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語文課堂德育實施路徑

2022-04-06 08:13黑龍江省嫩江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黑河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德育思政

黑龍江省嫩江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趙 娜

新時期如何給予中職生情感教育,是中職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務。中職語文在實施德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豐富的人文思想、鮮明的人物特征、文字傳達的直觀性、古今中外內容的豐富性,都充分體現了中職語文教學在學生思政教育方面至關重要的地位。思政理念融入語文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把課程思政落實到語文教學中。

一、中職語文教學在踐行課程思政新理念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課程地位的偏差影響中職語文思政作用的發揮

中職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等現象,很多中職學校尤其是技能型院校,將學校的辦學宗旨定位為“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偏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弱化了人文素養、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養成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現象。中職語文教學的課程定位也由原來的不夠重視發展成現在的普遍邊緣化,大幅減少課時量,影響了中職語文在課程思政教育中優勢作用的發揮。

(二)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中職語文思政教育的質量與效果

在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職生不完全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卻存在極大的就業壓力,學好技能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很多中職語文教師只注重“授業、解惑”而忽略“傳道”的精髓,片面地認為教師的任務僅限于語文課堂上、語文課本內,思政教育僅僅是班主任、政教處的工作,與語文教學無太大關聯。這些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墨守成規,不能充分利用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引導、感染和教育。

(三)教材內容的選擇影響了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效能

中職語文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學內容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教育的質量。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了對學生不但要有中文知識的積累,更要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德育。不同版本的中職語文教材根據不同的編寫情況,部分教材存在選取內容生澀,可挖掘深度不夠,思政教育理念不強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語文課程德育的開展,弱化了中職語文思政教育的效能。

(四)教學科目界定不清,影響中職語文思政教育的教學定位

思政課程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學校獨立開設的一門課程,是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愛國主義、革命傳統的重要課程,是對思想政治教學體系的顯性教育。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課程與思政工作同向而行,它主要滲透到各類課程中,是思想政治教學體系的隱性教育,包括價值觀、人格形成和政治認同等一系列教育任務,現在的中職教育常把思政課程等同于課程思政,這影響了中職思政課程的職業教育定位,也影響了中職語文教學課程思政的職業教育定位。

二、探索思政新理念下的中職語文課堂德育實施路徑

(一)靈活教學方式方法,讓德育具有“情境化”

語文課堂僅利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單純的知識傳授,久而久之勢必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既不能是狂風暴雨式的填鴨式教學,也不能是唐僧念經般的無限循環,要以學生為主,針對文本內容、文章主旨、主題信念,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尊重中職生的個性特點,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真正去感同身受,讓他們從內心里去認可課文中的觀點,并熱衷于分析、探討,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角度去考量,因勢利導去分析,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緊跟時代步伐,有理有據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作為新時代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新技術、多媒體去提升中職語文課堂的藝術力和吸引力,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與道德意識,賦予傳統的中職語文教育以全新的風貌、特點和魅力,適當開展課余文化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激發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民族情懷,課后思政教育活動,是中職語文課前與課堂思政的有效延伸。綜合實踐活動要落到實處,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在發展特長和激發潛能的同時,感受中華語言文化的厚重底蘊和社會責任感的深刻內涵,進而實現中職語文知識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充分挖掘教材深度,讓德育具有“語文味”

新理念需要新的教學范式予以落實。語文教學要“形”“神”兼備才能讓德育具有“語文味”。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項綜合性活動,都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形”。抓其“形”就是要教師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而語文課堂的“神”不僅是要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將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科學態度、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其宗旨。如何恰當的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是每一位中職語文教師的必備技能。作為語文教師,必須了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脈絡,與時俱進,將課內外知識融會貫通,找準思政“觸點”,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思政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中職語文教材選材語言優美,題材豐富,具有典范性、引領性,中職語文教師要將思政理念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全過程,深入挖掘適合開展德育的名篇,引導學生感悟文化的獨特魅力,從古至今、由此及彼,由課內到課外,在文學的世界中發現并感受其中所迸發出的愛國主義情懷、職業道德素養,將中職語文教學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有機融合。只有充分發掘語文教材的“形”與“神”,做到形神兼備,才能將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價值落實到位,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成為德才兼備的中職學生。

(三)抓住課堂教學細節,讓德育具有“生動性”

教育細節決定教育效果,青春期的學生敏感而多思,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和表揚。在中職學校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努力程度不夠,不愿主動參與課堂上的研究性學習等現象,這些都為德育的滲透設置了重重障礙。如何巧妙地抓住課堂細節進行德育,潛移默化地將德育融入到每一個教學小環節,成為考驗每一位中職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智慧的難題。

從細處著眼,把握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在思政教育中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動起來重視學習體驗,關注內心,讓教育貼近生活,貼近自然,如設置課前五分鐘“真情告白”演講、“巧舌如簧”辯論賽、讓“時事熱點”進課堂……引導學生對時事和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和個人思想展示的舞臺,學生既能在這個環節中展示自己,提升言語交際能力,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信心,豐富學生生命內涵,鑄就使命擔當精神,彌補初中時期學業上帶來的挫敗感。每次針對學生提出的觀點,引導大家共同研究討論,關注時事熱點,了解時政新聞,跳脫出自身生命的關注,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產生更多思考,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

(四)完善課堂評價體系,讓德育更具“精準度”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如聽、說、讀、寫等,主要是評價學生對知識和工具性學科的掌握,為學習專業技能服務,雖然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師將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納入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目標和評價內容,但所占比例很小,根據當前課程思政教學的要求,科學制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標準迫在眉睫。

語文課程的精髓就是“文以載道”,中職語文以工具性、人文性為特征,闡釋真理,弘揚精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學方式,明確中職語文的學科功能和定位,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從教學資源、課程設置、師資培訓等方面為中職語文課程擴大發展空間,將人文精神灌注其中,提升中職語文學科的思政教育地位。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念要深入到位、無偏差;教師授課思路要清晰明了,教學過程要流暢具體;課程思政案例數量要豐富,選材要恰當,要充分體現時代性、針對性和科學性。語文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要深入融合;案例嵌入方式“水到渠成”,不強硬,不生澀,將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及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根植在學生心中,并生成不同個體的體驗與反思,將課程的德育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形成正確的主流價值觀。

(五)提高中職教師素質,讓德育更具“保障性”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師德師風是教師職業規范,是從教者的職業道德要求。語文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也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要有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味。一個負能量的教師永遠也教不出積極向上的學生。所以在考察教師專業素質的同時,教師的個人素質也要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要明確中職語文教師的崗位職責,強化中職語文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現代化教育理念。

學校要建立長效的教師學習體系,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要鼓勵語文教師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牢記教書育人的職業操守,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拉近師生心理距離,以“親其師,信其道”為指引,與學生展開平等的心靈對話,堅持把“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的教育擔當放在首位,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思想,言傳、身教結合一體,切實形成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職業風范。

(六)加強教師培訓學習,讓德育更具“生長度”

提高教學質量,需要結構優化的教師隊伍。強化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既要注重教師專業知識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培養,也要強化對德育意識、德育能力的培訓與指導,讓教師互助引領,形成教師的發展自覺。促進思政教育與各學科教學融合,一定要加強對教師師德的專業內涵與道德自覺性的培養,在中職語文師資培訓中,要把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讓教師學習并深入研究語文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學理念,建立教師文化與德育兼修的終身學習體系。教師必須不斷提高研究力、學習力和教學力,在培訓中著重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消除職業倦怠,做到課堂有紀律、言論守規矩、專業有底氣、職業有素養。強化教師對德育工作的認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擔當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職責,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進、在改進中加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擁護者、傳播者、踐行者和指導者。師德培育是對教師能動性的喚醒,應側重教師的精神和思維,激活教師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意識,讓教師在教學中把握住德育時機,創造最佳的德育氛圍。在語文教學中不能本末倒置,因為思想教育而置教學知識于不顧,也不能只顧教學對德育敷衍了事,這樣都會破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

(七)建立學科聯動機制,讓德育更具“融合性”

德育是一個三維立體空間,要求學校常規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生日常管理必須相互支撐,學校要以“德育”為核心,基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搭建校本課程整體框架,探索多元化課程教學模式,完善各學科教學的相互融合,形成特色化育人體系,讓德育在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逐漸豐盈。

在探索構建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實踐過程中,學校要構建“1+N”課程思政教育師資隊伍,讓班主任工作、學科課程教學、思政課程教學三者成為中職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學校應建立班主任、語文教師、思政課教師定期聯動研討機制,形成班主任、語文教師、思政課教師組成的德育教師團隊,采用雙責任人模式,通過制度、工作方案等建立班主任、語文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研討的平臺,方便三個團隊的教師共享思想政治教學理念、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資源,使教學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鍛煉思想、培養行為的過程,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效果。

三、思政新理念下的中職語文課堂德育應注意的問題

中職語文教學滲透思政理念,強化德育,并不是要求語文課堂上全盤德育。思政新理念下的中職語文課堂德育要突出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導向,培養學生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探究和思維等能力,對于思政教育如何融入教學,融入程度怎樣界定,必須反思為什么、怎么做。反思的關鍵是教育管理評價層,整改的關鍵是教師。

(一)學科特點不能丟

語文課有自身的教學目標,教學體系,評價方式,教師要把握好教學中的度和契機,避免舍本逐末,在“授業解惑”的同時,做好“傳道”工作,依托中職語文課堂,思政教育要從語文學科實際著手,了解語文教材所處的工具性、人文性,德育隨著教學進度隨機進行,因材施教。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珍視經典文學作品,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判斷性鑒賞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以獲取最佳德育效果。

(二)目標定位不能亂

思政課程化不代表課程思政化,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和語文課的德育滲透目標不能混淆。中職語文課程與思政教育高度一致,兩者有機結合,顯示出良好的教育價值。中職校的德育基于學校的學科教育,主渠道是思政課,支流渠道是各學科的教育教學,德育各有特色渾然一體,教育目的終將百川歸一。中職語文課堂要深入挖掘中職語文教材中的思政觸點,加強課程思政的滲透與培養,使中職語文課堂與思政理念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德育的大樹才會生機勃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總之,如何利用課程思政新理念來提升中職語文教學的德育實效,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一領域中還沒有與之相應的“新方法”。中職語文教師要立足中職學校學情和教學實際,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宗旨,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挖掘語文思政教育資源,優化語文課程思政內容,創新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探索思政視域下中職語文課堂德育的有效途徑,為中職生日后實現自身道德素養的主動提升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思政課“需求側”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