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切入,讓小說閱讀靈動起來

2012-08-15 00:47江蘇展文國
作文教學研究 2012年6期
關鍵詞:切入點孔乙己小說

江蘇 展文國

巧妙切入,讓小說閱讀靈動起來

江蘇 展文國

小說教學,一般都是死死抓住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不放,最后將文章的主旨硬塞給學生。要想讓小說閱讀的課堂生動活潑,讓學生真正地會學、樂學,教師就應該巧妙地選取切入點,并圍繞切入點設計出有序的問題或活動,才能讓小說的閱讀靈動起來。

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來選準切入點呢?

一、牽一“詞”而動全身

小說中的有些關鍵詞往往是小說主題的聚焦點,或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集中體現,或是環境描寫的著力點,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時抓住這個關鍵點,就能順利地把握文章的重點,激活全篇文章的學習。這些關鍵詞可以是一些不起眼的詞語,可以是文章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也可以是在教師引導下,根據情節安排或人物刻畫的語句仔細挖掘出來的關鍵詞。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最喜歡的一篇小說,也是一篇老課文,一直作為經典文章被選入初中課本。小說篇幅過長,內容較多,同時,作品所反映的主題離現在學生的生活現實很遠。在一次省級聽課中,翔宇寶應實驗初中的楊老師發現孔乙己的一生,始終沒有跳出一個“半”字,課文中有很多的語句都直接含有“半”字,有些內容也暗含著“半”字,而這些語句和內容直接勾畫了孔乙己的“半”字人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楊老師就緊扣“半”字,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文中與孔乙己有關的含有“半”字的語句和暗含“半”字的內容。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異常高漲,經過梳理、總結,學生很快感知了孔乙己的“半”字人生。

1.苦讀半輩子,結果卻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

2.說起話來,白一半,文一半,說話半懂不懂。

3.姓名取之于“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

4.喝酒,短衣主顧站著,長衫主顧坐著,而孔乙己卻“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兩種主顧的身份各一半。

5.孔乙己死了,應該不會留下一半在世上,但掌柜的粉板上,分明還有他“欠十九個錢”的字樣,殘缺的肉體已經離開了人世,他的苦難靈魂卻還附在酒店的粉板上。肉體的一半死了,安息了,靈魂的一半卻還繼續留在人世間受人嘲弄,受人侮蔑,等等。

以“半”字為路標,指導學生聯系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等語句,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迂腐,羨慕上層階級,鄙視勞動人民”的丑陋思想,感知科舉對孔乙己的毒害之深,感知當時社會的冷漠與冷酷。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經典小說,文本的價值是非常豐富的。筆者在特級教師寧鴻彬的引導下,發現文章的主題,無論是揭露19世紀后期資本主義社會金錢主宰著的人性人情,反映小人物的辛酸,對金錢至上的尖銳的批判,還是對純正的人性人情的深情的呼喚;包括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變化都離不開一個字——“錢”。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根據你對文章人物之間的關系變化,用一個字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并說明理由。學生激烈討論,認同應該用“錢”作為副標題。巧抓一個“錢”字,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對小說的主題、情節等把握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在交流中,弄懂了:占有錢——趕于勒;愿賠錢——盼于勒;沒了錢——躲于勒的情節的安排的巧妙,同時也了解了文章深刻而豐富的主題。

小說中關鍵詞有時不止一個,要想確定一個最佳的有效的切入點,教師就應該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確定核心的教學目標和核心的教學內容。

二、窺一“句”而知全豹

文本中的關鍵句往往是形象生動的比喻句,或者是飽含深情的句子,或是看似矛盾卻富有哲理的句子,只要好好挖掘,好好利用,就會發現這些句子有很強的教學價值。

《在烈日和暴雨下》節選自《駱駝祥子》,為引導學生更徹底地潛入到文字中去,深入感受作品的語言魅力,用心體會作品的主題思想,翔宇寶應實驗初中的李老師另辟蹊徑,以文中的兩個比喻為泉眼,根據學生的交流依次出示以下問題:( 1)作者在“烈日”和“暴雨”的兩部分文字中,各有一個寫祥子的比喻,請同學們找出來。(2)作者為什么要將祥子比喻成騾馬呢?你認為這個比方恰當嗎?你怎樣理解最后作者將祥子比作“風雨中的樹葉”的呢?以上問題的設計,啟發學生鏈接生活,拓展思維空間,深入挖掘,引出汩汩清流,達到了較為活潑、靈動的課堂效果,讓學生親近了平易生動、富有京味的語言,真實走近了了祥子痛苦艱難的生活,感受了作者對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

又如一位教師教學《故鄉》時,緊扣“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這句話,先引導學生讀出“我”在這句話中所表現出來的復雜的情感:眼前的故鄉明明是那個故鄉,卻又不相信。接著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請學生在第2節中分別找一個詞形容眼前的故鄉的景象和“我”此時的心情。(2)罷,罷,景既已如此,還是去看看故鄉的人吧!“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語君同”,故鄉哪個人最讓“我”魂牽夢繞?(3)閏土與楊二嫂分別有哪些變化?(4)美麗的夢想該怎樣實現呢?未來的路該怎樣走呢?你能理解魯迅在文章結尾的一段話的含義嗎?師生在對話中,既完成了對人物的分析,又領會了小說的主題。

文中的關鍵句要靠教師發現,不僅要發現這些句子在情節發展中的作用,也應該想到它們在刻畫人物、揭示主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標準選擇的關鍵句可作為解讀文章的有效的切入點。比如《孔乙己》中“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社戲》中“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p>

三、歸一“類”而知全面

有的文章孤立地看并不能看出它的顯著特點與價值,但在與其他類似的文本的比較中就能體現它的價值與意義。教師應善于挖掘同一類文本在主題或情節等方面的異或者同。這些相同點或不同點就可以作為有效的切入點。

《變色龍》與《我的叔叔于勒》都屬于19世紀國外的經典小說,都是通過主要人物的言行的變化來刻畫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的主題。教師可以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以“同”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閱讀:(1)《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與《我的叔叔于勒》克拉麗絲都在作品中演繹出“變”的丑劇,他們各是怎樣變的呢?(2)是什么使他們發生變化呢?(3)他們在“變”的過程中,又有什么始終在不變呢?通過以上問題的深入討論,既理清故事情節,領悟了文章深刻的主題,同時也掌握了應該通過對小說中人物的言行的分析來領悟主題這一主要方法,可謂“歸一類而知全面”。

《孔乙己》與《范進中舉》都是反映了封建教育與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不同的是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結局、性格不同,作品揭示的主題也是不同的。教師在認真比較的基礎上,可以以兩篇文章的“異”來切入:(1)同樣是封建社會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遭遇有什么不同?(2)范進是叩開了功名富貴的大門,而孔乙己直到臨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那么他們的性格究竟有什么不同呢?(3)《范進中舉》胡屠戶打耳光的滑稽與《孔乙己》中掌柜在粉板上寫的“十九個錢”的“執著”,魯迅與吳敬梓所賦予這兩個人物有怎樣的不同的社會意義?

總之,切入點的選取,不論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不論是同類小說的同還是同類小說的異,都應該依據教師對文本的深刻研讀,對學生的充分了解,體現出教學設計應以文本為本,以指導學生的愛學、會學、樂學為歸宿。巧妙地選取切入點,小說的核心教學目標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核心教學內容的選擇才會更加恰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大大增強。

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切入點孔乙己小說
《孔乙己》“讀寫結合”教學設計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慢病防控是深化醫改的切入點
以知識產權為切入點創新德育工作
找準切入點 扎實推進改革
“見怪要怪”:輿論監督報道的切入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