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文教育視域下茶文化教學的時代價值與路徑

2024-03-29 22:30陸韻竹
福建茶葉 2024年2期
關鍵詞:留學生茶文化文化

陸韻竹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 100083)

1 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學

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在文化張力的感召下,“中文熱”如火如荼地蔓延全球。來華留學生教育已然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改革開放大局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培養更多知華、友華、愛華的留學生,我們不僅要在語音、詞匯、語法和漢字等語言要素教學上深耕,還要積極傳承并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同建設多元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極點。

文化教學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演進經歷了從最初的不被重視,到備受爭議,再到最終取得顯著成就,一直是學界熱議的焦點。張德鑫提出了“語言文化一體化教學”的理念,強調文化教育與語言教育的緊密結合[1]。李泉等人也認為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教授的是與語言理解和運用直接相關的交際文化[2]。隨著學者們對文化教育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升,以及對文化教育理論的不斷完善與深化。這為文化教學融入語言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

2 國際中文教育中滲透中國茶文化的目的與意義

劉珣提出:“要想真正學好一門語言,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學習和掌握該語言所承載的文化”[3]語言與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中國為世界文明貢獻出了無數的瑰寶,而茶,作為其中最具影響力的飲品之一,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精髓,也灌溉著全球文化的泉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入闡述了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的重要特征。在茶文化方面,這些特質的體現更是引人矚目。

連續性: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自主創造的,源自中華大地,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今仍然在茁壯成長,充分展現了其歷史的延續性和文化的韌性;

創新性:在傳承中它不斷創新。從制作工藝到沖泡方式,再到品茶鑒賞各個層面,持續吸納新的元素。此外,它與儒釋道等思想體系深刻交融,為追求內心平靜與智慧的修行者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統一性和包容性:自武王伐紂開始作為巴蜀文化的貢品,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民族大遷徙向北方傳播,又從荊楚傳播到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隨著茶馬互市的興起,中國茶文化進一步與邊疆少數民族的文化進行交融,茶的傳播與中華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亦步亦趨,在此過程中各民族文化互通有無,交流互鑒;

和平性:中國茶文化的傳播伴隨著和平與友好。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繁榮,將和平、和睦與和諧的理念傳播給了周邊地區以及世界。茶文化傳播過程中沒有戰爭、奴役或剝削,而是通過文化交流傳遞著“茶和天下”理念。

中國茶文化憑借其悠久的歷史傳承和獨特的性質,不僅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精華,也為跨文化交流和國際理解提供了獨特而珍貴的橋梁,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顆璀璨明珠。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茶馬互市的發起,經由絲綢之路遠播至世界各地?,F今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但始終堅持初心,做世界和平的構建者、全球發展的奉獻者、國際秩序的捍衛者。將中國茶文化融入國際中文教育,有助于留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進行文化對照,降低跨文化交流的壁壘。茶是連接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紐帶,能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認知,進而豐富國際文化面貌,促進全球茶文化的繁榮與傳承。

3 茶文化教學中的時代價值與教學路徑

程裕禎提出的文化結構包含四個層次,即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以及心態文化層[4]。以中國茶文化為例進行分析。

首先,在物態文化層,包含了茶葉、茶器、茶服、茶點等有形的文化元素,可通過色、聲、香、味、觸等感官途徑被認知,代表了文化的物質形態。劉禹錫的“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馀。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生動地還原出現摘現炒現吃茶的一幕,將新茶的色、香、味展現地淋漓盡致。

其次,在制度文化層,涵蓋了與泡茶和飲茶相關的禮儀規范。袁文《甕牖閑評》記:“客來點茶,茶罷點湯,此常禮也”則表明以茶待客之禮在古代已經成為日常禮節。再如流傳至今的鞠躬禮、奉茶禮以及叩指禮等都反映出與中國茶文化相關的規范與傳統。

此外,在行為文化層,含有與茶相關且約定俗成的風俗在內。宋徽宗《大觀茶論》:“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競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篋笥之精,爭鑒裁之別,雖否士于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反映出宋朝斗茶之風的興盛。俗語“自古道: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亦是茶為婚俗的側面佐證,現今多數人在婚嫁時,也都會為雙方父母“敬茶”。

最后,心態文化層以飲茶為契機,可以實現思想和精神上的升華。拙著《中國茶道的“凈”“和”精神》曾論述“凈”中包含茶凈,器凈,水凈,境凈。通過使內心的清凈與茶性的純凈相契合,可以增益人的自我修養;“和”中包含身心之和,人際之和,天人之和。通過系統的飲茶儀式,不僅能調和身心,更能推動人際關系與社會關系進一步和諧友善[5]。由茶入道,感悟人生的境界,既傳達出茶文化的深層內涵,亦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繁榮作出貢獻。

前三個文化層次關注外部表現,而心態文化層則涉及更深層次的抽象概念,如情感、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學生通常具有多元文化背景,需要逐步適應新文化。因此,采用自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學方法,從表層文化開始,逐步理解深層文化內涵。這種漸進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好地融入新文化,提升交際能力和文化素養。

3.1 初級茶文化中的時代價值與教學路徑

初級課程是留學生學習中國茶文化進程中的啟蒙階段。其教學方法立足于感官感知的起始點,通過對六大茶類的多方面特性的審視,包括外觀、顏色、香氣,乃至茶湯滋味等,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深刻而清晰的茶文化認知,例如:

白茶——“色澤翠,茸毛多,節間長,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條索肥,白毫顯……”朗朗上口的民謠生動地呈現了白毫銀針的真實面貌,經過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清幽甘甜;

綠茶——“色綠、香郁、味醇、形美”扁平嫩秀的干茶投入水中,芽芽直立,香馥若蘭,經過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而成的西湖龍井,清新鮮爽,回味無窮;

黃茶——“入水輕舒嫩芽黃,澄明透澈碧青湯。味含蒙頂云中瀑,氣蘊高山霧籠霜”道出黃茶的獨特,經過萎凋、殺青、揉捻、悶黃以及干燥等工序制成的蒙頂黃茶,湯色黃中帶綠,清澈明亮,口感甘爽持久,仿佛在品味中體驗到蒙頂山云霧繚繞的高山風光;

青茶——以其獨特的“巖韻”著稱,曾被贊為“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經過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多道工序制成的武夷巖茶,散發出馥郁芬芳的香氣,滋味醇厚且回甘悠長;

紅茶——流傳百世,聲名遐邇的祁門紅茶,具有條索細麗、整齊勻稱的特點,色澤深邃烏潤,金毫熠熠生輝,香氣甜醇濃烈,茶湯紅艷明亮。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多道工序,享譽全球,揚名四海;

黑茶——作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飲的黑茶,富含生物堿、氨基酸等有益物質。經過殺青、揉捻、渥堆和干燥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安化黑茶,呈現出深沉的黑褐色,香氣純正濃烈,茶湯橙黃而明亮,滋味醇和。

除了對六大茶類進行認知,了解基本茶器及其內涵也很重要。例如,蓋碗亦稱“三才碗”,由“蓋、碗、托”三部分組成,其中“蓋”喻指天、“碗”喻指人、“托”喻指地,從而呈現了天、地、人之和諧共生的哲學內涵。盡管自漢代起已經存在類似的蓋與碗相結合的器物,但專門作為茶道用具的蓋碗直到宋代才真正發展興起,到清代以后廣為流傳;

透過辨識六大茶類的色香味以及茶器內涵,可以引導留學生進一步地領略中國茶文化的深邃魅力,從而在留學生心中播下“中華文化之美”的種子,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好感、認同感和向往。

3.2 中級茶文化中的時代價值與教學路徑

中級課程的核心目標在于深入研究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演進,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各國在茶葉傳播至世界各地的歷史進程中留下的獨特印記。此外,課程鼓勵學生按國別分為小組,積極研究各國的歷史文獻,然后邀請各國代表分享其國家的茶文化。通過文化對比幫助大家深刻領會世界茶文化的發展,促進跨文化的理解與交流。此舉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更能促進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與深刻交流。

英國式下午茶曾經在歐美大放異彩,象征著西方社交與禮儀的文化盛宴?!栋谅c偏見》中,每場茶會的主人都精挑細選最珍貴的茶具和瓷盤,以容納美味的茗茶和精致的點心,其嚴謹的精致程度可媲美藝術品。舉辦茶會的場所既高雅,又別具風采,邀請的深交密友們一同分享浪漫的下午茶時光。與會者華麗的著裝和精心的妝容,打造出歡欣親切的氛圍。即使生活節奏加快,許多歐美人仍堅守這一傳統,尋覓寧靜之地,享受下午茶的樂趣。中西方茶會形式與內涵各異,但共同追求和諧理念,有助于彌合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鴻溝,傳承友情,鼓勵文明互鑒,呈現出文化傳承與相互啟發的美好層面。

在中級課程中,可以通過如下要點引導學生。

賞茶——面對各類茶葉,我們無需挑剔,也不必埋怨。要以寬容之心接納生命的無常。每片茶葉都經歷了水與火、生與死的洗禮,然后再度歸來,它們可以在高貴的宴會上獨領風騷,亦能隨意閑庭信步于普通百姓之家。正如水的召喚幫助茶葉完成了最后的涅槃,它們自在灑脫,在因果之輪中體驗著當下的苦與樂,維系著生命的莊嚴和諧。

品茶——“品”字三個口,代表一口一口品味茶的過程。這與中國茶文化所倡導的靜心慢生活息息相關,旨在引導大家減慢節奏,感悟大自然中那無上的清涼。這一理念也時刻提醒我們,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要停下腳步,把握每個瞬間,用心品味生活的點滴之美。

斟茶——當美味的茶湯擺在我們面前,懂得先為他人斟茶,以他人為先,感恩生命中的相遇與相伴,正如分享與施予的循環,我們的內心也因著愛而充盈。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的一部分,當我們懷抱感恩之心,關心他人,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和諧與平靜。

以上細節可以深化留學生對茶道禮儀和其中承載的思想精髓的領悟,這不僅體現了設立茶文化課程的價值所在,而且非常有利于幫助留學生體會中華文化與人為善,親睦世界的特質,進而有利于推動留學生及其生活圈對我國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

3.3 高級茶文化中的時代價值與教學路徑

漢維(R.G.Hanvey)提出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四個層次,即了解文化、識別文化特征、分析文化和體驗文化[6]。在有了前期課程的鋪墊后,便可邀請留學生們親身體驗泡茶的愉悅,這里筆者以王瓊研發的“和靜茶修?行茶十式”[7]為例,逐一分析每個環節。

行禮——中國自古以其豐富的禮儀傳統在國際舞臺上獨樹一幟,《禮記》中的“君子九容”則是中國禮儀的標志。將最高禮儀視為標桿,有助于留學生領略中國端莊典雅之風采。

備茶——茶生于幽靜山谷,經農夫采摘、加工,珍藏于茶罐,最后在杯中展現生命的精華。每片茶葉乃自然的饋賜,慷慨地奉獻于人。唯有懷著對自然的崇敬和感恩,待茶如待貴賓,她才將以瓊漿玉液的滋味回饋茶客。備茶過程不僅帶我們回歸當下,遠離喧囂,專注品味,還能讓留學生領悟自然與人的和諧之美。

溫器——潤茶具,宛如用真摯之心擁抱每位共飲者。每場茶會皆是生命中無可復制的瞬間,人生之列車上客流不斷,唯有以一期一會之心,真誠相待,才不負相逢。

投茶、搖香、聞香——這組精妙的動作仿佛一顆真摯的心,向每位與會者問候。每片茶葉都是中國茶農的巧妙之作,塑造各類茶的形態,攜帶著茶農的誠摯問候。在適當溫度下,干茶釋放葉中精華,散發令人陶醉的茶香,仿佛茶農的熱忱此刻涌現。唯有懷攬明了的心,方能體味茶香的微妙變化,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充滿浪漫和細膩。

溫杯——始終保持茶具潔凈和適宜的溫度,這不僅有助于維持茶湯的完美溫度,還為品茶者營造賓至如歸的高貴禮遇。中國茶文化堅守中和之道,不過度沉溺于極寒或滾燙。它象征平衡與和諧,倡導溫暖與寧靜,確保每杯茶都帶來令人陶醉與平和的體驗。

潤茶——看似是為清洗茶葉,實際上為醒茶予以寶貴時光,為隨后的沏泡創造最佳條件。這巧妙過程不僅充分釋放茶葉的內在香氣和滋味,還賦予品茶者更豐富的味覺和香氣體驗,宛如文學中的欲揚先抑,以獨特方式為品茶儀式的精彩展示奠定堅實基礎。

泡茶——作為茶道儀式的核心,需內心平和、專注當下,摒棄雜念,修習正念。習得“止”的智慧,在泡茶時能獲得更深的領悟,讓茶成為治愈心靈的契機。

分茶——均等分發每泡茶的精華,確保每位共飲者平等受尊重,也為奉茶者提供練習不分別和不執著的機會。每個人生而平等,在分茶瞬間,我們共享公平和正義,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光,我們一起感受了生命的平等與和諧,這是無價的禮遇,也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胸懷。

請茶——懷著真誠友善的心邀請賓客共飲,傳達對自然的崇敬和賓客的尊重。此刻不僅象征著我們將共享茶湯,也真摯表達了內心感恩之情,生動展現了中國人的“敬天愛人”。

品茶——先聞香,后品茶,茶香流溢,回味悠長。享受每杯茶的時光,專注當下,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如此生活,做回自己生命的主人。

如上所述,通過高級茶文化的熏修,留學生可以獲得中華文化的深層體驗,充分感知中華文化“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的特質,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產生深層次的欣賞、敬仰和愛戴。

4 結語

國際中文教育中的茶文化教學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和分享中國文化的最佳方式。中國茶文化無論是在物質還是精神層面,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中,都被視為世界文化的瑰寶,宛如奧運五環破冰而出,象征著打破隔閡、融合、相互接近。中國茶即是世界茶,世界茶也是中國茶。在茶會中,沒有等級,沒有貴賤,每人平等地享受美味的茶湯。一杯香氣四溢的茶湯,勝過一切珍寶的堆積,它傳遞著茶人真摯的情感。從溫杯潔具開始,主賓雙方各懷感恩之心,觀賞嗅聞干茶,活煮清泉,靜候開湯,公道分杯,觀色聞香,細品喉韻,辨認體感,回味甘露,透徹澄凈……每個環節都充溢著中國人的情懷與熱忱,旨在幫助留學生們領悟生命的真諦,無論是情感上還是理性上。

猜你喜歡
留學生茶文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辦案經”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