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聽走過歷史的校歌

2017-03-24 07:14許祖云王春玉
江蘇教育 2017年58期
關鍵詞:中央大學校歌東南大學

許祖云 王春玉

聆聽走過歷史的校歌

許祖云1王春玉2

校歌是一所學校的獨特校園文化體現,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共有三首校歌,第一首校歌由陶行知作詞,這是一首天真有童趣、高尚有底蘊,樸實有追求的校歌;第二首校歌由楊白樺作詞,孟文濤作曲,這是一首救亡圖存的校歌,有建校溯源,有遷校緣由,有成才渴望,有建國抱負;第三首由柳詒徵作詞,楊雪作曲,這是一首追逐夢想的校歌,歌詞氣勢磅礴,內涵豐富,教師肩負傳承名校優良文化傳統的重任,學生勤求新知,誓做新人,成為社會中堅,三首校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附中人。

校歌;文化建設;優良傳統

校歌是學校精神文化的濃縮,與校訓相得益彰地塑造著學子靈魂,漸漸形成一個學校獨特的文化品格?!吧鐣袌?,學校栽成眾。秉南雍風教,師承遠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現今吟唱的這首校歌,始創于20世紀40年代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時期,由國學大師柳詒徴作詞,歌中所蘊含的教育精神有著歷史的穿透力,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南師附中的百年歷史可以上溯到1902年,它的前身——三江師范學堂附屬中學堂在古城金陵應運而生。此后百年,附中十易校名、七遷校址,經歷過兩江師范附中、南京高等師范附中、東南大學附中、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的變遷。由于戰爭的炮火,又曾輾轉于安徽屯溪、湖南長沙、貴州貴陽。期間校名有貴陽國立十四中、青木關中大附中、沙坪壩附中分校、中央大學實驗學校。1946年回歸南京,又經國立中央大學附中、南京大學附中、南京師范學院附中、南京魯迅中學、南京師范學院附中的歷程,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至今。

南師附中在辦學歷史中有過三首校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附中人,校歌已經成為附中一脈相承的文化精髓。第一首校歌是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時期(簡稱中大實校),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作詞。歌詞內容:神圣勞動,小工人愛做工;神圣勞動,小農夫愛耕種;神圣勞動,小兵丁愛勞動;為甚讀書?為甚讀書?為補助勞動。為甚勞動?為吾人類大眾。神圣勞動,音樂的趣味濃;神圣勞動,科學的理無窮;神圣勞動,美術的意態工;為甚讀書?為甚讀書?為補助勞動。為甚勞動?為吾人類大眾。

這里要回溯一段校史,1927年7月,東南大學等9所高校合并,易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隨后大學在10個月內四易校名,東南大學附中停辦。1928年5月,國立中央大學正式掛牌,由原東南大學附中、附小改組而成的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其校址仍在中大院墻外東南角的大石橋。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在其教育學院直接指導下,從幼稚園、小學、初中直至高中,從課程設置到教材編寫,從校園建設到校外谷秀鄉義務教育示范,開展了多層次、多學科的教育實驗研究,并出版 《實驗教育》(季刊)、《青年之友》(中學部學生主編)等刊物,影響廣泛。

中大實校校歌充分體現了歌詞作者陶行知的教育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也藝術地展現了學校在辦學總思路上遵循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陶行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時曾師從杜威,他不僅吸收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還在教育實踐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張。

配曲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音樂教師陳郇馨,她曾留學法國,在巴黎學鋼琴,配曲源于法國的一個歌劇。1918年始陳郇磬即任教于南京高等師范附中、東南大學附中、中大實校,與陶行知、陳鶴琴、吳研因等聯系甚密。其弟陳夢家、陳夢熊都是她在學校帶大上學的。陳夢家1922年至1927年就讀東南大學附中,新月派詩人,文字學家,考古學家。陳夢熊1923年跟三姐陳郇磬來到東南大學附中上幼稚園,1930年畢業于中大實校,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是一首快樂成長的校歌:天真有童趣,高尚有底蘊,樸實有追求,直至今天,當年中大實校的學童,如今的耄耋老人,相聚時仍縱情歌唱,思念綿綿。詩人杜谷曾就讀中大實校,他在《從大石橋到岳麓山》的回憶錄中說:“我們的校歌歌名為《神圣勞動》,它時時提醒我們‘為甚讀書’‘為吾人類大眾’。母校所張揚的勞動神圣的進步思想,至今還植根在我們的心靈當中?!?/p>

第二首校歌是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西遷重慶青木關時期1941-1945)時期,由附中高中國文教員楊白樺先生作詞。歌詞內容:太學系嗣,肇基金陵。青青莪樹桃李,琢鑄集彥英。烽燧東舉,弦歌西征,壯游萬里創新生,相對讀書燈。指青木蔥蘢,璧山衍秀,一堂長樂春風,期博習在慎思,使盡材教由誠,敬業建國仗此身。藏修時范蛾術,扶搖行看鵬程。

楊白樺,1920年2月12日生于南京,是學者胡小石先生次子,幼時過繼舅家,改姓楊。1942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后任音樂學院教師,兼任國立中央大學附中高中國文教員。

作此歌詞時,楊白樺兼任重慶青木關中大附中高中國文教員。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爆發,中大實校西遷屯溪、長沙、貴陽。這就是:“烽燧東舉,弦歌西征,壯游萬里創新生,相對讀書燈?!币蛑醒氪髮W遷至重慶,其教育實習不便,于是在1941年與青木關國立十四中互換校名。這就是:“指青木蔥蘢,璧山衍秀,一堂長樂春風”。1946屆校友殷達君回憶:“我們的國文老師楊白樺把我帶到了更廣闊的一片文學天地。楊老師對文學的激情深深打動著我。他微微仰著頭,望著窗外,朗誦著:‘……烽燧東舉,弦歌西征,壯游萬里創新生,相對讀書燈。指青木蔥蘢,璧山衍秀,一堂長樂春風……’我感到時代之艱難,讀書之可貴。打動我的除了這校歌的意境,還有楊老師詩人的浪漫,哲人的沉思?!?/p>

作曲是孟文濤,時為西遷至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的大三學生,后任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是音樂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勛章獲得者。

這是一首救亡圖存的校歌:有建校溯源,有遷校緣由,有成才渴望,有建國抱負。

第三首校歌是在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時期創作,校歌歌詞由國學大師柳詒徵所寫。歌詞內容:社會中堅,學校栽成眾,秉南雍風教,師承遠重。矢志做新民,格致誠明,青年最勇。質文競進,似秦淮江水交流,鐘山秀聳。勤求世界新知,翼建中華一統,勤求世界新知,翼建中華一統!

柳詒徵,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歌詞寫于1946年,正是抗戰勝利后國立中央大學附中從重慶、貴陽回遷南京,在察哈爾路重新建校的時候?!耙唤y”,是指國共和談后國家政權要歸一,反分裂反內戰,是當時的民心所向。作曲為楊雪,時任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音樂教師。

這是一首追逐夢想的校歌,歌詞氣勢磅礴,內涵豐富:教師肩負傳承名校優良文化傳統的重任,學生勤求新知、誓做新人,要成為社會中堅力量。鏗鏘凝練,期望深遠,吟唱至今,已定為今日南師附中的校歌。

在一個多世紀的風雨兼程中,校名校址雖屢經變更,即使在抗日戰爭那樣艱難困苦的歲月,附中師生始終懷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歷盡滄桑,不改青云之志。

G528

B

1005-6009(2017)58-0058-02

1.許祖云,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京,210003)校友會副會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2.王春玉,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京,210003)校長辦公室主任,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中央大學校歌東南大學
齊齊哈爾老年大學校歌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稿約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稿約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稿約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稿約
博爾塔拉老年大學校歌
鑄造輝煌
——重慶市大足區老年大學校歌
大學最動聽“校歌”,你pick哪首?
1932年中央大學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從學人刊物看學人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