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下民辦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2-07-01 22:59王丹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2年12期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雙師型產教融合

摘要:在產教融合的新形勢下,民辦高職院校必須堅持“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校的辦學品質。本文在產教融合視野下論述了“雙師型”教師的標準,重點分析民辦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并從學校層面探討了相關解決方案。

關鍵詞:產教融合;民辦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大特色和重點,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識。2018年1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繼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引領帶動各地建立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睘楦呗氃盒=處熽犖榻ㄔO指明了方向。2019年8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突出‘雙師型’教師個體成長和‘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相結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優化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大力提升職業院?!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進一步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在實施人才培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等方面應發揮自身優勢,推動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校企、產教合作育人,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如何盡快地培養出一支高質量、專業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當前,業內“雙師型”教師的定義基準主要有三類:一是“雙證書”,既有教師資格證,又有職業技能資格證書,這也是最廣泛應用的標準;第二,具備“雙素質”,既有教師基本素質,又有技師素質;三是“雙職稱”,既要有高校教師系列專業職稱,又要有工程人員系列專業職稱。無論是何種標準,都要求教師同時掌握教育教學基礎能力和職業技術技能,即所謂的“雙能力”。

然而,民辦高職院校由于自身發展的因素,在產教融合下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理解不夠透徹,培訓機制不夠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存在諸多問題。

一、產教融合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困難問題

(一)師資引進渠道較單一,“雙師型”教師數量與素質較薄弱

盡管國家、社會提出“雙師型”教師概念多年,但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在引進人才時,仍然把重點放在有高校經歷的教師和師范院校畢業生身上,面對企業人才的招聘要求則比較高,用人方法也較保守。許多民辦高職院校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數量達不到要求,教師具備“雙證”,但在“雙素質”方面還存在不足。許多民辦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實踐教育能力考核不到位,作為骨干的青年教師承擔著大量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同時也受到培養成本、名額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其在企業的實際逗留時間不長,難以提高其實踐技能。在產教融合的大環境下,如果不能在校企間形成一種長久的協作關系,無法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起一個利益共同體,那么,專業教師就不可能走上企業生產一線,實踐能力很難顯著提高,實踐教學只能浮于表面,進而直接影響到“雙師”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優化,隊伍不穩定

民辦高職院校通常根據其開設的專業需要進行教師招聘,聘用的大多是剛畢業不久的青年教師,這樣的教師因缺乏足夠的工作經驗,往往沒有“雙師”的資格。有的教師即使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但因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導致教師隊伍中“雙師”比例偏低。由于民辦高校的運營經費和提供給教師的平臺等因素,在經歷了數年的成長后,青年教師對自身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可能會流向公辦院校以尋求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或者因為薪資待遇選擇跳槽到以前實踐過的企業工作。此外,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是“雙師型”教師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補位作用,隊伍的穩定性不強。以上因素都會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整體結構難以優化。

(三)“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不完善,激勵措施不全面

由于存在學校運營費用和辦學成本問題,民辦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雙師”培養投入不足、培訓體系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目前,國內很多民辦院校均出臺了本校適用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但認定后的“雙師”將如何繼續提高,如何服務于產教融合,沒有明確的統一規劃,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培訓計劃和系統的培訓方式?!半p師”的激勵措施也較為單薄,與普通教師之間沒有拉開差距,難以真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二、產教融合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通過開拓人才引進渠道、構建教師平臺、健全教師培養制度和完善教師激勵機制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民辦高職院校將可建立一支結構合理、職業道德崇高、素養先進、技術嫻熟的高水平專業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為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夯實根基。

(一)開拓“雙師型”人才的引進途徑

民辦高職院校要充分結合國家、地方人才政策和區域產業發展情況,制定本校人才引進辦法,除了利用傳統的招聘平臺、人才市場外,還應積極開拓新渠道,通過行業企業引薦、新媒體宣傳、自媒體挖掘等多種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如:行業企業名師、名匠,帶頭人等。不僅要保證“雙師型”(培育中)教師的數量達到標準,還要注重教師的實踐能力,把“雙師型”教師的標準真正納入人才引進工作當中。

(二)共享學校和企業資源,建立“雙師型”教師建設平臺

民辦高職院校自發建立園區、企業互動交流平臺,聯合成立“雙師型”師資培訓基地,實行“學校、園區(協會)、企業”三位一體的模式,由學校主導,以園區(協會)為平臺支持、以企業為基地主體,在基地建設和教師培養培訓過程中,學校與園區(協會)、企業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對教師的專業技術技能、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培訓工作。教師通過培養培訓基地開展社會實踐,了解行業、企業運作模式、流程、產品技術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熟悉行業、企業相關崗位職責、產品工作標準、技術條件、采用規范、質量管理體系、企業文化等,學習所教授的專業在生產實踐中運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等。

(三)健全“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

依托校外基地,建立“雙師型”教師的分級分類培養體系,學??梢赃M一步細化、完善教師培養機制,制定校本培養計劃。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職稱的教師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和方法,例如:中級職稱以下的優秀青年教師主要以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為主,具體內容為熟悉企業的工藝流程和技能操作,方式可采取跟崗培訓和返崗教研相結合;中級以上的骨干教師以專業技術技能的提高為主,主要內容為實訓教程的編纂、精品課程的開發及技術研究開發;企業引進的實訓課程教師主要面向項目拓展、學生見習及實踐設計等工作。

(四)完善“雙師型”教師績效考核激勵機制

學校增加經費投入,借鑒公辦院校及其他同類兄弟院校優待“雙師型”教師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在工資待遇、社會福利、平臺構筑等方面給予“雙師型”教師更多的支持。為真正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民辦高職院校還可以與社會企業合作,共同研究制定“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圍繞“雙師”內涵,激勵能力、素質達到標準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李丹.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前沿,2018(5):39.

[2]黃瀚玉,曾紹倫.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與策略——基于政策文本及內容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9(11):73-79.

[3]鄒豫榮.產教融合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2):12-13.

[4]黃碧龍.產教融合背景下民辦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團隊建設路徑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2):83-85.

[5]唐衛紅.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及其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11):81-82.

[6]吳德.高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對策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5(8):184-185.

[7]郭雪.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技術型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中外企業家,2020(12):177.

[8]姚媚.校企合作視域下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2):17-18.

[9]顧志祥.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職教論壇,2019(2):99-102.

作者簡介:王丹(1986-),女,四川西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師資隊伍建設與教師發展。

猜你喜歡
民辦高職院校雙師型產教融合
民辦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研究
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對職后培訓激勵制度分析
“互聯網+”時代民辦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辦高職院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實施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吉林省經濟轉型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影響
新時期民辦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