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麥區

  • 近20年黃淮冬麥區南片小麥種質性狀演變及其育種價值評價
    重要意義。黃淮冬麥區的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各麥區中均居第一[8-9],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舉足輕重。其中,黃淮冬麥區南片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中國小麥品質區劃方案(試行)》中被劃為以優質中筋小麥生產為主,根據具體生態條件兼顧強、弱筋小麥發展的小麥產區[10]。關于黃淮冬麥區南片乃至黃淮冬麥區小麥的農藝、品質性狀及多樣性等已有一定的研究[11-13]。江濤等[11]研究了黃淮冬麥區85個品種(系)農藝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并對其進行了聚類分析,就未來品種選育提出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23年11期2023-11-22

  • 高產多抗半冬性小麥品種農麥168 的選育
    1]。黃淮南片冬麥區是我國第一大麥區,常年麥播面積達866.7 萬hm2,是冬性品種向春性品種的過渡區[2]。由于我國黃淮南片冬麥區覆蓋多個省份,特別是江蘇淮北市場上推廣的小麥品種由于自然環境原因,多表現為高稈、拔節遲、綜合抗性一般,江蘇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確立了“高產穩產、高抗多抗”的選育方向,經有性雜交、系譜法選育、田間農藝性狀和產量等數據比較、小麥籽粒品質專業檢測機構檢測篩選育成農麥168。該品種在洛陽農林科學院科企聯合體黃淮南片冬麥區水地早播組

    中國種業 2023年8期2023-08-22

  • 秋播冬麥區矮稈基因 RhtB1b、 RhtD1b和 Rht8的分布頻率及其與產量性狀的關系
    目前,中國北部冬麥區大部分小麥品種株高為75~80 cm,南部冬麥區為85~95 cm,已接近最適株高[16]。然而,矮稈基因在不同麥區分布多樣化且無規律性,不同麥區間生態環境和栽培條件也差異較大,小麥品種的矮稈基因類型及產量性狀結構特點也不明確,給育種親本選配和矮稈基因的高效利用造成困擾。因此,本研究利用STS分子標記BF/MR1、BF/WR1、DF1/MR2和DF2/WR2以及微衛星標記Xgwm261,對不同生態區近十年來育成的237份秋播冬小麥品種進

    麥類作物學報 2023年4期2023-04-25

  • 1961—2020年中國小麥生長季干濕時空變化分析*
    疆春麥區、北部冬麥區、華北冬麥區、西南冬麥區、長江中下游冬麥區、華南冬麥區和新疆冬麥區。選取研究區中具有1961-2020年完整時間序列逐日氣象資料的臺站,共計524 個,分布于29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港澳臺除外),如圖1 所示。氣象數據來源于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的中國地面氣候資料日值數據集(http://data.cma.cn),數據集(包括降水、溫度、日照時數、相對濕度等)經過嚴格質量控制、檢查和R 語言編程進行訂正。作物生長季數據來源于中國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3年4期2023-04-22

  • 高產廣適小麥新品種輪選149 的選育及其配套栽培技術
    0081)北部冬麥區是我國主要的小麥產區之一。 北部冬麥區小麥品種經歷了5 次大的品種更新換代,第1 次品種更新換代的代表性品種是20 世紀50 年代育成的農大183 和農大36; 第2 次品種更新換代的代表性品種是20 世紀60 年代育成的北京10 號、農大139 和東方紅3 號; 第3 次品種更新換代的代表性品種是20 世紀80 年代育成的豐抗2 號和豐抗8 號; 第4 次品種更新換代的代表性品種是20 世紀90 年代育成的京411 和京冬8 號; 第

    農業科技通訊 2022年8期2023-01-04

  • 2020年國審黃淮冬麥區南片小麥品種審定情況及特征特性分析
    的作用,而黃淮冬麥區南片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和高產區,包括河南省除信陽市(淮河以南稻茬麥區)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外的平原灌區,陜西省西安市、渭南市、咸陽市、銅川市和寶雞市灌區,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該區常年小麥播種面積866.7萬hm2,面積和總產量均占全國的40%以上[1]。分析該區域小麥品種的審定情況及審定品種的農藝性狀、抗病性、品質狀況等,了解該區小麥品種產量和品質現狀、發展趨勢和存在問題,對促進該區乃至全國小麥新

    種業導刊 2022年6期2023-01-04

  • 北方冬麥區小麥春化基因的組成與分布及其與冬春性的關系
    [15]。北方冬麥區由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組成,是我國小麥主產區[16-17]。北部冬麥區主要包括遼寧省南端、北京、天津、河北省長城以南與保定和滄州以北地區、山西省中部與東南部、陜西省北部和甘肅省隴東地區;黃淮冬麥區包括山東、河南、河北省中南部、陜西關中平原、山西省南部、甘肅省天水市及平涼與定西區域、江蘇和安徽省的淮河以北區域[18-19]。北方冬麥區約占全國小麥總產的75%左右[19],保障該麥區的小麥產量對我國糧食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27

    華北農學報 2022年5期2022-11-03

  • 2005—2020年黃淮冬麥區審定小麥品種產量及相關性狀演變分析
    2000年黃淮冬麥區陜西省區試點參試品種的品質狀況以及產量與品質性狀的關系,認為小麥產量與品質兩者可以同時提高;胡衛國等分析了2000—2009年黃淮冬麥區水地組、春水組和冬水組參試品種品質狀況,提出蛋白質質量改良可以提高小麥的品質;王美芳等研究了2001—2009年黃淮冬麥區品種產量及強筋品種品質狀況,發現優質蛋白亞基比重的增加,可以提高產量和改良品質,為育種提供參考。本研究通過對黃淮冬麥區審定小麥品種相關和通徑分析研究了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間的關系,以期

    江蘇農業科學 2022年18期2022-10-17

  • 異常氣候條件下小麥估產方法研究
    北春麥區、北部冬麥區、黃淮海冬麥區、長江中下游冬麥區與西南冬麥區[22-23]。西北春麥區位于黃淮上游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該區由寧夏全區、甘肅省大部分地區,內蒙古西北部地區構成,冬天寒冷、夏季炎熱,春季與秋季多風,天氣較為干燥,白天和晚上溫差很大。降水不足是影響該區小麥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區春小麥生長后期有干熱風危害。北部冬麥區位于我國中緯度地帶,由北京全市、天津全市、河北、山西以及陜西省部分地區組成,屬于暖溫帶季風區域。該區冬寒春旱,降水不足且分布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2年2期2022-08-19

  • 矮稈基因在中國不同麥區小麥品種中的分布及其對赤霉病抗性的影響
    中國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和東北春麥區一直是小麥赤霉病的高發麥區。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和耕作制度的改變,赤霉病逐漸向其他麥區擴展,目前已經是黃淮冬麥區的常發病害。作為穗部病害,赤霉病不僅造成小麥嚴重減產,染病籽粒中含有的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等真菌毒素還嚴重影響人畜健康。因此,綜合分析影響小麥赤霉病發生的遺傳和環境因素,對采取不同手段對小麥赤霉病進行防控,減輕赤霉病危害具有重要意義。矮稈基因可降低株高,減少倒伏的發生,提高收獲

    麥類作物學報 2022年7期2022-08-09

  • “十五”以來我國雜交小麥審定品種分析
    麥區劃分,北方冬麥區(包括北部冬麥區、黃淮冬麥區、新疆冬麥區)共計審定雜交小麥品種11個,南方冬麥區(包括西南冬麥區)共計審定雜交小麥品種11個,2個麥區審定品種數量相同;比較不同時期審定情況(表1),2001-2020年,北方冬麥區雜交小麥年審定品種數呈線性增長,至“十三五”末,平均每年審定雜交小麥品種1個,南方冬麥區則基本保持穩定,年審定品種保持在 0.4~0.6個。表1 “十五”以來我國雜交小麥品種審定品種匯總Table 1 Summary of a

    作物雜志 2022年1期2022-02-18

  • 北部冬麥區晚播冬小麥越冬管理探討
    0097)北部冬麥區是我國冬小麥生產的最北區域,也是我國小麥生產的重要區域之一。 相對全國小麥生產具有獨特的氣候特征,特別是冬季氣候寒冷干燥,對冬小麥安全越冬產生重要的影響。 近些年隨著氣溫的升高及前茬玉米的延遲收獲, 北部冬麥區冬小麥播種時間較往常推遲5~7 d,這對冬小麥安全越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2020 年秋季隨著玉米價格的上漲,種植戶為提高種植產量和收益,將大量青貯玉米轉收獲籽粒, 使冬小麥播種時間大幅度延長, 部分地區播種較正常播種期推

    農業科技通訊 2021年5期2021-12-27

  • 小麥新品種長6990 配套寬窄行探墑溝播栽培技術規程
    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旱地審定(審定編號:晉審麥2016011),2018 年通過國家黃淮冬麥區旱薄地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80065)。小麥寬窄行探墑溝播技術是近幾年在山西、河南等省示范推廣的旱作栽培技術,其將傳統農藝與現代農機相結合,具有節水保墑、保溫防寒、鎮壓效果好、肥料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強、透風抗倒能力強等一系列優點[1-4]。 筆者通過對長6990 小麥新品種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根據品種特點和適種區域制定與其相配套的寬窄行探墑溝播栽培技術規程,

    農業科技通訊 2021年5期2021-12-27

  • 雙國審小麥新品種眾信麥998
    0%左右。黃淮冬麥區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小麥常年播種面積1533.33 萬hm2,占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55%以上,產量占全國小麥產量的60%左右。選育高產、穩產、廣適,適宜在黃淮冬麥區推廣的小麥品種,對保障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1]。1 品種來源眾信麥998 是河北博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眾人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萊州137 為母本、眾信5072 為父本組配組合,通過系譜法選育,經有性雜交、定向選育、單系比較,優中選優而成。

    中國種業 2021年7期2021-12-05

  • 甘肅省小麥品種推廣應用現狀及對策
    植包括北方旱地冬麥區、長江上游冬麥區、黃淮旱地冬麥區、西北春麥區等,高產、抗病等優質品種不斷合理布局,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1.1.1 北方旱地冬麥區 主要分布在慶陽市、平涼市全部及定西市部分地區,主要病害有條銹病、白粉病等。針對近年小麥穗發芽頻發的現狀,注重選用抗穗發芽、角質緊湊、抗倒伏的優質品種,重點推廣隴育、隴鑒、蘭天系列品種。1.1.2 黃淮海旱地冬麥區 主要分布在東南部的天水市丘陵山地,小麥蟲害有蚜蟲、紅蛛蛛,病害有條銹病、白粉病。重點推廣蘭天、天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1年17期2021-09-27

  • 從眾信麥998看小麥育種的創新突破
    于一體,是黃淮冬麥區育種史上少有的創新育種成果。眾信麥998 以萊州137 為母本、眾信5072 為父本,通過系譜法選育,經有性雜交、定向選育、單系比較,優中選優育成的一個低稈、大穗、廣適、高產的小麥新品種(已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品種權保護申請號: 20172894.2, 公告號:CNA020173E)。小麥是我國三大口糧作物之一。黃淮冬麥區是我國小麥主產區,常年播種面積2.3 億畝,占全國小麥面積的55%以上,產量占全國小麥產量60%左右。選育高產穩

    河北農業 2021年4期2021-04-22

  • 中國四大冬小麥主產區品種農藝性狀的綜合性分析
    勢區,包含黃淮冬麥區南片和北片、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北部冬麥區,這四大麥區的面積和產量占我國的85%以上,保障四大麥區的小麥高產和穩產對我國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3]。目前小麥育種往往選擇當地大面積推廣品種作親本,導致生產上推廣的小麥遺傳背景狹窄,多樣性降低,使小麥品種在產量和品質上很難有大的突破[4-5]。張彬等[7]對南陽的小麥品系進行綜合性分析,發現小麥主要農藝性狀變異幅度狹窄。因此,需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充分把握和科學評價品種農藝性狀的

    種子 2021年12期2021-02-15

  • 黃淮冬麥區旱薄地小麥品種主要性狀演變規律
    圖1可知,黃淮冬麥區旱薄組小麥產量呈現先增加后趨于穩定的變化趨勢,2011-2012年度產量水平最高,為5 349.6 kg·hm-2;2008-2009年度產量水平最低,為3 401.6 kg·hm-2。由圖2可知,有效穗呈現緩慢增加的態勢,2011-2012年度有效穗最多,為597.0萬穗·hm-2;2009-2010年度有效穗最少,為417.4萬穗·hm-2。由圖3、圖4可知,穗粒數和千粒重也都處于緩慢提高之中,相對較為穩定。2.2 黃淮旱薄地小麥品

    陜西農業科學 2020年9期2020-11-14

  • 小麥 TaGS-D1與 TaFlo2-A1等位變異對粒重的影響
    份國內四個主要冬麥區的歷史品種(系)和當前主栽品種(表2)。其中,國外冬小麥品種(系)分別來自法國(21份)、意大利(9份)、美國(7份)、阿根廷(7份)、羅馬尼亞(6份)、俄羅斯(5份)、日本(4份)、匈牙利(2份)、澳大利亞(1份)、德國(1份)、英國(1份)、土耳其(1份);國內冬小麥品種(系)分別來自黃淮冬麥區(145份)、北部冬麥區(55份)、西南冬麥區(22份)和長江中下游區冬麥區(11份)。所有小麥品種(系)均于2016-2017年和2017

    麥類作物學報 2020年5期2020-07-30

  • 黃淮冬麥區旱肥地小麥品種主要性狀演變規律
    在[4]。黃淮冬麥區旱肥地小麥區試主要分布在陜西渭北旱塬、山西晉南、河北省保定市和滄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區旱地、河南省除信陽市全部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旱地和山東省旱地,該區地形地貌復雜,低溫凍害、干旱少雨、病蟲害和后期干熱風經常發生,干旱是限制產量的主要因素。生產實踐證明,在干旱地區選用抗旱、高產穩產的小麥品種,已成為減少干旱災害、保證小麥產量的重要措施。受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委托,由洛陽農林科學院主持黃淮冬麥區旱地組區試,在2005 年秋黃淮冬

    山西農業科學 2020年7期2020-07-14

  • 黃淮海流域農戶小麥生產化肥節約潛力分析
    .4.1 灌溉冬麥區化肥用量分析 灌溉冬麥區中低產區、中高產區和高產區農戶的氮磷鉀總養分實際用量較推薦量分別高31.04%、14.96%和7.18%,其中,氮肥實際用量較推薦量分別高17.53%、9.67%和5.21%,磷肥實際用量較推薦量分別高42.59%、23.94%和11.28%,鉀肥實際用量較推薦量分別高56.48%、17.13%和7.04%(表4)。2.4.2 雨養冬麥區化肥用量分析 雨養冬麥區低產區、中低產區、中高產區、高產區農戶的氮磷鉀總養分

    河北農業科學 2020年1期2020-05-18

  • 黃淮和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小麥品種(系)農藝性狀 及其聚類分析*
    [11]將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的15 個小麥品種聚類分析為品質性狀不同的5 類。吳秀寧等[12]根據凍害和穗粒數不同表現進行聚類分析, 將26 份旱地小麥品種分為5 類。前人對于同一區域小麥品種農藝和品質性狀的主成分和聚類展開了相應的研究。但由于不同小麥生態區品種各具特點, 而對于我國不同小麥生態區品種的農藝性狀主成分、聚類分析報道較少。故本研究選用來自黃淮冬麥區北片(north of Huanghuai winter wheat area, NHWA)、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0年3期2020-03-12

  • 國審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農大3486
    001)和北部冬麥區國家審定(國審麥20180068)。該品種冬性、中熟,幼苗近直立,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株高80 cm左右,株型緊湊;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圖1)。產量三要素協調,產量潛力大,豐產性好??购暂^好,綜合抗病性好,抗干熱風,熟相好,籽粒飽滿,商品性佳。圖1 農大3486田間、穗、籽粒表現1 產量表現2012-2016年度參加北京市高水肥組預試、區試和生產試驗,各試驗點年平均產量分別為 6 643.5 kg·hm-2、7 248.0

    麥類作物學報 2019年9期2019-10-21

  • 國審冬小麥新品種——石優20號
    麥區和國家北部冬麥區跨區域雙審定。1.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分蘗力強,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松緊適中,莖稈細實,較抗倒伏,旗葉較長。穗層整齊,穗莖節短,中后期穗色、葉色發黃,抗干熱風,落黃好。穗紡錘形,頂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每畝有效穗41.3萬~45.2萬穗,穗粒數33.2~35.7粒,千粒重38.5克。籽粒蛋白質含量(干基)14.1%,濕面筋含量31.8%,沉降值37.5毫升,吸水率59.6%,屬強筋小麥品種。高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

    農村百事通 2019年18期2019-10-14

  • 171份小麥種質面粉糊化特性及其與品質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種26個,北方冬麥區11個,黃淮冬麥區103個,長江中下游冬麥區20個,西南冬麥區11個。試驗材料于2014-2015年度種植于河南科技學院試驗基地(河南省輝縣市)。每份材料種植2行,行距25 cm,行長4 m,每行播種80粒,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分行收獲,脫粒,晾曬,室溫儲藏備用。1.2 試驗方法采用實驗磨粉機(LRMM8040-3-D,江蘇)磨粉,出粉率65%左右;面粉含水量參照GB50093-85方法測定;面粉糊化特性參照AACC76-21方

    麥類作物學報 2019年8期2019-08-22

  • 2019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 ——麥
    適宜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江蘇淮南地區、安徽淮南地區、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區、河南信陽地區種植。2 徽麥5號 國審麥20190002 安徽未來種業有限公司適宜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江蘇淮南地區、安徽淮南地區、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區、河南信陽地區種植。3 寧麥27 國審麥20190003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適宜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江蘇淮南地區、安徽淮南地區、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區、河南信陽地區種植。4 蘇研麥適宜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江蘇淮南地區、

    種業導刊 2019年6期2019-08-13

  • 國內外301份小麥品種(系)種子萌發期抗旱性鑒定及評價
    以119份黃淮冬麥區小麥品種進行萌發期抗旱性鑒定,將加權隸屬函數法和聚類分析法相結合,對其進行分類,獲得13份強抗旱性材料。周國雁等[9]用高滲溶液滲透脅迫法對70份云南小麥品種進行了抗旱研究,并指出萌發期抗旱性和全生育期抗旱性之間存在一定聯系,絕大多數小麥品種中,如果萌發期抗旱,則全生育期一般也表現抗旱。小麥種質資源豐富,不同品種對干旱脅迫的響應也存在一定差異。崔俊美等[20]通過萌發期結合苗期抗旱指標對7份四川小麥品種進行抗旱性鑒定,發現川麥42和Sy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9年3期2019-07-18

  • 不同來源小麥種質高分子質量谷蛋白 亞基多樣性及其與加工品質的關系
    種質8個、北方冬麥區種質12個、黃淮冬麥區種質83個、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種質27個、西南冬麥區種質18個。參試材料于2015-2016年種植于河南科技學院試驗基地(河南省輝縣市),每份材料種植2行,行距25 cm,行長4 m,每行播種80粒,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分行收獲,脫粒,晾曬,室溫儲藏備用。1.2 試驗方法1.2.1 HMW-GS組成分析及命名 HMW-GS的組成分析參照張玲麗等[14]的分析方法。HMW-GS的命名根據Payne等[5,15]

    華北農學報 2019年3期2019-07-05

  • 國審冬小麥新品種冀麥585的選育及育種策略
    了適合黃淮北片冬麥區種植的冬小麥新品種冀麥585。該品種集高產、廣適、抗寒、抗病于一體,2011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10),2012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冀審麥2013004 號),2015年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CNA20101081.4)。對國審冬小麥新品種冀麥585 的選育過程及育種策略進行分析,旨為培育綜合性狀更為優異的冬小麥新品種奠定理論基礎。1 材料與方法1.1 親本來源1

    河北農業科學 2019年1期2019-06-01

  • 國審高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石優20號
    麥區和國家北部冬麥區跨區域雙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11)。1 品種特性該品種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比對照石4185晚熟0.1 d。幼苗匍匐,分蘗力強,抗寒性好。株高77 cm左右,株型松緊適中,莖稈細實,較抗倒伏,旗葉較長。穗層整齊,穂莖節短,中后期穗色、葉色發黃,抗干熱風,落黃好。穗紡錘形,頂芒,白殼, 白粒,籽粒角質。2009和2010年黃淮區試平均有效穗數每公頃為678.0萬和619.5萬,穗粒數33.2粒和35.7粒,千粒重38.7

    麥類作物學報 2019年4期2019-01-08

  • 中國小麥主產區品種主要春化基因的組成與分布
    麥區9份,北部冬麥區40份,黃淮冬麥區113份,長江中下游冬麥區51份,西北春麥區21份和西南冬麥區42份,所選品種基本代表了我國小麥育種和生產現狀。1.2 基因組DNA的提取采用CTAB法[14]提取小麥幼苗葉片基因組DNA,每個品種提取3份DNA作為生物學重復,保證結果的可靠性。1.3 序列標志位點(STS)分子標記檢測及春化基因等位變異組成分析春化位點檢測引物設計參考Fu等[10]、Yan等[9]、Milec等[12]、Zhang等[13]和Chen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年9期2018-08-10

  • 北方冬麥區小麥品種產量相關性狀和幼穗分化特點研究
    異[6]。北方冬麥區包括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是我國小麥主產區[7]。由于北方冬麥區分布范圍廣,生態條件差異大,不同生態區間小麥產量的構成因素具有不同特點,如北部冬麥區小麥產量的提高與穗粒數和千粒重提高密切相關[8];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省和河北省小麥產量提高主要是因為有效穗數和穗粒數的提高[9-10],而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小麥產量的提高主要通過提高千粒重的途徑實現[11]。目前,對北方冬麥區不同生態區小麥產量相關性狀已有較多研究[7-11],但在相

    麥類作物學報 2018年7期2018-07-27

  • 北部冬麥區旱地小麥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的演變規律
    在[4]。北部冬麥區旱地組小麥區試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肅、寧夏3個?。▍^)的11個試點,小麥是該地區主要傳統糧食作物之一,該地區地形地貌復雜,低溫凍害、干旱少雨、病蟲害經常發生,干旱是限制產量的主要因素[5-6]。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遺傳改良和其他技術因素對提高小麥生產的貢獻大致相等[7]。通常最初產量低時,技術因素較重要,而產量較高時,遺傳改良貢獻更為重要。隨著該地區小麥單產的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情況下,要實現小麥持續高產、高效,品種改

    山西農業科學 2018年7期2018-07-13

  • 小麥栽培的特點及不同冬麥區存在的問題
    點,指出了不同冬麥區生產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在生產中制定對應的栽培技術措施、保證糧食的穩產增收提供參考。關鍵詞 小麥;特點;冬麥區;問題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044-02Abstract The obvious climate difference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lead to the striking wh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4期2018-03-23

  • 長江中下游及黃淮冬麥區小麥主栽品種耐鹽性評價
    替,其中,黃淮冬麥區完成了第9次品種更換,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完成了第6次品種更換[5],但對當前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及黃淮冬麥區小麥主栽品種耐鹽性的評價尚未見報道。國內外學者在小麥耐鹽性鑒定方法和耐鹽種質資源篩選等方面已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6-8],其中有關耐鹽小麥種質資源篩選的鑒定報道較多,鑒定指標主要集中在發芽率、苗期生長指標[7,9]和胚芽鞘生長指標[10]等,但其中多數報道集中在對傳統骨干親本和種質資源的耐鹽性評價上[11-13]。本試驗通過實驗室芽期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17年6期2018-01-18

  • 2018年國家審定品種(續前)
    6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早播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42.7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5.7%;2016-201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89.6千克,比周麥18增產5.7%。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2.1千克,比對照增產6.7%。審定意見:該品種完成試驗程序,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陜西省西安、渭南、咸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

    種業導刊 2018年8期2018-01-16

  • 2018年國家審定品種
    。適宜長江上游冬麥區的四川、重慶、貴州、陜西漢中和湖北十堰地區種植。審定編號:國審麥20180003品種名稱:隆墾麥1號申 請 者:安徽源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育 種 者:安徽源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品種來源:矮敗小麥/揚麥158//寧麥13產量表現:2014-2015年度參加長江中下游冬麥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19.3千克,比對照揚麥20增產4.4%;2015-201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417.8千克,比揚麥20增產7.4%。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

    種業導刊 2018年5期2018-01-15

  • 北部冬麥區旱地小麥品種的演變規律
    6011)北部冬麥區旱地小麥品種的演變規律張俊靈,閆金龍,張東旭,孫美榮,常海霞(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長治 046011)為了給北部冬麥區旱地小麥育種提供參考,利用1986-2015年國家北部冬麥區旱地小麥長治區試點參試品種的試驗資料,研究其演變規律,并對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進行相關和通徑分析。結果表明,28年間北部冬麥區旱地小麥品種產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年平均遺傳進展分別為68.163 kg·hm-2或1.57%。主要農藝性狀演變的總趨勢是,有效

    麥類作物學報 2017年8期2017-09-16

  • 京花11號
    3年度參加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區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403.9 kg,比對照品種中麥175增產2.8%;2013~2014年度續試,平均每667 m2產518.5 kg,比對照品種增產3.9%。2014~2015年度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501.8 kg,比中麥175增產8.1%。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種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667 m2適宜基本苗20萬~23萬,晚播可適當增加播量。注意防治葉銹病和白粉病等病蟲害。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

    中國農業信息 2017年5期2017-01-21

  • 2000—2015年國家黃淮和北部冬麥區域試驗品種品質分析
    國家黃淮和北部冬麥區域試驗品種品質分析胡學旭,孫麗娟,周桂英,吳麗娜,陸 偉,李為喜,王 爽,楊秀蘭,宋敬可,王步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農業部谷物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北京100081)【目的】分析各區試組小麥品種品質差異和年度品質變化,探討各區試組品質育種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痉椒ā繉?000—2015年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985個參試品種的容重、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沉淀指數和面團流變學特性進行測定,分析各區試組強筋品種

    中國農業科學 2016年24期2017-01-13

  • 山西省小麥區試品種抗病性鑒定
    ,包括南部中熟冬麥區水地組區試參試品種12份(表1),南部中熟冬麥區旱地組區試參試品種15份(表2),中部晚熟冬麥區水地組區試參試品種15份(表3),中部晚熟冬麥區旱地組區試參試品種16份(表4)。表1 南部中熟冬麥區水地組區試參試品種供試菌種為山西省當前小麥條銹菌(Pucciniastriiformis f.sp.tritici)、小麥葉銹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小麥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山西農業科學 2016年9期2017-01-05

  • 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小麥區試品種品質改良現狀及建議
    0081)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小麥區試品種品質改良現狀及建議胡學旭 王步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100081)就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小麥區試品種品質改良從品質結構和品質狀況兩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當前冬小麥品質改良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我國小麥品種品質改良提供參考。冬小麥;區域試驗;品種;品質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小麥品種是小麥產業發展的基礎,按照品質類型可分為強筋小麥、中

    中國種業 2016年11期2016-03-28

  • 作科所三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的首個適應北部冬麥區的國審小麥品種。冬性,株高69.4cm,全生育期253d,平均667m2產508.1kg,適宜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麥區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種植,也適宜新疆阿拉爾冬麥區種植。輪選99(國審麥2016017)弱春性,株高81.2cm,全生育期216d,平均667m2產528.2kg,適宜河南(南部稻麥區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水肥地塊中晚茬種植。中麥1062(國審麥2016028)是采用分子標記輔助與常規育種技術

    中國種業 2016年7期2016-03-27

  •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我國大麥品種選育研究現狀及展望
    均較高的品種有冬麥區的申海麥2號,春麥區的新啤9號、新啤8號、蒙啤麥4號這3個品種。其中,申海麥2號在蘇、浙、滬、鄂、豫、閩、川等冬麥區所報道的大麥品種中千粒質量與產量均是最高的。大麥;選育;品種;申海麥2號;文獻計量用的技術也從最初的引種馴化、系統選育、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發展到如今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乃至于設計育種等,成果豐碩。本文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自2001年來收錄的關于大麥品種選育方面的文獻,以了解大麥品種選育的研究現狀,預測發展趨勢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16年4期2016-02-16

  • 冬麥區光溫水適宜晴好天氣對冬種有利
    TIAN QI冬麥區光溫水適宜晴好天氣對冬種有利中期天氣預報12月16日-21日,華北、黃淮等地將再現霧霾天氣,部分地區有中到重度霾;19日-21日的早晨至上午,華北、黃淮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20日-22日,受冷空氣影響,北方大部地區有明顯大風降溫天氣,降溫幅度一般有5℃-8℃,內蒙古中東部、東北等地的部分地區有10℃-12℃。新疆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東部和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主要天氣過程前期,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日照

    中國農資 2016年48期2016-02-16

  •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國家小麥品種區試審定與品種推廣
    5)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國家小麥品種區試審定與品種推廣邱 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北京 100125)長江中下游冬麥區是我國第2大小麥產區,也是我國3大優質專用小麥產區之一的優質弱筋小麥主產區,本區的小麥品種選育、試驗和推廣對提高我國小麥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滿足市場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著重分析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小麥品種推廣利用、更新換代和區試審定的現狀,提出本區國家小麥品種區試工作、品種布局和品種改良的建議。長江中下游;小麥;國家區試;品種推廣文

    浙江農業科學 2015年5期2015-11-25

  • 農業部:冬小麥播種總體有保障
    尼諾影響,北方冬麥區秋冬季降水較常年偏少,氣溫總體偏高,部分地區可能出現秋冬連旱,對冬小麥播種出苗和安全越冬不利。具體到各區域,黃淮及北部冬麥區是我國最大的冬小麥產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水資源短缺,干旱、凍害、干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為害較重。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漬害和高溫逼熟,穗發芽時有發生,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條銹病為害較重。西南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日照不足,雨多霧大晴天少,還面臨前期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5年38期2015-10-30

  •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長江中下游冬麥區,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省南部,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地區。施肥管理原則(1)去年冬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偏暖,今春不少地方雨雪較多,應針對各地墑情及苗情,在小麥返青前進行鎮壓或劃鋤,提墑保墑,防寒防凍,促進苗情轉化,增強小麥抗旱御寒能力。(2)根據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情況、苗情和土壤墑情科學地確定追肥時間、灌水數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3)將肥水管理、抗旱排澇、病蟲草害防治措施有效地

    中國農資 2015年10期2015-03-01

  • 華北雨養冬麥區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專家組華北雨養冬麥區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家組華北雨養冬麥區。包括江蘇及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河南省東南部。施肥管理原則(1)應針對不同地方墑情,在小麥返青前進行鎮壓與中耕劃鋤結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溫促進苗情轉化,提高小麥抗旱能力。(2)小麥施肥要把握,分層多次少量原則,既與氣象結合,降雨降雪前后趁墑少量掩施,施肥后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氣中。施肥建議(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耬或開溝條施,每畝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

    中國農資 2015年9期2015-01-31

  • 2014年冬小麥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
    造墑防凍。今年冬麥區大部小麥生育進程提前5-7天,對低溫冷害比較敏感,未來10-15天仍有遭遇“倒春寒”的可能。寒潮降溫之前,提前澆水補墑,增加麥田濕度,緩沖氣溫變化,防低溫造成凍害。一旦發生凍害,及時增施肥水,加快恢復生長,促小蘗趕大蘗,大蘗多成穗。三是防控病蟲。今年各地小麥病蟲害呈早發、重發、多發趨勢,要突出抓好小麥條銹病、紋枯病、赤霉病、蚜蟲、紅蜘蛛、吸漿蟲等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統防統治。西北冬麥區要突出強化條銹病預測預防工作,有效控制田間發病中心。長

    中國農資 2014年15期2014-02-06

  • 農業部辦公廳制定2013/2014年度小麥秋冬種技術意見
    ”。8月以來,冬麥區大部有50~100毫米的降水,有效增加土壤底墑,為冬小麥播種奠定了良好的墑情基礎。三是抗災技術成熟。近年來,冬小麥主產區經歷了干旱、低溫等極端天氣的考驗,積累了豐富的抗災經驗,形成了深松整地、秸稈還田、播后鎮壓、澆越冬水等一整套成熟的技術措施,提高了科學抗災的水平。從不利因素看:一是種子質量下降。今年小麥成熟收獲期,黃淮、西北地區遭遇連陰雨,造成粒重下降,一些制種田出現穗萌動、穗發芽現象,影響制種數量和種子質量。二是冬前氣候不確定性大。

    山東農藥信息 2013年10期2013-11-27

  • “中麥175”大旱之年優勢凸顯
    ,分別通過北部冬麥區水地和黃淮旱肥地兩個區域國家審定及北京、山西、河北、甘肅和青海五省市品種審定。該品種實現了高產潛力與水肥高效利用、優質面條品質、抗寒抗病抗倒伏抗高溫、早熟性的良好結合,是我國北部冬麥區和黃淮旱肥地有重大推廣價值的新品種。國家小麥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介紹,該品種最大特點是產量高,產量三要素協調,穗數(畝)45~56萬,穗粒數28~34粒,千粒重40~42克,大面積容易達到單產(畝)550公斤以上。該品種的節水節肥性能突出,2008-2010

    種業導刊 2013年7期2013-01-22

  • 2月中旬雨雪緩解旱情
    偏高,其中北方冬麥區大部偏高2~4℃,江南油菜區偏高4~6℃。北方冬麥區大部出現明顯降水,旱情得到有效緩解。東北地區大部有積雪覆蓋,其中北部和東部地區積雪厚度達5~25厘米,利于土壤增墑。新疆北部冬麥區仍有5~20厘米積雪覆蓋,利于冬小麥安全越冬。氣溫持續偏高使西北地區大部土壤化凍加速,土壤失墑較快,對春耕備播以及冬小麥返青不利。華北、黃淮部分地區中旬前期冬小麥越冬及返青仍然受到干旱的不利影響,中旬后期出現了大范圍明顯降水,加之各地積極實施抗旱灌溉措施,冬

    糧食決策參考 2009年4期2009-03-30

  • 國家防總:做好現有抗旱水源的優化調度
    防總獲悉,隨著冬麥區各地抗旱成效的不斷顯現,以及近期多次降水過程的有利影響,前期嚴重干旱的北方冬麥區旱情已經明顯緩解,抗旱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隨著近期氣溫的回升,小麥用水需求的大幅增長,以及春耕備耕用水的增加,當前我國抗旱工作仍面臨三大問題:一是部分冬麥區前期抗旱用水消耗大,后期抗旱水源緊缺問題突出;二是去年冬季,三北地區干封地面積大,加上江河來水偏枯,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部分地區春耕生產缺水問題突出;三是當前南方部分地區旱情有所發展,春耕生產用水不

    糧食決策參考 2009年4期2009-03-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