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綜合歷史第12題解析暨新課程新高考的思考

2019-10-21 03:03鄭曉峰孫熙隆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9年8期
關鍵詞:高考思想核心素養

鄭曉峰 孫熙隆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改論,“大一統”思想,高考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0457-6241( 2019 )15-0023-06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實踐經驗。濫觴于先秦時期的“大一統”思想,在秦漢時期終于轉化為實踐,其成敗之經驗與教訓為古代先賢不斷發展、完善,終成為千百年來深人人心的思想觀念,演變為國家與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基礎。2019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綜合歷史第12題以此為立意,突出學科綜合能力考查,蘊含核心素養目標,給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以積極啟示。試題如下: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孔子稱贊管仲輔佐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鬃悠笸苤畯团d,“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爱斀裰畷r,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現孔子所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據《論語》《孟子》

(1)依據材料1,指出孔子與孟子主張的異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出現異同的原因。

材料2:“萬承之主,有能服術行法……其兼天下不難矣?!?/p>

“故治民無?!ㄅc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p>

——《韓非子》

(2)依據材料2,概括韓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在實踐法家思想上的成敗。

材料3:董仲舒說:“今漢繼秦之后,如朽木糞墻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薄啊洞呵铩反笠唤y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漢書》

(3)材料3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春秋大一統”。依據材料1、2、3,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董仲舒“大一統”理論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1)實現國家統一,恢復禮樂制度??鬃又鲝垙团d周王朝;孟子主張由推行仁政的諸侯建立新的王朝。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天下戰亂,民心思定。春秋時期,周王室仍有影響力,孔子對周天子抱有期望;戰國時期,諸侯紛紛稱王,孟子對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強調法、術、勢的作用;主張以法治國、法隨時變;宣揚君權至上。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國強兵,進行統一戰爭結束割據局面,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推行嚴刑峻法,實施暴政,迅速滅亡。

(3)適應時代需要,發展了大一統理論,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一、試題解讀與相關史料、課程資源分析

試題材料1選取內容出自先秦文獻《論語》《孟子》。應該是基于控制難度及閱讀量考慮,試題對相關材料進行了適度摘編。該小題主要考查學生通過歷史文獻研究歷史、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鬃?、孟子所生活的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重大變革時期。在這一“禮崩樂壞”、爭霸戰亂頻仍的時代,百家諸子雖各有思想主張,但又有著趨同的政治追求,那就是天下一統、息兵罷戰。孟子的“定于一”、墨子的“尚同”、韓非子的“兼天下”等都含此意。包括對戰國亂世悲觀失望、專注于自身精神解放的莊子也說:“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強調君主統治“人卒”的重要性。當然,在具體如何實現統一和統一后的治國方式上,各學派又有著不同主張。依據材料,學生能夠看出孔子和孟子思想的相同點都是實現天下統一,且恢復“禮樂征伐白天子出”的盛世也是他們共同的主張,也就是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而孔、孟不同之處在于,孔子的“一匡天下”是希望天下一統,且一統于周王室;孟子則主張由解民于倒懸的“萬乘之國”的新王來完成“定于一”的歷史使命。這里需要學生調動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內容,對比判斷、分析歸納,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答案。在此基礎上,試題提升考查力度,進一步追問孔子、孟子主張異同的原因。相同點如上所述,不再贅述;相異的原因,所給材料中未見明確表述,要求考生要運用歷史學習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加以思考,即任何一位思想家的理論都脫離不開其所處的歷史時代。正如丹皮爾所說:“一個人不管愿意不愿意,總是當代思想界大軍的一分子,他只可能比這支大軍的行列走得稍微遠一點?!笨鬃由钤诖呵锿砥?,周王室雖已衰微,但影響尚在,孔子亦對周王室心懷留戀,因而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之語。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周王室淪為附庸終至被廢,因而孟子雖延續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繼續主張實行西周以來的禮樂制度,但在一統天下方面卻已寄望于“新王”。對此,蕭公權先生早有論述:“孟子黜霸,其意在尊王而促成統一。然所尊者非將覆之周王而為出之新王,所欲促成者非始皇專制天下之統一,而為先秦封建天下之統一。簡言之,孟子之意在乎立新政權以復舊制度。其留戀封建之情緒,擁護封建政治之主張,皆略同孔子。相異者所循之途徑而已??鬃佑婕е芤詮团d封建。孟子則圖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北拘☆}設置,貌似平淡無奇,但在提取信息、歸納比較中,包含了對歷史思維、邏輯推理等方面能力素養的考查功能。

材料2延續著“統一”這一主題,通過法家思想在“兼天下”主題下的政治主張及其實踐,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材料內容均出自先秦文獻《韓非子》。設問為“依據材料2,概括韓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點”?!凹嫣煜隆北旧砑礊樘煜乱唤y,與材料1的主旨相同,故不屬于思想特點。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即可提煉概括出其特點在于“強調法、術、勢的作用;主張以法治國、法隨時變;宣揚君權至上”。對于法家思想,呂思勉先生曾這樣評價,“法家之學,在先秦諸子中,是最為新穎的。先秦諸子之學,只有這一家見用于時。而見用之后,居然能以之取天下,確非偶然之事”。有鑒于此,試題緊接著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在實踐法家思想上的成敗”,其實這是在引導學生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帶來的歷史結果。根據所學知識,學生可以概括出秦通過商鞅變法實現富國強兵,兼并六國,進而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新時期。若依據教材具體內容,解答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統一度量衡、郡縣制等,想必也可適當得分。這些都屬于法家思想實踐的成功所在。而秦統一后不知更張,繼續沿用法家理論來治國,過于強調嚴刑峻法,以至暴政,旋踵而亡?!扒厥蓟始炔⑻煜轮?,還不改變政策,這是秦朝所滅亡的大原因。這種錯誤不是秦始皇個人的過失,也不是偶然的事實,而是法家之學必至的結果”。通過這一設問,可以考查學生對于法家思想辯證的和批判性的思維,認識歷史發展的復雜性、曲折性,同時“由此引導同學更深刻的認識秦朝大一統的進步性和國家治理方面的局限性,汲取秦朝暴政的歷史教訓,突出歷史的鏡鑒價值”。

本題材料3及設問,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命題思路及呈現形式。按照一般的試題設置,這里應要求學生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董仲舒時期,漢依然不能實現“善治”的具體表現,即教材所述諸侯國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劇烈、匈奴為患等。然后再設問為解決這些問題,董仲舒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主張,而學生可依據教材歸納為董仲舒汲取各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學體系,并提出“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以及三綱五常等。但本試題在此回避了對這些常態問題的設置與內容考查,而以陳述句的形式對相關內容作出概述,為后面的問題提供過渡與鋪墊。這樣設計,大約出于以下考慮:一是本題主旨在于考查“大一統”思想的形成和完善過程,材料1已經設問歷史背景,此處再設問漢代歷史背景,既顯重復又沖淡了試題主題;二是董仲舒思想是教材重點,一般學生都能掌握,此處若再設題考查,就指向了僵硬的知識點考查。因此,第3小題以材料3和陳述句敘述為鋪墊導引,將考查的點落在董仲舒“大一統”理論的歷史意義之上。這樣的設問凸顯了試題情境的新意。依據材料1、2、3,結合所學知識,學生應該能夠概括出董仲舒的“大一統”理論:適應時代需要,發展了大一統理論,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至此,試題以中國古代“大一統”思想形成、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過程為情境依托,綜合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綜合能力。

“大一統”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薄稘h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薄掇o?!方忉尀椋骸按?,謂重視、尊重;一統,指天下諸侯統一于周天子。后因稱統治全國為一統?!薄按笠唤y”的思想觀念在我國思想文化史上源遠流長、影響重要?!对娊洝分小颁咛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這一觀念的初步體現,此后歷經春秋戰國的社會動蕩與變革,至漢代董仲舒臻于完善。此后,“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古代中國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思想觀念,經年累世,鑄就了中華民族日益強大的凝聚力,也使華夏文明延綿不斷歷久彌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華民族歷經亂世而終為一統,政治上有中央集權制度的保障,思想上亦基于“大一統”觀念,使人心思定而“定于一”?!按笠唤y”所形成的凝聚力不是封閉、狹隘、單一的民族觀念,而是包含著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豐富具體的內容。隨著歷史的沿革、變遷、發展,其內涵也更加豐富多彩?!叭A夏文明照耀天地間,使人們具有自豪感和自信心,因而是無比的精神力量。它要求人們統一于華夏,統一于中國。這華夏與中國不能理解為大民族主義或者是強大的征服力量,它是一種理想,一種自民族、國家實體升華了的境界。這種境界有發達的經濟、理想的政治、崇高的文化水平而沒有種族歧視和階級差別,是所謂‘大同。有鑒于此,根植于我們每一位華夏子孫心中的家國情懷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強意志也就找到了其歷史根源。

二、試題啟示暨高中新課程、新高考的思考

高考的核心功能在于“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研究高考動態能夠對我們的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分析討論本試題,思考當前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與考試改革,我們可從中得到如下啟示。

(一)善于引導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教師在我們的歷史課堂中要善于對我國歷史思想文化方面進行挖掘和升華。我國文明蘊含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以及后世的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在治國理政、核心觀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等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今年天津卷第12題所選擇的“大一統”這一切人點,在現行的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體現為由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但課程并未深入展開。作為常規教學,我們可點到為止,但若在文科班或此后的等級考班級教學授課中,我們就應圍繞這一主題,探究董仲舒“春秋大一統”思想的歷史淵源、發展過程及其現實意義。進而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思想和政治傳統,各民族交融的歷史經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及以人為本的古訓,是先人留下的優秀文化傳統。正是這些優秀歷史文化傳統,使我們在面對近代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時,可以長久支撐,不屈不撓,汲取新知,革故鼎新,終于改變了近代中國社會向下沉淪的屈辱局面,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社會的上升”。這是歷史課所特有的德育功能,只要我們善于挖掘和引導,家國情懷的養成就不會流于形式,也不會成為空談。

(二)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隨著2017版高中新課標的頒布,通過核心素養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成為指導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依據。盡管當前高中教學仍在使用原有的模塊教材,但這并不能成為落實核心素養要求的障礙。通過深入研究學習新版課標的目標要求,掌握新課程理念,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利用我們所熟悉的現有教材,充分發掘其內涵,也能夠很好地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今年天津卷第12題所呈現的考核要求,基本上涵蓋了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唯物史觀下的歷史發展演變、時空差異下的思想變化、一手史料的史料實證、對“大一統”思想歷史地位的理解認知與歸納闡釋,以及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中蘊含的家國情懷,無不契合著學科素養的相關要求。當然,就目前而言,這種對照尚處于淺層次,在今后的歷史教學或考試評價中,學業質量水平的四個等級劃分才是關鍵參照標準。

(三)用學業質量水平要求指導教學和評價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后,一線教師首先面臨的一個困惑,就是在備課中如何設定教學目標。前期,通過大面積的新課標培訓,老師們都能理解原有的“三維目標”與現在的學科核心素養并不矛盾,也知道學科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凝練與整合,進而明確學生在課程學習后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些理念一線教師普遍接受,但到具體設計備課和教學實施環節,往往對教學目標的設定仍感到無所適從。部分新課改年級的教師,在撰寫教案時仍然沿用“三維目標”,這就違背了本輪課改的基本要求,偏離了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方向。其實,相對于實驗版課標,2017版新課標最大的優點就是在教學實踐層面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其具體表現就是學業質量水平標準的劃分。

“歷史學科學業質量代表著歷史教育質量的國家要求,是連接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考試評價的橋梁,對歷史教學、評價及考試命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版課標中,歷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將學業質量水平劃分為4級,在考試評價體系中,學業水平2是高中在本學科應達到的合格要求;學業質量水平4,是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因此,在教學中,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不是簡單的對照和呈現5個核心素養,而要依據不同年級,按照學業質量水平加以確定。高一年級針對合格性考試的歷史教學應以水平1、2為目標,而高二針對等級性考試的課堂教學,就應以水平3為基礎,努力達到水平4的要求。2019年天津卷第12題設問1為比較孑L孟主張的異同并分析原因,就體現了“時空觀念”水平4的要求:(1)在獨立探究中,將問題置于時空框架下;(2)能夠選擇時空尺度做出合理的論述。同時也體現了對“史料實證”水平4的要求:(1)能夠比較、分析不同來源、不同觀點的史料;(2)能夠在辨別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史料;(3)在評述歷史時,能夠對材料進行適當的取舍;(4)能夠恰當地運用史料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論述。而對孔孟主張不同的原因分析,還體現了“歷史解釋”水平4的要求:能夠在獨立探究歷史問題時,在盡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礎上,嘗試驗證以往的假說或提出新的解釋。至于“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等在試題中也均有體現,不再贅述。因此,建議老師們在設計教學時,要根據所在年級的學業質量水平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規劃具體的教學過程,在每一節課中努力達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水平要求。

(四)對教學資源的適度拓展

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自主構建課程內容結構、開發拓展教學資源已經成為一線教師的共識,照本宣科的情形越來越少。尤其史料教學,已為課堂教學常態。但是,在教學資源的選擇和使用上,尚存在不足和欠缺。有的課堂,史料堆砌過多,缺乏主題;有的史料運用僅用于證明教師或教材的觀點與結論,缺乏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考量與意識。實際上,在課程資源的使用上,首先要緊緊抓住教材這一根本的教學資源。首都師大趙亞夫教授在給天津高中教師的培訓中,就多次強調了要以教材為基礎,以教材為最重要的資源開展教學,對此筆者也深感認同。吃透教材內容,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圖片、地圖的基礎上,再有選擇地補充其他教學資源。今年高考天津卷客觀題第1題,所選擇的兩幅青銅器圖片,一幅為人教版必修教材第2課“古代手工業的進步”一課的原圖,三星堆青銅禮器(羊頭罍);另一幅為人教版必修教材配套地圖冊中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鎏金銅面罩人頭像。教材沒有展示聞名遐邇的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偏以三星堆青銅器示人,恰恰要突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這一基本特質。教學中如能稍作停頓,加以介紹,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其次,還是要根據所在年級的學業質量水平要求來考慮教學資源的拓展。作為合格性考試的高一年級,應盡量以教材為依托,完成合格性的教學任務,達成基礎素養目標。而在等級性考試的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圍繞核心素養的較高標準,在教材基礎上拓展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眼界,提升關鍵能力,完善必備品格,形成正確價值觀。在這方面,歷年的高考試題都有著很好的示范和借鑒作用。

(五)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一輪的教學改革

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也相繼開始了新一輪的高中課改。選課走班、核心素養、新版課標以及即將使用的新版高中教材,讓很多教師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其實這是每一次改革都必有的一種心理反應?;仡櫶旖?006年開始的高中課改,當老師們第一次拿到必修模塊教材時,同樣對課堂教學感到無所適從。但是十多年走過來,老師們逐漸適應了模塊教學,熟悉了“三維目標”,更是形成了以學生為本、加強素質教育的課堂理念,誰也不會否認上一輪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時至今日,當新一輪課改開始后,很多老師對現行教材心生留戀,對新教材有一種不自覺地抵觸。其實大可不必,做為歷史教師應該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從更為宏觀的現實背景中認識和體會本輪新課改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新的課改在實踐中會面臨很多困難,課改本身也存在不足,需要改進,但是,我們仍要主動去了解、熟悉、掌握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新一輪的改革。歷史發展中從不缺乏批評者,但是能夠推動歷史進步的往往是那些行動者和建設者。

2019年全國高考天津卷是現行高考模式下的最后一年,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明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將實施新的高考方案。主動研究全國及自主命題省市的高考試卷,把握高考導向,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高考思想核心素養
我得了一種叫手癢的病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一次函數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算錯分,英“高考”推遲放榜
阿吾(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