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形色并茂,情景意交融
——信息技術整合語文學科教學的幾點體會

2015-07-12 07:59李會敏河北省盧龍縣石門鎮楊黃嶺小學066400
學周刊 2015年31期
關鍵詞:課件習作多媒體

李會敏(河北省盧龍縣石門鎮楊黃嶺小學066400)

聲形色并茂,情景意交融
——信息技術整合語文學科教學的幾點體會

李會敏(河北省盧龍縣石門鎮楊黃嶺小學066400)

多媒體教學以其鮮活的畫面、詳實的資料、充足的信息量,課堂的開放性等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凸顯出獨特的魅力。但作為人到中年的農村教師,我對多媒體的應用并不熱衷。促使我改變的是縣教研室關于學習導學案教學的一次點名教研活動。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我開始從網上查閱資料,認真備課,并與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第一次制作使用了課件進行教學。課件為我的語文課《少年閏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也使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得到聽課的領導、教師的好評。這使我充分認識到:課件的應用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覺感官,也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牢,印象更深。下面是我運用課件進行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1.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可以將各種不同的信息資料,如數據、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集合在一起,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所呈現的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壯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充滿生機的鳥的天堂、神奇的火燒云等,是學生沒有聽過、沒有見過或沒有真正去注意過的。通過課件展示,學生不僅得到欣賞的機會,獲得審美的享受。這種學習,形色共現,聲情并茂,也增加了學生閱歷,能取得比傳統教學手段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火燒云》一課,我讓學生欣賞了天空紅霞飛舞,瞬息萬變,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觀。學生的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真被大自然的美景震撼住了,學習熱情高漲。我又建議學生運用作者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自己喜歡的其它自然景觀,并充分展開想象,然后記錄下來。學生還真發現了以前沒有發現的美景。

2.利用課件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的特點,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更能有效突破重難點。如教學《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一課時,四年級的學生對地理知識并不熟悉,對非洲版圖和南美洲版圖不了解,所以講解起來很費勁。而采用多媒體課件就非常直觀的把板塊拼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看到真是這樣啊,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利于激活課堂

合理的利用課件教學,使抽象的語言文字,通過圖文聲并茂的呈現出來,引發學生興趣,激活課堂教學。農村學生,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也由于農村家長的認識不足,很少有機會出去旅游。而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例如,教學《觀潮》一課時,我給學生展示了潮來時的情景,人山人海的畫面,還讓學生觀賞了一線潮、交叉潮、回頭潮。通過視覺的感官,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又如,教學《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時,展示了雅魯藏布大峽谷奇異的景觀;教學《火燒云》一課時,向學生展示了他們沒有發現的絢麗景色;教學蘇軾的《題西林壁》一課時,展示了廬山優美的風光;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介紹了當時舊中國的背景資料,展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等圖片,讓學生不光從文字上體會,更親眼目睹當時社會情況,從內心更深的體會到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并對學生進行“落后就要挨打”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激發學生“振興中華,從小做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教師不必再苦口婆心的講解,引導學生體會主旨,學生早已義憤填膺,各抒己見,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改革了課堂結構,更有利于小組合作探究

新型課堂結構使教師由“講師”變成“導師”,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和指導者。信息技術進入語文課堂,不僅使師生能更好地利用課程資源,還為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合作學習提供了不可多得便利條件。例如,我在教《少年閏土》時,出示了學習卡片。

《少年閏土》小組合作探究——智爬問號山

各組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速讀課文,完成以下練習:

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么樣子的?(這是描寫閏土給我留下的印象。)

2.課文除了寫閏土,還寫了誰?兩人之間有什么不同?

3.兩個孩子感情怎樣?(你從課文的哪些段落讀出來的?)

4.為什么我這樣一位少爺會對一個忙月的兒子感情這么深?(哪句話告訴我們的?)

5.閏土告訴“我”哪些希奇的事?重點寫的是哪幾件?你從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閏土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小組討論完成后,由小組成員上臺講解,教師再配合課件講解。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借助課件創設的合作學習的重要形式,是新型課堂結構的一個縮影。

四、信息技術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除了具備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外,還應具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日積月累學有關動物的成語時,在學生交流了常見的、常用的成語后,我布置課下再搜集有關動物的成語。學生紛紛參與,充分利用網絡,查出了許許多多的成語。然后,我又讓學生把這些成語分類。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還鍛煉了整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從閱讀方面來說,現代信息技術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得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從而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從習作方面來說,習作能力可以說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習作教學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心中有物,下筆有神。在習作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要求寫一處自然景觀,我把學校組織的學生旅游的照片制成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好像又重又一遍一樣,這樣學生就更有話可說。第二單元通過課件出示一篇例文,配合圖片講述怎樣觀察,觀察的過程中你發現了那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有興趣……這樣使每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讓學生在一邊學習一邊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捕捉習作的內容,激起習作的欲望。

當然,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還需不斷探索。在教學中,一味依靠課件,會讓課件牽著鼻子走,不是輔助教學,而是限制了教學;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會成為屏幕前的屏障。利用課件,有助于啟發想象,但是利用不好,也會使學生的思維堵塞,折損想象空間。過度的上網查閱資料,會使學生懶于動腦。加之,網上的信息浩如煙海,良莠不齊,如不正確引導、利用,學生所學也只能如墜云里霧里。

因此,我認為,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實效出發,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是越多越好,而應恰到好處。只有在得到信息技術最佳支持的情況下,語文教學得到了最佳效果才是最好的“整合”。我相信,經過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契合點,提高學生素質,優化語文教學,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

(責編 張翼翔)

猜你喜歡
課件習作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