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宗教信仰狀況及教育對策探析

2015-05-30 07:35姜晶波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教育對策宗教信仰多元化

姜晶波

摘 要:伴隨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進程,我國多元文化格局已然形成。文化的多元化是大學生宗教信仰形成的沃土。目前我國正是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當代大學生是社會建設和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大學生的宗教信仰問題關乎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研究大學生的宗教問題并探索出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對策,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多元化;宗教信仰;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86-02

阿爾溫·托夫勒曾說過:“有時候,選擇不但不能使人擺脫某種束縛,反而使人感到事情更復雜、更棘手、更昂貴,以至于走向反面,成了無法選擇的選擇。一句話,有朝一日,選擇將是超選擇的選擇,自由將成為太自由的不自由?!盵1]確實,當代中國正處于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古今文化的爭鳴,中外文化的碰撞,這種多元性文化的存在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多樣性的選擇自由,但這種多樣性的選擇帶給大學生前所未有的新奇與興奮的同時,也帶給大學生選擇上的迷茫與困惑。尤其是大學生在宗教信仰問題上面對著多種選擇產生了極大的困惑。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對大學生的宗教信仰問題進行教育和引導不僅關乎大學生的個人健康和成長,而且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未來,是當面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對的嚴峻挑戰和重要的歷史任務。

一、多元文化下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成因

(一)西方文化的滲透是大學生宗教信仰的外部成因

伴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腳步,東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愈來愈順暢和緊密。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為了顛覆社會主義中國,不斷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與侵襲。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主力軍,正是西方國家文化滲透和顛覆的主要目標。西方國家利用影視作品、文化交流、學術研討等手段對我國大學生進行文化滲透,試圖以溫和的“潤物細無聲”的形式使大學生接受他們帶有西方資本主義色彩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普世價值說。進而使大學生認同西方的生活方式、人生觀、價值觀及其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等思想。使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意識形態中被分化、西化,最后徹底顛覆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F今,我們的大學校園是開放的、自由的,因此,為多元文化提供了包容與存在的空間,也為西方的宗教思想的悄然潛入提供了機會與途徑。高校的大學生們最初對與其他文化一起涌入的西方宗教報有一定的興趣,他們或者喜歡那古老而悠遠的宗教文化,或者好奇那神秘而獨特的宗教儀式,或者追捧那平等而博愛的宗教道德??傊?,西方宗教以它特有的方式吸引并獲得一些大學生的接受與認可。為它自身在大學校園里贏得了存在的空間。

(二)多元文化的沖突和矛盾是大學生宗教信仰的社會條件

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有過高度統一的社會道德價值觀,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尤其是現今的社會轉型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原來在社會中占據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被沖擊而弱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而原來統一的主流價值觀也被多種價值觀所沖擊,形成了多元價值觀并列的局面。在多元價值的嘈雜聲中,對多元文化形成的多元道德價值的取向使人們陷入文化道德選擇的迷茫和困境中。因為多元文化、思想、道德觀的不斷碰撞和矛盾難以使人們形成對一定文化和價值認同與歸屬。對于當代的高校大學生們,“延續了數千年的文化傳統被人為地割裂,傳統文化及其體現的價值觀沒有得到應有的批判和繼承。失去了對傳統的自覺體認和本土文化資源的支撐,就使得在許多方面變得面目全非、無法辨認自我?!币虼?,他們處于舊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弱化,新的社會主導思想沒有確立起來的歷史時刻,內心必然會處于彷徨、焦慮、懷疑之中,他們急切地尋求一個出口,走出內心的迷茫。而高校整齊劃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于是,為各種宗教走進高校,走進大學生們的內心,占領大學生們的思想陣地提供了契機和條件。

(三)網絡虛擬文化的發展為大學宗教信仰提供了傳播途徑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時代強勢到來,各種各樣的信息以互聯網為載體實現了全球化。一些宗教組織也認識到網絡傳播的優勢,開始借助網絡媒體來宣傳自己的宗教進而擴大自己的影響。這種傳播宗教的方式于宗教組織和受教者都提供了便利。宗教組織除了以往傳統的傳教方式外,還可以借助電子郵件、在線論談、個人博客、視頻共享網站和社交網站等來宣傳自己的教義,組織宗教交流,進行宗教活動。而受教者也樂于接受這種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自由的宗教傳播方式。當代的高校大學生是先進信息技術的踐行者,他們每天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用于上網,在網上瀏覽大量的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借助網絡空間傳播的宗教教義、宗教領袖及宗教組織活動也逐漸吸引了一些大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尤其這種在網絡上突破了時間限制的靈活的宗教活動,為學習時間緊,無暇外出的大學生提供了便利,因此,更加得到大學生們的青睞。

二、多元文化下大學宗教信仰的利弊分析

(一)多元文化下大學生宗教信仰的積極作用

“宗教不同于迷信,它存在于人內在的精神世界,是人類意識的產物,其本質是個體對超驗性精神實在的體驗和個體為達到這種體驗的和諧而做的探索?!盵2]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盡管科技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物質生活帶來了眾多福利,但物質的高速發展卻沒能帶動精神的同步前進,人們陶醉著科技時代的快捷便利之余,常會感受到精神的荒蕪與空虛,尤其現今多元文化的存在與多元價值的選擇,使人們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所以人們想在喧囂復雜的塵世中給心靈尋找一塊寧靜的家園。尤其現今的大學生,處在復雜的多元的社會環境中,面對著社會現實與書本理想之間的差距與矛盾,承受著社會競爭帶來的就業與生活的壓力與緊張,如果得不到正確的解決與抒緩,就容易產生失落與恐慌。而宗教對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既能安撫大學生那躁動不安的心,又能在左右為難的選擇困境中找到一條出路。所以,一些大學生選擇宗教信仰來寄托心靈,以達到精神上平靜與安寧,道德價值上的標準與定位。

(二)多元文化下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消極影響

雖然宗教信仰給了大學生暫時的心靈安寧,但當代大學生是肩負著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的,因此,他們應有直面人生的勇氣與斗志,而不應消極避世,在神佛的世界里尋求心靈的慰藉。尤其大學階段,他們正是思想活躍,求知欲強的時期,因此,在加強自己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還應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的大學生的頭腦。否則,他們就容易被歪曲顛倒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誤導,從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缺少科學的認知,不遵守社會建設的客觀規律,進而使社會主義建設落后或步入歧途;再者,因為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因此容易成為國際敵對勢力顛覆的主要目標和對象,而宗教信仰就是敵對勢力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他們利用宗教宣傳麻痹大學生的精神和頭腦,利用宗教活動來迷惑大學生的思想和意識,搶占我們的人才高地,爭奪我們的接班人,進而破壞和顛覆我們社會主義建設。

三、多元文化下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對策

(一)弘揚傳統文化,重建價值體系

在中國幾千年來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儒家文化承擔了倫理道德信仰和審美信仰的功能,是人們重要的智慧來源和精神家園,是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有的人錯誤地認為儒學與馬克思主義是水火不容的,因而,對儒家思想進行全盤的否定和批判。但現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現必然有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基奠,否則難以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弘揚不是為了“復古”,因為只有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通起來,把傳統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價值觀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源于傳統文化又高于傳統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復興和弘揚傳統文化目的是為了“創新”。[3]這樣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充滿著時代氣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深入人心,成為社會的共識,才能在多元文化發展的環境中,形成社會主義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使當代的高校大學生在倫理道德和思想價值體系的建設中有所規范和遵循。

(二)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

宗教是現實世界歪曲的顛倒的反映,是虛幻的有神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雖然,我國推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當代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和接班人,不能因為身處多元文化并存的社會中,備受多元文化的誘惑和沖擊,弱化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和喪失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方向。因此,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充實大學生的頭腦,“用邏輯的力量使大學生感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理性科學之美,用道德的力量使大學生感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和諧向善之美,用藝術的力量使大學生感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博大自由之美,”[4]進而,搭建立自己的信仰大廈,強化自己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但當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來承擔的,因此,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無法滿足大學生的信仰需求。這就要求高校開設專門的信仰教育課程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來澄清大學生對宗教認知、端正其對宗教的態度,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的道德信仰結合起來,培養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和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方向。

(三)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

對于高校大學生的宗教信仰問題,學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應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角度進行積極的引導與教育,從人文關懷的角度進程心靈的對話與溝通,從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機制,提高大學生心理的抗壓承受能力,尤其對那些想借虛幻的宗教神明來逃避社會現實,擺脫社會生存壓力的大學生,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與尊重,使他們學會調節情緒,建立理論認識,完善自我意識,塑造健康人格[5]。把他們的興奮點吸引到對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的關注上,樹立大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有效地減少宗教思想對大學生的干擾和侵襲。

綜上所述,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宗教信仰的教育與引導,是高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它關乎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因此,積極宣傳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去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和抵制高校校園的非法宗教活動,堅守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使大學生宗教信仰與社會主義相符,才能使大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才能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和建設輸送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阿爾溫·托夫勒.未來的震蕩[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張州.傳統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J].傳承,2013(14).

[3]杜連東.淺析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J].高等教育,2014(16).

[4]王天罡,劉秀倫,侯治水.大學生信仰教育的思考[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6).

[5]蔣靜文,胡新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及引導策略[J].科技創業月刊,2013(26).

猜你喜歡
教育對策宗教信仰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幼兒告狀行為狀況及其對策
淺析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成因與教育對策
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就業狀況及教育對策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東漸宗教信仰對六朝人面紋瓦當的影響
柔性制造系統多元化實踐教學
性人權與性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