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程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研究

2022-01-09 15:45楊濤張捷爾肖艷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2年2期
關鍵詞:雙創工程管理校企合作

楊濤 張捷爾 肖艷

摘要:本文主要從工程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人才培養的不足之處及其相關策略等三個方面,對工程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梳理,提出利用校友資源進行“雙師型”培養、“3+1”+“2+1”相結合的方式豐富實踐模式、就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進行共同設計等方式完善校企合作,旨在為工程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建設提供理論及實踐指導。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雙創;工程管理

當前,促進高校應用型人才輸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校畢業生是我國高等教育布局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要求,高校推進雙創教育工作要在專業教育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對高校開展雙創型人才培養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點。工程管理專業是一門融合技術、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綜合性學科,是中國工科教育的重點專業之一,校企合作是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必經之路。然而,目前,工程管理專業利用校企合作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上仍然擁有諸多不足之處。本文就目前工程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培養雙創型人才模式進行分析研究,就其培養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方案等作一探討。

一、工程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1.應用型人才需求大

隨著教育水平的發展,現階段的高等教育需要和以往的精英教育進行區分,以往的精英教育是基于少數大學生,其畢業之后多數前往研究所等領域發展;但目前隨著我國教育科學的推動、大學生比例的增加、大眾文化水平的提高,現代大學本科教育更偏向于大眾教育,社會需要大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前往企業發展。同時隨著行業崗位及人才需求的逐漸飽和,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越來越嚴峻。因此,培養具有雙創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以創新能力帶動行業發展、以創業促進就業是目前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務。

2.政策及行業支持

培養高質量的社會所需人才是高等本科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本科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然而,社會及行業發展影響高校培養目標,高校教育又反過來影響社會和行業發展。因此雙創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依靠學校教學的力量,還需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趨勢,依賴社會各界的力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作為實現“雙創”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政府的支持和倡導,能促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高校的合作培養體系中來,推動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建設。

3.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特點的需要

工程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工程技術知識、經濟、管理及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袄碚?實踐”結合是專業培養路徑。而學校作為人才發展的“搖籃”,主要擔任“理論”基礎的教授,“實踐”方面更多需要社會和企業的幫助。因此,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工程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要求。

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程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1)專業建設力量較為薄弱,創新教育不足

研究顯示,某些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過度注重公共基礎課,實踐教育形式化,創新教育不足,教師對BIM等新技術新研究方向的實踐能力不足;同時,專業教學中很多交叉學科的教學教師是從單一學科中抽取出來的專任教師,理論教育的培養模式單一,缺乏綜合的專業能力和持續強勁的創新創業能力。一方面,由于高校老師對新方向技術和研究能力不足,普通本科高校無法及時補充該類專任教師的任職和課程開設,對于新方向和新技術的教學多依賴學生自學或尋求校企合作的相關企業幫助,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業能力得不到及時培養。另一方面,基于該類情況下的校企合作障礙重重,首先是沒有政策的獎勵或約束,企業基于自身考慮對合作培養顯現出懈怠的狀態;另外是基于企業和學校培養目的不同,學校以學生發展為目的,而企業是以自身利益發展為前提,一旦合作缺乏互利條件便會使合作企業參與性不高,校企合作建設形同虛設。致使本科高校學生無法及時且全面學習新技術、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等,極大地削弱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實踐實習模式單一,職業能力培養時間急促

多數院校針對學生的實習實踐僅依賴“3+1”模式,即學生在本科教育前三年完成或基本完成理論教學任務,最后一年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實習和畢業設計。這種方式看似給予學生長達一年的實踐時間,實際缺乏考慮低年級和備考研究生同學的實踐機會。首先,低年級學生在前三年課程任務繁重,幾乎只能依靠寒暑假進行實踐鍛煉。但由于多數企業從自身利益面考慮并不接受低年級學生的實踐實習,校企合作作為另一種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方式也未完善針對培養低年級學生綜合素質的措施。長期以來理論教育與實踐環節的脫節使得學生缺乏職業精神、職業素質、吃苦耐勞的品質等。如果僅依賴于最后一年的畢業實習,學生職業精神及素質培養時間急促、職業涉獵范圍容錯率低,就會對充分利用應屆生身份進行職業選擇造成影響。另外,針對最后一年備考研究生的同學,如果未在前期擁有一定的實踐經歷,在應聘中和已經擁有一年實踐實習經歷的同學比較會處于劣勢。因此,如何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使其在學生低年級時期便能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3)合作模式單一,輻射范圍窄,培養效果不佳

大多數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協同培養方式多采用訂單班培養或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而“雙創”人才無論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還是創業能力都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拔高。校企合作的訂單班和頂崗實習沒有較好的與創新創業元素融合,實際不是最理想的雙創能力培養路徑,單一的培養模式會對學生的雙創能力提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學生的參與和反饋,訂單班和頂崗實習方式服務的學生數量有限,看似面向全體學生,實際輻射范圍窄,參與條件嚴格,也就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如何多維度多方面的融入企業力量,使合作方式不局限于課外實踐,實現在校期間更大幅度的達成產教融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4)校企合作機制不夠完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缺乏

推動校企合作有效進行的重要一點是合作企業的積極參與。然而我國高校校企合作仍然存在著許多合作體系散亂、合作建設形式化、合作制度不夠完善、學生與合作企業考核評價缺乏等問題;另外,針對企業為學生提供的實踐實習機會也大多依賴于教師與企業的個人關系,既沒有形成專業且規?;慕M織形式,也沒有整體納入到高校的建設及發展體系。因此,了解和分析企業與學校的需求特點,找到學校與企業需求的共同點開展合作是調動企業和雙方積極性的最佳途徑。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路徑設計

(1)加強專業建設,利用校友資源進行“雙師型”培養

2019年2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重點強調建設“雙師型”教學隊伍的重要性和路徑。建立工程管理專業校友反哺機制,學校與校友建立強有力的聯系,樹立校友精神,實現“傳、幫、帶”作用,是推進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建設和加強師資力量的合理途徑之一。例如,一方面,可以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發展論壇、校友講座等系列校友活動,推動校友與在校專業學生的聯系;另一方面,可以倡導與篩選各行各業優秀校友參與反哺教育,實行校友導師制度,實現校友和學生的一對一指導來落實“雙師型”教育的實施方案。同時,為了避免“雙師型”建設的形式主義,在建設培養過程中可以設立相關協會或部門對校友合作機制、方案設計等進行規劃統籌;完善校友、企業、學生的三方面的考核與評價指標;建立完善的培養記錄和反饋制度。層層遞進、逐代影響,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素質。

(2)豐富實習實踐模式,多培養雙創能力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鄙衔囊呀浱岬讲捎谩?+1”模式對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備考研究生同學的不利情況,文獻7提出實踐環節的實施可以采用“3+1”或者“2+1”模式,筆者認為高校不需要局限于某一種特定的實踐模式,可以將“3+1”和“2+1”模式相結合,貫穿大一至大四學生的培養方案。例如,采用“3+1”模式針對高年級學生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1”模式,即一年中兩個學期進行學校的課程學習,一個學期(虛擬學期,主要為寒暑假)學生主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踐行業和實踐方式,例如到專業領域的相關企業、傳統文化行業進行實習,參加國家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等進行社會鍛煉;同時,學校要做好倡導并及時收集崗位需求及其他實踐相關信息對全體學生進行公布。這種模式主要用來彌補低年級學生實踐實習缺乏的情況,在理論知識灌入的同時結合實踐來鍛煉自身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該模式不但可以彌補學生低年級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教育未及時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還能給予大學生職業選擇試錯的機會,進一步幫助學生進行職業選擇。

(3)優化資源配置,將雙創培養融入日常學習

根據對京津冀20所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中顯示:企業最愿意和本科院校開展的合作形式是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在此,針對合作及雙創能力培養模式單一的問題,提出將實踐教學融入課堂理論教學之中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采取校內外相結合共同制定課程培養方案和課程考核標準。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插入實際的項目式實踐活動,在實踐項目中加強理論教育,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綜合培養,不僅能讓學生在“全過程”的模擬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還能加速教師對社會實際情況的了解,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請企業人員或者行業優秀校友走進教學課堂,將行業工作者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教育相結合,不但能讓學生了解專業相關各個行業的具體工作內容,構建學生廣博的知識體系,加強其創業能力的形成,還能幫助學生完善其職業生涯規劃。

四、總結

校企合作作為國家教育發展改革的重點,其體系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共同參與。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培訓,有意識的去鍛煉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在未來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中依舊能從容實現自己的職業成就;企業積極參與合作建設,能擴大自身的知名度,將高校學生擴展為自己的潛在客戶,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學校積極建設合作形式,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完善其創新創業教育,能更快的推動學科發展和學校建設,擴大影響力,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

[2]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柳友榮,龔放.“本科教學質量”辯證[J].中國大學教學,2018,(16):7-11.

[4]王振華,等.以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8,5(40):40-43.

[5]宮培松,郭海湘.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師BIM實踐能力培養[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6):79-83.

基金項目:基于創新創業能力的校企合作協同培養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實踐研究(s202011799013)。

猜你喜歡
雙創工程管理校企合作
“四大板塊、六大支撐” 協同式“雙創”教學模式研究
山西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總數達27個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職業院?!半p創”教育辨析:基于現實審視與理性思考
由GS地產服務質量事件反思電力工程管理
淺析電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