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現狀及改進對策

2017-10-30 23:01呂葉晨
經濟研究導刊 2017年30期
關鍵詞:家庭養老養老保障空巢老人

呂葉晨

摘 要:在城市化、工業化以及現代化的推動下,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農村空巢老人數量增加的趨勢尤為明顯,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處于弱勢地位,養老面臨更大的困難。通過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指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的改進對策,以期促使社會都能對這一弱勢群體的不利處境投入關注,提高他們的養老保障水平,使空巢老人老有所養,促進社會和諧。

關鍵詞: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家庭養老;新農保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0-0045-04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行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37億人,占總人口的10%,老年撫養比為13.7%(資料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我國流動人口達到2.5億,并有逐漸增長的趨勢。在城鎮化的推進下,農村的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務工,農村的空巢老人也與日俱增。當老齡化遇到農村的空巢老人現象時,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它不僅關系到空巢老人整個家庭的幸福和睦,同時也關系到我國能否成功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敗[1]。

一、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及問題

農村空巢老人是指所有子女長大成人后由于外出務工、成家立業等原因從母家庭中分離出去且不在同一個村落的,留守在家、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民政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 000萬,占農村老人的37%[2]。農村人口老齡化和空巢化問題日益凸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城市化進程,空巢家庭數量會日益增多,將成為一種普遍的家庭形式,尤其是在農村,隨著大量的青壯年向城市遷移,農村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其養老現狀并不容樂觀。

1.經濟供養水平低。在我國,農村地區養老模式主要是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代際關系失衡,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漸弱化,家庭養老的功能在空巢家庭中所占的比重較以往有所下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以自養為主,土地是他們養老的保障,是他們獲得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留守老人由于生理結構的影響,可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外出務工或者成家立業的子女由于在城市中打拼,父母為了給子女減少負擔,通常不愿意接受子女的經濟供養,而是與配偶通過勞動換取生活來源。另一方面,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式父母不僅將孩子撫養長大,還要為兒子蓋新房、娶媳婦,照顧孫輩,這樣一種觀念深深地影響著農村父母的經濟情況。這一過程下來,老人可支配的養老金少之又少,甚至負債,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此外,空巢老人還要為看病就醫、日常生活、農業生產、人情等多方面進行支出,其中藥物費用占據了大部分支出。所以說,目前狀態下很多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拮據,一旦遇上大災大病,便會陷入惡劣的生存境況。

2.日常生活照料不足。人在進入老年之后,身體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應對周圍環境的能力也受到影響,對他人的依賴性增加。中國式家庭養老,子女對老人的照料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老人失去自理能力時。對于農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其子女外出務工,不能及時給與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顧,其生活質量嚴重受到影響。通常農村空巢老人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都會進行自我照顧,以及與配偶互相照顧,基本上處于日常生活起居層次上,而對于空巢老人的疾病照顧則較為缺乏,空巢老人少有就醫習慣??粘怖先似綍r大多不注重日常保養,在遇到小病時的一般做法是去村里的衛生所或者附近的診所買點藥進行緩解,大病則是能拖就拖,不能拖才去醫院。這種情況下,經常會出現子女不在身邊,空巢老人遇到突發疾病,因無人知曉、護送不及時而耽誤救治的情況。當生病較為嚴重時,子女也能及時回家照顧,但是子女待的時間都不長,很難提供持續的、長時間的照顧。從總體上看,空巢老人面臨著日常生活起居照顧、疾病照顧等多方面的困難,這是嚴重于空巢老人的經濟困境的問題。

3.精神慰藉缺乏。在中國,尤其是農村地區,因為缺乏精神文化活動,老年人的精神情感需求主要是通過家庭來滿足,“養兒防老”“兒女繞膝”“子孫滿堂”是老人根深蒂固的觀念[3],但是隨著子女外出打工,老人與子女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減少,幾乎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上一面,平時交流以打電話的方式為主,電話內容多為家庭瑣事和子女教育方面的話題,對老人的需求關心較少,在物質生活不富裕的狀態下空巢老人對子女陪伴的渴望更加迫切。其次,老人對子女的婚姻、事業等的牽掛也會影響到空巢老人情緒的變化,如果子女未成家立業,老年人會有嚴重的心理負擔。此外,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有時因為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孤獨感、失落感、抑郁等會直接影響到老人晚年生活的質量和幸福。農村家庭養老模式下,子女作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載體,其發揮的作用逐漸減弱,只能依靠配偶的情感支持,或者串門聊天或者在家看電視。在繁重的田間勞作后,單一的精神文化活動,勢必對老年人的情緒和情感產生影響。

4.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如前所述,農村空巢老人主要依托家庭養老,土地的勞動所得是他們主要的經濟收入。在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障建設還不健全的情況下,農村空巢老人缺乏抵御自然災害和重大疾病風險的能力[4],受經濟條件的制約而未能做好防災減災和及時診治的準備,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極有可能使自身陷入惡性循環之中,造成家庭消費支出的突然大量增加,昂貴的費用對于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與此同時,農村空巢老人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識,易遭到不法分子的傷害,許多惡劣的社會現象如收到假錢、被搶劫等經常發生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對農村空巢老人的人身及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二、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出現的困境,一方面是家庭養老的功能逐漸減弱,子女未能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另一方面還在于社會保障制度在廣大農村地區不完善,許多老人未能享受到與城鎮戶籍老人一樣的社會保障待遇。但根本原因在于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無法為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另外,為了城市的建設服務,征地拆遷趨勢不斷推進,土地作為空巢老人生活保障的來源的功能也在弱化。endprint

1.家本位觀念退化,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要養老支持在減弱。在我國傳統的家庭生活中,老人作為一家之主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家庭中的大小事宜全由老人安排定奪,這也就是所謂的百善孝為先。但是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以及市場經濟的沖擊帶來的觀念更新,家庭的生產和生育功能日益減弱,家庭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年輕勞動力對家庭做出的貢獻越來越大,其在家庭中越來越居于主導地位,老年人因為年老體弱對家庭的貢獻減少而逐漸被邊緣化。傳統的孝道觀念的淡薄,“養兒防老”“父母在不遠游”的思想不再像以前那樣盛行。隨著城鄉不斷地融合,城市的許多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影響了農村地區,這促使老人和子女在生活上存在許多不同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于是促使了老人和子女的分居。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打拼尚未站穩腳跟,也無法將家中老人接到自己身邊進行照顧。這就出現了農村家庭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健康狀況上老無所依,進而產生孤獨、抑郁等許多負面情緒,將加劇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惡化。

2.農村空巢老人自身特征導致自我養老能力較弱。農村空巢老人自身許多特征因素導致其身心不健康。首先,空巢老人文化水平較低,常年生活在農村,很少出遠門,缺少與外面世界的溝通與交流,多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以及子女的婚姻事業等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老的身體在每天繁重的農田勞作下,身體機能嚴重受到威脅,平時出現的身體不舒服不太當回事,能拖就拖,結果最后疼痛難忍的時候花費更多的費用。其次,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好事壞事很快就會在鄰里之間傳開,也會直接影響到空巢老人在村里的處境,因此空巢老人多不愿意與別人交流傾訴,久而久之便出現了心理問題。最后,我國農村老年人自我養老意識薄弱,大多沉浸在“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中,現實情況是,老人將畢生心血傾注在兒女身上,子女長大成人后沒有像父母撫養自己那樣去贍養父母。老年人曾經創造出來的財富多用在子女教育、為子女建房婚娶及其他事業上,沒有為自己儲備養老金,加上農村收入水平低下,到了老年階段,掙錢的能力以及自我照顧的能力都在減弱,這就給農村空巢老人的自我照顧提出了挑戰。

3.當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大部分由國家和社會承擔,個人承擔部分很少,而農村地區,國家只撥付有限的資金,大部分靠農民個人承擔,極大地削弱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所以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覆蓋率遠遠低于城鎮社會保障的覆蓋率。中央規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較低的標準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況下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維持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從維護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國家和政府本應該對農村居民承擔更多的社會保障責任,而現實情況卻剛好相反[5]。由此可見,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力度還很小,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問題亟待解決。

在醫療保障方面,我國農村地區實行“大病統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新農保制度是“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但是通常的感冒、跌打損傷之類的小毛病還有一些慢性病不在保險報銷范圍之內。雖然享受醫療報銷的政策,但是空巢老人承擔自己那部分的醫療費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于是就出現“有錢就治,沒錢就拖”“小病挨大病抗”的現象。其次,醫療報銷和理賠程序相當復雜,平時遇到的小病在診所買藥的費用不能報銷,對于老年人尤其是居住在偏遠地區的老人,增加了許多麻煩,于是就減弱了參加新農合的積極性。再次,在醫療技術方面,鄉鎮的醫院、衛生所無法提供大病、大的手術的治療,而且條件較差也無法吸引具有專業知識技術的醫生和護士就業,醫療服務質量很難保證,農民尤其是空巢老人對鄉鎮的醫療水平并不信任。另外,還存在著藥品銷售市場的不規范的情況,許多賣不出的藥以及生產不合格的藥品銷售到了農村,農民的法律知識、藥品安全知識較為缺乏無法識別真假偽劣藥品,這直接損害了廣大農村人民的身體健康。

4.社會養老能力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在當前社會,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并不完善,養老院數量十分有限而且條件相對落后,甚至幾個鄉鎮才有一所養老院。在家庭養老功能減弱的情況下,作為家庭外部的社會,其養老尚處在起步階段,遠遠不能達到城市的養老院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高水平,根本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空巢老人數量。另外,農村是個極其講面子的地方,對于空巢老人來說,即使生活難以自理也不愿意搬去養老院居住,在農村人的思想觀念里養老院是子女不孝順或者無兒無女的老人才會去住,有子女的老人去住會遭人說閑話,礙于自尊心的影響,老人不愿意去養老機構養老。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社會缺乏對這個方面的宣傳與教育,沒能改變空巢老人的傳統思想。而輿論力量、社會團體,政府組織在幫助弱勢群體上本能夠發揮相當的作用,但是對于農村空巢老人來說,對他們的救助卻呈現出相當空白的狀態。在文化知識水平極低的情況下,許多空巢老人根本無法獲得向這些社會力量尋求幫助的渠道。因為缺乏專門的改善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慈善機構,也就出現了有人想幫忙卻捐款無門的情況。社會宣傳與關注不夠,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也就得不到全面細致的照顧。

三、改善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的建議

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不斷地弱化,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機構養老的道路又障礙重重。這就需要改變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策略,強化家庭養老的功能,完善養老保障制度,解決機構養老的不足之處,使其成為農村養老的重要資源,為此,需要從多個方面提出改進對策。

1.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和文化,使農民離土不離鄉。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農民收入水平低,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的發展。所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先進技術,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精神文化活動建設,發展現代農牧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推動農業、農村、農民全方位的發展,使農村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能使外出務工的部分農民工回鄉創業和就業,使農民離土不離鄉,既能獲得較為滿意的經濟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又能照顧到家里的空巢老人,從而減少空巢老人的數量。加快城鎮化建設,使農村地區的養老、醫療等服務逐漸與城市并軌,使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endprint

2.提升土地的養老功能,打好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基礎。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土地作為農村空巢老人社會保障的功能卻在持續弱化。年輕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空巢老人無法耕種較多的土地,造成了土地的大面積撂荒。為此,可以對土地進行流轉,將土地承包給一些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進行規?;洜I,提高土地的產出,實現土地的增收。一方面,土地流轉可以為轉入方實現規?;蛯I化經營創造可能性,另一方面也給農戶增加了收入,同時也減輕了空巢老人的養老負擔,提供了穩定的養老保障。另外,還應改革征地制度,對于失地農民來說,土地既是他們的生產資料又是養老保障,為避免空巢老人在沒有穩定的養老保障前提下失去土地[6],必須嚴格地規范強征土地的行為,并重新制定補償標準,對征地農民實現公平補償,妥善安置農民并為他們提供保障。

3.鞏固農村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我國新農保新農合政策剛開始實施,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尚處在摸索階段,養老支持力度小,還不能全面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而家庭養老作為農村地區主要的養老方式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在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要發揚和繼承家庭養老的傳統,并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7]。首先,應當繼續倡導家庭養老的思想觀念,在全社會提倡尊老敬老的美德,加大對孝文化的宣傳力度,讓子女“?;丶铱纯础?。其次,將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從道德層面上升到法制層面,倡導子女權利與義務的平等,在現實農村社會中,女兒有時比兒子承擔了更多的贍養老人的責任,因此女兒應當享有和兒子一樣平等的繼承權[8]。最后,對于空巢老人自身來說,要轉變 “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加強自我養老意識,提高自我養老能力。老年人應當為自己養老儲備資金,進行合理控制和利用,而不是將自己的所有財產轉讓給下一代。另外,在身體健康允許的前提下,鼓勵空巢老人自食其力,同時空巢老人還應當主動調整心態,樂觀面對空巢生活,減少對子女的依賴感,與鄰居、親戚多溝通交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對待晚年的空巢生活。

4.完善社會統籌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我國在當前城鄉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發展差距較大的情況下,還沒有具備建立統一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條件。因此,各級各地政府應根據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實施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并且對不同的農民類型進行分類操作。其次,要不斷提高新農保和新農合在農村的覆蓋率,這就需要政府及社會建立公平合理的養老保障制度,比照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待遇和標準,提升農民參保的積極性,使人人都能夠真正享受到養老補貼,并不斷提高養老補貼的標準。再次,應當簡化農民參保和報銷的煩瑣程序,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異地轉移、異地結算,實現全國一卡通,真正做到方便農民。最后,由政府部門牽頭,可以聯合村委會和社會福利機構開展社區養老,可以充分調動政府、農村社區、家庭和個人等多方面的力量,動員相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可進行集中養老,也可居家養老,能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提供必要的支持[9]。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農村空巢老人的數量還會繼續增加,隨之而來的是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經濟支持、養老和醫療服務等多方面的壓力增加。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等多種力量相結合[10],努力滿足空巢老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使空巢老人充分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只有農村的經濟發展搞上去,培育老齡產業新增長點,健全老齡工作體制機制,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才能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endprint

猜你喜歡
家庭養老養老保障空巢老人
城市失獨老人養老保障問題分析
基于家庭養老視域的我國城鎮女性勞動力供給研究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農村“空巢老人”權益保護值得關注
“空巢老人”一樣老有所樂
河北省阜平縣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
農村家庭養老問題研究
我國失智老人群體養老保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