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平疍家話音系及其特點*

2020-10-23 05:46許婉虹林倫倫
語言科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饒平聲韻粵語

許婉虹 林倫倫

1暨南大學文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2 2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廣東 廣州 510665

提要 文章描寫饒平疍家話的自然地理、人文環境和語言生活狀況,主要分析了饒平疍家話的聲韻調系統及其語音特點。研究發現饒平疍家話歸屬于粵語,保留粵語的基本特征,吸收粵東閩南方言的部分語音特點,是一種性質上屬于粵方言的漢語瀕危方言。

1 饒平疍家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概說(1)〔1〕本節饒平縣人文地理概況主要參考《饒平縣志(1979~2005)》相關內容。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位于廣東省最東部,地處粵東(2)〔2〕本文所指粵東是廣東省東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汕頭、汕尾、潮州、揭陽4個地級市。下同。沿海,東與福建省詔安縣、平和縣毗鄰,北接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西與潮州市的潮安縣、湘橋區,汕頭市澄海區交界,南瀕南海,與南澳縣隔海相望。饒平縣地理坐標為北緯23°30′16″~24°14′12″,東經116°41′12″~117°11′16″,全縣總面積2227.06平方公里,包括陸域 1694.0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域海灣多,港口多,主要有潮州港、柘林港、三百門港、海山港等港口。饒平置縣于明成化十三年,設縣城于弦歌都下饒堡即今三饒鎮,1953年1月縣城遷至黃岡鎮。饒平自置縣起至清朝,隸屬潮州府。民國時期粵東地區行政區劃共更名9次,饒平隸屬隨粵東地區行政區劃更名變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饒平隸屬先后變動11次:1949年12月隸屬潮汕臨時專員公署;1950年2月隸屬潮汕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屬潮汕專員公署;1952年隸屬粵東辦事處,同年11月隸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11月隸屬汕頭專員公署;1967年3月隸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3月隸屬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隸屬汕頭行政公署;1983年12月隸屬汕頭市;1991年12月隸屬潮州市。根據2005年全縣人口統計數據,全縣戶數220542戶,人口971747人。

饒平地處閩客方言交界地帶,中部、南部大部分鎮區說閩南方言系統的饒平話,(3)〔3〕潮汕話學術上稱“粵東閩南方言”,但潮汕話內部存在差異。本文將饒平縣內通行的潮汕話稱為饒平話。人口比例約占全縣的80%;北部靠近大埔縣(純客家話地區)、平和縣(閩客雙方言區)的上善、上饒、饒洋、建饒、九村等鎮以及韓江林場的食飯溪村、新豐鎮的大部分鄉村均說客家方言系統的饒平客家話,人口約占全縣的19%;此外,還有的1%左右的人口處在閩客“雙方言”地區。饒平境內有少量畬族同胞,人數不到300人,居住在北部屬客家話區的饒洋鎮藍屋村,他們都與當地漢族人一樣說饒平客家話。

疍家人在學術研究中經常被稱為水上族群,多生活于中國南部沿?;蛘邇群?,以艇為家,也稱“艇家”。關于疍家人文獻上多有記載,“疍”亦作“蜑”?!巴灐笔侵袊糯鷿h族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謂,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誕”、“蛋”、“疍”等同義異形字?!巴灐弊鳛樽迦好Q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含義,宋代以前,“蜑”的專稱主要用于指代巴州蜑或荊州蜑,泛稱則用于借代非漢族人族群,同“蠻”。自宋代起 “蜑”主要用于兩廣、福建一帶水上居民的專稱(詹堅固 2012)。清光緒年間的《饒平縣志》也有記載:“天啟四年(1624年)造冊……蜑人有五姓:麥、濮、吳、蘇、何,古南蠻以蛇為神,觀其家蛇像可見,世世以舟為家,無著陸,不事耕織,唯捕魚裝載以謀生,不通土人婚姻,嶺東河海有之,本縣舊九十戶”。筆者調查發現,今饒平縣柘林鎮海洋社區居民為原來的疍家人后裔,至今仍有部分人說粵語。目前饒平縣柘林鎮疍民有馮、黎、黃三姓,馮姓來自深圳寶安縣,黎姓來自順德縣,黃姓來自番禺。饒平疍民自清末起便泊居柘林灣,新中國建立后陸續上岸定居:1961年組柘林鎮建海洋居委會,稱柘林拖船隊,位于柘林鎮政府駐地北側;1964年,饒平縣人民政府和柘林公社規劃土地并建設樓房幫助疍民上陸定居,疍家人在60、70年代基本上岸并落籍柘林鎮;1979年改為海洋隊;1989年成立柘林漁業公司,同年改名為海洋居委會,轄區稱海洋社區,隸屬于柘林鎮政府。海洋社區現有在籍人口500余人,常住人口不到200人。本文將饒平縣柘林鎮疍家人所講粵方言稱為饒平疍家話。當前饒平縣柘林鎮通用語言為饒平話,大部分人掌握普通話和粵語;海洋社區的疍家人主要交際語言是饒平話,部分人掌握使用疍家話、粵語和普通話(許婉虹 2016)。

饒平疍家人上岸居住后在柘林鎮形成粵語方言島,處在饒平話包圍之中,受饒平話影響,語言特征發生改變,現僅少數老年人掌握但因無語用環境漸漸而喪失交際功能,推測再過二三十年,這一粵語方言島將會消失。

我們于2015~2017年期間多次對饒平疍家話進行實地調查,主要參考中國社科院研究所編的《方言調查字表》(1981年版)和《漢語方言調查條目表》(4)該表刊于《方言》2003年第1期,第6-27頁。制成《饒平疍家話單字表》,記錄饒平疍家的語音材料。

發音合作人情況如下:(5)發音合作人要求不得公開發表其姓名,故只列每位發音合作人的姓氏。

1)黎先生,男,被調查時75歲,饒平縣柘林鎮人,母語為饒平疍家話,入學后學會饒平話,小學文化程度,漁民,除出海打漁外未在饒平縣以外地方長期生活過。由于黎先生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母語進行日常交際,也能配合完成調查材料中的大部分發音,故本文以黎先生為饒平疍家話主要發音人,其他發音人的語料作為附加參考。

2)馮先生,男,被調查時65歲,饒平縣柘林鎮人,母語為饒平疍家話,入學后學會饒平話,能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初中文化程度,漁民,曾在深圳居住。

3)黃先生,男,被調查時79歲,饒平縣柘林鎮人,母語為饒平疍家話,上岸居住后學會饒平話,小學文化程度,漁民,除出海打漁外未在饒平縣以外地方長期生活過。

4)馮女士,女,被調查時63歲,饒平縣柘林鎮人,母語為饒平疍家話,嫁給柘林鎮“山頂人”(6)饒平疍家人稱柘林鎮當地原住民為“山頂人”。后不再使用饒平話,僅回娘家與父母兄弟交流才使用饒平疍家話,小學文化程度,個體戶,從未出過海,在饒平縣柘林鎮出生且從未在其他地方生活過。

2 饒平疍家話的語音系統

2.1 饒平疍家話聲母

饒平疍家話共19個聲母(包括零聲母),具體如下所示:

p 巴坡斧便ph編潑爬番b 磨每舞武m 撫文馬滿f 分負苦患

t 打踏召爹 th體頭釵塔 n 那林濃艦 l 拉女南顆

k 家古件捐 kh騎啟潰吸藝俄礙迎啱 h 好下考熊

? 案牙二友

2.1.1 發音特點說明

1)[b]、[m]兩個聲母同時存在。聲母[b]字可讀為[m],如“舞”既可讀作[bou13]又可讀作[mou13];但聲母[m]字不可讀為[b],如“妹”只能讀為[mui24]。

2)[n]、[l]聲母不分,發音人能發出兩個不同的音但聽覺上不分辨,基本上可以看做自由變體。

7)饒平疍家話中沒有[j]和[w]聲母,對應讀作零聲母?。

8)唇化聲母[kw]和[kwh]在饒平疍家話中對應為[k]和[kh]與帶[-u-]介音的韻母相拼。

2.1.2 饒平疍家話聲母與中古音聲母的對應關系

“幫滂並明”是中古幫組的4個聲母,一二三四等均有。在饒平疍家話中,幫母字讀[p],如“巴” [pa53]、“般” [pun53]、“波”[p55];少數讀[ph],如“譜”[phou24]、“編”[phin53]。滂母讀[ph],如“怕”[pha33]、“票”[phiu33]、“胖”[phun33];少數讀[p],如“怖”[pou33]、“坡”[p55]。並母清化,平聲讀送氣清塞音[ph],“爬”[pha31]、“婆”[ph31]、“皮”[ph?i31];仄聲讀不送氣清塞音[p],“別”[pik2]、“伴”[pun33];另有個別讀[f],如“埠”[fau21]。明母讀[m],“梅”[mui31]、“麻”[ma31]、“滅”[mit2];少數字可讀為[b],“煤”[bui31]、“磨”[b31],但這里的[b]與[m]不構成音位對立。

非組聲母只出現在三等韻,饒平疍家話中非、敷、奉母大多數讀清唇音[f],但也有小部分字讀作重唇音[p]/[ph]。非母讀[f],個別讀[p],“斧”[pou24]、“糞”[pun33]。敷母讀[f],“覆”[fk5]、“赴”[fu33];個別讀為其他,“番(番禺)”[phun53]保留重唇音[ph],“撫”[mou24]讀作[m]。奉母讀[f],“飯”[fan21]、“父”[fu21];“婦(新婦)”[phon21]讀作[ph]。微母讀[m],“晚”[man13]、“務”[mou31];少數讀[b],“舞”[bou13],這里/b/和/m/為不同音位,不可混讀。

中古端組聲母出現在一四等。在饒平疍家話里,端母多讀[t],“打”[ta24]、“多”[t53];但有一字例外,“鳥”[niu24]的聲母為[n]。透母主要讀為[th],“體”[thai24]、“退”[thui33];極少數讀為[t],“貸”[tai33]、“踏”[ta2];個別讀作[h],“獺”[ha2]、“推”[hui53]。定母清化后讀音分兩種[t]和[th],遵循平聲送氣仄不送氣的規律,古定母平聲字今讀送氣[th],“題”[thai31]、“唐”[th31];古定母仄聲字今讀不送氣[t],“達”[tat2]、“電”[tin21]。

中古泥、來母在一二三四等都有出現,在饒平疍家話中出現泥、來混讀現象,主要表現為泥母讀為[l],混入來母,“泥”[lai31]、“你”[l?i24]。泥母有兩種讀音[l]和[n],兩讀不定,為自由變體;還有個別字讀為零聲母[?],“釀”[?i31]。來母主要讀為[l],個別來母字讀[z],“另”[z?21]。

知組聲母知、徹、澄主要出現在二三等韻,三等居多。知母主要讀[],“致”[i33]、“珍”[an53];個別讀為[t],“爹”[ti?55]。徹母讀[h],“超”[hiu33]、“畜”[hk5];個別讀[th],“抽”[thiu53]。澄母平聲讀送氣清塞音[h],“遲”[hi31]、“茶”[ha31];仄聲讀不送氣清塞音[],“站”[am21]、“趙”[iu21];還有讀為舌尖塞音[t]和[th],古平聲讀為[th],“槌”[thui31]、“澄”[th?31],古仄聲讀為[t],“召”[tiu21]、“仲”[t21];澄母還有個別字讀為擦音馳

中古日母字只出現在三等。日母與細音[i]相拼大多數讀零聲母[?],“饒”[?iu31]、“然”[?in31]、“爾”[?i13];小部分讀[z],“認”[z?21];還有個別讀[l],“瓤”[l24]。

見組聲母分布于一二三四等中,包括見、溪、群、疑4母。見母多讀為[k],“佳”[ka53]、“介”[kai33];部分讀為[kh],“決”[khyk3];少數讀為[h],“懈”[hi21]、“僥”[hiu33];還有讀為[?],“蝸”[?u53];極個別例外讀[l],“臉”[lim24]和[],“囝”[ai24]。溪母字大部分讀為[kh],“肯”[khan24]、“困”[khuan33];部分讀為[k],“券”[ky33];也有部分讀為[h],“開”[hi53]、“欠”[him33];與合口音相拼時讀為[f],“庫”[fu33]、“款”[fun24];還有個別例外情況,如讀為零聲母[?], “欽”[?iam53]、“齦”[?an21];讀為[l],“顆”[l24];[],“勘”[am53]。群母清化遵循平聲送氣仄聲不送氣的規律,平聲讀為[kh],“裙”[khuan31]、“奇”[kh?i31];仄聲不送氣讀為[k],“健”[kin21]、“共”[k21];還有極個別讀為[h],“權”[hin31]。疑母字大部分讀作零聲母[?],“言”[?in31]、“牙”[?a31];小部分讀為[],讀為[]時只與洪音相拼,“礙”[i21]、“俄”[31];還有部分讀為音節性的和午誤還有一個例外讀為濁音[],“藝”[ai21]。

中古曉母在一二三四等均有分布,匣母分布于一二四等。曉母開口讀為[h],“蝦”[ha55]、“戲”[h?i33];還有個別特殊的讀為[?]、[kh],“休”[?iau53]、 “吸”[khap5]。曉母合口多數讀為[f],“虎” [fu24]、“灰”[fui53];部分讀為[h],“胸”[h53]、“靴”[h?55];少數讀為[?]、[kh],“昏”[?uan53]、“藿”[kh2]。匣母開口讀[h],“下”[ha21]、“號”[hou21];少數讀[k],“校(校對)”[kau33];個別字讀為[n],“艦”[nam24];還有讀為[f]的,“核”[fuat2]。匣母合口字讀為[?],“完”[?in31]、“回”[?ui31];也有讀作[h]的,“弘”[h31]、“懸”[hin31];部分合口一等字讀作[f],“乎”[fu53]、 “滬”[fau31];還有個別字讀[kh],“潰”[khuai33]。如上可見,曉組聲母在饒平疍家話讀音中仍存上古音遺留,即曉組聲母讀如見組聲母。

中古影組聲母包括影、云、以母,影母分布于一二三四等,云、以母只出現于三等。影母在饒平疍家話中無論開合口都讀為零聲母[?],“按”[?n33]、“依”[?i53];個別特殊讀為[h],“邀”[hiu53]。以母大多數讀為零聲母,不分開合口,“維”[?uai31]、“易”[?i31];個別字讀為[k],“捐”[kin53];少數字讀為濁音[z],“允”[zan24]、“銳”[zui21]。云母讀為[?],“禹”[?i21]、“運”[?uan21];個別字讀為[h],“熊”[h31]、“雄”[h31];個別讀為[f],“芋”[fu21]。

2.2 饒平疍家話韻母

2.2.1 發音特點說明

2)饒平疍家話韻母有介音[-i-]和[-u-]。如“人”[?ian31]、“計”[kuai33]。

4)共有10種韻尾,可分為三類:元音韻尾[-i]、[-u]、[-y],鼻音韻尾[-m]、[-n]、[-],塞音韻尾[-p]、[-t]、[-k]、[-]。

表1 饒平疍家話韻母表

2.2.2 與中古音對應關系

在饒平疍家話中,開齊合撮四呼都有,古陽聲韻韻尾三分為[-m]、[-n]、[-],入聲韻尾4個,[-p]、[-t]、[-k]、[-],喉塞尾[-]字大部分來自梗攝、宕攝、咸攝和山攝。長短元音[a]和[]基本成系統對立,二者既有時長的區別,又有舌位高低不同;[a]和[]的對立在同一攝里面發生,如蟹攝內有[ai]和[i]對立、咸攝內存在[am]和[m]、臻攝內部區分[an]和[n]。曾攝、臻攝內都有前鼻韻母和后韻鼻母同時存在,其中大多數讀為前鼻音,后鼻韻母占少數,可能是受周圍饒平話影響而形成。山攝和臻攝的開口字基本合流。大部分韻開口三等字讀為細音,有[-i-]介音;大部分合口三等字以[u]為主要元音或者有[-u-]介音。

麻韻開口二等字讀作[a],“家”[ka53];個別讀為[a]和[iu],“帕”[pha2]、“痂”[khiu24];開口三等麻韻讀有介音[-i-],讀作[i?], “姐”[i?24];個別讀[ia],“也”[?ia21]。合口二等麻韻與見組、曉組字相拼時讀[ua],“化”[fua33]、“瓜”[kua53];個別讀為[a],“瓦”[?a24],還有讀如其他的,如[],“傻和[u],“蝸”[?u53]。

蟹攝開口字大部分讀為[ai],一二三四等不分。一等咍韻主要讀為[i],“愛”[?i33];部分讀為[ai],“胎”[thai53]。泰韻字大多數讀為[i]和[ui],“蔡”[hi33]、“貝”[pui33];部分讀作[ai],“帶”[tai33]。開口二等皆韻主要讀作[ai],個別字讀為[i],“豺”[hi31]。二等開口佳韻主要讀作[ai],有少數讀為[a],“佳”[ka53];個別讀作[i],“懈”[hi21]。開口三等祭韻字和四等齊韻字都主要讀為[ai],“世底”[tai24];有部分讀作[i],“幣”[pi21]、“雞”[ki55];四等齊韻字還有小部分讀為其他:[i],“臍”[hi31];[?i],“稽”[k?i53];[uai],“計”[kuai33];[at],“髻”[kat5]。蟹攝合口一等字主要讀作[ui],“杯”[ph?i53]、“最”[hui33];部分與見組聲母、曉組聲母、影母、疑母拼時讀作[uai],“塊”[fuai33]、“儈” [kuai33];還有小部分讀作[i]、[?i]和[an],“外”[i21]、“陪”[pui31]、“堆”[tan53]。合口二等主要讀為[uai],佳韻字和夬韻字也有部分讀為[ua],“掛”[kua33]、“話”[?ua21]。合口三等祭韻讀為[ui],個別讀為[ui],“衛”[?ui21]。三等合口廢韻讀作[ui],“廢”[fui33]。四等合口讀為[uai],個別讀作[ui],“攜”[khui31]。

止攝開口主要讀為[?i]和[i],與精、莊、知、章組、日、影、疑、喻母相拼時讀為[i],與幫、非、見組,娘、來、曉母相拼時一般讀為[?i],支、脂、之3韻也有少數與娘母、來母、生母、疑母相拼時讀為[ai],“荔”[lai21],個別讀為其他,如支韻的“騎”[khi?31]讀為[i?],“差”[ha53]讀為[a],微韻的“豈”[hau24]讀為[au],“既”[ky33]讀為[y]。止攝合口主要讀為[uai]和[ui],部分字讀作[?i],部分與非組聲母相拼的微母字,“肥”[f?i31]、“尾”[m?i13];還有個別讀[ai],如,微韻字“魏”[?ai21]、支韻字“?!盵?ai31]、脂韻字“軌”[khai24]等。

效攝一二三四等分別為豪、肴、宵、蕭韻,全部為開口韻。一等豪韻主要讀為[ou], “高”[kou53]、“好”[hou24];也有部分讀為[au],“勞”[lau31]。二等肴韻主要讀為[au],“教”[kau33],少數讀為[ou]和[iu],“哮”[hou21]、“稍”[hiu21];還有個別讀為其他,如“抓”[a53],讀作[a]。三四等合流,讀作[iu];有少數字讀作[iau],如三等字“耀”[?iau21]和四等字“么”[?iau55];三等宵韻還有個別字讀為[au],“剿”[hau53]。

咸攝舒聲韻保留[-m]尾,促聲韻大部分保留[-p]尾,部分弱化為喉塞尾[-]。開口一二等合流,大部分讀為[am],一等開口覃韻和談韻有少數字讀為[m],“含”[hm31]、“甘”[km55];還有個別[-m]尾丟失,讀為[an],一等覃韻的“蠶”[han31]和二等咸韻的“賺”[an21],這可以看做是鼻音韻尾[-m]尾在現代漢語方言中演變的一般過程,即由[-m]向[-n]轉化。開口三四等的主要元音是[i],讀作[im];三等有個別字讀為其他,如“貶”[pin24]、“潛”[ham31],分別讀為[in]和[am]。入聲開口一二等、三四等分別合流,一二等讀為[ap]或[a],三四等讀為[ip]或[i]。不過也有例外情況,如少數與見母、匣母相拼的二等入聲字讀作[ip],“夾” [kip2];個別四等帖韻字讀[ap],“挾”[kap2]。咸攝合口凡韻與唇音拼讀為[an],如“凡”[fan31];乏韻讀[a],“法”[fa3]。咸攝入聲字中還有極個別塞音韻尾脫落,如,開口一等合韻字“拉”[la33]和開口二等洽韻字“炸”[a33]讀為[a]。

深攝有侵和緝2個韻,都是三等韻。侵韻部分字讀為[am],“參”[ham53],與咸攝一二等同;少數與聲母相拼時讀為[m],“今”[km53]、“心個別與章母、幫母、滂母拼時讀為[an],“品”[pan24]、斟[an53];部分與影母、日母、娘母等拼時有介音[-i-],讀作[iam],“音”[?iam53]。入聲緝韻大多數讀為[ap],“習”[ap2];少數讀作[at],“輯”[at5];個別讀作[iap],“入”[?iap2]。

山攝開口一二等基本合流,舒聲韻大多數讀為[an],促聲韻主要讀為[a]。開口一寒韻、二等刪韻部分與見、溪、影、曉、匣母拼時讀[n],“漢”[hn33]、“晏”[?n33];一等寒韻與見母拼時讀[un],“趕”[kun24];寒韻還有個別字讀作[am],“壇”[tham31]。開口一二等促聲韻主要讀為[a],但也有部分讀為其他,如開口一等曷韻與見母拼讀[ut],“割”[kut3];有個別字讀為[at],一等曷韻的“達”[tat2]和二等轄韻的“鍘”[at2];此外,還有一等寒韻讀為[],“渴”[h3];二等黠韻讀為[ak],“拔”[pak2];曷韻還有個別輔音韻尾脫落,如“撒讀為[a]。開口三四等也基本合流,舒聲韻讀為[in],小部分與一二等合流讀為[an],顫[an33];三等仙韻個別比較特殊讀作[i],“延”[?i31];讀作[i],“囝”[i24]。四等先韻個別字讀作[ian],“咽”[?ian53]。三四等開口促聲韻大多數讀為[i],部分讀作[ik],還有少數字讀作[it],“滅”[mit2];三等薛韻有個別讀[ip],“泄還有個別輔音韻尾脫落,讀為舒聲[i?],“舌山攝合口一等韻與幫組、見組、曉組、影母拼時讀為[un]/[ut],“半”[kun33]、“活”[?ut2],少數讀為[uan],“貫”[kuan33];部分字讀作[in]/[i],“酸奪”[ti2];與端組聲母相拼讀為[y],“短”[ty24];還有少數與明母、精母相拼讀[an],“漫”[man13]、“攢”[an21]。山攝合口二等主要讀為[uan]/[ua],“彎”[?uan53]、“滑”[?ua2];個別字讀為其他,如“刮”[kut3]、“拼”[ph?53]、“刷閂山攝合口三等主要讀為[in]和[y];部分與非組聲母相拼的讀作[an]/[a],如“飯”[fan21]、“發” [fa2],個別讀作[at],如“襪”[mat2];部分合口三等韻與非組、群母相拼時讀[uan]/[uat],“翻”[fuan53]、“掘”[kuat2];入聲還有讀作[i]、[it]、[ik],如“雪月”[?it2]、“劣”[lik2]。山攝合口四等舒聲韻讀同開口,讀為[in],個別字特殊讀作[i],“淵”[?i53];入聲屑韻讀作[yk],“決”[khyk3],個別字讀作[i]和[uat],“血”[hi2]、“穴”[fuat2]。

臻攝開口一三等大多數讀為[an]/[at],三等開口有部分讀為[ian]/[iat],存在介音[-i-]。一等痕韻字除“恩”[?ian53]外都讀為[an]。三等真韻內部分化比較復雜,出現長短音[an]和[n]對立,多數讀為[an],小部分與來母、書母、心母拼讀為[n],“身緊”[kn24];個別字讀作后鼻的[a],“閩”[ma31];還有讀為細音的:與日、影、以母拼時讀[ian],“人”[?ian31]、“引”[?ian13]、“因”[?ian53];還有讀為[in],“腎寅”[?in31]、“敏”[min13];個別字讀為[iam]和[i?n],“忍”[?iam13]、“認”[zi?n21]。臻攝開口三等入聲韻主要讀為[at],其中質韻字讀音比較多樣,小部分讀為[iat],“日”[?iat2]、“一”[?iat5];“悉逸”[??k5]讀為[?k];“乙”[?it2]、“秩”[tit2]讀作[it];“必”[pik5]讀為[ik],“質”[i2]讀為[i]。臻攝合口一三等基本合流,舒聲韻大多數讀為[uan]和[an],“昆”[khuan53]、“云”[?uan31]、“存”[han31]、“文”[man31];部分讀作[un],“門”[mun31]、“豚”[thun31];少數與精組聲母拼讀[y],“尊”[y53]、“村”[hy53];另外一等魂韻還有讀為[in],“村”[hin53]、“孫個別讀作[ui],“褪”[thui33];三等諄韻有個別讀為[ian]和[i],“潤”[?ian21]、“尹”[?i53]。臻攝合口促聲韻大多數讀為[at],少數與見組聲母拼讀為[uat],如“不”[pat5]、“出”[hat5]、“骨”[kuat5]、“屈”[?uat5];一等沒韻有個別讀作[a]和[k],“勃”[pa2]、“猝”[hk5]。

曾攝開口一等開口主要讀為[an]/[at],登韻有少數字讀作[a],如“朋” [pa31];德韻字個別讀為[a]和[?k],“賊”[ha2]、“特”[t?k2]。開口三等大多數讀為[?]和[?k];少數與疑母、影母相拼時讀為[i?],“凝”[?i?31]、“鷹”[?i?55];個別字讀為[ian]、[i?n]、[]和[a],“孕”[?ian21]、“仍”[zi?n31]、“征”[53]、“繩職韻字有部分讀為[?t],“測”[h?t5];少數讀為和[at]、[a]和[i],“鯽”[at5]、“抑”[?a2]、“蝕個別讀為讀作[i],“憶”[?i33]。合口舒聲韻讀為[],“弘”[h31];促聲韻有[-u-]介音,讀為[u]和[ua],“國”[ku2]、“惑”[?ua2]。

2.3 饒平疍家話聲調

饒平疍家話共有9個聲調,詳見表2。

表2 饒平疍家話聲調表

2.3.1 發音特點說明

1)平上去入各分陰陽,陰入調又分上陰入和下陰入,共9個聲調。

2)陰平調有55和53兩個調值,53為單字調值,在語流中可變讀為55。

3)聲調包括舒聲調和促聲調2種: 舒聲調6個,其中平調、升調各2個,降調3個;促聲調3個,上陰入調值記為5、下陰入記為3、陽入記為2,上陰入和陽入均為降調調形,下陰入調形略微上揚,時長也比其他兩個促聲調略長。

4)陽平和陽去聽感上接近,根據土人感區分。陽平調調頭略高于陽去調,記為31,陽去調記為21。

5)在舒聲調的三種調類中,平調最長,升調次之,降調最短。

2.3.2 與中古音對應關系

饒平疍家話總共有9個聲調,平、上、去、入四聲按照古聲母清濁分化為陰陽兩個調類,入聲分為上陰入、下陰入和陽入三種調類。

古陽平字在饒平疍家話中小部分讀為陰平,如次濁字“貓”[mau55]、“悠”[?iau53] ,全濁母字“呼”[fu53]、“愁”[au53]等;部分陰去和陰上讀為陰平,“綜”[53],“表(手表)”[piu55]等。

陽去字有小部分讀同陽平,如“喻”[?y31]、“鼻”[p?i31];還有個別濁上字讀同陽平,“近”[kan31]。

古陽平有少數字讀為陽上,“排”[pai13]、“聞”[man13];古次濁去聲和全濁去聲有小部分讀同陽上,如次濁字“弄”[n13]、“位”[?uai13]、全濁字“署話”[?ua13]等。

少數陽平字讀同陽去,“孩”[hai21]、“忙” [m21];古濁上字、次濁上字部分讀為陽去,如全濁上字“辨”[pin21]、“善士下”[ha21]等,次濁上字“瞭”[liu21]、“唯”[?uai21]、“罵”[ma21];陰去字中也有小部分讀同陽去,“蛻”[tui21]、“建”[kin21]。

古清聲母入聲字今讀陰入調,濁聲母入聲字讀為陽入調,在今饒平疍家話中,陰入調又分為上陰入和下陰入。上陰入主要分布于曾通深臻攝及部分梗攝三四韻等中,下陰入主要分布于山、梗、宕、咸等攝中。陽入調除了古濁聲母和次濁聲母字外,還有大量的古清聲母字和次清聲母字。此外,還有個別平聲字和入聲字讀為入聲,如“蟆”[m2]、“塑髻”[kat5];古入聲字少數讀為舒聲調,如““舌躍”[?iu21]、“幕”[mou21]、“昨”[33]、“拉”[la33]、“擴”[khu33]、“餃”[kau24]、“摸”[m13]、 “炸”[a33]、“瀑”[pou33]等。

3 小結

饒平疍家話是粵東地區的粵語方言島,1952年漁民上岸定居后形成,至今已60余年,這座被粵東閩南方言重重包圍的粵語方言島已經逐漸失去生命力(見潘家懿 2001)。

饒平疍家話仍然保留著粵語的基本特征:

3)在聲調上,饒平疍家話與其他的粵語一樣,有9個聲調,平上去入各分陰陽,其中陰入二分為上陰入和下陰入,沒有曲折調。

饒平疍家話吸收了粵東閩南方言——饒平話的部分語音特征:

2)知組字讀同端組。古知組字在饒平疍家話中有部分讀同端組,是上古音遺留現象,可能受周邊饒平話影響。

猜你喜歡
饒平聲韻粵語
九江縣民歌三聲腔的統計與分析
廣府人
——粵語·女獨·伴唱
《訊飛輸入法》粵語直接翻譯為普通話
賀《紅葉微刊》上線
粵語對話莊文強 如何平衡雙雄故事
人生苦短 唯有深情不可辜負
中國詩歌聲韻演變發展略
耄耋老人手繪畫冊締造愛情童話
饒平如與毛美棠:60年相濡以沫締造愛情童話
文化接觸:粵語在外來大學生中的傳播效果及其認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