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舞蹈-苗族人民靈魂的居所

2018-05-14 10:51傅茂根
中國民族博覽 2018年6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傅茂根

【摘要】苗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其擁有獨特的民族魅力和精神。這種魅力和精神深深烙印在本族各式各樣的舞蹈中,苗族舞蹈蘊含了特有的民族語言和苗族人靈魂的依托。了解苗族舞蹈,是了解苗族各式各樣的歌舞文化和體會其特有的巫文化、農耕文化的必要條件;各式各樣的苗族舞蹈體現了苗族人豐富的精神文明,也是他們靈魂的另一個居所;同樣的,苗族舞蹈緊密地將苗族人與天地、與社會聯系起來形成了獨有的苗族舞蹈文化。不幸地是,這種文化在當今的社會里寸步難行,因為政策不當和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忽視,這顆民族文化明珠的璀璨需要新一代人的守護和發揚。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舞蹈;傳承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一、選題原因

舞蹈是歷史的傳承,也是人們抒發靈魂情感的另一種無聲的方式。苗族人民的舞蹈,黔西南地區多元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板塊,其特殊性和不可復制性和其日漸衰落讓人不禁開始對苗族舞傳承感到擔憂,這種苗族人踐行民族特色文化的方式也是研究苗族多色文化的必經之路?,F在,越來越多的數據流的涌入,都市化在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正在侵蝕掉這些璀璨的文化,如不加以重視,黔西南地區的文化將缺失一個重要的板塊。

二、苗族舞蹈的歷史

(一)關于苗族舞蹈的神話傳說

關于蘆笙舞的傳說分為兩種:1)相傳是靠狩獵飛禽走獸為生的苗族祖先為了提高打獵的效率,砍了一些竹子做成蘆笙并在每次打獵的時候吹響蘆笙且模仿野獸們的走姿——邊吹蘆笙邊走跳,以引誘獵物。這樣的做法確提高了苗族人民打獵成功率,所以蘆笙舞也就世代相傳,成為了苗族人民特有的民族舞蹈。這種傳說也符合苗族蘆笙舞現在模仿各種鳥獸鳴叫伴以舞蹈的形態。

根據阿卯古史傳說記載,苗族先民與敵人戰斗,激戰歷久不勝,于是要遷徙去南風吹來的1方向;因為是天黑渡河,先行者為了防止后來人不知道方位,于是吹奏其蘆笙,且遷徙完以后吹奏蘆笙以伴舞。

(二)關于苗族文化有所記載的歷史

蘆笙舞的歷史記載:早在古代的文獻里便有“每孟歲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合唱,并肩舞蹈、終日不倦?!闭f明了蘆笙舞歷史悠久,也是苗族人民用舞蹈表現生活,展現幸福的一種方式。

(三)苗族舞蹈與其本族文化的聯系

1.苗族巫文化

遠古時,苗族實行部落首領統治的制度,協助部落首領管理整個部落的是儺師,儺師是苗族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現象,是幫助統治部落的人與神溝通的橋梁。在整個部落中,儺師的角色對于首領來說十分重要,儺師是首領的參謀和助手。舞蹈文化,可以說是儺師用來與神溝通的橋梁,儺師結合苗族的文字和舞蹈,呼喚神明來尋求年風調雨順同時也是彰顯部落首領權利是來自神授,保障了部落首領權利的傳承和實施。對于苗族來說,舞蹈是與神溝通的方式;因為他們對神明的敬畏,他們將舞蹈視作是擁有最高權威和神明旨意的東西,舞蹈的傳播都是神明的旨意。就這樣,苗族舞蹈成為了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在的苗族舞蹈旨在增強族內的和諧和對祖先的尊敬和悼念,研究巫文化相當于研究苗族舞蹈文化的起源。

2.錦雞文化

錦雞文化可以說是苗族本族特色的文化,錦雞文化是苗族人民的命運吉星,因此苗族人民的祈福祭祀活動大多會出現錦雞。相傳在遠古時,錦雞是苗族遠古鳥圖騰部落的后裔,苗族人民模仿錦雞打扮自己并且伴著苗族歌曲一同起舞,以此來祈福,苗族人民打扮成錦雞伴以歌舞表達了其民族人民對圖騰的崇敬和對未來命運的憧憬。錦雞作為苗族的圖騰之一在祭祖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錦雞成為了祭祖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苗族錦雞舞蹈也隨之誕生,成為其本族特有的舞蹈文化。

(四)苗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1.節奏

蘆笙舞——苗族蘆笙舞的節奏分為四步和六步節奏。四步節奏沒有三步節奏的急促,但又保留了三步節奏的歡快與活潑;六步節奏主要出現在蘆笙舞的轉身中,這種六步轉身節奏結合四步歡快節奏使整個蘆笙舞的動作變得十分歡快和飽滿,表現了苗族人民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蘆笙舞的腿部動作明顯比上肢動作要多,這不僅僅是表演者要在舞蹈的同時吹奏蘆笙的緣故,另外的原因是演奏者可以根據蘆笙的節奏調節自己的腳步,加以一些自由的搖擺動作和精美的頭飾和服飾,使整個蘆笙舞蹈的表演更加歡快和輕盈。

2.動作

蘆笙舞·錦雞舞——苗族錦雞舞是苗族特有的舞蹈。錦雞舞的表演者多為女性,因為女性能夠體現出錦雞舞的輕快和輕盈之感。表演錦雞舞時需要用蘆笙伴奏,表演者需要綰發高聳,并在頭上佩戴銀飾扮作錦雞的模樣;還要穿繡花的百褶裙并配以銀項圈,腳穿繡花鞋——將整個人扮作錦雞模樣。表演時男性吹奏蘆笙當作引導,女性隨著蘆笙起舞,排成一行并圍圈跳起來。隨著蘆笙曲調的變化和節拍的快慢,婦女們像錦雞覓食一般輕快——她們頭上的銀飾飛舞著,腳旁的流蘇一閃,勾勒出她們輕盈的舞姿。錦雞舞以主要是以四步為主再加以六步的轉身(同蘆笙舞的節奏),動作主要是以轉身和腰、膝為主;表演時舞者雙膝會跟著節奏一起顫動,雙手向外張開,自由地搖擺——體現了苗族人民豪放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三、苗族舞蹈的現狀

(一)傳承人的斷代

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機構本就是支離破碎,其關鍵原因是傳承人的問題。苗族舞蹈也不例外,如果只單單依靠手口相傳這種單一落后的傳承方式的話,一旦出現傳承的斷層,整個苗族舞蹈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想要通過開各種舞蹈速成班發展當地旅游業,是不現實、不科學的。人們對舞蹈文化就沒有歸屬和認同感僅僅是將它視作賺取鈔票的工具,這無疑是傳承的一大障礙——沒有群眾對于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感,傳承可謂是寸步難行。

(二)舞蹈傳承本質出現問題,瀕臨滅絕危機

1.整個社會變革所造成的影響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國家的經濟水平呈現極速增長的趨勢。在這種條件下,政府肯定是以發展經濟兼以保護傳統文化的方式頒布政策,這在本質上就出了問題;其一,受發展經濟的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被當作賺錢的工具,人們對它沒有自豪感和歸屬感,這樣的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很難發展下去的;其二,因為政府頒布的政策傾向于開發旅游來帶動經濟,苗族十三年一度的鼓藏節被政府當作宣傳的籌碼,人們也跟風,使讓鼓藏節失去了其特有的本質。同時,信息的暢通以及現代媒體的出現,顛覆了人們的生活,使年輕一代對苗族舞蹈的傳承失去了興趣;老一輩的人也被網絡媒體所吸引,越來越不重視傳承,這無疑使傳承的對象和來源斷層。

2.政策不當

出臺的政策太過于簡單和理論化,沒有貼合苗族當地的實際情況。近些年,在貴州省政府的宣傳和努力下,某些小學開展了“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本意是想要為民族文化保護出一份力,但實際操作缺乏全面性和深度,僅僅是浮在表面,很少給學生傳授關于苗族民族舞的起源。很多學生對苗族舞蹈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具體地域的苗族舞蹈的內容、類型和含義。這種浮于表面的形式不僅浪費資金,而且沒有讓學生對苗族文化有足夠的了解,極大程度擠壓了文化傳承的空間。

(三)政府應該如何保護苗族舞蹈

在傳承上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和培養,傳承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根本的途徑,如果要解決苗族舞蹈的現狀就必須從傳承抓起。政府應該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從已有傳承人上著手,將已有傳承人聚集起來并開展以各式各樣的苗族舞蹈的演出,而且在舞臺效果上盡量保證,苗族舞蹈本來面目一致,以此讓人們對苗族舞蹈文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也是吸引年輕人興趣的一種方式。比如說,貴州舞蹈在“荷花獎”中就展現出創作的文化內涵, 以“水姑娘”為例,手的顫動表現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兩只手握起來,又是一個小水滴,這樣的思路就很有創意。但一系列的演出不會使苗族舞蹈之風盛行,要想使苗族舞蹈經久不衰,成立苗族舞蹈學校是在所難免的。和傳承人們合作辦學校,和傳承人一起去尋找學生,培養之后加入國家或者軍隊的話劇或舞蹈團,將民族文化帶向全國的同時也能保證這些傳承人學生們的物質生活。

四、結論

苗族舞蹈是研究苗族文化的前提,所以,保護苗族的舞蹈相當于保護苗族的璀璨文化。在保護的過程中,人是得以延續的關鍵,在對苗族舞蹈文化的保護中,我們應該在重視將苗族舞蹈文化體系融入到現代教學的同時,也應該保持其原有的模樣。苗族舞蹈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苗族文化的真實反映。

苗族文化在整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下,如果不加以保護和推廣很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丟失了其獨特的民族特色。推廣苗族璀璨的舞蹈文化會讓我們產生極大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李美興,李強,李曉量.貴州黔東南苗族舞蹈的傳承研究(第二章)[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