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語文教學研究新看點聚焦

2018-01-26 06:10戴正興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8年34期
關鍵詞:語文課新課標核心

□ 戴正興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語文課程改革和中國改革一樣,同步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v觀2018年語文課改不平常的行程,確實是一路風景一路歌。限于筆者的識見和有限的資訊,要對語文課改的進展作一宏大的一個時期的全向度的論述,難以做到,只能聚焦以下幾個新看點加以綜述。

一、實現課堂教學革命性的改變,是深化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命題

2017年9月,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人民日報》上撰文強調:“深入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變,掀起‘課堂革命’,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边@是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的具體化,又是堅持內涵發展,加強教育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的重要內涵。

怎樣認識“課堂革命”的實質?有識之士認為,“課堂革命”不應是一種單純的技術改良,而應是在高視點的理論引導下的實踐性變革,最終目的是實現基于素質教育、生命關懷和均衡發展的優質化的課堂脫胎換骨的“革命”,是一種“心靈革命、觀念革命、技術革命、行為革命”。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課堂革命,勢在必行。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的語文課堂將怎樣變革,有志者開始了新的探索。

(一)學本課堂——一種充滿生命活力和生長力量的課堂

學本課堂,遵循的是“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倡導的是“以學定教,以學促學,教為學服務”的教學觀,追求的是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享受學習的效果。浙江省長興縣教育研究中心的臧學華老師是“學本課堂”的實踐者,秉持“教師要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理念,致力于“學本課堂”研究,將理念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教學行為,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教學坡度,真正實現“教為學服務”。

(二)共享課堂——提升語文課堂共享機制的實踐創新

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是過度重于教師單向、單一的“教”,而輕于學生可以“共享”的“學”。周一貫先生在《語文教學通訊》撰文認為,在語文課改不斷向縱深推進的今天,探索語文課堂的共享機制,以大幅度提高語文教育的質量與效益,應當成為我們在改革課堂教學時思考和實踐的一個根本問題,必須大聲呼喚語文的“共享課堂”。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共享”機制,調動學生的“內動力”,開展班級集體的“合作分享”?周先生在文章中提出六條舉措:共讀共享、共議共享、共用共享、共練共享、共教共享、共參共享。呼喚“共享”的語文課堂,絕不是只有以上所涉及的六個方面,其豐富的內容關系到語文“改課”的深水區;也不只是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質量和效益,它更關系到教育對未來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格發展和核心素養的培育。

(三)“活語文”課堂——語文關鍵能力落地生根的開放性課堂

“活語文”課堂是針對“死語文”課堂而提出的。許兵在《江蘇教育研究》撰文認為,“死語文”的課堂更多的是一個封閉的狹隘的靜止的實體,追求穩定性與程序化的操作范式,而“活語文”的課堂則是語文關鍵能力落地生根的簡約性課堂、多元信息多維流動的開放性課堂,彰顯師生生命價值的共生性課堂。在這樣簡約而靈動的課堂上,學生能夠認識并發現最好的自己,語文關鍵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

構建“活語文”課堂,必須打破程式化的教學。教師要有一套科學、民主、獨具個性的“活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文章提出五種策略:用活教材、用活教法、制定活目標、教學活內容、布置活作業。構建“活語文”課堂,還必須根據兒童的生活需要和學習興趣設計活動,讓學生在“活語文”學習中成就最好的自己。鼓勵學生在思中學、在問中學、在讀中學、在說中學、在做中學。

(四)T型課堂——簡約高效的課堂教學新樣態

“T型課堂”是南京市朋苑第一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團隊針對“少慢差費”“內容分析”“串講串問”三種課堂教學現狀,在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實踐中,受到管理學中“T型”結構啟示,感悟并提出的一種具有原創性的教學主張。林春曹在《教育視界》撰文,分析了“T型課堂”的內涵元素。主要由三個結構元素構成:一是橫畫。一橫的寬度,代表的是一種教學的視野,它基于某一節課的具體內容,但又絕不囿于這一節課中,它前面有源頭活水,中間有思維攀登,后面有延伸拓展。二是一豎。一豎的深度,代表一種教學的方向,具體是指在“三核備課”——核心內容、核心問題、核心練習的基礎上,形成一條課堂教學的縱向路徑,產生一種課堂教學的“核心力”。三是交點?!癟型課堂”的核心密碼,就聚焦在一橫一豎的這個“交點”上,沒有它,一橫一豎彼此游離,教學就會失去核心。

“T型課堂”中的三個結構元素,讓教與學的脈絡變得簡明清晰,追尋的是一種簡約高效的課堂教學新樣態,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五)雙課堂——虛擬、實體水乳交融的教學形態

“互聯網+”給教育改革帶來了無限可能,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在線學習方式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在這種背景下,“雙課堂”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它既具備雙向傳播的特色,又擁有面對教學與實踐的優勢。

“雙課堂”,顧名思義是指“兩個課堂”:一個是在網絡平臺上開設的“虛擬課堂”,一個是在班級教室中開設的“現實課堂”。兩種課堂各有特點,各司其職。兩種教學過程在內容上根據需要相互補充、相互延伸、相互支撐。

李衛東、王屏萍在《“互聯網+”背景下“雙課堂”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文中,著重探討了“雙課堂”這一教學方式的產生背景和結構功能,并以語文專題教學的實踐應用為例,闡述了“雙課堂”的教學流程,分析了虛擬和實體兩種課堂的教學特征及效果,最后指出雙課堂虛實相生、相互支撐,將教學從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真正轉變為學生的“學”為中心,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有論者提出,“雙課堂”教學不是簡單地將線上線下進行疊加,虛擬、實體水乳交融的教學形態,使它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有效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為“全景教學”“融合教學”等“混合教學”模式提供了實踐可能。

當前核心素養語境下,在時代浪潮中,還創生了“智慧課堂”“生本課堂”“三生課堂”等課堂教學新常態。構建“學為中心”的教學觀,成為當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歷史必然。

二、2017年版新課標,彰顯語文課程向縱深發展的頂層設計,體現時代特點,凸顯創新精神

2017年版高中新課標于2018年1月正式頒布。新課標在深入總結語文課改經驗、汲取他國智慧的基礎上,對語文課程作出結構性重組,以適應語文教育教學的新形勢。新課標中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群”“專題學習”“學業質量標準”四個關鍵詞將助力語文課改理念軟著陸。諸多研究者聚焦課標理念、課標內容以及創新點進行深度解讀,幫助一線教師精準把握課標訴求,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課程目標。2017年版新課標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學和研究的深入提供強有力的參考。

(一)新課標正式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近年來,對“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研究者由于各自的學術背景的不同,出現多元化的闡述,沒有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語文課標組專家團隊經過將近三年的研究,提出了由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維度構成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框架。應該說,這是一個更加全面、更有高度、更具學術意義的框架。

馮曉云在《福建教育》撰文提出,新課標從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角度,用四個核心素養描繪課程目標藍圖。第一個核心素養深刻體現了語文學科特點。另外三個核心素養的培育,盡管其他學科也可以有所作為,但語文學科始終強調第一個核心價值觀素養的培育貫穿全過程。一方面,這三個核心素養始終伴隨著“語言建構與運用”。另一方面,語文課程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做出語文學科的獨特貢獻。四個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發展,逐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為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

(二)新課標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

何為“學習任務群”?新課標修訂小組組長王寧教授這樣解釋:“所謂‘學習任務群’,是在真實情境下,確定與語文核心素養生成、發展、提升相關的人文主題,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自主活動,自己去體驗環境,完成任務,發展個性,增長思維能力,形成理解、應用系統。這種有人文主題的任務群,是在學校課程總體設計和實施的環境下由學校和教師組織并有計劃地引導完成的。它與過去的教學模式有內在的區別——課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為綱;有知識,但不求知識的系統與完備;有訓練,但不把訓練當作純技巧進行分解訓練。教師是組織者,學生是主體,師生互動?!?/p>

對于“學習任務群”這個關鍵詞的概念表述,大多數一線教師可能是陌生的,但有些教師已經在教學實踐中開始探索了。有專家提出,面對18個學習任務群,每位教師都是一個創造體,教者要思考如何有邏輯、有序地把這18個學習任務群落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獲得身心成長中所必需的生命體驗,從而形成在未來生存所必需的核心素養。

(三)“專題學習”高頻率出現在新課標中

什么是“專題學習”?張秋玲教授和鄭國民教授在“語文專題學習設計指導叢書”的導語中提出:“專題是指專門研究或討論的題目,是以‘題’(問題、話題、課題、主題)為最小學習起點組合而成的一組學習材料?!边@段表述將“專題”這個關鍵詞提煉了出來,“專題學習”語境中的“題”不是指向語文學習的憑借物——文本,而是指向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所必然經歷和面臨的問題?!皩n}學習”中的“題”指向的一定是學習中的個體的學生,而不是閱讀材料中的文本,這點也是專題學習區別于“主題閱讀”“群文閱讀”的關鍵所在。

褚樹榮在《語文學習》撰文認為,“專題學習”有以下特征:一是學習主體,學習者的主動性、差別化、選擇性是專題學習的基本原則。二是學習內容,專題學習,教師和學生具有空前的學習選擇權,不必拘泥于建議的課程結構和現行教材框架。三是學習情境,專題學習必須拓寬課內外通道,課內學習應模擬生活情境,課外學習則直接進入生活。四是學習質量,通過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索、表達與交流,對學習專題進行探究,力求發現,并形成建構,使得高質量、學術性的學習成為可能。

(四)新課標中“學習質量”是基于學習任務群對“教、學、評”的綜合表達

新課標對學習質量內涵的界定是:“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依據不同水平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特征,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將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毙抡n標首次將學業質量標準作為重要內容,把四個核心素養直接作為考試評價的四項要素,引導教學更加關注立德樹人,更加注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廣大一線教師的“教、學、考”指明了方向。

三、在走進新時代的當下,處處透射出全力推進語文課改的新思維、新見地

2018年,中國新時代噴薄而出,新一輪語文課改發展大潮正在天際線深處奔流涌動。新時代新征程,語文課改如何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發展,有識之士表達了他們的真知灼見,為廣大一線語文教師提供了十分廣闊的探討空間。

(一)語文教育面向時代大潮,要有大視野、大胸懷

當前,語文教學正處在時代進步、社會變革、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中,有識之士指出,語文教學應直面現實,順應潮流,面向未來,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放在我國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中。語文教育專家楊再隋在《小學語文教學》撰文,針對語文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及面臨的挑戰作了縝密的論述。文章認為,語文教學面向時代大潮,需要有大視野、大胸懷。從高處俯瞰,從全面部署,從長遠著眼。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總趨勢是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指向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指向人的智慧生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而強調課程內部結構的優化,課程之間的滲透、融通、整合,強調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與學生心靈世界的溝通。同時,也注重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結,和大自然的聯通。

(二)面向新時代的語文教育,要有新思考新作為

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僅感到欣逢盛世的喜悅,更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語文教育專家于漪在《語文學習》撰文提出,進入新時代,面臨新挑戰,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點新思考,破除迷信,改變望“洋”興嘆、望“古”興嘆這兩種心態,建立中國語文的自信。語文自信源于語文自覺,是語文教學自我反思、自我覺醒的過程。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扎根中國,根據中國的學情,根據中國語文的基本特征來進行改革。樹立自信,就能獨立地思考問題,形成對語文學科教學的看法主張,拒絕抄襲模仿,拒絕平庸。自信絕非妄自尊大,應清醒地認識自己,著力在新時代里有點新作為,用心用情探索語文核心素養落實的途徑,引領學生生命涌動,投入母語懷抱,學習、思考、實踐,使心智與能力共同成長。

(三)邁進新時代,語文教育質量要有新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報告首次提出“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黨中央對教育事業提出的新要求。毋庸置疑,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應以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

質量是學校安身立命之“魂”,是語文教育發展之“根”,而質量保證與提升的立足點在課堂。新的歷史時期,怎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然是語文課改的核心話題之一,引發諸多研究者的戰略思考。

思考之一:以“課程標準”為標,積極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現狀,力求構建全新的語文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實施8年,2017年新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已頒布實施,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課標”,并將課標精神落到實處。研究者認為以下幾點尤為重要:一是提倡“真教”。孫紹振、溫儒敏等著名學者大聲疾呼,語文教學需要摒棄“假教”,提倡“真教”。所謂“真教”,指教學應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努力做到“實”與“活”的統一,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二要倡導“真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的學習處于真實狀態,教學活動才是有效的。王旭明在《語文建設》撰文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具體表現為:讓學生讀書,而不是看視頻;讓學生看書,而不是聽音樂;讓學生真讀書,而不是擺樣子、假讀書;讓學生在識字、寫字中激發情感,而不是在音樂中煽情;讓學生在識字、寫字中愛國,而不是在其他的行為中被灌輸情感。一句話,就是用語文的方法解決語文的問題,融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

思考之二:“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生根,要有新進展。

核心素養是新的歷史時期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理論構想,是素質教育的深化和細化。如何將理論話語轉化為語文教育的實踐話語,成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2017年對核心素養實踐層面的研究,仍屬于初始階段,如何使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生根,構建核心素養語境下的新課堂,教學策略與途徑的考量,將是今后一個時期需著力探討的問題。研究者提出了諸多很有見地的新策略。有論者提出,如何使“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生根,不僅只限于技術層面上的繞來繞去,要堅守整體觀改革課堂教學理念,以創造性的實踐去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還有論者提出,欲使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精準落地,必須遵循語文學科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著眼于不同學段,進行素養發展的層級化設計,充分體現核心素養發展的層次性,同時要體現核心素養各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

思考之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學生,關鍵是教師。邁進新時代,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有新目標。

2018年元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意見圍繞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給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價值觀,既要有教書育人的正確態度,又要有迫切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意識,努力做到“育人”先“育己”。

邁進新時代,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路在何方?筆者認為,一是心中有榜樣。要像斯霞、霍懋征、于漪、錢夢龍等名師一樣,對語文教育事業有執著的追求。二是行動有追求。語文教師要從根本上確立自己的發展計劃,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從讀書、為文、做人等方面對自己的專業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思考之四:深入理解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隨著時間的推移,統編教材使用的面越來越大,對于新編教材的“新”和新時代的“新”之間的關聯性的認識需要不斷深化。教材執行主編陳先云指出,教好統編教材須增強國家意識、目標意識、文體意識、讀書意識、主體意識和科研意識。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憑借。楊再隋強調,教師要認真學習、研究教材的編輯思想、編輯思路、編寫特點,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語文課改40年:我國基礎教育的“長征之旅”

20世紀末,我國基礎教育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掀起了一場盛況空前、全面深入的語文課程改革。從1978年至今,與國家改革開放同步,語文課改已走過40年不平凡的歷程。

縱觀40年語文課改的歷史進程,大致每20年會呈現出一個階段的發展態勢。以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為分界線:1978-1997年為第一階段,1998-2018年為第二階段。每個階段都設有標志站點(即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第一階段語文教學改革以《語文教學大綱》引領,第二階段語文課程改革以《語文課程標準》導航。

40年語文教學改革的歷史腳步,是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和融合中奮力前行?;赝麣v史、直面現狀、展望未來,對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綜論語文課改40年,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宏大的命題:語文課改在哪里生成?又是怎樣發展的?有哪些經驗與教訓值得總結?進入新時代,邁向新征程,語文課改的方向、思路、著力點是什么?是每個語文人希望求得闡明的問題。

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深入總結40年來我國語文教育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語文教學通訊》C刊等主流語文報刊設置專欄,刊發“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特稿,對語文課改40年作出全向度的論述。筆者根據獲得的信息,梳理出以下幾個要點,供大家研究參考。

(一)如何看待語文課改這個既漫長而又短暫的40年?

回眸語文課改這40年,有識之士這樣評說:“激動與困惑并存,欣喜與思考并存,成效與阻力并存?!边@40年是語文教學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的40年;是“理性反思,科學實踐”的40年;是語文教學擺脫混亂,回歸本位的40年;是進行整體改革實驗,探尋優化高效之路的40年;是對語文課改哲學基礎進行反思的40年;是著重于觀念探討日益向實踐層面深入的40年;是語文教育觀重建的40年;是深入探索如何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精準實施的40年。40年的時間,40年的征程,40年的理論創新,40年的實踐探索,對每一個語文人都有太多的回憶。

(二)語文課改40年有了突破性的變化,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語文課改40年的歷程值得回顧,40年的成就值得回味。

40年來,跟課程改革一起成長的廣大教師、教研人員經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禮,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課程意識。

40年來,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

40年來,語文教學研究的品質不斷提升,各種“高端論壇”“主題研討”互通信息、成果共享,有力地推進了語文課改向縱深發展。

在全面深化語文課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背景下,對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注和討論升溫,助力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精準落地。

40年來,《語文課程標準》催生十余套國標語文教科書。進入新時代,隨著統編教材的問世,我國語文教科書的整體格局和呈現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

(三)語文課改40年,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傾向應引起高度警覺?

回望語文課改40年,無論是教學理念、教學行為都有重大突破,然而在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以及一些失衡的現象。有識之士以敏銳的眼光,審視和分析課改中出現的種種傾向。

語文教學改革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課改的不良因素究竟有哪些?有識之士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一是由于人們對課程改革在認識上、實踐中存在著片面性和絕對化,致使課堂教學一度出現失衡現象。二是社會上出現的虛假、浮躁、功利化之風影響了語文教學領域。三是學習外國的現代化教學理論固然有積極作用,但也出現了忽視我國漢字、漢語特點的問題,強化了橫向的借鑒,弱化了縱向的繼承。四是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和專業知識難以適應課改的要求。

(四)語文課改40年,在理論研究方面有哪些創新之處?

先進的理論創新是語文課改的先導,語文課改亟須理論的引領和理性的思維。課程改革理論研究的創新,開闊了一線教師的課程視野,有力地促進了語文課改進一步的發展。

40年來,語文教學觀念有許多創新和突破,蘊含了現代教育的新理念、新元素、新思維,筆者從中梳理出以下幾點:(1)對語文教學價值取向的研究,有了新的闡釋;(2)對如何構建“語文教學生命觀”,如何關注學生的人格建構和精神建構有了新的探索;(3)課程目標和內容如何聚焦“語言文字運用”有了新思考;(4)對“共生教學”“主題教學”“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的研究有了新見解;(5)對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文本解讀有了新要求;(6)對如何構建科學的寫作訓練序列有了新設想;(7)對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新目標;(8)對“核心素養”語境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尋求新突破。

回眸40年語文課改歷程,總的來說是理論研究走向精準化,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語文課改進行深層次的理性思考,提出了諸多很有見地的新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在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快速推進、課堂實踐面臨重大轉型的背景下,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教學實踐,給語文課改帶來了新的啟發和一系列寶貴的新經驗,反映了教師的實踐智慧。

2018年“步履匆匆”,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年輪的鼓點震蕩在心頭。年光似水,課改如濤,讓我們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猜你喜歡
語文課新課標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可怕的語文課
語文課里掙分忙
語文課應該培養什么?
語文課上做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