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困境與對策

2016-02-13 22:53黃偉萍肖利才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理論課育人思政

黃偉萍,肖利才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440)

高校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困境與對策

黃偉萍,肖利才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440)

文章從師德、信念、教學效果、創新能力、工作量、待遇、職稱晉升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思政課教師堅守科學信仰,不斷改革創新,提升科研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走專業化發展之路等因素,是擺脫自身可持續發展困境的內因;同時,高校管理者的政策引導,思政課教師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政課建設經費的保障等因素是思政課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外因。只有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促進思政課教師健康持續地發展。

高校;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困境;對策

教育關系著國家的興衰成敗,教師又決定著教育質量的優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同樣遵循這個規律。近年來,多元文化的社會氛圍和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發展和發展慢都會被淘汰,思政課教師如何在新形勢下銳意改革,不斷創新,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為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是當前所有思政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困境

(一)少數思政課教師師德滑坡,影響可持續發展

身正為范,教書育人,孜孜不倦,辛勤耕耘是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追求和真實寫照。然而,思政課教師并不生活在世外桃源,社會的深入改革引發的多元價值取向及所產生的激烈思想碰撞,同樣沖擊著思政課教師隊伍,產生的相應問題和困惑直接影響著這支隊伍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1.欠缺育人意識

“教書育人”,其中“育人”是核心,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教書”是外在的表現形式,是為“育人”服務的,思政課教師更是“育人”的率先踐行者,應做“育人”的“排頭兵”。然而,有些思政課教師卻沒有認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把“教書”和“育人”分離,只管“教書”,忽視“育人”,照本宣科地按照進度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完成答卷,教師給出成績就算完成該課程的教學,至于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否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引導學生做到言行一致,學會如何做人等問題都不再關注。這些思政課教師的種種表現,都背離了“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是一種失職表現。

2.缺乏敬業精神

部分思政課教師缺乏職業理想和信念,只把自己所從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看作謀生的一種手段,而未當作是一種事業來追求,缺乏敬業精神。這部分思政課教師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而是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兼職、炒股等事務中,一心向錢看。具體表現為不思進取,不愿鉆研業務,不熟悉學生情況,不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進行教學改革,結果是教學質量低下,被學生投訴,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還面臨下崗的危險,更談不上傳播科學的理想信念了。

3.欠缺師表意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教師的職業追求,也是為師的最高境界。但有部分思政課教師卻與此背道而馳,出現上課隨意遲到、早退,儀表不佳,語言粗俗,師表不一,對教學工作馬虎應付,而熱衷追求個人利益,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缺乏誠信,學術道德低劣……上述現象既嚴重損害了思政課教師的形象,更破壞了育人的環境。

(二)少數思政課教師缺乏堅定的專業信念,影響教學效果

信仰馬克思主義,宣講黨的方針和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政課教師的職業操守和專業信念。但是,少數思政課教師深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抵擋不住西方價值觀的滲透,政治信仰模糊,偏移了自己的專業信念,以致他們在課堂上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誤導學生,過分渲染社會的陰暗面,利用社會主義的課堂宣講資本主義的好,或者宣揚宗教教義。思政課教師的上述行為已完全背離了專業信念,違反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

(三)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效果難令學生滿意,急待改革

學生的滿意度是評價思政課教師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尺度。為了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到位,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2005年5號文件)等文件,各高校高度重視,通過評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在現實中,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表現在課堂上,有些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沉悶,無視學生的反映,導致學生無心上課,睡覺、玩手機、戴耳機聽音樂、看課外書等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狀況無法達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育人目的,思政課急需教學改革。

(四)思政課教師的創新能力缺失,有待加強

教學方法單一、自顧自的“滿堂灌”是一些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評價;嚴肅、刻板、缺乏生機和活力是對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印象。由此可見,傳統、墨守成規,不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沒有因材施教,缺乏教學互動,沒有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上述這些都是對思政課教師教學不滿意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源則是創新能力缺失。缺少創新能力的教學無法提升教學實效,更無法完成培養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的重任。

(五)思政課教師工作量偏重,產生職業懈怠

相對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教師人數卻增加緩慢,這種趨勢導致師生比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思政課教師,合班上大課成了常態,偶爾個別單班上課被學校認為是浪費教學資源。在這種錯誤理念的指導下,思政課教師不僅長期超負荷工作,還因學生人數眾多缺少教學互動,影響了教學質量,提升教學實效也成了一句空話。處于疲憊上課的思政課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水平的提高及科研能力的提升,產生職業懈怠也就不足為奇了。

(六)思政課教師待遇偏低,缺乏職業自信

思政課教師擔負著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職責,是學生思想的“領航人”,這需要吸引優秀的人才充實思政課教師隊伍。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學校的思政課教師不能享受專任教師的待遇,或課酬打折,或被嫌棄不能像其他專業系一樣為學校創造利潤,導致有些思政課教師也覺得自己沒有其他專任教師有地位,缺乏職業認同和職業自信,不安心本職工作,甚至有些思政課教師通過進修其他專業的學歷來脫離思政課教師隊伍。

(七)思政課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困難,面臨職業發展瓶頸

需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是思政課教師晉升高級職稱的必備條件,這要求思政課教師申報到廳級或以上課題,科研論文還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但是,由于思政課教師頻繁奔波于課堂,處于疲憊上課狀態,基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申報課題和撰寫論文,也缺少專家的指導,科研能力提升空間有限,較難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影響了專業化發展水平的提升,最終導致思政課教師面臨職業發展瓶頸,晉升高級職稱困難。

(八)思政課教師缺少社會實踐,提升教學實效困難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文件精神,思政課教師要提升教學實效,只有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收集教學素材,增強感性認識,講課時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調查中發現,有超過半數學校的思政課教師都沒有機會參加社會實踐,繼續沿用“空對空”的講課模式,而這種模式已很難適應網絡迅猛發展的時代,提升教學實效已成一句空話。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社會和自身的需要決定了思政課教師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外部和內部形成合力,共同促進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堅守科學的信仰是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不管西方意識形態還是網絡多元價值觀如何沖擊,都能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是合格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要求。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基礎,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者和踐行者,只有把信念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才能引導和感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思政課教師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了解國內外形勢,參觀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等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堅守自己的專業理想,培養良好師德,在教學中做到和落實“三貼近”,在春風化雨般的氛圍中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二)不斷深入探究學習和改革創新是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網絡技術的瞬息萬變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等因素促使世界每天都發生變化,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宣講者,若停滯不前,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但短時間的培訓學習又難以保障思政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在職業生涯過程中,應按專家型教師發展的要求,保持不斷深入探究、持續的終身學習狀態,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進而提升專業素質和能力,這是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三)專業化發展是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與其他專任課教師相比,思政課教師普遍缺乏職業認同感,較難獲得學校和社會的尊重和認同,究其原因就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特征不明顯。思政課教師若想提升學術成就感,增強社會認同感,專業化發展是根本途徑。具體措施如下:加強思政課的學科建設,通過精品課搭建專業發展平臺;不斷深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技能;通過申報課題和撰寫論文來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科研能力;通過培訓、進修學習,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完成知識的自我更新等。只有高素質的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才能擔負起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

(四)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是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思政課基本都是合班上大課,思政課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但在勞動報酬方面卻被歧視,有些思政課教師課酬打折,不能與其他專任教師同工同酬,這極大挫傷了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導致部分思政課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到從事兼職賺外快等事務中,無心上課,教學質量下降,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更無從談起。雖然我們提倡奉獻精神,但若沒有基本的物質條件來保障,提高思政課教師地位只是一句口號。因此,作為高校管理者,應更新管理理念,注入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等思維模式,把幫助思政課教師解決實際困難作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落腳點,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學生人數不低于1∶350至1∶400的比例配置師資隊伍,以此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和教學壓力;尊重思政課教師的勞動,與專業課教師一視同仁,給予同工同酬待遇;為思政課教師提供更多培訓、學習、評優和晉升的機會,讓思政課教師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為思政課教師的職稱晉升搭建更多的平臺,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專業化發展的瓶頸,等等。只有上述的問題和困難得到解決,才能消除思政課教師的后顧之憂,提供思政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使思政課教師有歸屬感和職業認同感,以更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書育人的神圣事業中。

(五)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科研素質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思政課教師的科研水平密切相關,因此,高校管理者應讓全體思政課教師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通過參與科研,使思政課教師及時了解最新的學科發展方向,掌握教育教學規律,進一步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提升教學實效。同時,還應制定傾斜政策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思政課教師提升科研能力。比如,不管是校級,還是省部級甚至是國家級的科研課題,都應單列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專項科研項目等等。通過上述政策和措施使思政課教師突破晉升高級職稱的瓶頸,并把提升科研能力變為一種自覺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課教師堅守科學信仰,不斷改革創新,提升科研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走專業化發展之路等因素是擺脫自身可持續發展困境的內因;但高校管理者的政策引導,思政課教師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高,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經費的保障等因素是思政課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外因。只有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師健康持續地發展,最終為培養高素質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貢獻我們思政人的一份力量!

[1]汪洪,袁麗美.思想政治理論課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7).

[2]朱曉暉.專業化發展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3]葉啟績,齊久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化發展新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

[4]蔡中宏,麻艷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與對策[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2(4).

G645

A

1673-0046(2016)11-0053-03

本文系2016年廣東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粵財教[2016]182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理論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獨立學院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研究
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