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情境中重構

2021-01-21 10:47邵琪
關鍵詞:重構道德與法治情境

邵琪

摘要: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集體生活成就我》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趯W生的原有認知,借助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依托名著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明晰集體的內涵;依托當下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挖掘集體生活對自身的影響;依托時事熱點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個人對集體的貢獻。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境;重構;《集體生活成就我》

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意在引導學生從正確認識自我走向學會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主動參與班級和學校的活動,有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能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幸福,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其中,第六課第二框《集體生活成就我》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前一課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集體的概念的基礎上,從兩個角度說明了集體生活對“我們”的影響,即集體生活有助于涵養品格、發展個性;同時,本課內容也為學生下一課的學習——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打下基礎。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教材第一框只說明了集體是人們聯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整體,對于有共同目標、需要相互合作等集體的特質并未做更多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于對集體內涵把握不到位,認為有外在的組織機制就能成為集體,而忽視“共同目標”以及“團結協作”等要素。學生不能準確認識集體的重要性,無法感受到集體生活對自身成長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不能有意識地在自己的集體生活中樹立目標意識,增強合作能力。因此,筆者在教學時,基于學生的原有認知,借助情境,重構了本課內容。教學過程與思考如下:

一、教學過程

(一)依托名著故事創設情境,明晰集體的內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第六課第二框《集體生活成就我》。學習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支無敵的團隊,給大家三個提示:(1)全是男生;(2)出現在神話故事里;(3)他們是師徒關系。猜一猜這是哪支團隊?

生(異口同聲)唐僧師徒團隊。

師這支團隊是如何組建而成的?

生他們要去西天取經。

生我來補充一下,唐僧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經,在取經路上碰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這三人本來是妖怪,在觀音菩薩的指點下拜唐僧為師,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這支無敵的團隊會由唐僧當領導?

生因為唐僧最善良,他有菩薩心腸。

生不對,沙僧也很善良,這個不是核心原因??茨芰?,師徒四人中法術最厲害的是孫悟空,但唐僧會念緊箍咒,可以降服孫悟空,所以他能領導團隊。

師大家剛剛的理由都很有道理,但是最厲害的人就能把隊伍團結在一起嗎?還有沒有同學有不一樣的觀點?

生我認為唐僧最有凝聚力,他在遇到劫難的時候從不打退堂鼓,非常堅定。

師唐僧是團隊中目標最堅定的人,是徒弟們的行動指南,他的堅持讓大家渡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沒有他,這個團隊早就散伙了。由此可見,目標堅定方能創造奇跡。通過我們剛剛對唐僧師徒團隊的討論,你們現在理解怎樣才能形成一個集體了嗎?

生集體需要大家目標一致,并且都能堅持到最后。

師我們一起總結一下:有組織機制,這僅僅是集體的外在形式,如組建的班級。但如果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集體,就必須有共同的目標,彼此間團結協作。

師我們都知道,唐僧師徒團隊的目標是去西天取經,他們完成任務了嗎?每個人在其中有沒有一些成長和收獲?

生完成了。孫悟空在取經路上也懂得了慈悲為懷。

師也就是說,孫悟空在性格上變得更加善良了,那其他人呢?

生唐僧原本總是被妖怪騙,顛倒黑白,但是后來也學會了吸取教訓,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師太棒了,還有哪位同學想補充?

生豬八戒原本好吃懶做,但是在團隊中也變得勤勞了。師父被抓他也能積極營救,而不是想著回高老莊。

(教師在學生討論之后進行總結。)

師師徒四人在長達十幾年的相處中,性格互補,增長了能力,培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他們彼此在團隊中都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本情境以“唐僧師徒團隊”為主線,先是通過“猜一猜”激發學生對“集體”這一話題的興趣,又在學生討論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中層層推進他們對“集體”的認知。通過探討唐僧在團隊中的領導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到集體不可缺少共同目標以及相互合作,幫助學生重識集體的概念。接著,探討唐僧師徒四人在團隊中的收獲,引導學生從他人的集體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為下一環節闡述集體生活對個人的成長做鋪墊。

(二)依托當下生活創設情境,挖掘集體生活對自身的影響

1.回顧自身經歷。

師剛剛我們分析的是別人的集體,我們自己在集體中又是怎樣成長的呢?我們也曾在不同的集體中生活過,從幼兒園、小學到現在,十年的集體生活給我們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在過去的集體生活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又有哪些收獲?

生我剛上小學的時候非常調皮,后來在班集體中,我學會了要遵守規則。

師她在集體中懂得了規則意識,你們呢?

生我上了初中之后,認識了現在的好朋友們,我們經常一起打籃球。和他們相處,我不僅提高了打籃球的水平,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師具體學到了什么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學會了對人要寬容,也要有禮貌。

(學生七嘴八舌地繼續分享著自己在集體中的收獲。)

師老師能感受到大家在集體中收獲滿滿。那么,集體生活為什么對我們的成長有這么大的影響?大家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生以班集體為例。在班上,大家都是同齡人,不會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那樣包容你,因此,我們更加需要學會寬容,互相包容,涵養自己的品格。

生與其他生活相比,集體中的人數眾多,我們也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智慧。

生我們前面也提到了集體的內涵。在集體中,我們會制訂共同的目標,這些目標也會激發我們的潛能,激勵我們不斷努力。

師(小結)集體中的人多,而且個性不同,從不同的人身上我們可以取長補短,也有了更多發展的機會。并且,在集體生活中,我們會制訂一個又一個共同的目標,會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更多鍛煉的機會。由此可見,集體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很多獨特的條件。

2.重建知識體系。

師剛剛同學們總結了集體生活對我們的影響?,F在請大家研讀教材,看看教材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集體生活對我們的影響的。

生涵養品格以及發展個性。

師涵養什么品格?

生責任感、尊重、理解等交往品質。

師教材有沒有說明集體發展什么個性?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教材雖然沒有明確表述,但從前面的討論中,我們看到,集體生活也可以讓我們更加成熟穩重、更加堅強,如提高我們打球的技能、學會三思而后行等。由此可知,集體生活可以從完善性格、增長能力等方面發展我們的個性。那么,集體可以提供哪些途徑促進我們成長?

(學生根據發展個性的途徑,遷移回答搭建交往平臺、“提供明鏡”、提供共同目標與活動方式等。)

師沒錯。雖然教材只提到了發展個性的三條途徑,事實上,這些也是集體涵養品格的途徑。

本情境圍繞學生的集體生活展開,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學生通過回顧自身生活經驗,總結集體生活帶給自己的影響;第二部分,由學生的生活經驗過渡到對教材知識的學習,學生通過研讀教材,在合作探究中重建教材知識結構,達成深度學習。教師在其中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集體生活的經歷,發現集體生活獨特的作用。

(三)依托時事熱點創設情境,理解個人對集體的貢獻

師剛剛我們從神話故事講到了自己的集體生活。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一個現實生活中非常厲害的團隊——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團隊。大家一起來欣賞一段視頻。

(播放介紹港珠澳大橋建設的視頻后,教師展示了四位重要建設者的圖片。)

師他們的才能從何而來?

生他們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得了這些才能。

師沒錯,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離不開自身的努力。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結合我們前面的討論,請大家再思考一下,他們最初的才能是從哪里獲得的呢?

生從學校獲得的。他們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獲得了最初的才能,為建成港珠澳大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師他們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長大了之后還要工作,在一個又一個集體中成就了自己。今天,我們討論了取經團隊、我們的班集體以及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團隊,這些不同的集體都在提醒我們要終身學習,在一個又一個集體中貢獻智慧,成就自己。

本情境從學生的過去、現在,引向學生的未來生活,通過對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團隊的討論,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在一個又一個集體中貢獻智慧,成就自身。本情境一方面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集體作用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對本節課進行了升華,從學生個人生活轉向社會、國家生活,引導學生要像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專家們學習,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為實現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目標——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教學思考

本課教學中,筆者以情境為載體,以重構為手段,從理解集體的內涵開始,帶領學生憧憬美好集體,延伸思考“我”對集體的貢獻,培養學生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

(一)情境:充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情境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充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本課創設的三個情境,基于學生熟知的神話故事、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事件,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集體生活對于人成長的重要作用。三個情境環環相扣:首先,通過探討唐僧師徒團隊的構成,引導學生重識集體的內涵;接著,過渡到學生自己的集體,讓學生分享、體會集體生活對自己成長的影響;最后,指引學生從過去、現在走向未來,通過對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團隊的討論,認識到個人對集體的貢獻,加深學生對集體生活影響力的認識。但在情境的使用中,對三個情境的時間分配把控不到位,第一個情境討論的時間過長,導致第三個情境在討論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團隊的成功時,鋪墊不夠,學生沒有時間深入探討。

(二)重構:將文本邏輯轉化為認知邏輯

從邏輯上看,這部分內容多種邏輯混雜,第一目說明了集體生活可以從培養責任感以及人際交往的品質兩方面涵養我們的品格,也就是從涵養品格的角度加以闡述;但第二目并沒有說明集體生活發展了人的哪些個性,而是從發展個性的三條途徑做了闡述,這給學生的知識建構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因此,筆者根據學生的思維邏輯,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將教材的文本邏輯轉化為學生的認知邏輯。在第二個情境學生聯系自己的集體生活經歷體會集體的作用后,筆者引導他們從生活經驗過渡到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梳理出教材提到的集體生活涵養品格的內容以及發展個性的途徑,然后結合前面的情境討論,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發展個性的具體內容,認識到發展個性的途徑也是集體生活涵養品格的途徑。

重構教材邏輯一方面可以突出生本地位,啟發學生從不斷拓展的生活出發,在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解決真實問題,從而有真實收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深入研讀課本。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真問題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與調整,提煉觀點,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

猜你喜歡
重構道德與法治情境
長城敘事的重構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重構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基于FPGA的動態可重構系統設計與實現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