位學生打上比賽,通過常賽進而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13]。第一,落實課課有比賽。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比賽,如全場或半場的5V5、3V3、籃球技巧比賽、投籃比賽等,根據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劃分層級,在層級內開展比賽,避免學生之間由于運動技能水平差距過大而導致運動傷害[14]。第二,從課內比賽拓展至課外聯賽。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組建班隊,要周周打比賽,周六周日可組織全校體育比賽?!?sup>[15]以籃球選項班為單位,每周六、周日組織班級之間的課外比賽,按照學期計劃編排賽程,將每次比賽進行鏈接而形成聯賽[16],打造品牌賽事。聯賽參照課內分層比賽制度,設定小組賽與淘汰賽兩個競賽階段,將每場課外比賽的勝負結果進行積分,以此確定小組賽排名與進入淘汰賽的資格。在淘汰賽結束后確定各隊的最終排名,對前三名進行表彰。新學期的比賽參照上一學期的比賽成績采用升降級制度,丙級前三名上升至乙級,乙級前三名上升至甲級;同時甲級倒數三名下降至乙級,乙級倒數三名下降至丙級。課內外常賽的落實能夠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比賽經驗,在激烈的同級別競爭與對抗中快速提升技戰術運用能力、心理調節能力與溝通交流能力,學會享受比賽[17]。

3.3.2 從輪流擔任裁判及完善裁判協會制中提升執裁能力

執裁能力的提升不僅要基于堅實的理論基礎、身體素質與基本功,更需要在反復的實踐中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與執裁經驗。課堂比賽與課外聯賽的開展均能為學生創造大量的執裁實踐機會。第一,學生輪流擔任課堂比賽裁判。課堂比賽開展過程中,教師擔任主裁判,沒有比賽任務的學生輪流擔任第一副裁判與第二副裁判,師生共同配合完成執裁任務。執裁過程中發揮主裁判的榜樣示范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吹罰,對錯判、漏判以及不規范的手勢、移動等進行糾正,并進行課后總結。第二,建立籃球裁判協會?;@球裁判協會為校級組織,以具有國家級、一級籃球裁判員技術等級的教師為主導,主要擔任課外聯賽組織、執裁以及對會員的指導、培養、管理與選拔工作。具有一定籃球規則與裁判法知識基礎,且對執裁有興趣愛好的學生均可加入裁判協會。協會定期組織課外學習活動,由具有較高裁判員技術等級的教師、學生骨干擔任教學指導工作,傳授籃球執裁專業知識。第三,裁判協會組織會員執裁課外聯賽。課外聯賽開展過程中,裁判協會調動會員完成比賽的賽程編排與賽制制定,履行裁判員與記錄員職責,賽事各項工作要求向國際籃聯正式比賽工作要求靠攏,確保比賽的規范性、紀律性與安全性,以此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提升專業能力。

3.3.3 從籃球運動用力特征中提升運動損傷防護能力

籃球運動主要依靠上下肢骨骼肌群與核心肌群帶動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協調用力,運動過程往往伴隨著高速度的位移動作與激烈的身體對抗,因此容易出現運動損傷。注重籃球運動發力肌群與關節的激活、保護與恢復,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第一,運動前組織學生進行準備活動。根據籃球運動用力特征設計形式多樣的準備活動,例如以水平指撥球、雙手拋接球、單手投接球、拋球擊掌、持球腰間繞環、胯下“8”字繞環等原地球性練習對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以及上肢骨骼肌群進行激活;以三傳兩搶游戲、運球接力比賽等對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以及下肢骨骼肌群進行熱身等,使身體各器官系統機能克服功能惰性,迅速地適應劇烈運動的要求,減少或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18]。第二,運動過程中不斷規范學生技術動作及運動行為。在教學與比賽中及時對發力錯誤與可能導致受傷的技術動作及危險運動行為做出警醒、制止與糾正,確保運動過程的安全性,避免運動損傷。第三,運動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拉伸、放松等整理活動。針對課時教學中用力較多的關節與肌群,通過牽拉帶拉伸、放松操、兩人互為搭檔進行抖動放松、敲打揉捏放松、倒掛肘背腰放松等方式增加疲勞關節與肌群的血液循環,降低緊張程度與延遲性酸痛,幫助機體恢復。

3.3.4 從多媒體可視化及現場教學中提升運動損傷應急處置能力

高?;@球課程中應急處置能力的培養要兼顧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實現“雙管齊下”。第一,運用多媒體與信息技術實現可視化教學。運用計算機軟件將晦澀的文字知識通過生動的三維圖像、動畫、視頻等方式予以可視化呈現。例如為學生呈現關節與肌肉運動損傷過程的模擬動畫、放映緊急救治教學視頻等,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第二,建立線上資源庫。借助SPOC、MOOC等網絡教育平臺,開設運動損傷應急處置相關主題的線上課程供學生學習,并在微信公眾平臺、學習通等定期推送宣傳運動過程中皮膚擦傷、肌肉痙攣、關節扭傷、岔氣、中暑、暈厥等急性損傷的應急處置知識。第三,開展運動損傷應急處置現場教學及演練。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冰袋、紗布、棉墊、繃帶、AED等急救物品及器材向學生模擬并教授各種意外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法與急救措施,例如關節或軟組織挫傷的應急冰敷、骨折的病肢固定、傷口清潔止血與包扎、心肺復蘇、脊柱搬運等。組織學生互為搭檔進行應急處置方法的練習,促進學生對運動損傷應急處置方法的掌握,全面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4 結 語

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者同步提升的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新命題,高質量的體育課程對學生塑造什么價值,培養什么能力是研究的重點、難點和新問題。體育課程將“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作為價值塑造的核心內容,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也亟待更多的研究加以論證和彰顯。體育課程中的知識傳授因項目的不同而不同,但不論是什么項目,其知識傳授都離不開該項目的文化價值、基本技術、基本戰術等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但如何落實“教會、勤練、常賽”,仍然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體育課程中的能力培養,雖然運動項目各有不同,但各自項目的訓練能力,比賽能力、執裁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走跑跳投的行動能力等,都是體育課程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本研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籃球項目進行初步研究,以期引發更多的爭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10-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蕉,方霽.課程思政中的“思政”:內核、路徑與意蘊[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08-113.

[3]錢穎一,王子晨.大學育人,要提“均值”減“方差”[J].理論建設,2016(6):105-106.

[4]教育部門戶網站.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8/.

[5]張云鵬,李杰凱,任紀飛.以“會打球、愛打球”為目標的籃球教學實踐探索——基于運動項目娛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4(2):103-106.

[6]籃球運動教程編寫組.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1-3.

[7]張紅霞,謝毅.動機過程對青少年網絡游戲行為意向的影響模型[J].心理學報,2008,40(12):1275-1286.

[8]尚力沛.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推進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22(5):96-103.

[9]朱翠英,銀小蘭.積極情緒對健康人格的影響探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40(1):143-145.

[10]李佑發.意志研究現狀及其在體育運動中的研究展望[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1):60-63.

[11]陳勝,朱智華.籃球比賽的體育文化價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2):30-32.

[12]常益,張姝.健體育魂:大學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轉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6):136-141.

[13]李彥龍,徐碩,於夢婷,等.“雙減”政策下中小學體育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困境與紓解[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3,41(5):13-18.

[14]李繼剛,劉雪鷗.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責任的合理規避[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3,41(5):26-33.

[15]教育部辦公廳.《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EB/OL].(2021-06-23)[2021-07-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2_546095.html.

[16]毛振明,李捷.響應全國教育大會號召,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1):23-29.

[17]羅秋蘭,孫軍,黃詩萌.普通高校體育術科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向度:“學—練—賽—評”教學模式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3,41(3):64-70.

[18]鄧樹勛,王健,喬德才,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5.

猜你喜歡
能力培養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就業視角的中職烹飪專業教學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