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感體悟

2012-06-06 09:58李敏娜
新一代 2012年4期
關鍵詞:感受感悟音樂教學

李敏娜

摘 要:感受、感悟同感知都是一種“體驗”。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如果引導得法,由感知演變為感受,進而升華為感悟,就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發揮音樂教育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感受;感悟;音樂教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053-02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中寫道:“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的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教學應該“通過審美體驗價值的充分實現。能使學生不僅是本能地,而且是自覺地感知音樂的美和蘊涵于其中的豐富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知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p>

心理學研究表明,所謂“審美體驗”是指審美活動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動方式和過程,在這些心理活動環節中,感知是第一位的。音樂欣賞,首先是從“感”開始的?!案小奔仁且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又是一種具體的有意識的行為活動;既是信息傳輸和接納的起始,也是孕育情感、激發創造、催生靈感的動力。感覺、感動、感知、感慨、感觸、感奮、感受、感悟……音樂學習中,這些都是隨時可能發生、又必不可少的心理反應。情,因感而生;思,因感而起;美,因感而現;悟,因感而得。感觸具體,必然欣然接受,悅涌“樂”升?!案小?,的確太靈妙了,它可以使普普通通的音符、平平常常的歌曲在變化組合中展示千姿百態,它可以為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甚至顛倒時空,翻轉宇宙,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實踐告訴我們,感知,固然可以催生欣賞者從作品中折射出來的色彩斑斕的藝術之花,但這種“花朵”,大多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的色彩。而感受到的,就可以穿透作品的內質,在主客體相撞擊和往返交流、接納的過程中,發揮其潛能。產生新異的思緒和認識來。如果有了感悟,感悟深刻,必然情動于衷,靈感噴發。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就可能產生更高層次的、有創新、有哲理、有積極啟示和教育意義的新境界。這是因為,感悟畢竟是我們在感知、感覺、感受中滲入了理性,使之上升到了“憚悟”的階段。

音樂是美妙的,但更美妙的應該是音樂所激發的情感。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不能簡單地、盲目地、平平淡淡地、或者功利性地、機械性地去聽、去唱,高水平的音樂欣賞,深層次的音樂欣賞,一定是藝術化、情緒化的欣賞。毫無疑問,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當強調對音樂作品主動的情感投入、情感體驗、情感交會、情感共鳴、情感領悟和情感再生,因為那些被選為欣賞教材的優秀音樂作品,無不飽含著激情的火花,也蘊含著深邃的哲理。只有通過對作品內容的本質性把握,才能尋找到情感的源頭,體味到情感的審美意義,從而獲得真情實感和美的熏陶。人是情感的動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積極觀照和特殊的反應形式。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并能很好的體現個人的修養。馬克思曾對人的情感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說:“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好的音樂作品,無一例外地展示了情感的力度和份量。好的作品,本身就是在情感的溶液中浸泡、著色、過濾、濃縮、提純之后獲得的。它們有的訴諸于人的理智,更多的則是訴諸于人的情感。它往往要求主體調動相應的情感經驗,去感應它、理解它、體悟它、自覺地融入其中,這時,藝術化的音響就會穿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雙重壁障,為我們展現出一個豁然開朗的境界。終于直觀到對象的本質內涵。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欣賞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在對音樂的感悟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其中包括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音樂風格的感受力、音樂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養這些感受力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鬃訉σ魳返母惺芰Ψ峭话?,他有過聽音樂三日不知肉味的體驗。但他并沒有過系統的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他的音樂感受力,來自于音樂的熏陶和自我豐富的人生感受對音樂的移情。因此,音樂欣賞教學中,感悟音樂應該成為教學核心。

事實告訴我們,音樂不是無情物,但它不能直接化為相應的情感,只有經過欣賞者的心靈的汲取、選擇、消化、感應、醞釀、裂變、升華、飛躍,變成我們心靈的一種負載、力量、火焰之后,才有可能激起漣漪,迸出火花,涌出激情。如果在音樂教學過程淡化了情感的引入、誘導、忽略了感受、感觸這個環節的作用,沒有經過欣賞者主體情感的感受、浸潤,作品還只是原生狀態,難于實現教育、感化、啟迪、陶冶的目的。只有引導學生學會感受,學會用“心”去聽音樂,用善“感”的心地去欣賞藝術珍品,敞開心扉,用火熱的情感去享受音樂,才會點燃他們心中的火花,激起他們原本存在的美好情愫和純樸的大愛。而一旦有了情感,就會產生愉悅感,就會滋生興趣,進而產生主動接納、自覺學習的良性循環。筆者在高一音樂課上和學生一起欣賞《茉莉花》時,引導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和蘊涵,并試著用繪畫、詩歌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課上,同學們十分踴躍,情緒激烈。有個女生寫道:“聽著優美的旋律,芬芳誘人的清香撲面而來,純潔、淡雅的一簇簇茉莉花綻放在河邊,花朵潔白,骨朵微紅,引來蝴蝶飛舞,蜜蜂盤旋,微風吹來,花枝搖動,晶瑩可人,令人心曠神怡,忘情欲醉。祖國的山河無比可愛,音樂作品真是美不勝收?!币晃荒猩鷦t在黑板上畫了一只大大的丹頂鶴。他說:“欣賞《茉莉花》,在動情的同時,我想到了這首歌之所以版本眾多,廣為傳唱,有它自身的美學價值。如果往更深處聯想,我感覺它的音色,旋律如同丹頂鶴的色彩和線條。尤其是茉莉花的純潔、高雅、質樸和秀美,正像國寶丹頂鶴一樣,今人愛不釋手。而丹頂鶴頭上鮮紅的一點,又像茉莉花的氣質和精神,高致而神圣,音樂的美讓人心頭為之一亮,難以忘懷?!?/p>

音樂審美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是審美情感的理性升華。即在欣賞活動中,通過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使審美心理從情感欣賞提高到理性感悟,在體味到“弦內之音”的同時真正體悟到一點弦外之音來,進而產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精神力量。在感受、感動、感奮的基礎上,得到更高層次、更深底蘊的獨特發現和個性體驗,甚至領悟到博大精深的思想意義和哲理思考?;蛘哂|類旁通、“靈犀一點”的靈感啟示。在探求真理、凈化心靈、大徹大悟、自我升華的人生之路上有所收獲,乃至飛躍。毫無疑義,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它們內心深處大多是一汪清水,純潔而美好。向真向善向美是他們的共性。他們的情感記憶倉庫里,也可能蘊藏著巨大的潛質和能量,有難以估量的熱情和活力,一旦教師引導得法,用音樂這根點石成金的魔仗撥動他們心靈深處的“情弦”,就可能彈奏出無比美妙的音符,譜寫出新時代的動人樂章來。應該說,“感悟”即是這種魔仗之一。如果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在學生欣賞、感受、動情的同時,輔以適當的點撥、啟發、引導、催動,啟發學生積極探求作品的意境、意義、情趣、情韻、美感意蘊、文化背景和歷史積淀,啟發他們學會感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閘門就可能打開,聯想、想象就可能插上雙翅,智慧的火花就可能迸發,燦爛的思想之花就可能綻放。這時候,教育的效果可能比大段的說教、比其它的教育形式更為有效。因為,發自內心的感受是刻骨銘心的,自我體驗而獲得的哲理和啟示是有可能影響人的一生的。根據一些老教師的經驗,我在教唱《歌唱祖國》時,和高中學生一起對作品的創作意圖、調式調性、節奏節拍,情緒情感等進行分析討論,學生們興趣大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歌曲熟悉的旋律,給了他們十分親切的音樂語感,激越雄渾的音樂背景讓他們得到了音樂力度的節奏的領悟,進而獲得感受的升華,樂曲產生的共鳴使他們充分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感悟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愛國主義和民族情結油然而生。心靈得以凈化和升華,筆者認為這樣的音樂欣賞,即是音樂感受,感悟崔生的理想之花。

由此可見,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在“感”字上大做文章,作大文章,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從音樂課的特點出發,教學活動以感悟音樂為核心,“用音樂來培養音樂的耳朵”,使音樂教育真正實現其教育功能,用音樂藝術塑造學生的靈魂,使古今中外的音樂珍品在促使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方面發揮更有力、更直接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龍亞君.音樂心育藝術[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感受感悟音樂教學
《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與評析
初中作文教學的方法和感受
將“旋律——感受”反饋機制融入中學生物課堂的嘗試
加強數學思想滲透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探索規律中感悟和認識“重復”的奧妙
關于小學數學單元感受小研究設計的思考
關于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解題的幾點建議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