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短視頻著作權侵權認定與保護策略研究

2024-03-25 03:56張瑩
互聯網周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保護策略合理使用著作權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用戶快速增長,一方面促進了短視頻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引發了一系列著作權侵權問題。二次創作類短視頻則是是侵權問題的重災地。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對二次創作類短視頻進行定義,并指出當下的侵權困境,進而探究著作權侵害事件頻發的原因。結合爭議焦點,本文得出糾紛解決的核心策略在于短視頻創作者、平臺、技術單位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并形成合理有效的治理路徑,從而促進行業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短視頻;二次創作;著作權;合理使用;保護策略

引言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40億,超過即時通信(10.38億),成為第一大互聯網應用[1]。二次創作類短視頻是指未經過他人授權,截取他人作品,經過技術拼接再演繹后二次上傳的短視頻,此類短視頻嚴重侵害了原創作者的著作權,打擊了原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成為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以二次創作類短視頻為切入點,結合當下涉二次創作類短視頻著作權糾紛現狀,分析其著作權糾紛出現的原因,明確著作權糾紛的爭議焦點,探討針對該問題合理有效的科學治理路徑。

1. 新媒體背景下二次創作類短視頻著作權侵權原因探析

1.1 技術門檻降低

數字技術變革時代,技術門檻降低,短視頻合成軟件走向大眾,為二次創作類短視頻提供了技術基礎,也為短視頻著作權侵權行為孕育了溫床。短視頻平臺用戶在使用短視頻合成軟件時,所需的技術素養要求降低,這在一定程度推動了二創類短視頻井噴式發展,使許多非新聞媒體人成為二次創作者。在這種背景下,創作者所生產的二次創作短視頻的數量上升,由于短視頻生產投放數量的大規模上漲,其中“魚目混珠”者勢必增加,導致短視頻侵權案件大量增加。侵權者使用低成本、易操作的剪輯軟件技術,對原創作品進行“美化”剪輯修飾,生產出大規?!岸蝿撟鳌倍桃曨l。這類短視頻不含二創作者的智慧成果,只是原創作品的“拼接粘貼重組”。北京互聯網法院根據近三年受理的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案件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案件中,被告的侵權行為多以簡單復制型侵權行為為主,其中包括切條長視頻、搬運短視頻、添加背景音樂等[2]。此類行為嚴重影響用戶的觀感體驗以及二次創作類短視頻作者的生存空間,損害原創作者的著作權,也加大了有關部門以及短視頻平臺的監管難度。

1.2 用戶著作權意識淡薄

短視頻潮流盛行,短視頻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并成為民眾網絡娛樂的一部分。普通民眾成為短視頻平臺用戶中的主流,大部分人缺乏法律意識,對著作權認識不足?!吨鳈喾ā返谑鶙l規定:“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出版、演出和制作錄音錄像制品,應當取得該作品的著作權人和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倍^大部分用戶對短視頻只停留在觀看層面,并未深究其背后所需要的授權機制,缺少需要向原視頻作者申請“授權”的觀念。此類觀念的缺失,導致用戶對“二次創作”的淡漠與無視。在錯誤意識指導下,普通用戶不經原創作者授權,私自創作生產的短視頻作品,在短視頻平臺上大規模投放,造成二次創作短視頻侵權事件頻發。加之少部分網民文化素質較低,成為侵權亂象的催化劑。由于侵權者數量多且分散,使原創作者陷入維權難、申訴難的困境。

1.3 平臺監管不力,規避責任

目前,一方面,侵權現象多存在于短視頻平臺,當侵權發生時,原創作者首選向平臺申訴,請求對侵權賬號進行處罰。申訴無果后,才會選擇法律訴訟途徑。作為管理者,平臺未能履行相應的監督管理義務,建立起一套相應的管理制度,同時也未對侵權行為進行處罰,導致侵權現象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制止。這種做法實質上是變相鼓勵無視“原創”、短視頻內容雷同抄襲的侵權行為,無疑會嚴重挫傷原創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涉及知產侵權案,平臺多使用“避風港原則”作為抗辯理由,同時聲明保障創作自由。由于受“避風港原則”庇護,只要未經過授權的平臺不存在主觀上明知、應知侵權的情況,且在知曉侵權后及時下架違規作品,平臺方便無須承擔法律責任。從侵權作者上傳短視頻到平臺方下架違規短視頻這段時間內,侵權平臺相當于“免費”使用了受著作權保護的短視頻內容,并且零成本、高收益,由此,侵權傳播平臺和原創作者之間產生了“價值鴻溝”。在這一機制下,原作品的合法傳播平臺、創作者的合法價值受損,而侵權平臺則從中受益[3]。因此,“避風港原則”成為許多侵權平臺逃避責任的擋箭牌,并且以保障創作自由的名義,成為侵權的“避風港”。

2. 二次創作類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爭議焦點

2.1 二次創作短視頻獨創性的認定

在著作權法領域,國內外大多認同“獨創性是構成原創作品的關鍵要件之一”,我國獨創性的認定標準較為中和,與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不同。本文認為認定標準應包含“獨立性”和“創造性”兩個部分,“獨立性”與“額頭上的汗水”原則相同,強調作者獨立完成,非復制抄襲,而關于“創造性”則目前存在較大爭議。有學者認為,不應過于嚴格認定短視頻獨創性的判斷標準,只要短視頻內容具有一定的進步,且體現作者的個性特點,相比于現存的短視頻內容存在一定進步,就應當認定該短視頻具有獨創性。因此,二創短視頻在視頻內容上應發揮“個性化”,而并非過度要求作品的高度。

2.2 二次創作短視頻合理使用的認定

所謂“合理使用”,就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不經過著作權人同意、不向其支付報酬而直接使用其作品的行為,此種行為在著作權法上是被允許并認可的,在司法實踐中,合理使用常作為被告的抗辯理由出現,二次創作短視頻有構成合理使用的可能性。根據《伯爾尼公約》等國際條約的要求,我國遵循“三步檢驗法”這一通用技術。學界將“合理使用”這一行為定義為:在法定情形下,可不經過權利人許可并且無須向其支付費用的使用作品行為[4]。

關于合理使用的認定標準,是判斷二次創作者在未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時,使用原作品制作短視頻是否合法,其行為是否構成侵權行為的關鍵要件之一。

本文結合“三步檢驗法”和實際情況為二次創作短視頻的“合理使用”得出相關的判斷標準。第一,二次創作類短視頻應滿足《著作權法》提出的13種情形或符合四要素判定的特殊情形;第二,二次創作類短視頻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例如大量二創短視頻對某部電影進行惡意點評評價,導致觀眾被誘導,對內容產生誤解,影響該電影的正常票房,這就不屬于“合理使用”的范疇;第三,不得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一些“二創短視頻”借著二創的由頭,切割搬運影視劇劇集,導致觀眾大量流失,觀看盜版影視劇,其不合理的使用,導致兩者構成了競爭關系,影響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也不能構成“合理使用”。二次創作類短視頻只有不違反以上三條才能構成《著作權法》規定的合法且有效的“合理使用”。

3. 二次創作類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策略

3.1 技術賦能:完善著作權授權機制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安全、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點,可以較為高效地賦能二次創作類短視頻侵權糾紛解決,打造新型治理路徑。

首先,區塊鏈可用于原創作品著作權登記和證明,在區塊中創立時間線并且存儲登記著作權作者的身份信息。由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作者信息通過密碼學技術進行加密,一旦進入該區塊鏈,任何作者信息都無法更改,后續抄襲者也就無法偽造時間線,再次保障了原作著作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后續著作權糾紛中,也可為原創作者維權提供自證保障。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二次創作類短視頻作品進行鑒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

其次,區塊鏈可以提供溯源和證據鏈管理的功能,在二次創作類短視頻侵權糾紛中,能夠有效幫助原創作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原創作品一旦被使用,使用者、時間地點等所有相關交易信息都被即時記錄在區塊上。當出現著作權糾紛時,原創作者可提取區塊鏈上記載的電子數據,搭建作品侵權的傳播路徑,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便于追究相關方義務責任。尤其是,當前電子數據已經被列為八大證據之一的情況下,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高效取證,便于原創作者維權和追責。

最后,根據區塊鏈去中心化特點,可以建立相應特點的原創作品著作權市場。創造原創與二創作者直接交易平臺,讓原創作者和二創作者實現一對一交互對話,實現著作權內容的在線交易。通過智能合約,無須平臺參與,系統將原創作者的合約收益自動分配,減少了中間環節和費用,實現收益零損耗。同時,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點可使原創短視頻作者信息在上傳至平臺后即刻得到確認,還可在全網進行確權公示[5]。這種做法不僅保障了原創作者的確權,也能讓購買者確認正版著作權作者,保證雙方之間的交易公開透明安全,激發原創和二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推動更多二創優質短視頻作品的誕生。

3.2 觀念先行:加強公眾著作權意識

一方面,相關部門宣傳普及知識產權時,應采取多種形式協同并進,拓寬大眾了解法律的途徑。從社會治理出發,加強法制宣傳,強化民眾的法制觀念。相關部門應該運用網絡及新媒體社交平臺,通過官媒推送相關話題文章,提升大眾討論度,讓知識產權進入大眾視野。運用傳統媒體,加大對二次創作類短視頻侵權現象的通報,嚴厲打擊“假二創、真抄襲”行為,整肅二創短視頻行業風氣。同時,開啟線上線下聯動式宣傳,開展相應的法制宣傳活動。

另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視法制教育,中小學生作為新時代網民,也應成為知識產權教育受眾之一。面對新受眾,相關部門應升級法制教育方式,摒棄講座等傳統做法,選擇符合青少年興趣喜好的宣傳方式,在B站、愛奇藝等熱門視頻網站推出適合青少年的專項教育節目,寓教于學,才能提升普法教育效果。此外,還應該督促短視頻企業、知名短視頻平臺,積極參與實踐,合理使用“羊群效應”,引導用戶積極投身“創作”,鼓勵“二次創作”,樹立行業新姿態。

3.3 多方協同:強化平臺監管義務

在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的問題上,平臺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作為短視頻內容的提供者和分發者,平臺有責任和義務確保所提供的內容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權。平臺作為主體,應承擔主要責任,完善“侵權”確認機制,滿足原創作者以及長視頻平臺的合理訴求,下架違規視頻。我國相關部門特地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平臺相關義務。2019年出臺的《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6],其中明確規定了平臺應當通過自身能力降低風險,包括發布審查和事后救濟,同時規范自身行為,以更好保障短視頻的合法權益和市場的良好運行。短視頻平臺從內部打擊侵權行為,優于外部司法介入。訴訟程序具有滯后性,且侵權主體眾多且分散,面對大量的類似案件,司法部門難以快速準確地處理訴求,在平臺參與環節解決訴求,可極大程度減少案件的產生,避免雙方對簿公堂,節省司法成本。

另外,平臺應建立一個透明、公正的舉報機制,讓用戶能夠對侵犯著作權的短視頻進行舉報。一旦舉報被證實,平臺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快速處理,并及時將處理結果反饋給舉報者。這不僅可以提高用戶的參與度,還能增強平臺的公信力。平臺應結合“避風港原則”以及“紅旗原則”,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和一千一百九十六條規定,完成自身“通知-刪除-反通知-恢復”這一形式的義務。同時,維護原創作者和二創作者的權益,實現自身相應的義務,嚴禁濫用原則,鉆制度和法律的漏洞,不履行職責,為侵權行為提供腐朽的生長環境,一經發現,追究平臺的連帶責任。

隨著短視頻市場的發展和變化,以及新的版權法規的出臺,平臺需要定期審查和更新自己的版權政策。這可以幫助平臺跟上市場和法規的變化,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監管義務。除了平臺作為主體參與著作權保護,司法也應參與進來,多方協同,共同治理。司法部門應積極化解二創作者與原創作者之間的矛盾,以及長短視頻之間的沖突,合理利用法律規則,強化著作權保護,在司法實踐中類型化短視頻,引導短視頻平臺合法傳播、二次創作類短視頻合法創作,尊重原創作者的著作權,及時更新著作權“合理使用”認定標準[7]。

結語

目前,二次創作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短視頻創作模式,值得大眾推廣和鼓勵。但也正是由于其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存在許多漏洞和不足。對于原作者來說,二次創作并不意味著災難和打擊,合理的使用反而會給雙方帶來共贏,但達成合作的前提是需要社會正確的價值指引、高素質水平的用戶、平臺的令行禁止,社會治理與司法治理雙向發力。唯有如此,才能肅清行業發展障礙,同時,為未來的短視頻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內生動力,催生短視頻行業新生態。

參考文獻:

[1]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EB/OL].(2023-04-04)[2023-12-20].https://news.znds.com/article/62906.html.

[2]北京互聯網法院課題組,張倩,李珂,等.短視頻著作權司法保護研究[J].知識產權,2023(3):3-29.

[3]初萌.全民創作時代短視頻版權治理的困境和出路[J].出版發行研究,2022(5): 65-71,85.

[4]儲翔,陳倚天.影視二次創作短視頻版權保護及協同治理[J].中國出版,2022(6):67-70.

[5]孫靜.基于“區塊鏈+版權平臺”的原創短視頻版權保護路徑探析[J].中國出版,2022(7):58-62.

[6]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EB/OL].(2019-01-19)[2023-12-20].http://www.cnsa.cn/art/2019/1/9/art_1488_22442.html.

[7]許春明.行業共治視角下短視頻版權保護規則分析[J].中國出版, 2021(17):5-9.

作者簡介:張瑩,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知識產權法。

猜你喜歡
保護策略合理使用著作權
淺析油氣層損害機理及保護策略
湖北民間舞蹈的特點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移動閱讀環境下數字版權保護探究
淺析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高中政治教學
數字出版的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拍攝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美味也有“著作權”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廬山牯嶺近代別墅旅游資源現狀與保護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