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

2020-08-13 07:14樊勇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新課程標準創新思維

樊勇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習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重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通過習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組織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培育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由于學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學生的思維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色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并提出具體的語文教學培養策略,旨在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增強學生的習作綜合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個性化;創新思維

個性化作文教學相比較其他教學特點而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選取感興趣的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學生的思想以及觀察事物的角度都是獨特的,在語言文字的應用上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形成特有的習作風格。

一、個性化作文教學存在的短板

對于剛開始接觸作文的學生而言,習作是他們十分頭疼的事情,由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差,通常一句簡單的話寫的顛三倒四,也難以將自己的想法清晰準確的表達出來。加之大部分教師習慣采用枯燥乏味的訓練式教學方法,在日復一日的習作訓練過程中,學生會感覺習作缺乏趣味,失去習作熱情,并不知道寫什么。習作時也難以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文章顯得十分空洞,甚至有的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格式套用,嚴重限制了思維,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素養。

(一)學生作文素材積累匱乏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完善,在剛開始接觸習作階段,學生積累的習作素材十分匱乏,對于生命與生活的體驗難以豐富,尤其是觀察事物等眾多方面,觀察角度十分單一,難以全面的了解到事物的多元性,所以學生的習作素材積累有一定的影響。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獲取閱讀素材。

(二)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

小學階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不豐富,缺乏對于真情實感的體悟,所以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缺乏創新性,千篇一律,缺乏情感。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套用他人文章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并沒有親身經歷,所以文章顯得十分空洞,缺乏真情實感。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缺乏課外閱讀積累,所以導致學生的習作水平較低。

(三)教師忽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大部分教師習慣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了有效應對考試中出現的各類作文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教師會根據考試內容進行針對化練習,但是此種習作練習方式通常是固定模式的,引導學生根據設定好的程序以及模塊進行套用,或者是要求學生背誦范文,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有的教師要求學生在考試時如果遇到相關主題的文章改動范圍,所以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大同小異。此種規范化習作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磨滅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小學作文個性化培養策略

(一)引導學生通過生活與閱讀積累習作素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趣事,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習作,例如作文題目可以是《我的同桌》、《我的爸爸媽媽》、《我最敬佩的人》等等這些是學生容易從生活素材中汲取到的內容,學生也能夠感到有話可說,寫起來也十分順手。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引導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事情,也能夠為習作素材打下夯實的基礎。閱讀是幫助學生提高習作能力,拓展閱讀思維的重要工具教師也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優秀的書籍,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筆記,摘抄優美字句,從而加強優美詞句的有效吸收和內化,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二)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感悟,融入真情實感

優秀的文章需要融入作者的真情實感,真情實感源自于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以生活為背景的文章才能夠凸顯細節感動讀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感興趣的事件進行描寫,使學生觀察細節,采用多元化的角度以及習作方法。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以及思維情感有所不同,對于事物的細節以及選取角度也有所差異。通過針對性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更好的表現,習作過程中流露真情實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技能。

(三)轉變傳統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習作信心

在傳統評價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習慣采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但是卻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所以教師在個性化習作教學過程中也應當重視習作評價的個性化。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應當根據學生的思維認知情況以及習作特點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寫一些獨具新意的文章在遇到新奇的習作思路時,應當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評價,肯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贊揚,學生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色鼓勵學生更好的進行習作,切實發揚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有助于學生樹立習作信心,從而增強習作興趣。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作文習作,教學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思維,根據學生間的差異進行針對化教學,引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習作能力。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存在的各類問題予以引導和幫助。通過結合生活化素材,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習作認知,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感悟,融入真情實感。同時要扭轉傳統落后的評價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習作自信心,增強學生的習作興趣。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9):54-55.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作文新課程標準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作文訓練要點
思維培養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問題解決”的生活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創新產品、優化布局,讓傳統主流媒體傳播更具影響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