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的思考與探究

2020-08-13 07:14張鈞超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思考有效性探究

張鈞超

【摘 要】有效教學需要師生一起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落實教學任務,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能力與知識。因此,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需要精心設置教學環節,通過優化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與成果。

【關鍵詞】有效性;思考;探究

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能獲得更多技能與知識,同時也是促進師生交流,打造和諧、持續、全面的教學活動的過程,以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認知水平為基礎,給予學生更多機會,提高學習興趣,使之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中真正掌握學習技能與數學知識。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打造和諧、高效的教學空間,以此提高教學經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要精心布置,盡量幫助學生減輕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1 激發學習興趣,精心布置活動

興趣是提高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動力,并能極大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特點與學生經驗,選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事物、游戲、故事與活動等,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直接相關的情節,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可能性時,為了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猜3個盒子內裝的各是哪種顏色的小球?然后將3種不同顏色的球混合裝在3個盒子內,再讓學生從這幾個盒子中摸球,此時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會很興奮,有的一邊摸球一邊驗證,這樣安排為探索新知給予了很好的課堂氛圍。

精心布置學習活動一直是有效教學的重點。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時,筆者進行這樣安排:首先,讓學生剪出一個三角形,并且判別三角形的角是什么角,思考將三個角合在一塊會得到什么角?并試一試。此時,課堂變得異常熱鬧,學生有馬上開始討論的,有猜的,也有測量的,有折疊與計算的。老師基于點評,幫助和鼓勵學生從不同領域進行探索與分析。其次,通過測量、思索、折疊、計算,問學生從中發現了什么?再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者,組織全班同學拿出剪好的三角形,沿著底邊進行對折,讓三個角的頂點達到重合的目的,此時再引領學生觀察拼成了什么角?這樣就能統一意見。最后,引領學生做好總結、歸納。如此安排,不僅能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也是掌握知識,更好地解決問題的體現。

2 做好情境創設,提高參與力度

讓學生從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得到發展,一直是新課標的要求。人教版的教材和之前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它是在新課標的基礎上,引出新問題,然后再精心設置教學情境。教材提供的情境并不一定適合實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創設問題,結合已有觀點,建構有意義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活動課中,可以帶領學生對操場進行測量,以提高學生學習面積與周長的興趣。

學習期間,學生對新事物會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情境形式也要通過活動、問題、競賽、故事情境等方式創設情境進行變化。如:對于低年段的學生,可以通過游戲、模擬表演、故事等方法創設情境。

3 將學數學變成做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新課標要求注重數學學習的價值與應用,然后再帶領學生捕捉問題,并且主動分析潛在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在當今數學教學中,老師要主動拉近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讓數學走進生活,更好的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元、角、分時,筆者創設出這種情境:一個孩子充當售貨員,擺放好文具,并且標上價格;其他孩子扮演客人,拿著面值不同的人民幣購買物品;并自己進行計算,看找回的零錢是否正確。在反復“購買”中,學生就學會了元角分的換算,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習過程更加輕松。

4 做好練習設計

在數學教學中,練習設計需要將有效性作為基礎準則,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被3整除的特征時,先要求學生隨意寫出兩位數、四位數、三位數的數字,然后再分別除以3,最后將商為整數,不存在余數的放在一起,引領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兩位數、四位數、三位數的個位、十位與百位上的數字,分析規律,仔細的學生會發現能被3整除的三位數,個、十、百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再引領學生觀察四位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是否滿足該規律。以此為基礎,總結出能被3整除的特征。同時還設計了游戲環節:根據自己的學號,能被3整除的學生站在一起,看誰的反映比較快,并且說出你的感想。如此安排,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帶著渴望和愉悅的心態進入學習,同時也讓學生養成了善于總結、靈活應用規律的良好學習習慣。

5 做好合作教學

合作探究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很大作用,尤其是有價值的接受性學習更能提高教學有效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將它們有機的整合在一起。例如:在學習圓時,為了更好的掌握等圓與同圓半徑相等等知識,筆者創設了如下情境:借助課件出示車輛畫面,然后向學生提問:為何三輪車、自行車、火車的輪子都屬于圓形?不將它們做成橢圓、正方形、長方形呢?通過設計學生熟悉的圖形,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才能活躍思維。先讓學生猜測,并且提出自身想法,再指導學生實踐,利用方形橡皮、圓形硬幣進行驗證,通過設問、實驗等方式,把長方形、正方形、圓、橢圓進行有效對比。在一系列的問題情境中,就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數學的魅力,從而更好的把握學習本質,提高學習有效性。

6 結語

教無定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結合新課標要求,將有效性作為原則,通過精心設置各個環節,用合作、平等的身份加入學習活動中。利用師生交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在最短的時間內改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育忠.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的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6,(6):101-101.

[2]吳躍南.實施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4,(2):151-151.

猜你喜歡
思考有效性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