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作文教學中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

2012-08-15 00:47江蘇吳偉星
作文教學研究 2012年6期
關鍵詞:校本家鄉資源

江蘇 吳偉星

初中作文教學中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

江蘇 吳偉星

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為作文課程資源引入了源頭活水。開發地方文化資源,豐富作文課程資源,可以從四方面入手:開發校本課程,讓地方文化整合成作文課程資源;親近自然,積累生態文化資源;深入社會,挖掘社區人文資源;自由表達,運用地方文化資源。

地方文化資源 校本課程 自然 社會 表達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語文教師的課程意識也逐漸增強。但在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閱讀教學、輕視作文教學的情況依然存在。語文教師往往閱讀教學課程意識強,作文教學課程意識弱。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地區,閱讀教學有教材,因此“有本可依”,利于課程資源的開發;而作文教學往往無教材,因此“無本可依”,作文課程資源開發開創性大,難度也大。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學校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闭n程資源是課程實施的憑借、依托和支撐。作文教學也不例外。學生為什么一提到作文就頭痛?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寫什么,缺乏寫作課程資源。正如裁縫做衣需要布料,瓦匠造房需要磚頭,鐵匠打鐵需要生鐵。莊子的話更是一語中的:“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只有有了豐富的作文課程資源的積累,才能在寫作時揮灑自如,左右逢源。

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我們多管齊下,努力開發地方文化資源,為作文課程資源引入源頭活水,就能讓作文教學有情有義、有聲有色,富有生活氣息、文化氣息和創造氣息。

一、開發校本課程 讓地方文化整合成作文課程資源

校本課程的實施,讓各學校的課程建設富有個性,多姿多彩,彰顯了濃郁的地方特色。而以地方文化為基點,開發校本課程,就讓地方文化自然而然地“裁剪”為作文課程資源。

以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為例。編寫校本教材是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環節。如何編寫一本利于學生發展的校本教材?我為此殫精竭慮。經過一個又一個暑假的日日夜夜,我終于編好了校本教材《北塘河畔》。本教材追溯歷史,反映現實,系統而有重點地介紹鄭陸鎮的歷史人文和資源優勢。教材的板塊主要有:寺墩文化乃至歷史名人李兆洛、現代作家高曉聲、科技精英許學彥、方言文化、特色菜肴、詩文薈萃、民間傳說、書香校園,等等。寺墩文化大大提前了中國的文明史,是良渚文化的優秀代表;李兆洛在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朝陽湖文派的代表人物;當代作家高曉聲是鄭陸人民的驕傲,他的作品《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享譽海內外;科技精英許學彥是聞名中外的中科院院士,我國現代船舶設計的一代巨匠。家鄉的諺語、方言、歇后語等帶有鮮明的常武地方特色,是吳文化的一部分;家鄉的特色菜肴——黃天蕩大閘蟹、焦店扣肉膾炙人口,令人叫絕;“詩文薈萃”展示了鄭陸人民、鄭陸青少年學子的多少才華和詩情;鄭陸的“民間傳說”又讓家鄉增添了多少古樸和神秘;“名句賞析”給學子展示了我國古文化的精粹,增添多少書香韻味……這本校本教材,深受學校師生和家長的喜愛,并榮獲常州市優秀校本課程案例一等獎。這本校本教材,整合了家鄉文化,成為學生優秀的作文課程資源。

二、親近自然 積累生態文化資源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寫道:“登山則情滿于山 ,觀海則意溢于海?!贝笞匀坏拿谰霸谧髡叩哪X中留下初步印象,在寫作時產生審美情思,并外化為生動的語言。家鄉大自然,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蘊含著豐富的作文課程資源,在開發這些資源中能激發學生極大的寫作熱情。如我們常州市典型的生態文化資源很多,有牟家村農民公園、常州青果巷、大運河,體現春秋文化的武進淹城遺址、橫山橋鎮的橫山、溧陽的天目湖、金壇的茅山,等等。每次外出,我們都充分準備,精心組織,由教師帶好隊,負責組織、安全、后勤等事項。學生在游覽過程中,興致勃勃,一路歡聲笑語。每到一處地方,他們就會用數碼相機拍下大自然的美景,回去后發在網絡上,讓大家一起欣賞。家鄉處處有美景,大自然就是一本無字而有趣的書。一位學生游覽了天目湖,情不能自已,用優美的文筆描繪天目湖的美景:

“一陣微風吹過,天目湖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在太陽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在藍布上撒了一把白銀,熠熠生輝。在湖邊眺望,天目湖宛如一條狹長的銀色的帶子,向遠處伸展開去……”

和煦的陽光,悠悠的白云,綠油油的麥苗,金燦燦的油菜花,沉穩的山,靈動的水,自由的小鳥,可愛的魚兒……生機盎然的常州地方資源,給了我們學生寫作的素材和靈感,激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扒閯佑谥卸l于言”,在開發家鄉生態文化資源中,一篇篇佳作應運而生。

三、深入社會 挖掘社區人文資源

家鄉的名人資源,是最直接的社區人文資源,能讓學生近距離領略、感悟、體驗這些仁人志士的人生軌跡,培養學生建設家鄉、追高望遠、見賢思齊的美好情感。開發這些社區人文資源,為作文課程資源賦予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底蘊。

就以我們常州為例。常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宋代文豪蘇東坡曾三次來常州,并終老于常州的藤花舊館。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誕生了“常州三杰”: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產生了數學家華羅庚、企業家劉國鈞、書畫家劉海粟、作家高曉聲等杰出的人士。這些名人,燦若星辰,是作文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近年來,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高曉聲故居文化的保護和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挖掘身邊的社區人文資源?,F代著名作家高曉聲出生于我們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的董墅村,生于斯,長于斯,是我們家鄉的驕傲。漫步于鄭陸的古村小巷,我們依稀可見高曉聲的生活軌跡;流連在董墅村高曉聲故居,我們仿佛看見他孜孜不倦、伏案寫作的身影……對學生而言,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地域優勢和情感儲備。在活動中,我們實地調查了高曉聲的故居,發現故居現有木式結構二層老樓房一間,廳屋一間,現已陳舊,無人管理。我們又采訪了鄭陸鎮政府領導,了解對高曉聲故居文化的保護事宜,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同時,我們又開展了“高曉聲作品研討會”,重點研討高曉聲的小說《陳奐生上城》《李順大造屋》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在討論中,同學們各抒己見,熱情高漲。以下為作品《陳奐生上城》的討論片斷:

學生甲:高曉聲是寫作高手?!啊┒窇糁鳌悐J生,今日悠悠上城來?!遍_頭就不落俗套,讀來朗朗上口。

學生乙:這個開頭,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心情的輕松愉快,也設置了懸念,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學生丙:小說的鄉土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例如,‘呱呱叫’、‘格啦嘣脆’、‘熱辣辣’等詞語,多么熟悉??!原業這是我們常武方言。我們看了,感到真親切、真生動!真是“越有地方性,越有世界性?!?/p>

學生?。杭毠澝鑼懛浅I鷦?。如陳奐生在城里賣油繩前后的心理活動,很符合農民的身份,細膩動人。

…………

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豐富了作文課程資源?;顒雍?,學生寫成了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小報告、高曉聲作品讀后感、保護高曉聲故居文化倡議書等各類作文。因為有了真實的活動,有了真實的體驗,所以學生的作文也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而發,真切動人。

四、自由表達 運用地方文化資源

開發了各種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就可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寫自己對地方文化資源真實的感受、體驗、鑒賞、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為了進一步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開發家鄉地方文化資源的興趣,我常以家鄉的文化資源為題材,以身作則,寫下水作。如今年,在繁忙的教學之余,我寫了一篇下水作《誰不說俺家鄉美》:

五千年的悠悠歲月,描繪著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漫漫春秋,魂牽著多情的江南。

我們的家鄉鄭陸鎮,就是坐落在江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古老的北塘河,由東向西,橫亙在古鎮之間。河水潺潺,向人們娓娓訴說著古鎮悠遠的歷史。

五千年前,鄭陸的先民便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生生不息。寺墩遺址,是良渚文化的代表,舉世聞名,出土的玉琮、玉璧,精美絕倫,被稱為“驚世之寶”。

鄭陸新街,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著遠方的客人。農貿市場呈長方形,規劃得井然有序。喝早茶的人悠閑地談論著鎮上的新鮮事;買菜的人們摩肩接踵……一排排高樓大廈,遙遙相對?!稗挂虏荨?、“阿里巴巴男裝店”、“溫州名剪”等商鋪,人來人往,生意興隆。

鄉下的美景更是讓人留戀。當你來到牟家村,你會看到,新農村建設讓徐家村如詩如畫。新樓挺立,掩映在綠樹翠竹之中。溪水清澈。河岸上楊柳成蔭。桑樹在肥沃的土地上長得粗粗壯壯,它的樹枝向小河斜生著。野楊梅樹的果實有青有紅,水靈靈的。麻雀在樹林間跳來跳去。蜻蜓在小河上自在飛翔。高大的槐樹,一到春天便開出一簇一簇潔白的小花,散發著濃郁的香氣,悄悄地向空曠的田野彌散。小河里的菱盤上長滿綠綠的水菱……

啊,誰不說俺家鄉美。月是家鄉明。樹是家鄉綠。

啊,誰不說俺家鄉美。水是家鄉清。人是家鄉親。

啊,美麗的家鄉,在我們清澈的眼睛里,在我們瑯瑯的書聲里,在我們如歌的文字里。

…………

在班里,我朗讀了這篇下水作,學生深受感染。一位學生說:“老師,沒想到你把我們家鄉寫得這么美!”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如果讓你來寫家鄉,你還可從哪些角度來寫?”學生甲說:“我會描寫我家鄉的一處美景?!睂W生乙說:“我會描寫我鎮管師傅用傳統手藝在桶里烘烤的麻糕,又香又脆。是我們鎮飲食文化的代表?!睂W生丙說:“我會寫我鎮的另一位名人,著名育種專家江祺祥,他培育的稻種聞名遐邇?!薄夜膭钔瑢W:“你們講的都是我們家鄉豐富的文化資源。只要我們去調查、去探究、去體驗,你一定會有新的驚喜?!庇谑峭瑢W們用自己的文筆,將家鄉的文化資源變成一篇篇動人的文字。

總之,只要我們帶領學生多實踐、多觀察、多賞析、多反思,我們就能將地方文化資源,開發成多姿多彩的作文課程資源,讓學生獲得豐厚的積累?!胺e學以儲寶”,“厚積而薄發”,學生在作文時就會達到“吟詠之間 ,吐納珠玉之聲 ;眉睫之前 ,卷舒風云之色 ”(《文心雕龍·神思》)的自由之境,從而讓作文教學洋溢著勃勃的生機和活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鄭陸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校本家鄉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夏天的家鄉
家鄉美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