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創意產業類專業“雙創”教育模塊建設研究

2022-02-11 09:01謝天滕文澤
湖南包裝 2022年6期
關鍵詞:新文科雙創校企

謝天 滕文澤

(大連大學美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業,創新是中國創意產業的精神指導,創業是中國創意產業的落地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中國社會如此,具體到創意產業的發展上也應該如此,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精神的引領?!督逃筷P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痹撘庖娒鞔_了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模塊的實踐探索,所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培養方案,融入專業,融入專業課程,融入課堂,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靶挛目啤备拍畹奶岢鍪轻槍Ω咝鹘y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反思[1]。新文科背景下,創意產業類專業更加需要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入,做好“雙創”教育模塊建設。

1 創意產業類專業“雙創”教育模塊建設的意義

創意產業類專業“雙創”教育模塊建設是在創意產業類專業(工業設計、環境設計、紡織品設計、廣告設計、首飾設計等設計類專業)傳統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在其專業范圍內及跨學科聯合的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和精神的人才。這就要求本科教育把創新創業的實踐部分教學內容融入專業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創新創業的基礎部分內容則可納入通識教育,開展創新創業的理論、方法、操作實踐鍛煉教育。文章力求以創意產業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建設為切入點,透過中國創意產業發展的規模和創意產業類專業教學方案設置,來研究論證創意產業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建設。通過深入考察調研,對創意產業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形成、發展、變革與創新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判斷,提出改革創新的思路,以期更好地改進創意產業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充分體現和挖掘其獨特的應用價值。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精神的引領。李克強總理注重創意,更進一步地闡述了產業與創新創業的關系,甚至論述了操作方法,即“無中生有”。李克強總理所說的“無中生有”就是對產品的創新創意延展到創意產業,“無中生有”就概括了設計特質中的新穎性、獨特性原理。

文化創意產業在現代產業形態中具有低耗能、高附加值和生態環保性等新型產業特點,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其對于國內經濟的增長與拉動承載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而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加離不開創新創業,創新是中國創意產業的精神指導,創業是中國創意產業的落地實施。研究擬探索中國創意產業的創新創業教學問題,并力圖解決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互為發展的關系,最終形成切實可行的中國創意產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建設研究成果,為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優質人才。

2 現狀分析

2.1 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創意產業近些年發展迅速,風格日臻成熟,企業規模日益壯大,逐漸成為行業中的領頭羊、中國創意產業市場的翹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 年文化創意產業競爭調研及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 年、2018 年、2019年3 個年份,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5 483.53 億、39 343.50 億、43 712.26 億 元,2019 年 較2017 年 增 加 了23.2%,增速不可謂不快。但是在規模增加的同時也顯示出薄弱之處——著名品牌并不多見。中國創意行業品牌眾多,但以小、微企業居多,而資源則快速流向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因此小、微企業雖如雨后春筍般日益增多,但由于受到市場的沖擊,危機四伏,困難重重,成活率很低,原因也多體現為產品缺乏創新。在中國的創意設計產品市場中,外資企業仍顯比重過大,一些奢侈品品牌如法國的夏奈爾、迪奧、LV 長期霸占中國市場。目前中國的創意產業人才并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創意產業在城市中所占工作人口之比與西方發達城市有明顯差距,據《經濟參考報》[3]報道,2008年日本東京、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分別為15%、14%、12%,而中國文化產業發達的首都北京和最大城市上海的比例均不到1‰,可見中國創意產業人才十分匱乏,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2.2 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建設研究現狀

中國創意產業的現狀、發展方向及對策研究者眾多,成果豐碩,但大多就產業發展思路、營銷、具體單項應用(如“數字媒體藝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等角度著眼開展研究,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則不多。而中國的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恰恰是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人才缺失,尤其缺少產業的創新創業方面的拔尖人才。

早在20 世紀40 年代,美國的哈佛商學院就已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當時提倡“創意、創新、創業”工程教育。該工程教育的目的是服務以經濟發展需求為主的國家戰略,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并不是單純地為了就業。就“雙創”教育而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多年前就力行“磁鐵教育”,該模式以“雙創”教學管理活動為突破口,覆蓋學校全員師生,為避免閉門造車,要求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樹立企業創業精神。美國其他知名院校也同樣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各院校結合學校情況和專業開設情況,各自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斯坦福大學校長John Hennessy 為了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曾經兩次離職,親自創辦前沿科技創新企業,又把創新創業實踐的體會應用到學校的“雙創”教育,并編寫了《技術創業》教材[4]。

歐洲國家的高校也十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德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長期處于世界先進行列,德國著名高校均實行企業與高校合作開辦專業的教學模式,類似中國一直倡導而執行不力的“校企融合”。德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強,愿意并主動承擔高校的實踐教學工作,大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是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完成的。法國更注重專業教育與企業技術的融合,注重把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請進實踐教學課堂,這樣學生能學習到正在實用中的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英國高校也十分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他們更重視實踐活動,重視案例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英國格拉斯哥美術學院被英國權威媒體評為設計教育的示范院校。學院開設了多個創意產業類專業——傳播設計、數碼文化、服裝與紡織品設計、首飾品設計等。他們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工作室培養為主,同時注重與大企業的合作,學院的研究項目多是與大型企業合作完成,與其合作的企業眾多,其中包括多家著名企業:福斯特建筑事務所、IBM 商業機器公司、諾基亞、愛立信等。通過實習,企業與學生有了互相了解,畢業生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3 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滿意度的調查

掌握大學生對待創新創業教育的態度是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大學生的參與,任何教改研究都是沒有價值的,是毫無意義的。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夠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能夠保障雙創課題的參與度與完成度,能夠保障改革產出優秀成果。2022 年4 月,課題組對大連大學創意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到調研數據,尤其是學生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滿意程度數據,對課題研究具有很大的幫助。調查包括美術學(師范)、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4 個專業。該問卷調查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知曉度、參與度、評價、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教師素質等幾個方面。426 名在校大學生參與了問卷調查,經過甄別確認,有效問卷388份,有效率為91.1%。

如表1 所示,創意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對“雙創”課題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頗高,其中“熟悉”23.0%,“知道”60.0%,相加占比達到了83.0%,“不知道”的占8.0%,由于各種原因而“不關心”的占9.0%,總體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認知度頗高。參與度的數據也是積極的,“主持過”的占11.3%、“參與過” 的占36.3%、“正準備”的占40%,3 項合計的人數占比達到了87.6%,“不想參與”的人數占比僅為12.4%。針對創新創業活動評價參差不齊,“很好”和“好”的評價僅占38.9%,“一般”和不愿做出評價的“不好說”占了61.1%,總體看,評價并不樂觀。通過個別訪談和數據分析,學生積極對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大創項目)的很大原因是畢業對創新學分的要求,雖然創新學分的獲取方式比較多,像聽講座、參加社團活動、加入專業工作室等活動過于零散分值也低,自然耗時也多,專業競賽獲獎分值高,但是獲取實屬不易,相比較而言,大學生也就更愿意從創新創業項目上獲取創新學分。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主動的,是因為個人興趣和對專業的積極進取而參加大創項目的。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導師素質問題,學生希望導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熱愛雙創教育事業、指導得法,這3 項的期望值都超過了90.0%,導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熱愛雙創教育事業這兩項更達到了99.0%以上。從另一個角度看,學生對導師的期望值越高說明導師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畢竟調查數據顯示的是導師應該具備的素質,而不是已經具備的素質。

表1 大連大學創意產業類專業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滿意度的調查結果

4 在新文科背景下,創意產業類專業“雙創” 教育的發展路徑

4.1 以創意產業為目標,制定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方案

創意產業類專業屬于新文科范疇,新文科建設的主要特征是“哲學社會科學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叉融合”。這就要求創意產業類專業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僅學好本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創意產業類專業應用性強,能很好地快速地服務新經濟,專業建設要加大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創新創業課題的研究中拓寬學生的專業領域,鍛煉學生應對實際問題能力,利用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課題提升學生尋找問題、探索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變傳授傳統的理論知識為解決問題而學習理論知識,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創意產業類專業的范圍不是十分清晰,正因為如此,各具體專業也才具有較強的交叉性,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置各專業互相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具有學科交叉融合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強的創意產業類專業人才。

4.2 依據高校多學科的優勢,跨學科構建雙創課程體系

新文科建設要求“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叉融合”。創意產業類專業應據此開展跨學科的課程體系建設,建設寬口徑的課程體系。國外高水平大學的創意產業類專業大多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寬口徑課程體系,以真實案例和正在進行中的項目開展教學活動,即項目教學、案例教學。融入實際案例和具體項目的教學方式培養出的學生也就具備了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中國的創新創業教改也應該從打破不同學科界限甚至利用跨界資源,根據不同高校的特點重新建構新的課程體系,增添專業課內的創新創業環節,或者單獨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像美術學院之類的專業院校應該盡量放開學生修習課程的限制,允許修習更多的跨專業學分,并計入畢業總學分。綜合類院校則具有更有利的條件,學生可以選修、輔修跨類別的課程,比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為了更好地制作UI,可以修習軟件類課程。參與UI 設計課程跨學科協同教學實踐項目的課程內容主要以藝術設計學院為主導、信息工程學院配合教學、會計學院和文學院輔助教學的方式展開,這樣能夠讓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5]。

4.3 多措并舉拓寬渠道,建設實踐能力強的導師隊伍

沒有合理的教師隊伍就做不好教學工作,沒有強大的指導教師隊伍也同樣做不好實踐教學工作,創新創業工作也是如此。各工作崗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是多元化的,社會不僅需要創意設計人才,也需要創意產業的技術性人才,還需要管理、策劃、市場營銷、造價預算等人才,甚至涉及到了創意產業的各個環節。顯然高校不可能完全擁有具備這些崗位能力的導師。因此,創意產業類專業的實踐導師隊伍可以由現有教師、外聘教師、企業導師等組成。首先,立足本校。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應盡力為教師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優化“雙創”導師資源的匹配機制,發揮高校的各種資源,鼓勵教師將科研項目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結合起來,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路徑和動力。學校教師也要加強充電,通過下沉企業等各種方式加強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鍛煉,做一個合格的指導教師。斯坦福大學校長John Hennessy 就曾兩次創辦企業,根據實踐經驗編著了《技術創業》教材,又親自講授創新創業課程,把經驗教授給學生。其次,強調校企合作,把企業相關技術、管理人員請進來,配備本校教師,共同教授指導創新創業課程,定期不定期的講座也行,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厚,原有教師也在合作中得到了學習和鍛煉。再則,為學生創造企業實習機會,聘請企業人員為實踐導師。企業導師更了解本企業的操作流程,現場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更容易讓創新創業項目取得好的成果。學校聯合具有創業經驗的企業導師建立以創業能力為主的教師隊伍,雙管齊下,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能力,建立結構層次合理的創新創業教師梯隊[6]。

4.4 融專業教學與社會實踐于一體,培養社會需要的 應用型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創意產業類專業雙創教育應該在滿足專業教育的普遍性和綜合性之外,建立起能適應學生個性化需要的創新創業平臺,盡量適應小眾需求,強化部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使之成才,讓能力突出的這部分學生脫穎而出。這就要求高校在滿足大多數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又能滿足少部分學生其他發展方向的需求,建立“課堂專業教學”+“社會實踐”人才培養體系?,F行的本科教育體系注重通才的培養,這在課堂教學中比較容易完成,對于個性化需求的專才培養則是不利的,至少是顧及不夠。這就要求高校踏踏實實地做好社會實踐工作,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創造條件服務學生的各類雙創實踐項目,利用學生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雙創活動中有的放矢,方法得當,少走彎路。具體到創意產業類專業,學生應該依據專業特點和個人興趣有目的有選擇地到企業開展實踐活動,把創新創業項目與企業經營活動相結合。比如學生申報了環境設計類的雙創項目,就應該利用校內外的資源特別是企業資源高質量地完成項目。

4.5 融創新創業教育于專業教學,構建“雙創”耦合 式課程體系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創意產業類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創新創業目標”為核心,堅持并努力實現“校企聯合”的培養目標,以創新創業項目為靶點,把課堂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在社會實踐中加以印證,使之得到運用,從而高質量完成項目。在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上,合理開設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也要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精準化補充創新創業拓展課程,對接區域產業鏈和需求鏈[7]。把雙創教育融于專業教學,在盡可能的創意類專業課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一門專業課總會有幾個知識點適合創新創業教育,強化適合雙創教育的知識點,讓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項目更好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尋找創新點,幫助學生醞釀創新創業教育項目,指導學生申報項目、研究項目、完成項目。分析創意產業的人才需求特點,把握其特點,融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學案例于專業課程,啟發、引導、指導學生把作品落地為產品。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在注重校企合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校際合作,一些省市已經陸續啟動了“普通高等學校校際合作項目”。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在論述新文科建設時說“‘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提出新文科建設的三大基本抓手之一的“模式創新”,其中包括“協同育人”——“構建跨院校、跨專業、跨行業、跨國界的協同育人機制”。本科生聯合培養是大勢所趨,高校之間學科優勢互補,互相取長補短,也是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

4.6 構建校企聯合的“雙創”平臺,實現創新創業教 育校企協同發展

早在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8],明確指出“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但是在校外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基地不是一廂情愿的事情,需要校企雙方的意愿達成一致,這就要著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了雙方目標一致及關系融洽,首先要營造創新創業教育的友好氛圍,盡力融合校企雙方的發展理念。比如,一家比較大的服裝品牌企業已經自有一個強大的設計師團隊,如果高校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僅限定在設計創意的合作范圍顯然是不夠的,它不是企業的所需,企業不會有多大的積極性。高校服裝專業實驗室往往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科研實力雄厚,企業的新產品開發需要這些設備,校企雙方科研以此為基礎首先展開技術合作,然后慢慢滲透融合為包括服裝設計創意在內的全面合作。例如,中國一家服裝院校參與了北京冬奧會的服裝項目,其中國家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堡壘”綜合保暖系統、抗新冠防疫套服等科研項目便是聯合20 余家合作單位共同完成的,產品設計美觀,材料合理,制作精良,成效顯著。構建校企聯合的“雙創”平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校企協同發展,還包括利益分配在內的合作政策的制定、創新創業成功率的各種保障措施、及時動態調整“雙創”教育方向等內容。需要強調的是,校企聯合要見成效。要加大學術成果轉化效能,以“科研驅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高校還要主動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融入地域性教育資源。應提升“區塊鏈接”水平,構建“大學群”“區域藝術設計教育群”,通過“互聯網+”的理念介入完善“金課”分享運行機制。唯其如此,才有能力培養出“跨界融通”的新時代藝術設計高水平人才[9]。

5 結語

經過多年努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大學生對“雙創”項目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參與度也大幅提升,創意產業類專業也在一同成長,甚至由于其專業實用性強的原因勢頭更加迅猛,可以說形勢喜人。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創意產業類專業建設怎么才能恰當有效地服務新文科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應堅持模式創新,積極改變傳統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論化、精英化問題,變形而上為接地氣的、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實踐創新模式。創意產業類專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更多依賴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在當前科技大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把高科技手段融入其中,進一步激發創意產業活力,樹立知識產權意識,增加作品的高附加值。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課題組認為應從“制定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方案”“跨學科拓寬雙創課程體系”“建設實踐導師隊伍”“融課堂專業教學與社會實踐于一體”“構建創新創業耦合式課程體系”“構建校企聯合的‘雙創’平臺”等幾個方面入手,著力打磨創意產業類專業“雙創”教育模塊,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新文科建設。

猜你喜歡
新文科雙創校企
立足“農”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圓夢星之火,助力“雙創”加速跑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