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四化”推進校本化課程建設

2018-01-09 13:43姜小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17年12期
關鍵詞:四化研究性校本

姜小燕

課程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抓手。近年來,我校秉持“以人為本,致全、致高、致遠”的辦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長遠發展,以讓每一個孩子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為目標,立足“四化”加快校本化課程建設步伐。

一、精準落實,國家課程校本化

文化課程校本化。對于高考科目課程,基于本校學情,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起點、內容、對象、受益面等“減負”要素和“增效”策略的研究。在校課程改革委員會的指導下,組織教師對國家課程進行二次開發,重新確立教學標高,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科學定位教學關系,精準處理教學內容,合理確定訓練量。對于非高考科目課程,適度強化,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如,文理分科后,針對學生學科領域片面發展問題,本著基礎性、實用性、趣味性原則,成立文綜、理綜備課組,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開發,形成統一的導學案,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分別對文理科學生“補短”,提升文科生的科技素養,涵養理科生的人文情懷。

德育課程系列化。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質量,制訂了《蘄春一中德育課程規劃》,梯次化、系列化安排德育課程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與踐行、公民意識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及青春期教育、網絡文明和生態文明教育等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微專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德育系列,再依托“四課三講兩臺一操”等載體將其落實?,F在,精心打磨的班會課、每周一節的心育課、每周一次的周末講堂、每天早晚的激情跑操等已打造成我校的德育精品課程;新生入學教育、愛國主義歌曲大家唱、傳統文化博覽、50里遠足、游學夏令營等更是我校每年堅持的德育活動。省內外不少學校慕名前來參觀考察。

活動課程常態化。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整合,開辟第二課堂,形成落實的長效機制。如,實行校園衛生分班值周制,布置假期家務勞動作業等,強化了學生的勞動體驗。成立校園志愿者隊伍,在校內,提供志愿服務和文明監督;在校外,進社區,上街頭,開展義務勞動和主題宣傳活動,參與縣城“三城聯創”志愿服務,組織學生定期到繁華街口站崗值勤。這些實踐活動課程,將課堂延伸到大自然和社區村莊,構建了一個可實現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有機整合的綜合課程平臺。

二、以學定教,課程管理人本化

統籌規劃。堅持以學生需求為主導來進行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和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對校本化課程進行整體規劃和條塊計劃。例如,根據學生德育目標,每學期開學前,就對全學期的班會課做好系統安排,內容細化到周,主題落實到人。

整合開發。針對作為國家課程的調節、補充與拓展的校本課程建立了申報、論證審核制度,引領教師提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執行能力。校本課程開發遵照“成立小組—需求調查—教師研討—資源調查-教師競標—學生選用—跟蹤評價—有機整合—動態調整”的程序進行編制與實施。例如依托蘄春作為教授名縣、醫圣故里、紅色老區等歷史文化資源,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秀成果,我校編寫了地方教材《愛我蘄春》。全書共四章二十八節,系統介紹了蘄春的歷史、地理、氣候、物產、歷史人物和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成就,對學生進行礪志和熱愛家鄉教育。

高效實施。達成課程目標的關鍵是強化課程的落實。對于高考課程,我們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扎實打牢知識和能力基礎。課堂教學中,強力推進學習小組建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與體驗的習慣和能力;強化基礎年級的基礎知識過關和課后習題處理,英語學科的考綱詞匯過關、理化生的實驗探究。對于學生選修的非高考課程,做到“七有”:有計劃、有目標、有內容、有組織、有指導、有課時、有場所。

多元評價。改變單一的課程評價方式,實行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教師考評與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家長鑒定、社會評價相結合。不看起點看進步,注重學習過程的動態化考評。樹立“以評促學”理念,規范課程模塊學分制管理,嚴格進行綜合素質評價,逐生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冊》。

三、需求主導,課程選擇個性化

在校本化課程建設中,加大學生自主選修的力度。

選課走班有序推進。充分尊重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權,讓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課程,用不同的課程支撐不同的學生發展。2013年春,黃岡率先試點體育音樂美術課“選課走班”,根據當時的教學資源開設了武術、球類、健美操等10個教學班,打破行政班建制,同級學生自主擇班上課。

第二課堂量身定制。我們還注重將課程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常布置觀察、制作、實驗、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實踐性、體驗性、研究性作業。每年的寒暑假,要求學生完成家務勞動、人物訪談、社區公益活動、民風民俗考察等剛性作業,假期結束即進行驗收評比。

在打好全體學生共同基礎的同時,還致力于部分學生的課程定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各得其所。開設了“課外活動超市”,開辦興趣特長班20多個,同樣實行學生自選走班教學,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針對尖子生培優,實行導師制個體課程定制,適當調高教學標高,指導他們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學校開設了奧賽課程、AP課程等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修,滿足他們超前發展的要求,同時還能幫助他們搶占名校自主招生的制高點。近三年來,我校部分同學享受到這些課程的紅利,其中共有22人被北大、清華錄取。

研究性學習自由組合。采取“學生自愿組合,教師交叉指導”的模式,打破班級界線,共成立了621個研究性學習小組,學生雙向自選,課題小組商定,教師對應包組,扎實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被授牌為“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與實驗重點研究項目全國先進實驗學?!?。

四、凸顯主體,課程學習自主化

課程教學中,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程學習自主化。我校踐行“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采用接受與體驗、發現、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教學中,強制執行先學后教的“三不”原則,即學生沒自學的不教,學生沒做的不講,學生能解決的不越俎代庖。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環境,學生自學、互學、互查、互督成為課堂常態。

課程內容問題化。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我們強調以學定教,以問題組織教學內容,編制導學案,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則順學而導,注重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智慧啟迪、思維點撥。

依托“四化”推進校本化課程建設初見成效。我校兩次為黃岡市課程改革推進會提供參觀現場,并在大會上作課改經驗介紹。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教育,是蘄春一中教改的愿景。以校本化課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探索,我們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蘄春縣第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

猜你喜歡
四化研究性校本
實踐,讓研究性學習課堂精彩起來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學寫簡單的研究性報告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淺談“研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