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地區有機產業認證機構動態競爭研究

2016-12-02 00:10裴文李震寰譚百玲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有機農業

裴文 李震寰 譚百玲

[摘要]隨著臺灣地區居民生活質量日益提升,對于飲食健康及維護自然環境生態之重視也不斷提升,因而有機農產品之推出,特別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有機農業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式,其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外。也可降低因農業生產對環境污染之危害。本文運用動態競爭分析之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分析并描繪有機產業認證機構的競爭者圖像,借此分析臺灣地區有機產業認證機構彼此間的動態競爭關系。

[關鍵詞]有機農業;認證機構;動態競爭;市場共同性;資源相似性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096(2016)05-0020-07

一、問題提出

隨著臺灣地區居民生活質量日益提升。對于飲食健康及維護自然環境生態之重視也不斷提升.而有機農業即為發展永續農業經營之一種方式,借由倡導自然界物質之循環利用,期能兼顧節省能源、維護生態、減少污染,并達成土地永續利用及生產自然安全之農產品等目標。鑒于現代化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且危及農產品之衛生安全。因此,避免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之自然耕作方式,越來越受到全球重視。

臺灣地區為使有機農業能蓬勃發展,有機農產品能獲得消費者之信賴與喜愛,當務之急便是建立有機農產品認證制度與體系,所以地方積極輔導成立正式之有機農業民間團體辦理認證事宜.以落實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至于未來有機農業發展方向,除應持續向生產者、銷售者及消費者灌輸正確產銷觀念外,仍應借各改良場所輔以栽培技術指導,采重質不重量、穩健發展策略。并將目前已建立之有機農產品認證制度,逐步推廣落實至有機農產品之行銷通路上,以提高有機農產品之質量與競爭力。

本文以臺灣地區四家有機認證機構為研究對象,使用臺灣地區有機農場信息整合系統匯總的統計數據對四家有機認證機構進行成對之比較。針對四個認證機構的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進一步描繪出競爭者圖像,依據競爭者圖像說明彼此競爭行動與回應的可能性。

二、文獻和理論綜述

在策略領域中,競爭者分析與廠商間競爭者對抗之研究,一直扮演著極重要的地位。波特認為競爭者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與預測廠商為尋求在產業中的競爭地位時,彼此間之對抗的或互動的市場行動。就廠商層級之個別競爭者分析而言,持資源基礎觀點的研究者已經試圖以策略或資源來區分廠商。將競爭者定義為在相同產業營運、提供類似的產品,以及專注于相似顧客的廠商。類似于資源基礎觀點的基本邏輯,廠商在面對不同競爭者時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競爭張力,競爭張力表示一個廠商將某一競爭者視為主要競爭者的程度。為了呈現每一競爭關系的獨特本質,執行競爭者分析的最佳方式是研究成對廠商間的關系,借以進行單一產業內的比較分析。再者,任何廠商間的不對稱關系。僅能從一個焦點廠商來評估。因此,分析焦點廠商在評估廠商間的競爭張力,以及兩家廠商從事競爭行動的可能性。

(一)動態競爭理論

競爭是策略主要因素之一,動態競爭基本策略可綜整探討如下三個議題:第一,廠商間如何發覺主要競爭者,如何競爭?第二,廠商采用哪些特定的方式競爭?第三,廠商的競爭行動與組織績效的關聯性如何?了解動態競爭策略和行動時有四個主題分別如下:

1.競爭行動與回應的對偶關系

以多元的理論觀點,如期望就是運用賽局理論為基礎,致力于概念化與衡量競爭性回應的幾個重要屬性,包括回應的可能性、回應次數及回應與回應初期的相似程度,可歸納為以下不同特性:(1)攻擊行動特性。明顯程度是指該行動在產業內受注目的程度;執行困難度是指執行競爭行動所需投注的精力及所需時間。(2)攻擊者特性。廠商對攻擊行動的承諾程度,這種競爭行動的承諾會影響該行動不可逆轉程度的強弱。(3)防御者特性。競爭者依賴性是指防御廠商在遭受攻擊之市場中之利害關系,依據每個競爭者不同的資源稟賦所需要的回應時間及回應次數。

2.理論和研究方法

整合競爭者分析和廠商間對抗。提出兩項具有廠商專屬理論架構:市場共同性源自Karnani和Wemerfelt的多點競爭的相關研究與文獻,資源相似性源自Bamey的資源基礎理論。這二個理論的重點主張:廠商在不同產品市場都面對許多不同競爭者,每個廠商都有其獨特的策略資源稟賦。根據這兩個構面進行競爭者對偶式的比較分析。有助于了解兩家廠商彼此間的競爭張力,進而預測他們在市場中的行動與回應情形。

3.廠商層次間的競爭

廠商層次間的競爭主要目的是探討影響廠商策略性競爭行動與競爭策略之決策組合,這區分內部及外部兩種因素,進一步探討其對績效的涵義。廠商策略性競爭行動因資源不同會截然不同:小廠商較常發動攻擊,且速度快,但攻擊上傾向采取低姿態,類似游擊戰的方式。換而言之,小廠商在遭受攻擊時,比較不可能回應與回應速度較慢。這是因為當小廠商采取與其規模相當廠商所經常采取的典型競爭行動時??冃容^好;相反,若是偏離規模相當廠商的競爭模式時,則績效將會比較差。

4.總體層次的競爭

廠商在不同產品市場競爭時。通常能經由自己的影響范疇與相互忍讓來取得市場占有率的平衡。在這種狀況下,不同產業間資源分配可以取代破壞性的硬碰硬對抗競爭。例如:何時會以退為進呢?當X廠商將資源從A市場撤出,A市場對Y廠商也很重要時,并借此誘導Y廠商改變其在A市場投入資源。換而言之。X廠商會故意而且明顯地從A市場抽身,其實是要誘使Y廠商改變資源投入,避免Y廠商將資源投入,X廠商真正在意的是A市場,而組織和市場因素被用來預測何時可以選擇運用謀略、攻擊、偽裝這三種策略。

(二)動態競爭分析

動態競爭系指所有的競爭行動,即在一個特定的市場中,所有競爭者彼此相互競爭所采取的競爭行動與競爭回應的總和。其焦點是廠商間的競爭對抗,即一家廠商為了取得市場利基,進而采取一連串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行動與回應。而陳明哲將動態競爭定義為所有廠商在某個市場中,為了取得市場地位而采取的一連串行動與回應。動態競爭理論分析,經由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兩個方面,進行企業間競爭對手的對偶式的比較分析。市場共同性考慮對手廠商對目標市場的策略重視程度,以及其在此市場的具體實力;而資源相似性則反映對手廠商所有資源在量與質的組合。對其策略與競爭能力強弱的影響程度。

如圖1所示。深色部分代表兩家廠商的市場共同性,口代表資源稟賦A,Δ代表資源稟賦B,顯示兩家廠商間的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間的競合關系。動態競爭中強調每一家廠商雖然具有獨特性,但在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兩個構面上,與其他競爭者有著差異。在象限I中表示兩家廠商是明顯且相互認定的競爭者。

競爭者呈現出與焦點廠商之市場重迭的程度,一個特定競爭者與一個焦點廠商的市場共同性,決定于這些共同市場對焦點廠商策略的重視程度,以及這些共同市場中的競爭者能力,也就是競爭者在這些市場的市場占有率。

一般而言,彼此間發起競爭行動的廠商。在對手廠商回應以前,可借著獨占地位取得利潤。廠商的競爭行動帶來超額利潤或客戶數量大幅增加時,競爭者便會做出回應。然而,模仿及復制這個行動之回應廠商數量必會快速增加,尤其在高度競爭的行業中,廠商會不斷為了利益而采取競爭策略,發展策略行動回應或反抗競爭者之行動。動態競爭理論包含四種基本的分析,概述于圖2。經由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兩個方面,進行企業間競爭者的雙邊比較分析。市場共同性考慮對手廠商對目標市場的策略重視程度。以及其在此市場的具體實力:而資源相似性則反映對手廠商所有資源在量與質的組合,對其策略與競爭能力強弱的影響程度。

分析廠商間相互競爭所衍生的三種競爭行動驅動因子:察覺、動機、能力,以解析對手廠商內部運作。分析企業間的對抗。即行動與回應,或是對手廠商間互相的競爭行動或做出的回應。而本文專注于競爭行動的可能性,以市場地位及財務績效等數據來分析競爭結果。

此模型說明了企業競爭所涉及的因素.而這四種分析當中,最基本的是廠商間的相互競爭行動或做出的回應,這也是動態競爭的研究基礎。

圖2概要地顯現出競爭者的分析與廠商間競爭對抗的連結。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所建立的競爭者的分析區塊,將影響競爭行動驅動因子。這些驅動因子(察覺、動機與能力,AMC)再影響競爭行動與回應的可能性。圖2也顯現出,廠商間的對抗會對諸如市場地位與財務績效等結果產生影響。圖2也顯現出了一個回饋循環,意味著當競爭行動改變現存的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狀態時,將對下一回合的行動與回應重新建立起嶄新的競爭關系。

廠商所采取的競爭行動與回應,是建立競爭優勢并加以運用以獲得市場利基的基礎。因此,圖2有助于解釋某廠商與其競爭者間的競爭關系,并反映出市場的動態競爭模型。若廠商善加利用這個模型,就能預測競爭者可能的回應行動(行動與回應),減少有關競爭者行動意料之外的變量或不確定因素。而為能準確預測競爭者競爭行動與回應的能力,很重要的就是必須去了解競爭活動如何影響競爭者的內部運作。競爭的察覺一動機一能力(A-M-C)三件關鍵要素透視法,即針對廠商內部運作的此三項關鍵要素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析。由圖2可知,若無此三個驅動因子的存在,則不會發生廠商間的對抗行為。

(三)競爭的A-M-C觀點

社會認知理論中的“刺渺反應”模型對于競爭行動與競爭回應的關系進行分析.提供有用的觀點。該理論指出,在組織回應一個刺激前。必須先察覺到該刺激發生,才會進一步產生回應行動動機。所以在競爭互動中,當競爭者能察覺到競爭行動,并有競爭動機與能力去采取行動或回應時,競爭者才會對這些競爭行動(即一個刺激)有所回應。但在某些情況下,廠商可能會察覺到競爭者的行動,也具有回應競爭者的行動動機。但卻缺乏回應的能力。

在超競爭強度的環境中,可能會為廠商創造出許多機會,甚至可以在市場建立競爭優勢,但隨著競爭環境持續改變,這些新的優勢也容易因此而遭受到攻擊,導致廠商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很難持久。過去經濟領域所強調的均衡狀態都成了短暫現象,廠商隨時都可能因為原本不注意的小競爭者發動的一系列競爭活動,而失去原有的優勢或是領導地位。超競爭環境中的特色是動態與經營環境快速變遷,一個優秀的競爭策略,有可能隨時會遭到競爭者的破壞而失敗,組織應該如何面對與回應,顯得相當重要。

如圖2所示,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會影響競爭行動驅動因子(察覺、動機與能力),然后驅動因子又會影響廠商間的競爭行動,反映在進行競爭時所采取的行動回應上。察覺被視為任何競爭行動的必要前提,會隨著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的增加而提高。市場共同性將影響廠商采取行動(或回應)的動機;而資源相似性將影響廠商采取行動(或回應)的能力。

根據動態競爭模型可知,A-M-C觀點的基本前提是此三種行為會影響廠商決定是否行動或回應,而以下將就競爭行動驅動因子A-M-C各組成要素加以論述。

1.察覺(Awareness)

察覺系指認知到對手廠商所采取的競爭行動(或攻擊),以及其與發動攻擊廠商的關系。當防御廠商對于競爭行動廠商所發動的競爭活動有越強烈的認知感時。其預備回應或再反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像FedEx與UPS就是高度察覺彼此為相互競爭關系,成為競爭敵對的廠商。組織間敵對情勢的察覺程度,會影響廠商判斷自身競爭行動與回應可能產生的結果。

有些活動是顯而易見的,因而也會引起競爭者立即的回應。例如:針對價格敏感的市場進行減價活動,或進行具體的活動,包括有強力宣傳降價活動、具有誹謗對手廠商性質的宣傳活動、新產品的全球上市或新增服務項目、野心勃勃的宣告廠商的發展目標及策略、并購對手廠商、收購主要的供貨商或零售商。另外一些活動是較難以察覺或屬于隱藏性的。例如:在服務層次或產品質量上的改進,或是秘密聯絡供貨商或批發商等,此類活動較不易被察覺,所以也較不會激起反擊的行動。

2.動機(Motivation)

動機是廠商采取行動或回應競爭行動的誘因,與所認定的利益和損失有關。廠商可能會察覺到競爭者,但是如果認定進行競爭不會提升市場利基,或不加理會也不會損失市場利基時,也許就沒有進行競爭的動機。動機代表防御廠商做出反擊決定的動機大小。通常廠商會將反擊與否所遭受的損失與收入相較,決定是否采取回應行動。例如:如果A廠商針對B廠商的主要利潤市場發動直接攻擊。則B廠商進行反擊的動機會很強;如果A廠商針對B廠商次要的非核心市場發動攻擊,B廠商評估重新取回此市場所需花費的努力將會與回收利潤不成正比,則B廠商就不見得有很強的動機反擊。

3.能力(Capibility)

競爭能力系指廠商在面對外在競爭時。行動與回應所需的能力。故若廠商缺乏可用的資源(資金與人力),廠商就沒有能力攻擊競爭廠商,亦即無反擊的能力。反擊的種類要取決于廠商本身的實力,差異性的反擊(即以新的服務項目或有特色的產品來反擊),或是相似性的反擊(即同樣用降價或對等的產品特性來反擊)。相同地,競爭能力也會決定反擊的速度與時機,牽涉到廠商變動的復雜反擊活動不僅發生的可能性較低,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準備。不容易被反擊的活動包括讓競爭廠商無從獲得信息的專利技術、技能、資源等相關活動、廠商內不同部門間復雜的協調活動、與外部伙伴結盟等活動;容易被反擊的活動包括降價、宣傳活動、促銷。

動態競爭理論主張競爭是流動的,解釋廠商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在于不斷地采取競爭行動.并且回應競爭對手的行動。而這一切行動的前提在于競爭廠商是否能察覺競爭行動、有無誘因驅動與是否有能力回應或采取行動,故競爭行動驅動因子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動態競爭策略理論是運用市場共同性解釋兩家廠商在市場上直接競爭的程度,它是競爭分析的一個主要構面,也是競爭驅動因子,針對市場共同性與廠商間競爭對抗提出行動與回應有以下

從圖3可清楚了解每個認證機構的其他競爭者的對應位置,這有別于其他的競爭分析、競爭者察覺文字解釋。以圖3左上中華有機農業為例,可以看到主要競爭者是慈心有機認證,而慈心有機認證主要競爭者卻是美育基金會,這也進一步驗證說明競爭不對稱性。就慈心有機認證來說主要競爭者為美育基金會,亦即Dab不等于Dba,X是Y的主要競爭者,Y卻不必然是X的主要競爭者。

競爭者間的競爭張力。以及兩家廠商間競爭行動的可能性,如表3所示。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各認證機構間具有競爭不對稱性。焦點認證機構不同,所對應出不同的競爭者,并會因其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之不同而隨之不同,印證出動態競爭中之競爭不對稱性。呼應競爭不對稱性概念,就是兩家認證機構加諸在彼此的競爭威脅并不相等。透過競爭者圖像,更清楚了解不同認證機構間所面對的主要競爭者及競爭者所在位置,期望能借由分析結果,為各認證機構制定競爭策略提供參考。依據中華有機農業、環球國際認證及美育基金會的主要競爭者皆為慈心有機認證。對于慈心有機認證在競爭回應可能性上皆得到積極回應。但相對的以慈心有機認證來看待競爭回應可能性上,其競爭積極回應對象為美育基金會。

臺灣地區有機農業發展概況及產業優勢.在生產要素方面,目前投入有機農業生產人力素質高且已組成有機農業技術研究團隊,提供產業發展之堅實基礎并提供有機農業經營低利率貸款,加速有機農業發展。在產品或市場需求方面,居民所得提升,對飲食健康及安全更為重視,因而對有機產品需求增加。樂活養生風氣盛行,消費者愿意以較高價格購買有機農產品。

有機農業具有生態、生活及生產之特性為“三生一體”之產業,它的范圍跨越休閑農業、安全農業、生態農業、優質農業四大領域。由于居民生活質量日益提升,追求健康的消費及環境保護特別被重視,飲食需求強調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進而帶動有機農產品市場蓬勃發展。因此,必須擴大有機農業生產,促進有機農業永續發展。提升栽培技術及經營績效。落實有機農產品認證制度,建立消費者信心。加強推廣有機農產品標章。保障消費者權益。行銷通路趨向多元化。擴大消費層面。有機農業須由民間、學術單位及政府等共同推動,并擴大生產面積、強化認證制度、生產技術、行銷通路等體系,落實有機農產品認證質量管理,以利開拓有機農產品市場。期望結合各界的力量,積極發展有機農業,進而開創生產者、消費者及管理者三贏之局面。

(責任編輯:韓淑麗)

猜你喜歡
有機農業
河南省有機農業認證特征分析
有機農業對糧食安全的保障分析
中國有機農業現存問題及發展對策
淺談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
金融支持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論有機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中國農業需避免落入產業化陷阱
綠色有機農業生產技術及生產模式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對農業生產技術的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