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2017-06-03 11:01李碧娟
教育界·上旬 2017年3期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批判性思維新課程標準

李碧娟

【摘要】文章在批判吸收前人觀點的基礎上,對批判性思維的內涵、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價值和培養的策略、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資教育同行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思想品德課;批判性思維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涵

批判性(Critical)一詞源自希臘詞“critic”(kritikos)。其意思是提出質問、進行分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批判”即“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做系統的分析,加以否定”,是分清正確和錯誤、有用和無用的一種思維活動。

由于研究領域、認知角度等方面的差異,學術界對“批判性思維”有許多不同的理解。本人通過對國內外批判性思維的研究進行整理,對批判性思維的概念和內涵界定如下: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一種主動思考、全面分析、獨立判斷的思維,它是和情緒化的不經過思考的本能反應相對立的一種理性建構。它包括批判性的知識和技能、批判性精神和習慣兩方面。它既是一種思維過程,也是一種思維技能和品質。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在思維活動中善于嚴格地分析、評估思維材料和主動反省、檢查思維過程的智力品質,是一種能在獨立思考與辯證分析的基礎上以事實為根據做出主張的思維,是一種“勇于批判”的態度和精神,也是一種“善于批判”的策略和能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價值

(一)提高核心素養,完善人格品質

“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過程是教學和教育的統一,實質在于教育性”。這種“教育性”應以塑造學生的人格為中心,使學生養成獨立人格,具備批判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和發展學生成為合格公民。因此,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完善人格品質。

(二)培養創新意識,發展創新能力

伴隨信息社會的到來,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信息社會競爭的重點不是有形的物質資本,而是無形的知識資本,即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中最有價值的就是創造力和創造潛能,即創新,在于如何利用知識來創新知識。創新教育的特點在于注重思維的發散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而批判思維是創造的基礎,沒有批判,不可能有創造??梢?,批判是創造的重要源泉、批判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塑造獨立品質,培養獨立人格

如果學生具有了批判性思維,他們在處理問題時,能夠客觀考慮正反兩個方面的意見,聽取和吸收不同的觀點,虛心地進行自我檢查,堅持正確的觀點,放棄錯誤的想法。這是一種既堅持真理,又勇于接受不同觀點的思維品質。如果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他們往往走向兩個極端:或者自以為是,或者人云亦云。自以為是的人,常常把第一個假設當作最后的真理,主觀自恃,驕傲自大。人云亦云的人則輕信輕疑,沒有主見,容易上當受騙,隨波逐流。

所以,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助于他們全面細致地考慮問題,使自己的思維受到已知客觀事物的充分檢驗,使學生不但考慮歷史發展的整體性,還考慮發展過程中的具體細節;不僅考慮問題的本身,還考慮和問題有關的其他條件,從而避免片面性和狹隘性,進一步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意見,從而圓滿地解決問題。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策略和方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和威權政治的影響,與其他學科一樣,思想品德課的師生關系突出地表現為一種“專制”關系,教師是師生交往過程的主宰者,學生必須服從教師,淪為教師的客體與附庸。這種師生關系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活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被扼制,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批判人格難以得到培育與發展。因此,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立者。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提供一個自由、安全、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才不會有恐懼感,才能解放思想、大膽質疑,他們的潛能才會自由發揮,個性才能充分張揚,從而促進學生知識學習與品德形成,最大限度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火花才會頻頻閃現。為此,教師要切實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平等地對待他們,引導、啟發、鼓勵、關懷、支持、尊重、熱愛和寬容他們,讓他們自主思維、活動、判斷、選擇,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由過去“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之下,師生情感融洽,互動良好,交往順暢,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被激活的狀態,大膽地暢所欲言,批判思維能力和品質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二)形成批判反思的習慣,樹立批判反思的典范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強調,在社會情景中個體的行為因受他人的影響而改變。模仿是個體觀察學習時,向社會情景中某人或團體行為學習的歷程,模仿的對象稱之為楷模。個體模仿有四種形式:直接模仿、綜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思想品德課教師要進行批判思維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形成批判反思的習慣。

首先教師本身應該是一個批判思考者。即教師首先把自己塑造成為批判反思的典范,這樣他們才有權力和可能要求學生們進行批判思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批判性精神,敢于懷疑權威,消除權威迷信,質疑書本,具有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和信仰,做到不唯上,不唯書,才能對學生產生“示范效應”。學生能在教師的熏陶和帶動下,仿效教師大膽對權威和書本進行質疑,勇于挑戰權威,從而營造班級的批判性的文化氛圍。

其次,教師還要大力鼓勵、表揚那些進行獨立思考、敢于發表意見的同學,在全班同學中大力倡導不盲從、不人云亦云、敢于自由表達意見的風氣,在全班中形成濃厚的批判思維的氛圍,樹立起批判反思的典范,從而帶動其他同學進行獨立的思考活動,為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形成創造良好的環境。

特別要指出的是,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訓練,學生才能具有批判思維的知識和能力,形成批判思維的習慣。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對課本觀點表達自己不同觀點,并對大膽表達自己不同觀點的同學予以肯定,贊揚他們的獨立思考。久而久之,學生也開始敢于將自己的不同觀點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或私下與我討論。例如,在講到九年級第三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談到“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時,我向學生介紹這一方針的來龍去脈,還介紹了國內學術界對解決兩岸關系的其他看法,然后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未來還會有更好更新的觀點或策略出現”,然后在進行討論時就有學生從“發展好大陸的經濟”“加強兩岸人民的交流互動”“從文化層面入手來增強臺灣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等多方面對如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應該是和我本人的批判示范作用分不開的。

(三)開展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課外閱讀是教材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一般而言, 學生課外閱讀量越大,知識面越廣,思考問題的角度就會越寬,分析問題就會越全面,就越會發現問題,也越能探究問題和對事物有自己的觀點并做出比較全面的評價。尤其是在創造性閱讀中,更能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首先,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選取典型的課外閱讀材料,包括紙質材料和視頻、音頻等進行教學,形式還可以多樣。例如,2013學年下學期在講到《擁抱美好未來》一課中的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的新要求時,用習近平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全文和視頻給學生進行閱讀和觀看,以加深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2014年在講到九年級第一課《燦爛的中華文化》一課時,我印發了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和有關視頻給學生閱讀和觀看,讓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的影響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諸如此類,基本上每講一課,我都至少會有一篇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課外閱讀,或者搜集最新的國內外時政熱點材料,讓學生增加對所引用案例或人物的理解,或增加對所學知識相關背景的理解。

其次,可以將各種課外閱讀材料編成各種習題或設計成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提煉信息、概括信息和歸納信息的能力,并且在閱讀和探究中對現行教材理論和現實社會進行比較、分析、批判并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雖然有時學生的想法和思考不一定成熟和全面,但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不但拓展了視野,更在閱讀中培養了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

(四)開展各種主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主題探究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拓展,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主題探究活動包括參觀訪問,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舉辦各種講座或主題班會等。例如, 在講九年級第一單元“承擔責任,服務社會”時讓學生到社區養老院、少兒圖書館、志愿者驛站、兒童福利院等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在講到“燦爛的中華文化”時,我讓學生分組參觀陳家祠、探究嶺南文化的發展歷程、特點等;在講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時,讓學生參觀“團一大”紀念廣場和“團一大”史跡展,加深對中華民族精神作用的理解;在講到“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曾擔任區人大代表的我校黃永晃校長進行采訪,了解我區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情況。通過開展這些各種形式的主題探究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 實地參觀、考察,面對面接觸,在比較理論與現實中學會獨立思考、分析、批判,學會創新,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進而對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五)創設兩難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故事通過創設一種道德兩難情境要求兒童做出選擇以幫助學生發展道德推理。該理論給我們思想品德課的啟示就是要善于利用兩難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總是充分利用兩難問題啟發學生,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批判思維。但是注意要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引起學生的獨立、主動思考,進而深入探究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注意確保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搜索信息、辨別信息、活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做出選擇和判斷。如在講到九年級《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的“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時,我提出了當時社會上的一個熱點問題“那就是看見老人摔倒,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符合標準答案說要“扶的”,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連老人摔倒都不“扶”,談何中華民族;也有說“不扶的”,因為怕扶了以后可能面臨敲詐勒索的情況;也有的說“要扶,但要找證人或錄制視頻作證據”。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同學們都會爭相發表意見并批駁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討論很激烈。像這樣通過對兩難問題的思考、討論,學生們在不同的觀點中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何云峰,金順堯.論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及其相互關系[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1998(05):8-15.

[2]劉儒德.基于問題學習對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2(02):73-77.

[3]劉儒德.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6(04):62-67.

[4]鐘啟泉.“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01):34-38.

[5]【美】多拉·豪維爾,王爽.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推動知識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J].全球教育展望,2001,30(12):1-4.

[6]羅清旭.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04):81-85.

[7]王冬明,陳彥國.試論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形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科學版),2003,23(01):100-102.

[8]吳迪,王瑗. 論批判性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04):21-23.

[9]黃怡然.課堂教學生活性回歸與批判性思維養成:重建與機遇[J].教書育人,2009(03).

[10]崔龍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4(23):16.

[11]仇同宇.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 .新課程導學,2014(24):11.

猜你喜歡
初中思想品德課批判性思維新課程標準
對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看法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初中思想品德行為作業與書面作業道德內化功能的對比研究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問題解決”的生活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