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臺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學地解讀和本土化

2004-06-12 09:29楊莉君
人民教育 2004年11期
關鍵詞:蒙臺梭教育法教具

楊莉君

在世界教育史上,瑪利亞·蒙臺梭利是20世紀初的一位著名幼兒教育家。1907年,她在意大利的羅馬貧民區創辦了“兒童之家”,將其畢生的精力致力于探索科學的兒童教育學。1909年,《蒙臺梭利方法》出版,形成了獨特的幼兒教育方法——蒙臺梭利教育法。美國的珍妮特●沃斯和新西蘭的戈登·德萊頓在《學習的革命》一書中就稱蒙臺梭利教育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兒教育”。皮亞杰在評價蒙臺梭利時曾經說過:“蒙臺梭利對于智力缺陷兒童心理機制的觀察便成了一般方法的出發點,而這種方法在全世界的影響是無法估計的?!?/p>

作為一種較先進的幼教模式,蒙臺梭利教育法對當今世界各國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對我國幼教界同樣是巨大的。我們應該通過對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正確解讀,認識和吸取其對我國幼教有指導作用的教育精髓,同時承認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運用中的文化障礙,找到將其本土化的途徑。

一、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精髓。

(一)教育要順應兒童的內在需要。

蒙臺梭利認為,“存在一種神秘的力量,它給新生兒孤弱的軀體一種活力,使他能夠生長,教他說話,進而使他完善,那我們可以把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說成是一種‘實體化”。兒童具備一種自我成長發展并形成健全人格的生命力,正是這種內在的生命力,促使兒童不斷地發展。蒙臺梭利將對兒童的自發的生命力是進行壓制還是引導,看成是區分教育優劣的分水嶺。在她看來,生命力的沖動是通過兒童的自發活動表現出來的。通過活動,兒童的生命力和個性得到了表現和滿足:通過活動,兒童的生命力和個性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基于這種兒童觀,蒙臺梭利課程由一系列操作活動來實現,這些操作活動按其目的與所發展的兒童能力,分為不同的領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歷史地理、文化科學、藝術表現7個領域,強調兒童主動學習和自我糾正,順應兒童生命力發展的內在需要,促進其自我發展。

蒙氏認為生命力不僅通過自發活動呈現和發展,還表現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兒童對顏色、聲音、觸摸等感覺的敏感期在2至4歲,而行為規范的敏感期則在2至6歲。并且,每個個體兒童有不同的發展節律,他們的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在不同發展階段應該為兒童提供不同的教育。因此,兒童的課程與教學應該建立在兒童的興趣、發展需要、疑問與經驗之上,讓兒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即實施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主要通過區域教育活動的形式進行。所以,蒙臺梭利設計的教具使個別化教學的實施成為行之有效的手段,蒙氏個別教育活動中的幼兒可以自由地在已設計好、適合他們需要的環境中選擇活動。在對教具的設計方面,強調對兒童的吸引力不在于它的外表,而在于它的內部——能夠滿足兒童內在的需求,能夠長時間地吸引孩子。

她的這種兒童觀以及由此設計的課程,符合現代教育哲學的理念,與人的本質發展觀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只有順應兒童內在生命力發展需要的教育,才會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特別重視教育環境的設置與運用。

蒙臺梭利非常強調環境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認為兒童的發展是有機體與“有準備的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有準備的環境”是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精髓。

“有準備的環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物質環境,二是人文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是指蒙臺梭利教具、各種符合兒童體形尺寸的室內設施以及教師自制的各種教學材料:人文環境則主要是指各種有價值的人類文化遺產。

其環境設置與運用的特點主要體現在:1.典型的蒙臺梭利學校包括教室、室外花園、操場、圖書館、起居室、貯藏室。2.環境的設置必須適合兒童發展的節奏和步調,提供適合兒童自由操作的各種活動材料。3.環境必須是有秩序的、對兒童有吸引力的、美的,同時也必須是能夠保護兒童,讓兒童有安全感的。4.環境創設必須體現與成人世界的聯系。5.典型的蒙臺梭利教室分為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歷史地理、文化科學、藝術表現7個領域,各個區域為兒童提供不同的“工作材料”,并隨兒童的發展不斷更換,以滿足兒童發展的需要。

蒙臺梭利教育法對環境的設置與運用,正是其教育精髓,強調環境對,兒童發展的作用,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尤其是活動材料的投放,實現兒童教育的目標,這是現代幼兒教育所倡導的,也是移植蒙氏教育法的關鍵。

二、我國幼教界應用蒙臺梭利教育法存在的誤區。

(一)幼教實踐中只重形式而忽略其教育精髓。

當前,在我國幼教實踐中,學習、探索、研究及應用蒙臺梭利教育法的風氣非常濃,然而,引進與移植中的形式主義非常嚴重。比如,蒙臺梭利的教具是其教育法的構成要素之一,非常有特色,有的幼兒園在移植蒙臺梭利教育法時,誤認為將蒙臺梭利的教具擺放在教室的各個區域就是蒙氏教育法了。實質上,蒙氏課程的核心在于觀察、了解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以確定其個別化教學的目標,而后提供適宜的環境,滿足不同兒童的需要。兒童,是課程組織的中心,而不是教具的操作。

幼兒可以通過自己操作教具來自我學習,蒙臺梭利按兒童的需要所設計的教具的“自我糾正錯誤”的功能,使幼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變為可能。比如,以帶插座的圓柱體為例:通過與圓柱體直徑、高度相對應的圓洞的幫助,幼兒會發現,粗的圓柱體無法放入細的圓洞中,細的圓柱體放入粗的圓洞中會轉動,長的圓柱體放入短的圓洞中會凸出圓洞,短的圓柱體放入長的圓洞中會凹進圓洞。幼兒在感知、操作教具時,經教師的提示,通過幼兒的再行嘗試,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容忽略,教師是環境的提供者、觀察者、示范者。教師在準備好的環境中,在兒童操作教具的過程中是個觀察者,觀察的目的在于對兒童進行引導,觀察兒童對教具的興趣及持續的時間,甚至還要注意他們的面部表情。兒童有需要時,教師隨時出現在其身邊,必要時及時給予指導或適當的刺激,讓兒童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同時,教師在兒童操作教具的過程中是個示范者,在兒童自由選擇、使用教具時,教師要做簡單的示范,示范教具的操作方法。當兒童模仿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兒童解決的方法,而是再一次示范或引導其選擇另一個新玩具。如果移植蒙臺梭利教育法只追求其形式,不了解兒童的需要,或者忽略了教師的作用,就不能達到教育和發展兒童的目的。

(二)忽視了蒙臺梭利教育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1.這種高結構化的課程不利于發揮兒童的主體性。

蒙臺梭利教育法畢競脫胎于智障兒童的訓練方案,再加上這種教育法的結構化程度較高,所以兒童的行為常被高結構化的活動所限制,不利于發揮兒童的主體作用。比如,蒙臺梭利雖然強調在操作教具時給兒童自由,但這種自由只是選擇教具和選擇時間,上的自由,兒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規則上沒有自由。因為蒙臺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驟和方法是固定的,兒童不能改變,她要求的只是讓兒童按照某種固定的步驟和方法不斷地進行重復的練習,兒童完全是被動的,十分不利于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另外,蒙臺梭利設計了16套教具,在這些教具中,每一種教具只訓練一種感知能力,而排除了其他感覺。她所設計的教具是系列的,教師出示教具也是有順序的。例如,出示帶插座的圓柱體的順序是:①高度相同,而直徑不同:②直徑相同,而高矮不同:③高度與直徑都不相同。她的感覺訓練也有具體的步驟和程序:首先讓兒童認清物體的相同屬性(如配對或將鑲嵌物嵌入適當的地方):再認清物體的不同屬性(如顏色、大小、形狀等的不同):最后識別相差較小的物體的屬性(如同樣的顏色,但深淺不同)。每種練習都按照“三段式”的練習法進行。這種高結構化的操作活動被指定在既定的目標上操作,只強調技巧及實體復制,對兒童在活動中主體性的發揮是不利的,構成了其方法的局限。

2.忽視兒童的情感陶冶和社會化過程。

從蒙臺梭利教育法設計的教育內容由日常生活練習、感覺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來看,缺乏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機會,忽視兒童的情感陶冶和社會化過程。

蒙氏方案中強調個人特色,強調每個兒童自己選擇教具、材料,自己進行操作,自我發展,不能提供兒童社會技能練習的機會。但是,現代幼兒教育在發展兒童的認知能力的同時,也強調社會適應技能的掌握和情感的陶冶,幼兒應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保持友誼和解決沖突等。蒙氏教育針對孤立的感官進行訓練,強調操作的步驟和程序,缺乏增進社會互動與語言交流的機會,是這一方案的局限。

蒙臺梭利教育法更缺乏兒童在活動中陶冶情感和體驗活動快樂的機會,過于強調讀、寫、算的技能。這些都不利于兒童情感的發展。事實上,情感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和核心標志,它是兒童發展的動力機制,我國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都強調從情感入手,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激發幼兒的內心體驗,蒙臺梭利教育法難以達到這一目的。

三、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

(一)強調蒙氏課程的實質而非形式。

移植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目的既不應該是嘩眾取寵,也不應該只作為幼兒園創收的手段,而應該服務于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服務于兒童的發展。但是,蒙臺梭利教育法在越洋來到我國后,成為幼兒園課程中的新寵,甚至有的幼兒園以它作為收取高額贊助費的借口,不加改造地全盤照搬,這不利于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利于我國兒童整體素質的提高。

筆者認為,幼兒園在考慮將蒙臺梭利教育法移植過來時,首先要正確解讀蒙臺梭利教育法,了解其教育精髓,而非形式。比如,蒙臺梭利教育法強調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就是這一教育法的閃光之處,它強調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就要求我們研究:這種環境對兒童發展是否真正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如何創設環境、如何利用環境進行教育如何在環境中指導幼兒的操作、如何評估與環境互動中的兒童,等等。

相反地,不能因為專家學者推崇它,別的幼兒園已經引進了,就不加研究地盲目照搬:也不能只是參加一個蒙臺梭利教育培訓班,看幾盤蒙臺梭利教育VCD碟片,幼兒園就打出廣告開設蒙臺梭利教育班,就要求進蒙氏班的兒童家長多交幾萬元贊助費,這種做法于兒童發展不利,也影響了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消除移植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文化障礙。

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文化推崇謙虛、內斂和含蓄,推崇“無規矩不成方圓”,強調求同,這種文化中熏陶出來的兒童,特別恭順、聽話?,F代幼兒教育要改革的就是中國文化中這種不利于發展兒童主體性、不利于培養兒童創造性的痼疾,因此,再將蒙臺梭利教育中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照搬過來,于我國兒童的發展顯然是無益的。

西方文化特別崇尚思想自由,行動自由,個性張揚,崇尚每個人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兒童從出生后接觸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動的文化。在西方這種文化背景下,推出蒙臺梭利教育法,使兒童在具有特立獨行的個性的同時,不失其行事做人的規范,從這個意義上看,蒙臺梭利教育法適合西方兒童的特點,也符合西方文化中培養完整兒童的教育思想。

筆者認為,我們在移植蒙臺梭利教育法時,要考慮這種文化差異,根據我國的國情和文化特點,對蒙臺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程序加以改造。例如,在教具材料的投放時給予兒童自由,在選擇教具和選擇操作時間上給予兒童自由,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規則上也給予自由,讓兒童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其思維少一些束縛,多一些創新,這正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兒童最需要培養的素質,也是我國幼兒教育改革所倡導的本質所在。

(三)平民化的教育不需要貴族化的包裝。

蒙臺梭利教育法最初是為處境不利的兒童設計的,今天在我國演變為面向社會高收入家庭的高收費教育,這恐怕是有違蒙臺梭利教育法初衷的。筆者認為,作為幼兒園綜合課程的一部分,或者作為幼兒園課程的補充,蒙臺梭利教育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課程模式,尤其是關于讀、寫、算的內容和方法,能夠較好地彌補我國幼兒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缺陷。順應兒童的內在需要,重視教育環境的設置與運用,也是其教育精華。但是,我們不能奪大它的作用,更不能用它取代我國的幼兒園課程。

蒙臺梭利教育法只是幼兒園多元課程的組成成分之一,完全不應該將其貴族化。由于蒙臺梭利教育法所投放的教具較常規課程更多,保教人員工作量加大,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需要的人手增加,每班需多配備1至2個保教人員,因此進入蒙氏班的孩子,除保教費之外,生均每月多收300元左右的費用,屬合理收費。但據筆者所知,我國幼兒園的蒙臺梭利教育班,往往生均每月多收500元~1500元,這樣就異化了蒙臺梭利教育法,將完全平民化的一種教育換上了貴族化的外包裝。筆者認為,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幼兒園收費的合理規范,否則,于整個幼兒教育事業貽害無窮。

猜你喜歡
蒙臺梭教育法教具
職業教育法大突破:取消普職分流
《職業教育法》修訂進入“倒計時”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之芻議
自制玩教具《拼拼樂》
蒙臺梭利課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議
蒙臺梭利教學法課程實施的問題研究
教育信息化寫入《教育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