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

2020-12-14 04:17薛國雄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程議題式教學學科核心素養

薛國雄

【摘 要】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在學科建設視域下應注重“活動型”課程構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理思維活動的形式,促進“課程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課程化”的統一。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屬于典型的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它通過組織師生進行高頻度、高效率、高質量的互動,不僅有利于降低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理解難度,也能將思想政治理論觀點與現實生活現象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在實際鍛煉中感知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價值。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程;學科核心素養;議題式教學;教學設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教學方式的改進要以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倡導“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紤]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議題式教學活動應關注情境創設、合作探究、任務驅動等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以此增強“學科內容”和“社會實踐”之間的銜接力度,實現議題在“課程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課程化”中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一、巧設課堂議題,引導學生積極探討

議題式教學活動的核心在于“議”,而要引起學生參議,則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提供“可議話題”。同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給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即“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方面。在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需根據課程內容建立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對應關系,這樣才能確?!罢n程內容活動化”的實效性,避免學生在開展“議”的活動中偏離主題。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中第七課“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為例,該案例中列舉了國有企業員工、外資企業員工、農民、個體經營者四種身份,通過對比可知,“農民”與“個體經營者”的收入并不比工人差。顯而易見,這一案例反映出我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優勢。對應“政治認同”核心素養選項,則可以為學生提出議題——農民群體在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中得到哪些實惠?并為學生提供與議題相關的微課資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三變改革”內涵解讀,讓學生理解“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的內涵,以及這種變化之下農民收入水平呈現出怎樣的變化。

學生開展“議”的活動可分三個環節展開:(1)自主學習。通過視頻了解農民多元化的收入方式,讓學生根據具體收入形式議論屬于何種分配方式。(2)合作探討。以“集體產權制度”為基礎,讓學生分析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分配類型,是按勞分配還是按生產要素分配,并進一步分析兩種分配制度的優勢及劣勢。(3)探究活動??缭秸n堂內容,讓學生根據現實中所接觸到的農民生活變化,探討多種分配制度共存的意義,以及是否與“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界定條件存在排他性;以具體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引領,為學生構建“議”的活動形式,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強化其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

二、關聯社會熱點,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學生開展“議”的活動屬于“課程內容活動化”范疇?;谧h題式教學活動特征,還可以采用逆向轉化的“活動內容課程化”方法,即將學科核心素養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以“教學資源”的形態融入具體的學習內容中。具體落實到教學活動設計層面,教師需要事先準備具體的現實案例,將其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以此更加“顯性”地對接學科核心素養。

同時,以“科學精神”核心素養為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思辨思維能力”?;谀嫦蛩伎?,在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中也可以基于“價值取向”“道德定力”“思辨能力”展開,將相關社會案例轉化為課堂內容。

例如,社會對“明星高收入”存有熱議,一些人認為明星收入高是合法所得,不應該予以批評指責,一些人認為明星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收入高是因為對公共資源占有較多,反應出社會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且個別明星存在“德不配位”現象,容易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將這一社會熱議話題轉化為課堂“議題”,并與高中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比如,隨著王者榮耀游戲的火爆,有些學生將大把的錢投入游戲中,說明有些學生的消費理念與方式是不健康的。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以“中學生消費價值觀”為主題的辯論,以幫助高中生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如正方以“集體主義的節儉消費觀”為切入點,列舉一些消費實用性的案例以佐證觀點,而反方則以“個體主義下的攀比、奢侈價值觀”為切入點,列舉一些消費享樂性的案例佐證觀點。這樣的辯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還能發揮課堂作用,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消費觀。

三、豐富實踐活動,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鑒于思想政治學科明顯的社會人文科學特征,課程理論內容與課程實踐活動是高度關聯的,每一個核心素養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承載媒介。因此,議題式教學活動的設計不能局限于課堂之內,還要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全面參與實踐性的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設計中,要充分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習慣,讓其立足社會生活發現問題、借助思政理論知識分析問題、通過自身能力解決問題。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中第十二課“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為例,該部分例舉了“某縣造紙廠污染”的事件。教師可先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解讀“個人及局部利益與社會及大局利益發生沖突時,該如何選擇?”學生很容易得出“個人服從整體、局部顧全大局”的結論。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深刻認知“公共參與”核心素養的內涵,以“我為我家立家訓”的活動形式展開,讓學生從“家庭”這樣一個社會基本構成單位出發,選擇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并用言簡意賅的語言表述出來。該教學設計可分三個環節展開:(1)廣泛收集,科學借鑒。我國古代先賢非常注重“家訓”,如《朱子家訓》《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等,以“家訓”制約“家庭”(家族、宗族)小組織的行為規范,比較容易發現“個體與整體”“局部與大局”之間的價值判斷依據。(2)實證調查,收集意見。指導學生制訂調查表或訪談提綱,在自己生活的區域內收集居民對“家訓”的意見、觀點,整理出曝光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如“勤儉持家”“與人為善”“家庭和睦”等,再結合自己家庭情況、社會環境特點等,為家訓設計一個“價值選擇”范圍。(3)撰寫家訓,完善內涵。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是不同的,該活動議題為“自家的家訓”,因此不需要做橫向比較。例如,一些學生家庭中,父母、祖輩都是知識分子,可以將“為中華偉大復興而讀書”作為家訓,進一步豐富“中華偉大復興”的內涵,促使其具有實踐價值。

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下的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整體上包括“活動內容課程化”和“課程內容活動化”兩種形式,此外還可以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性活動,拓寬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活動范圍,這有助于思想政治課程理論、實踐的統一。同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應注重“課程內容”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以此保障“議題”在一定范圍內展開探討,避免偏離核心素養培養方向。

參考文獻:

[1]王曉平.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之科學精神培養[J].名師在線,2020(5).

[2]洪少帆.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引領下的教學設計策略——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0(3).

[3]曹中海.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

[4]唐良平.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J].中小學德育,2019(8).

[5]鐘倩.核心素養視閾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9.

[6]李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式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1).

[7]張奕富.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式教學路徑探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5).

[8]張建慶.從議題式教學到學科核心素養:問題,思考和改進[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9(11).

[9]葉孟.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10]孫杰.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7).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課程議題式教學學科核心素養
淺析“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運用
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探究
議題與實證: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探索
創新教學模式培育核心素養
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應具備的課程能力
關于核心素養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與疑問
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四個對話視角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的五年制高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提升教學智慧 落實核心素養
艾思奇《大眾哲學》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