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有效培養

2017-10-21 17:41王志
知音勵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

王志

隨著我國逐步跨入“十三五”規劃下的經濟與教育改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小學德育教育,其中“品德與社會”系列課程一直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板塊之一,筆者依據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對目前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現狀進行概述,并結合教育實際,對學生自主探索思維模式對于德育教育學習的助力與推動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N學教育;德育與社會;教育教學;探索思維;模式培養

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發展概況

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習而言,其過程往往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境。由于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德育體系與德育思維模式,德育學習者往往很難克服德育思維模式差異帶來的困難與問題。如何克服這種障礙,無疑已經成為了當前“品德與社會”學習者所普遍面對的問題。而對于德育思維模式以及德育使用原則的探索與學習而言,思想品德中的探索元素無疑是一種良好的媒介。一方面,“品德與社會”探索元素的選取與達成是構建于一定思想品德探索思維基礎之上的,而這種思維同時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通用思維模式。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探索以及其思維模式背后,是數量巨大豐富的德育背景知識以及語用原則。通過對這種探索思維模式內涵的探索與學習,無疑將極大的助力于學習者的學習。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人類溝通的最重要構成因素,德育在人類溝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與進步,德育不僅僅承載了人與人之間處事的工具作用,同時也具有了諸如承載文化信息、承載歷史使命等重要的歷史使命。

因此對于任何一種德育的學習而言,尤其是對于思想品德的學習,必須對德育背后所涵蓋的文化因素進行研究與分析。并且這種研究與分析的基礎必然構建于對德育思維模式的了解基礎之上。而對于思想品德探索而言,無疑是其德育思維模式的代表與范例。

因此,對于“品德與社會”探索思維模式的總結與學習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2 自主探索思維模式對于德育教育學習的助力與推動

2.1 有助于學習者積累德育教育德育素材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之中不斷積累思想品德素材無疑會極大的幫助其進行學習。而在積累思想品德素材的過程當中,相當一部分學習者習慣于對德育素材進行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法一方面學習者對于德育素材的記憶效果并不高,且經常不能深刻理解并提升內在素養。另一方面,即便對德育素材進行了記憶,學生也缺乏使用此類德育品德的技巧與能力。而通過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其中學生自主探索思維模式的學習、理解與應用,德育素材無疑將不再是死板的記憶知識。在思維模式的幫助下,德育知識以及相關素材可以以探索元素作為載體,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相關學習。與此同時,對于一些學習者通過死記硬背而得到的德育素材而言,學習者也可以通過對德育教育探索思維模式的運用掌握此類德育素材正確的使用方法與使用途徑。因此,對于“品德與社會”探索思維模式而言,在其影響之下思想品德素材的學習方式將會得到根本新轉變,并逐漸成為思想品德學習中的趣味性部分。有鑒于此,對于“品德與社會”學習者而言,如果能夠有效的對“品德與社會”自主探索思維模式進行理解與學習,那么自身思想品德素養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其“品德與社會”學習效率也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2.2 有助于學習者把握德育教育德育特征及應用原則

任何一種學科均有其自身獨特的特征,對于德育教育而言同樣如此。在德育學習的過程之中,唯有熟練掌握德育特征及應用原則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對該學科的熟練運用。例如對于目前小學生而言,書中的例子較為陳舊,而在當今“品德與社會”的學習之中,如不能對“品德與社會”之中大量過往知識結合新形勢的價值觀進行理解,那么其思想品德的學習必然以失敗告終。

但是基于地域性與文化性雙重方面差異,“品德與社會”學習過程之中的重點與難點往往集中于對思想品德特征及應用原則的把握。由于思維及文化慣性,對于“品德與社會”學習者而言,其思維能力無疑是最難培養的能力之一。因此在“品德與社會”學習過程之中,由于思維模式的構建缺失,“品德與社會”學習者在德育教育交流與實踐的過程之中經常會有過于刻板的現象出現。即便對于一些德育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此類事件也難以避免。

而對于學生自主探索思維模式而言,其探索元素的產生一方面需依靠教師對德育教育德育特征及應用原則進行準確把握,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托諸“多錯誤”德育應用規則來制造探索元素與探索效果。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能夠對自主探索思維模式實現掌握,那么也就意味著其對于德育應用規則進行了相應了解。與此同時,在對自主探索思維模式進行掌握的過程之中,學生也可以對諸多涉及到“錯誤的案例”進行了解記憶,避免自身犯類似錯誤。

2.3 有助于學習者對德育教育德育文化的學習與理解

對于小學生而言,德育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對德育應用規則的了解與學習,同時也應對背后的德育文化有所了解。諸多學習“品德與社會”的學生往往在學習相關背景理論知識時感到十分吃力。數量龐大的知識結構與禁忌事項,無疑已經成為了諸多“品德與社會”學習者的噩夢。而在“品德與社會”學習者接觸自主探索思維模式的過程之中,往往卻能夠通過探索了解案例背后的德育知識。

3 結論

自主探索思維模式是思想品德重要的思維模式之一。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能夠實現對自主探索思維模式的掌握,那么也就意味著其在一定程度上對思想品德的使用規則實現了有效掌握。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其對思想品德背景理論知識理解能力的巨大提升。有鑒于此,對于“品德與社會”學習者而言,有效掌握自主探索思維模式無疑可以極大的促進其學習的效率,幫助其完成“品德與社會”系列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趙麗.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有效培養[J].教師,2016(10):21-22.

[2]蘆雷.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重構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2.

[3]張紹軍.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課程到課堂走向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4]《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總目次[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3):115-152.

[5]鄧敏靈.“三步問題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

[6]王麗云.基于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教學整合的小學生地理科學素養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7]楊夢姣.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法治教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老河土學校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123100

猜你喜歡
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不足及對策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效果研究
精心設計,開辟品德與社會課新天地
讓高中政治教學走入生活
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品社課堂結合時事教學初探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臨床藥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