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狀況及發展路徑研究

2024-02-19 22:34李凱趙錄萌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基礎建設發展路徑困境

李凱 趙錄萌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追求生活的質量不斷提升,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目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進行研究,將進一步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狀況及發展路徑展開探討。研究得出,社區體育發展面臨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才較匱乏、社區體育服務管理體制不健全和網絡化體育服務發展進程緩慢。建議增加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投入、建立專門的社會體育指導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轉型管理工作,以及加快社區體育網絡化服務發展,以期助力全民健身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基礎建設;困境;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24)01-0051-06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ir pursuit of quality of life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ir demand for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s also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construc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faces problems such as incomplete infrastructure, lack of professional social sports guidance talents, incomplet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s, and slow integration of networked sports services. It is recommended to increase funding for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establish a specialized social sports guidance tal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network services to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Key words: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ilemma; Development Path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竟搀w育服務事關人民基本體育權利,是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增強其均衡性和可及性不僅是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的題中之義,這也是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實現體育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滿足人民體育需求的必然選擇[1]。隨著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不斷防控和國家的支持,社區體育服務已經成為公共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社區居民身心健康,加強社區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滿足百姓公共體育的需求慢慢的成為最基本最直接的供應平臺。在全民健身社會發展背景下,各城鎮社區都必須高度重視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管理工作,結合目前公共體育服務中存在的各項困境問題,及時采取有效解決對策。確保能夠培養滿足社區居民的各項體育服務體驗需求,實現社區居民體育強化鍛煉與娛樂的目標,幫助居民優化改善自身綜合身體素質和體育認知,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

1 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面臨的困境

1.1 公共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

為滿足群眾體育運動新需求,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指明了場地、設施、人員、服務對象和投入等“硬件”要素,也明確了社區服務項目、活動、載體、機制等“軟件”設施要求[2]。

現在從現實情況出發,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問題,包括場地設施資源供需不平衡、公益性開放不足以及資源整合不充分等,嚴重影響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的提升。圖1顯示,全國的體育場地有422.68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7.02億平方米,體育場地面情況中事業單位的場地面積占比較大,其他組織機構占比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2億平方米,雖然相較上一周期有所增加,但仍然難以滿足人口密集社區的需求,社區場地多為室外露天場地;政府運營的場地設施開放時間有限,尚未形成真正意義上開放和共享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

在基礎設施方面,存在優質基礎設施在各小區分配不均的情況,不利于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整體均衡發展。另外,由于沒有專門的設施建設標準,大多數都是由社區開發商建設的體育器材設施,基礎設施是不完善的,場地設施資源覆蓋人群不均,以滿足中老年人群體的基本健身需求為主[3],能夠覆蓋全人群、綜合性運動場地及其配套短缺。 體育器材是社區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基礎,缺少足夠的體育設施會嚴重影響社區體育的發展。目前,由于維護經費的投入少,致使很多的體育基礎器械維修治理得不到很好的維護。社區的體育基礎設施大都是安裝在室外露天場地,如果沒有專業維修人員的管理,器材損失較嚴重。例如,太極轉盤的缺失、器材老化生銹等,都是沒有進行維修,基礎設施遭破壞。

1.2 缺乏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才

高素質、高水平的社會體育指導人才,是社區能夠有效開展體育活動的保障因素之一。優秀的社區體育指導人才能夠向社區居民講解和傳授一些基本體育健身知識和技能,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并且能夠組織豐富有趣的體育健身項目,培養居民長期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和興趣,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發展。目前,社區中公共體育服務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體育指導人才管理體系,體育指導人才嚴重不足,僅有的體育指導員的教學指導水平良莠不齊,對居民體育健身鍛煉的指導力度明顯存在不足。經過調查發現,很多社區體育指導員是由老年人或者志愿者組成,而社區體育志愿者來源于社區街道、居委的黨群工作者,社區體育指導隊伍中缺乏年輕、高學歷的體育人才,人才資源的梯度設計不夠科學,不利于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持續發展。

1.3 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單一

由于居民對于體育的需求具有多元性,滿足居民體育需求升級成為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及精細化發展的內生動力?,F有社區公共體育的服務項目較為單一,服務主體在進行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場地設施、組織、活動等資源的優化配置過程中,未能從社區居民差異化的需求作為出發點,致使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與居民多元化的體育運動需求不匹配。在各年齡段的人群中,老年人迫切需要“適老化”運動的健康服務,中青年體育需求多集中在健身塑形等方面,青少年的需求則多為趣味性體適能運動。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方式主要是政府主導的統一供給,面對眾多需求,個性化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較為缺乏,整體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將會收到影響。如果僅靠政府力量,短期內難以實現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差異化和內容的多樣化。

1.4 公共體育服務管理體系不健全

在縱向的行政體系中,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資源的配置通常由行政部門負責,致使市場和社區基層活力未能得到有效激發。體育部門主要負責為居民提供具體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社會和市場主體難以進入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領域,造成政府和市場間協同乏力。另外,從微觀角度來看,盡管我國在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成立了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和其他民間社會組織,但這些組織尚無完善社區體育服務管理工作的權限,社區公共體育的資源利用率教低,通常只有社區居民組織各種簡單的健身鍛煉和體育活動[4],如社區舞蹈、羽毛球、排球以及養生太極拳等。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使得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的監督水平比較底,導致即使一些社區體育設施的配置比較完善,但是由于缺乏監管,使一些基礎設施無法得到及時維護,造成了資源浪費的情況。

1.5 網絡化社區體育服務發展緩慢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各種大數據基礎服務終端產品的應用、在生活、購物、娛樂等領域都實現了線下需求與在線供應的個性化匹配,在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中,這方面的應用還很少[5]。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在社區發展為數字化服務,它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對于實現“互聯網+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在互聯網的帶動下,可成立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但目前“互聯網+社會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過程比較緩慢,而且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網絡或平臺。已經建立了這些網絡或平臺的地區沒有專門的人員或部門負責網絡或平臺的運營和維護,未能及時處理居民在網絡或平臺上表現出來的各種需求和建議[6]。比如由于社區宣傳不到位,居民對站點并不了解、沒有指導員引導居民使用電子設備,致使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專業體育網站建設不足,社區居民的需求無法通過網絡獲得滿足。這些問題都體現了現有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與網絡社會之間的割裂,致使網絡化社區體育服務發展緩慢。

2 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路徑

2.1 加大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硬件設施投入

社區公共體育質量的提升,是以科學多元的運動基礎設施為硬件保障的。但是,目前已有的老舊社區公共體育空間有限、基礎設施單一和老化,并且缺少定期維護和設備更新。應利用或改造社區附近的體育場館、公園等公共場所,或在社區范圍內增設健身館、健身設備等方法,全力提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及其內置設備的完善,以滿足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多元化需求。對于新型社區,科學規劃公共體育空間、以社區居民對于體育服務的需求為導向,增添體育設施、完善體育服務組織體系,開拓公共體育服務空間,實現科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硬件資源科學運用。

此外,政府需要加強資金鏈的投入,建立社區公共體育一體化發展的財政監督機制,如圖2。在建設體育基礎設施以及健身設施配置方面,社區可以向政府部門申請一定的資金補貼,用于購置健身設施等。例如,基層政府應根據社區開展體育活動的實際需求,通過下撥專項經費和財政轉移支付等舉措,加強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支持,保障社區開展體育活動具有充足的經費,促進社區體育組織的發展。另外,政府可以跟社會上的一些機構合作以吸納社會資本,建立專門的監督管理組織,并加入到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中去,招商引資,在政治上發揮引領作用,改善公共體育設施成本。政府可以為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建立專門的金融體系,并在雙方監督下進行資金的使用,防止資源浪費。

2.2 建立專業化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人才隊伍

社區公共體育的設施器材需要專門管理,公共體育服務平臺需要專職人員進行專業的指導,并且提供專門的社區體育服務咨詢工作,并監管公共體育社區的制度體系是否執行。因此,提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質量,需建立專業化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目前,培養專業人才,需要校企合作的大力支持,加大支持公共體育服務人才儲備力量,如圖3所示。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組織在聘用工作人員時,應首先考慮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執業資格或具備體育教育經歷的人才,并針對工作人員開展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升其在體育活動中的指導及組織管理能力。此外,還可以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體育教師利用工作之余為社區居民提供運動技能指導。體育管理部門應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為社區服務組織能夠詳細了解社會體育指導員提供信息,以便有效調動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科學化的體育服務。為了更好的激勵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工作人員,基層政府應提高薪酬待遇,采取一系列激勵措施促使他們不斷提高整體能力和質量,并且在內部形成良好的競爭性學習環境,壯大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人力資源隊伍,最終培養出優秀的公共體育服務指導員人才隊伍,為社區居民服務。

重要的是,提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指導的服務質量。要提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質量要讓個體和社區相關組織要意識到體育運動的科學性,認識到體育參與要有完整價值體系,需要建立科學和健康體育的邏輯先行性。對此,指導員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社區居民,內容要全面,包括前沿的體育價值觀、簡單實用的運動動作和方法技巧、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等,通過內容的理解,能夠讓社區公共體育參與者,增強科學的運動觀念,運用到社區居民運動體驗中,使得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得到全方位系統、精準化治理和科學化發展。另外,社區體育指導員根據社區居民體育心理不同,以建構群眾體育文化體系和建構體育社區文化的角度為出發點,從思想上樹立社區居民健康科學的體育價值觀,通過塑造健康體格、提升健康體育意識,讓居民愿意參考、快樂參與、健康參與,實現社區體育文化與居民交往文化的健康良性循環。

2.3 激活并強化社區公共體育活動主體

由于社區體育具有自主性、靈活性、低競技性、大眾性等特點,參與度取決于居民的主動性,如果不自由狀態或受他律支配,居民在休息時間主觀上缺少體育鍛煉的意愿,存在運動惰性或者抗拒運動的表現。因此,如何穩固、擴大社區公共體育活動的群眾基礎,有效引導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熱情,激活參與的積極性,將被動化為主動,將枯燥化為樂趣,讓體育鍛煉成為群眾生活的一部分,是社會公共體育服務需要亟需改善的關鍵。

首先,良好的群眾基礎是社區公共體育活動的主體。因此,應營造良好的體育參與活動氛圍,促進社區居民良性交流與互動,增進鄰里情感關系和熟悉感,社區、開發商和小區物業等組織可以通過體育活動的多樣化,結合中國傳統節日,舉辦主題鮮明的體育活動,例如可以舉行競技比賽,趣味比賽、家庭聯誼等各類主體體育活動,將運動融入在活動之中,不僅讓參加者樂在其中,又可以促進小區居民的情感交流,增進熟悉度,通過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搭建情感交流平臺,吸引志同道合,有共同愛好體育鍛煉者,漸漸形成自發、自愿的體育活動主體。其次,社區公共體育空間是體育活動的載體。因此,要運用數字體育,打通社區公共體育空間壁壘,為群眾融入不同體育空間開辟新路徑,讓社區公共體育活動的價值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全面。例如,以社區群眾經常使用喜愛的社交媒體為依托、運用數字科技,建立話題論壇和群組,搭建對話和交流空間,伴隨信息互享、交流互動,進而展開體育鍛煉活動,推動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發揮它的多重價值。最后,豐富活動內容是社區公共體育活動的靈魂。因此,應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活動內容,精準對接社區體育參與人群。要根據社區已有的社區體育文化背景、社區群體的體育心理特點,并結合各個地域體育特色等具體情況,在內容上要豐富精彩,貼合地域文化特色;形式上要靈活多樣,吻合不同群體需求,融入人本思想,關注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特殊主體需求務兼容并蓄,合力齊發,提升社區不同群體的參與度、滿意度,從而達到提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2.4 加強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轉型管理工作

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有序開展,不僅更要有國家法律的法治保障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政策上的傾斜,更要構建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體育競技存在一定的運動風險,體育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社區體育的法律、法規,政策上加以彌補法律空白,促進體院管理部門有法可依,搭建組織結構合理合法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根據實際情況,政府部門應配備專家,強化管理研究,科學協調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規劃情況,全面支持社區和公共體育服務。此外,還應該引入外部評價和群眾評價機制,要保證社區居民都能加入到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評價機制[7]。并通過對體育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掌握及運用,充分發揮民主和法律監督,促進社區公共體育的規范化發展。

2.5 加快社區體育網絡化和數字化建設

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離不開網絡和數字信息等科技要素的融入。首先,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提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和管理效能的提升中。社區居民的基本信息和數據庫的建立,通過智能分類,了解每個社區居民家庭的情況,為社區居民健身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在體育活動的宣傳、指導與查詢等工作中實現智能化,科學有效分析居民體育鍛煉情況,同時居民能夠獲得更加快速便捷的參與體育活動機會,展現“互聯網+體育”的獨特作用,最終實現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網絡化發展。

另外,在拓展體育信息共享渠道上可運用數字技術。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掌握社區居民的運動需求、喜好及習慣,幫助各主體及時優化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提高服務供給效率。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社區體育運動信息數據庫,實現場地、設施等信息共享,以及社區公共體育智能化管理,推動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因此,加強公共體育服務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依托信息系統技術掌握區域內社區體育設施在空間布局的情況,根據社區內居民分布特點科學規劃社區公共體育資源,及時調整社區公共體育設施供給結構,實現資源配置合理化與均衡化;探索大數據推動社區體育發展的新路徑,實現公共體育服務資源的共用共享。搭建大數據共享平臺,積極研發有關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應用程序,實現體育場地、器材等信息的實時發布,并通過地理信息技術進行數字化管理,形成周邊運動場地的地圖瀏覽、場地使用情況查詢等功能,便于社區居民能夠合理安排運動時間,錯峰使用社區公共體育資源,提高其使用效率。

3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整體發展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體育服務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及相關服務質量仍有待加強。居民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仍舊較大。因此,相關部門應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支持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改善體育基礎設施,積極吸納優秀體育人才,完善社區體育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實現社區間的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朱焱,袁詩怡,尚婉婷,等.智慧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政策協同供給的府際關系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2):70-78.

[2]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Z].2016.

[3]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Z].2021.

[4]馬德浩.社區新型服務組織參與基層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作用、困境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22(10):43-49.

[5]王寧. 協同治理視角下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1.

[6]王振杰,袁秋寶,隋紅,等.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中居民需求表達機制的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42(3):125-128.

[7]董新軍,易鋒,司慶洛.基于“健康中國2030”的蘇南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1):137-140.

[8]張繼承,郭殿祥.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多元供給模式的建構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3):70-71.

[9]董新軍,易鋒.“互聯網+”時代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側改革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2):43-46,57.

[10]吳桐宇.哈爾濱市社區體育設施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體育學院,2017.

[11]周濤,張鳳華,蘇振南.美英日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2,33(4):69-74.

猜你喜歡
基礎建設發展路徑困境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電網企業工程建設基建財務管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