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人導向 聚焦關鍵能力 引領教學改革

2024-04-18 22:04劉鳳仙劉紅梅
考試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學建議初中化學

劉鳳仙 劉紅梅

[摘 要] 義務教育化學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評價學業質量的達成程度,反映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發揮對教學改革的正向引導作用。2023年天津中考化學試題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聯系生產、生活、社會等實際創設真實情境,從“考知識”轉變為“考素養”,注重考查學生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及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即考查學生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達成情況,充分發揮中考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引導初中化學教育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化學;學業水平;試題評析;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 G424.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654(2024)02—036—008

2023年天津初中化學學業水平試題依據2022年版《化學課程標準》,圍繞核心素養,體現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教育價值與育人功能[1]5,精選與新時代密切關聯的題境,設置正面導向的問題,凸顯化學學科對學生的價值引領。試題突出了對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知識體系、知識結構的考查,突出化學學科思想的元素觀、變化觀、微粒觀、守恒觀、實驗觀等核心觀念、核心知識。從不同視角考查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態度[2],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表現程度。難度設置為7∶2∶1,難度更趨于合理,符合新課標要求。在保持題型、題量、分值、結構等方面穩定的前提下,力求“穩中求變,變中求新”,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發揮以評促教、引導教學的功能,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一、試卷特點評析

(一)堅持素養導向,體現育人為本

試卷突出化學學科自身特點,選取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情境素材,反映化學基本觀念和規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育人功能。試題利用化學與技術、社會、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甚至跨學科內容,設置真實情境,使學生在審題、做題的思考過程中感受化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人類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3],感受化學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

1.下列成語涉及的變化主要為化學變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積土成山 D.沙里淘金

此題隱含與語文學科的融合,體現對跨學科內容的滲透。成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許多成語中蘊含著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本題以成語為載體,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質區別的領悟,考查學生對兩種變化進行宏觀辨識的學科素養。讓學生體會精煉的成語來源于生產生活,體會中國成語的語言美,體會所選成語中蘊含的積極向上、熱愛生活、善于總結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內涵,從而落實2022年化學課標,強化學科育人,課程思政,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環境保護和能源利用是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

(1)下列選項中不符合綠色、低碳生產方式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利用和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大力發展以煤為燃料的發電廠以緩解電能緊缺

(2)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作為汽車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寫出乙醇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載人航天器中,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水電解得到氫氣和氧氣,氧氣供給航天員呼吸。寫出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酒精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認識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意義,開發和利用新型環保型能源成為越來越迫切的需求。本題以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為切入點,涉及綠色低碳生產方式、乙醇汽油的應用、載人航天器中氣體循環轉化等問題,傳遞綠色化學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導學生關注化學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從化學角度理解“低碳”和“低碳從身邊做起”的意義等,從而增強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科技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達到啟智育人的評價目標。

(二)突出地域特色,厚植家國情懷

試題以地方特色素材設計真實情境,設置真實問題,使試卷富有很強的時代感和地域特色。在“素養”“情境”“問題”“知識”的相互關聯中,診斷學生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核心素養水平。這樣的試題選材精、情境真、角度新、方向正、立意高、落點準、重實踐,是對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有效評估。這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之“變”之“新”的另一體現。

17. 2023年“中國水周”的活動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 攜手共護母親河”。

(1)下列做法有利于減少海河水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坐海河輪船時,將垃圾自行帶下船并妥善處理,不要扔進海河中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河中

(4)天津是缺水城市,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生活中遇到水龍頭漏水現象,應及時維修,若某水龍頭每秒鐘漏2滴水,假設每20滴水為1 mL,則10小時可以避免損失水的總體積為________ L。

第(1)問用“坐海河輪船時,將垃圾自行帶下船并妥善處理,不要扔進海河中”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河中”評價學生的價值觀,考查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昂:邮翘旖蛉说哪赣H河”,此題情境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海河及乘坐游輪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引起學生的共情,讓學生意識到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遵守與化學相關的倫理道德,引導學生面對不同的生活方式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提升個人素質,在社會生活中具有擔當精神。通過具體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做社會主義道德踐行者,關愛環境、保護環境,關注社會熱點,達到知、情、意、行相統一。

天津是缺水城市。第(4)問讓學生通過簡單計算依托數據體會水龍頭看似不起眼的“滴漏”,也會流失大量的水。強化了對學生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責任擔當的教育,培育學生的道德修養。愛護水資源要從節約每一滴水做起,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愛護水資源從細節做起,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三)創設真實情境,測評學科素養

利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相關現象和解決真實問題,是評價素養落地的重要手段。新課標指出,真實、生動、直觀且富有啟迪性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展現真實的解決問題能力,展現真實的思路與方法以及科學態度和價值觀?;谇榫车膯栴}設計能真實反映學生核心素養上的“表現水平”,真實評價學生的努力程度、學業水平。因此,近年來的中考化學試題越來越重視真實情境的創設,從生產、生活的實際出發,在真實的情境中提煉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在改善生活品質和推動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的同時,真實表現他們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本試卷減少了機械記憶性知識的考查,去掉了偏難試題,側重對學生學科能力與素養的測評。引導化學教學回歸化學本質,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避免死記硬背、機械刷題。用情境測素養,這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之“變”之“新”的體現,通過對核心知識的考查,有效鑒別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

12. 勞動創造幸福。下列勞動項目涉及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相關解釋正確的是(? ? )

本題各選項都是學生身邊真實的生活情境,通過實踐性任務的解決評價學生科學思維及科學探究與實踐能力。依據新課標,加強學科學習內容與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勞動實踐特有的育人功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勞動生活密切相關,主要涉及垃圾分類和回收再利用、天然氣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物質的微觀粒子性質、活性炭的吸附性等,評價學生應用化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

以上各題均選材真實、情境真實、問題真實,能夠有效評估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四)注重主題內容整合,引領結構化學習

為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試題設計上,主觀性試題大多以“主題情境——問題遞進”為主線,圍繞大概念重構教材內容,按學習主題進行大單元考題設計,以問題鏈的方式呈現結構化的課程內容,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及綜合能力。

18.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式。

(1)氫氣是由________構成的(填“氫分子”或“氫原子”)。

(2)根據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① 上圖中,最外層達到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是________;

② 在化學反應中,鋰原子容易________電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 鋰和鈉屬于不同種元素,是因為它們的原子中________不同;

④ 由氧和鋁兩種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分子示意圖如下,甲和乙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丙和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此題圍繞“物質的組成與結構”主題,即圍繞“物質的組成”這個大概念,對“認識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宏觀、微觀和符號三重表征”“認識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思路與方法”“研究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意義”等進行大單元整體試題設計,從宏觀到微觀、從微觀到符號進行設問,強化“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1]5的認知,加強“宏觀—微觀—符號—模型”之間的聯系,對學生閱讀理解、符號認知、信息提取遷移等能力由淺入深逐層考查,考查化學觀念與科學思維。

2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1)根據下列裝置圖回答:

① 儀器a的名稱:________。

②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應選用的裝置為________(填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③ 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應選用的裝置為________(填序號),將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觀察到溶液由紫色變成________色。

(2)下列選項中,由實驗及現象推出相應結論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此題設計了“化學科學本質”[1]10大概念下的測試內容,圍繞“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這個大單元,進行整體試題設計,將課標要求學生必做實驗與不同學習主題中的實驗內容加以整合,呈現課程內容的結構化??疾閷W生對實驗裝置、原理的辨識分析,對實驗現象、實驗事實進行辨析,多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第(1)問中的前三小問是化學課標要求學生必做的八大基本實驗中的內容,學生比較容易得分,而后“將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觀察到溶液由紫色變成____色?!本陀行╇y度,考查學生在知道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的基礎上,理解使石蕊變色的本質是生成了碳酸,碳酸顯酸性,具有能使石蕊溶液變紅的性質??此坪唵蔚囊粋€設問,蘊含了多角度、多層面的知識關系,突出對學生科學思維的考查。第(2)問難度明顯加大,對學生是否具有較高的識圖能力、理解能力、實驗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等關鍵能力進行評價。

(五)體現學科特點,重視化學實驗

試卷重視從不同角度對化學實驗內容進行考查。對化學實驗的考查有所側重,考查學生平時課堂表現與學習過程,是對化學教師的一種引導,重視科學探究與實踐,引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認真組織學生完成好必做實驗,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意識。

如第6題,考查了四個基本實驗操作,對應了課標中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內容要求;第9題對四個燃燒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判定,是課標發展科學探究能力中對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獲取結論能力的考查;第13題物質鑒別、17題(2)電解水實驗、22題綜合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這幾道題是結合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物質性質、反應原理的綜合性試題,評價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思路與方法,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驗問題,注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強化對化學實驗的考查力度有效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1]16,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中考化學實驗試題與課標要求一致,均是學生必做實驗或教科書中家庭小實驗等,以培育學生科學精神為導向,考查學生對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領悟及其具備的科學探究能力等。

二、學生答題分析

對學生答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從學生答題狀況,查找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便改進教學方法,為未來更好地“教”、更好地“學”提供針對性的借鑒和反思參考。

(一)字跡潦草,書寫規范性差

部分學生字跡潦草,似是而非,辨認困難,一方面表現在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書寫極不規范。如,水的化學式中氫元素符號合,像“H”又像“N”,角標“2”寫得太大,與H符號等大小。另一方面表現在將化學專有名稱寫成錯字。如,“飽和”溶液,除了書寫字跡潦草,寫成“飽合”的大有人在。造成學生字跡潦草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學生從小沒有好的書寫習慣,長期以來不能好好地約束自己,字寫得七扭八歪。再者,有的教師本身書寫欠規范,缺乏很好的示范引領,或者對學生書寫要求不嚴格,缺乏規范書寫有效的嚴格訓練等。師生雙方只有在平時書寫時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做到規范性書寫,才能在考場上呈現一份精美的答題卡。

(二)基礎不牢,觀念不到位

化學觀念的形成取決于兩個前提:一是能否理解化學概念或原理本身,把握基本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二是能否在實際情境中應用這些知識,達成對知識的深度認知。從學生答題情況可以看出,一部分學生對教材中具體的基本的化學知識尚未識記和領悟,更談不上將具體的化學知識上升為基本的化學觀念。

如22題(1),依據化學課標要求,學生必做實驗有八個,其中包括實驗室制取氧氣、二氧化碳,天津中考化學已連續多年考查這兩種氣體的實驗室制取。盡管老師們平時沒少下功夫訓練學生書寫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對儀器不能正確識別,鐵架臺寫成“支架”“試管架”“鐵夾臺”等,或者“帶鐵圈”,也不會書寫這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欠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2題(2)考查學生判斷“從實驗及現象推出相應結論正確的是( )”,A 選項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物質轉化過程伴隨能量變化”的化學觀念。題目中已知鹽酸和鎂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鎂,并釋放出熱量,即實驗現象和結論均符合學生已有知識,順應其應有的化學觀念,則A選項正確。但有的學生認為A選項錯誤,理由是僅憑一個化學反應不能得出全部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轉換,只能證明該反應有能量的轉換??梢?,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了多個具體的吸熱、發熱的化學反應后,卻沒能形成“物質轉化過程伴隨能量變化”的化學觀念。

(三)化學科學思維欠缺,三重表征能力差

從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角度去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并建立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和相互轉化,是化學學習特有的思維方式?;瘜W用語是初中化學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特別是化學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是三重表征中的重要一環,必須掌握書寫原則,做到書寫準確規范,“會寫、會讀、會用”。由于部分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注重知識的積累和理解,導致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書寫的錯誤,不會將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遷移、延伸、擴展。

如信息方程式的書寫,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與識圖能力,通過觀察化學反應微觀示意圖,確定4種物質分別為甲烷、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考查學生的建模能力、科學推理和分析能力。根據題干敘述“甲和乙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丙和丁”,反應物為甲烷和氧氣,生成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條件為點燃,將微觀模型表征轉化為符號表征,并注意利用原子守恒配平化學方程式。但從學生答題上看,有的學生觀察甲的示意圖,氫原子在外面,碳原子在里面,將甲烷的化學式書寫為H4C,沒能將這五個原子構成的分子與學過的甲烷聯系起來,甚至看到丁的模型,氧原子在上面,氫原子在下面,將水的化學式寫成OH2,如果說甲烷的化學式不熟悉,才出現甲烷化學式的錯寫,那么不知道水分子的構成、錯寫水的化學式確實出人意料。這部分學生三重表征之間轉換困難,三重表征思維方式尚未形成,不能在宏觀、微觀、符號、模型之間進行有機結合。除此信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之外,試卷中對教材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較往屆學生也有差距?;瘜W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的書寫有待教師在新一屆的教學中加強。

(四)化學實驗缺少實操

化學考試躲不開化學實驗的考查。盡管天津中考化學22題已連續多年考查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今年本題有意改變了裝置的排列順序,考查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的裝置、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時,部分學生將制備氧氣、二氧化碳的相應裝置選錯,也不會將制備裝置與收集裝置正確組合。究其原因是學生幾乎沒有親自到實驗室操作、親自動手的機會,不做實驗。一是實驗室的儀器、藥品遠不能滿足學生實驗的需要,很多學校老師只能用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實驗,甚至有些學校干脆不做實驗,只講實驗。二是大部分老師覺得課時少任務重,用在實驗上的時間不如看實驗視頻來得快速。

(五)化學計算能力較差

化學計算題是借助于計算方式來檢測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種題型,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考查。例如,為強化學生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責任擔當教育,要求學生計算水龍頭10小時內因漏滴而造成水的流失量,通過所得數據啟示學生要珍惜每一滴水,但部分學生計算結果有誤。第26題,來源于下冊教材里的試題,在原題的基礎上稍加拓展和改編,比以往中考26題的難度有明顯下降,預估此題得分率會比往年有所上升,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學生此題空白,看得出他們對此題無從下手,沒有思路。沒空白的學生,答題卡上出現的錯誤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第一步計算稀硫酸中溶質質量245 g × 20%,結果算出 4.9 g,第一步錯,步步錯。有的不會應用化學方程式找對應關系,有的沒列出比例式,更多的是不知道溶液質量與體積的換算方法,或者計算結果出錯。也有一部分學生有思路,但計算步驟不完整,缺設、缺比例式、比例式列錯等,做題不規范?;瘜W計算過程是一個科學思維的運作過程,需要對相應的化學概念、原理的理解,靈活分析、運用?;A差的學生基本不看計算題,遇到化學計算題就會選擇空著不做;一部分學生只會簡單套用訓練過的例題,對平時沒怎么練習過的新題型很茫然,一時無法理清此題的解題思路。

三、優化教學建議

(一)研讀課標,明確目標

認真學習2022年版《化學課程標準》,厘清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課程內容、學業質量間的邏輯關系,明確“為什么教/學”“教/學什么”“怎么教/學”“教/學到什么程度”“如何評”。因此,教師應將課程內容中的“內容要求”與“學業要求”聯系起來,對“學業質量標準”心中有數。仔細研究中考試題,將試題與課標對照,找出每道題在課程標準中的命題依據、命題立意,思考這道題的教學導向,做到不僅僅具有教學意識,更要具有課程意識,“教―學―評”一體化,使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成效更加符合新課標要求。

(二)研究學生,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首先教師要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前擁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學生的“總體狀況”和“個體差異”,把“面向全體”落實到每位學生身上。其次要研究教材,圍繞大概念研學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不僅記住知識,更要理解知識間的邏輯結構、思想方法、價值意義,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參與經歷,最終能“生產知識”“能力倍增”“形成素養”。再次要鉆研教法,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是檢驗新課標實施是否達標的標準。對教材內容的組織不僅呈現知識結論,還需重視介紹知識產生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情境素材,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融入具體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展現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開放、實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喚醒學生的求知欲、給學生機會經歷與體驗、自我表達、實踐操作、自我發問、與他人爭論、論辯,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促進學生有效形成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能力、科學態度的發展。

總之,2023年天津市中考化學試題穩中有變、穩中有新,以新版課標為依據,以全市總體學情為考查點,切實發揮兩考合一的功能,以評促教、以評育人,必將有效引導化學學科教育教學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

[2] 劉鳳仙,滕化興,劉紅梅.以真實情境考查綜合運用能力 以科學評價引領教學優化——2020年天津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化學試題評析[J].考試研究,2020,(6):58.

[3] 劉紅梅,劉紅云.踐行核心素養導向評價 引領初中化學教學改革——2021年天津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化學試卷評析及教學建議[J].考試研究,2022,(3):51-52.

Assessment of the 2003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of Chemistry Subject for Tianj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u Fengxian1? Liu Hongmei2

1 Baodi Distric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Tianjin,301800

2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Tianjin,300191

Abstract:The setting of the 2023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of Chemistry Subject for Tianj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valuates the attainments of academic qualities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thus fostering the positive guidance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The test paper,based on the 2022 Edition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emistry,combines tightly with the academic situation,adheres to the fundamental tenet of creating authentic context concerning the aspects of peoples life. The test paper features “competencies-focused”instead of “knowledge-focused”,and mainly focuses on the chemistry outlooks,mindset in science,scientific exploration,practicability,attitude and commitment,aiming to evaluate appropriate orientation of values,essential characters and key competencies,thus actively boosting the function 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regard.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Academic Level,Question Evaluation,Teaching Suggestions

(責任編輯:陳暢)

作者簡介? 劉鳳仙,高級教師,天津市寶坻區教師發展中心。天津,301800。劉紅梅,正高級教師,天津市教科院課程中心。天津,300191。

猜你喜歡
教學建議初中化學
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理論研究
淺析泛義動詞“打”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沉淀溶解平衡”認知結構測查及其學習困難分析
初中化學課堂個性化有效提問策略
試論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教學瓶頸及解決策略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