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市濱海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2014-10-30 16:54林淑愛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9期
關鍵詞:保護對策莆田市存在問題

林淑愛

摘 要:該文在介紹莆田市濱海濕地資源概況、分析目前濱海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保護管理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濱海濕地;存在問題;保護對策;莆田市

中圖分類號 X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9-57-03

濱海濕地是指位于海陸交匯帶,相對獨立陸地和海洋的具有多功能生態系統的特殊過渡區帶,陸緣含60%以上濕生植被區、水緣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區域,包括陸上與外流江河流域中自然或人工、咸水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區域。作為重要的濕地類型,濱海濕地既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又具有獨特的生態效應,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具保護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

莆田市位于福建東南沿海,大陸岸線總長271.57km,主要入海河流有木蘭溪、秋蘆溪和楓慈溪等。在溪、海的交匯作用下,莆田市濱海濕地資源豐富而獨特,是福建省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但是由于沿海區域持續增強的人類活動,正顯著改變著濱海濕地的自然格局,其自然演替規律逐步被打破,自然濕地面積顯著減少,水體污染加劇,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降低甚至喪失。在加快莆田沿海地區跨越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已成為建設美麗莆田的一個重要而迫切的課題。

1 莆田市濱海濕地資源概況

1.1 濱海濕地概況 莆田市擁有興化灣(南岸部分)、湄洲灣(北岸部分)和平海灣三大灣,濱海濕地資源豐富。據2010-2011年福建省濕地調查統計結果,莆田市共有濱海濕地面積7.48萬hm2,占全市濕地面積的91.4%,主要包括近海與海岸濕地、人工濕地兩大類。

1.1.1 近海與海岸濕地 莆田市近海與海岸濕地共有6.52萬hm2,占濱海濕地面積的87.2%,包括淺海水域、巖石海岸、沙石海灘、淤泥質海灘、河口水域、紅樹林共6個濕地型。其中,淺海水域3.35萬hm2,占濱海濕地面積的44.8%;淤泥質海灘2.81萬hm2,占濱海濕地面積的37.6%。淤泥質海灘主要分布在莆田市興化灣,面積達2.39萬hm2,占全市濱海濕地濕地的32.0%,為全省最大。

1.1.2 人工濕地 莆田市濱海濕地區域內共有人工濕地0.96萬hm2,占全市近海與海岸濕地面積的12.8%。其中,水產養殖場0.81萬hm2,占濱海濕地面積的10.8%;鹽田0.15萬hm2,占濱海濕地面積的2.0%。

1.2 主要的生物資源

1.2.1 植物資源 莆田市濱海濕地濕地中有維管束植物40科185屬210種,其中蕨類植物3科3屬6種,裸子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45科185屬287種。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35科129屬177種,單子葉植物10科56屬110種。由于特殊的立地條件,濱海濕地植被種類組成相對簡單,主要有鹽生植被、沙生植被和紅樹植被。其中,鹽生植物主要有蘆葦、短葉茳芏、鹽地鼠尾粟、南方堿蓬、互花米草等;沙生植物主要有厚藤、海邊月見草、老鼠艻、甜根子草、矮生苔草等;紅樹植物包括紅樹和半紅樹植物,主要有秋茄、苦郎樹和苦檻藍等。

1.2.2 動物資源 莆田市濱海濕地魚類共21目54科323種,其中海洋魚類13目37科236種、淡水魚類(含河口魚類及洄游魚類)8目19科87種;兩棲類1目3科7種,爬行類3目7科18種,鳥類19目52科396種,獸類5目9科15種。莆田市濱海濕地位于全球候鳥遷徙路線的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的路線上,鳥類資源特別是候鳥資源十分豐富,共調查發現鳥類12目21科近100種。其中,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有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黃嘴白鷺(Egretta eulophores)、蒼鷹(Ardea cinerea)、褐翅鴨鵑(Centropus sinensin)等鳥類12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單中的鳥類10種,其中極危物種(CR)1種,瀕危物種(EN)6種,易危種(VU)4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候鳥保護鳥類79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種鳥類30種。每年在莆田市濱海濕地越冬的黑臉琵鷺約30只、南遷北遷停歇的數量約150只(主要在興化灣南岸濱海濕地);越冬的黑嘴(Larus saundersi)800多只、環頸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3 200多只、白腰杓鷸(Numenius arquala)

1 100多只、黑腹濱鷸(Calidris alpina)15 000多只,是全球性瀕危鳥類遷徙途中的重要通道和棲息地,多項指標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標準。此外,興化灣涵江哆頭淤泥質海灘還是福建省著名的蟶苗繁殖與生產基地。

2 濱海濕地保護與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圍墾造陸導致濱海自然濕地面積迅速減少 莆田市人多地少,經濟發展迅速,可供生產建設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與建設需求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圍墾成為解決土地資源的重要手段,面積急速縮減,已成為濱海自然濕地保護面臨的最大威脅。從最初改造利用濱海濕地作為鹽田,到后來圍墾作為水產養殖、工業園區、港口和城鎮建設等,對濱海濕地的各種開發利用活動一直在持續進行,而且隨著人口持續增長和土地資源日益緊缺,開發利用濱海濕地的強度日益加大。如建設東嶠鹽場,圍墾面積達到0.26萬hm2;建設后海養殖場,圍墾面積達到0.15萬hm2;而當前的莆田環興化灣南岸建設規劃,計劃圍海造陸面積更是多達0.46萬hm2。通過圍墾向社會提供可使用的土地資源,促進了沿海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卻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濱海自然濕地面積迅速減少,特別是淤泥質海灘急劇減少。調查發現,生境破壞對黑臉琵鷺、黑嘴鷗、黑腹濱鷸等珍稀瀕危候鳥造成嚴重威脅,其他候鳥數量也呈下降趨勢。

2.2 濕地水污染仍較嚴重 水環境污染是莆田沿海地區當前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污染源主要包括陸地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陸地污染源包括工業、農業、生活污水和經河流輸入濕地的污染物;海上污染源包括海上船舶污染源和水產養殖污染源等。各類污染物主要包括COD、重金屬、石油烴、無機營養鹽、農藥等。隨著莆田地區人口密度日益增加和經濟迅速發展,來自于沿海地區工業、農業種植、山地開發和城鄉居民生活的各類陸源污染物最終通過河流輸送到濱海河口、海灣、淺海水域,與海上污染源相互疊加,導致濱海濕地水質污染仍較嚴重。據《2012年莆田市海洋環境公告》,2012年木蘭溪所攜帶的污染物入??偭窟_32 983t,5個重點陸源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年入??偭考s4 678t,受赤潮災害的影響,鮑魚直接經濟損失1.56億元。重金屬、有機物質及營養鹽在沿海沉積物中聚集并隨沉積物運移,產生二次污染,并通過食物鏈污染危及生物資源和人類健康安全。endprint

2.3 生物資源被過度利用 過度捕撈,特別是濫捕親魚、幼魚,嚴重影響了資源的自然補充,造成漁業資源逐漸衰退,經濟魚類捕撈量日益減少,部分野生魚類已經在近海消失。潮間帶可利用貝類、沙蠶、蟹類、蝦類等經濟動物采收利用管控乏力,繁殖季節采收和過量采收使得種類減少和種群密度銳減,同時造成以此為主要食源的遷徙鳥類食量不足。以大黃魚、小黃魚、鰻鱺為例,莆田市近海資源現在已基本枯竭。20世紀50年代初期,蒲田市興化灣灘涂遍布紅樹林,但后來由于大規模的圍墾開發和人工養殖,導致天然紅樹林絕跡,使許多生物失去賴以棲息場所和繁殖地,生物多樣性下降。

2.4 缺乏統一管理協調機構 濕地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涉及的主管部門很多,有水利、海洋與漁業、農業、林業、交通運輸、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等部門。由于缺乏統一協調管理機構,條塊分割,權責不清,給濕地統一高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未能形成信息共享、聯合行動、分工協作的高效保護管理機制。

3 加強對濱海濕地保護的對策措施

3.1 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宣傳工作 過去人們常常認為濱海濕地特別是潮間帶灘涂就是荒地,圍墾開發理所當然,對濱海濕地系統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之受到各種利益的驅動,使得不少圍墾工程建設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被忽視。因此,各級與濕地保護管理相關的部門,要充分利用開展濕地日、水周、愛鳥周、環境日等宣傳活動,從維護生態安全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出發,大力宣傳保護濕地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提高全社會保護濕地的意識。

3.2 健全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建立濕地保護管理的協調機制 健全濕地管理機構,建立濕地保護管理的協調機制是濕地保護和利用發展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濕地特別是濱海濕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個政府部門,關系到地方政府、部門、群眾等各方利益,這就需要由各級政府建立健全濕地管理機構。具體可參照國務院機構改革“三定”方案,核編成立各級政府濕地管理辦公室,作為各級政府濕地保護管理常設機構,協調地方各個部門和社會各方之間的關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保護管理機制,以推動濱海濕地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3.3 科學制定濱海濕地開發利用規劃 由于莆田市人口密集,面積小,土地資源緊缺,濱海濕地一直作為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被持續開發利用。因此,在確保莆田市“以港興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計劃落實的同時,要做到科學確定圍墾造陸布局和各個圍墾造陸的規模,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又保證濱海濕地自然生態系統自然演替過程的可持續性,合理兼顧濱海典型濕地保護、候鳥等物種保護的生態需求,將各種人類活動對整個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特別是要避免濱海濕地開發的隨意性、盲目性和短期功利性,充分考慮多個圍墾造陸工程對濱海生態環境的疊加不利影響。

3.4 加強濱海濕地水污染綜合治理 一是加強對沿海地區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治理;二是加強木蘭溪、秋蘆溪等主要入海溪流流域、河口及陸域排污口的監控管理;三是加強莆田南北洋平原地區(下轉67頁)(上接58頁)河道疏浚,開展針對性生態修復;四是在淺海水域要嚴格控制養殖規模,在圍墾養殖區域提升改進水產養殖方式,減少養殖業帶來的污染;五是沿海各種產業園區的定位和布局要充分考慮與沿海生態空間布局的關系,提高沿海地區產業項目環境準入標準,嚴格控制高污染產業發展,特別要警惕從經濟先進地區產業轉移帶來的污染轉移。

3.5 建設濱海濕地保護網絡體系 在開展莆田市濱海濕地資源調查監測、分析其生物多樣性分布和自然演替規律的基礎上,確定必須保護和保留的沿海自然生態空間。對木蘭溪和秋蘆溪等重要河口濕地、湄洲灣等重要鳥類棲息地、平海灣等重要漁業水域等重要自然生態空間,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濕地保護小區等方式開展針對性保護,形成較為完整的濱海自然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并提高各種保護形式的保護能力,以有效保護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對各墾區的布局,在對圍墾形成土地中的生態用地使用中,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重視生態廊道建設,緩解濱海生態破碎化趨勢。

3.6 加強珍稀瀕危候鳥針對性的保護 莆田市濱海濕地是黑臉琵鷺、黑嘴鷗、黑腹濱鷸等珍稀瀕危候鳥重要的棲息地和遷徙中轉地,保護這些物種及其棲息地既是福建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中日和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等國際公約簽約國必須履行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因此,莆田市濱海濕地特別是興化灣木蘭溪、秋蘆溪河口、淤泥質海灘等珍稀瀕危候鳥重要棲息地的濕地開發利用,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物種的生存繁衍需求,加強對其必需棲息地的保留和保護,或在必須開發利用的情況下提出科學的生境替代方案。

參考文獻

[1]陸健健.中國濕地分類[J].環境導報,1996(1);1-2.

[2]徐東霞,章光新.人類活動對中國濱海濕地的影響及其保護對策[J].濕地科學,2007,5(3):282-288.

[3]陳加兵,鄭達賢,黃發明.福建省濱海濕地持續利用研究[J].臺灣海峽,2006,25(1)83-87.

[4](澳)馬克?巴特.福建省沿海水鳥調查報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6:9-11.

[5]金杰鋒,劉伯鋒,余希,等.福建省興化灣黑臉琵鷺的越冬及遷徙[J].動物學雜志,2009,44(1):47-5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保護對策莆田市存在問題
莆田市婦聯開展關愛兒童“幸福種子”小組活動
莆田市婦聯打造品牌助力脫貧攻堅
享創客之樂 育創新之才——莆田市實驗小學簡介之一
為霞滿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學校歌
婺源縣古樹名木調查和保護對策建議
仡佬族語言瀕危程度及其保護對策研究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