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虛無主義的問題表征及其文化哲學批判

2023-06-08 23:39顧友仁
江淮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問題表征文化自信

顧友仁

摘要:近代以降的文化虛無主義思潮,試圖否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消解唯物主義歷史觀和文化觀,摒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干擾黨和國家思想文化建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旗幟,立足文化本體論和方法論,批判文化虛無主義的唯心主義及形而上學傾向;立足文化價值論和實踐論,批判文化虛無主義的偽取消主義及先驗主義立場。明晰文化虛無主義批判的實踐指向有助于增進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虛無主義;問題表征;文化哲學批判;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0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23)02-0108-008

文化虛無主義發端于近代中國“三千余年一大變局”[1]的歷史語境下,中西思想文化交鋒較量和諸般思潮學說迭起的變革時期,是在近代中國人探索中國出路和文化發展方向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錯誤思想傾向和文化思潮。就其歷史形態而言,文化虛無主義是在中華民族救亡運動時期,作為全面文化反思的產物出現,再至20世紀80年代“文化熱”時期的中西文化論爭中也作為沉渣泛起,雖形態各異,但連綿不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保?]90在新時代,文化虛無主義思潮在我國思想輿論界依然以不同面目出現,且傳播手段更趨隱蔽,需要我們及時正本清源,系統詮釋并揭示文化虛無主義的敘事面向、問題癥候及其價值陷阱,從我們黨批判文化虛無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好地維護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及思想文化安全。

一、文化虛無主義的問題表征和價值陷阱

文化虛無主義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強調的是“人的精神價值追求本能化、生理化……使個體本能或生理的需求超越社會的歷史的規定”[3]的價值目標,對于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國家的認同和文化血脈的傳承,對于我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并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起著破壞與消解作用,需要我們引起重視并予以批判。

(一)文化虛無主義的“解構”意蘊和“異化”話語

批判文化虛無主義,需要厘清其問題癥候??v觀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百余年中國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發展歷程,文化虛無主義的敘事面向和致思邏輯是清晰的,那便是否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消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體而言,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檢視。

首先是傳統文化虛無主義,即形而上學地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價值根基,主要包括三種論調。一是“劣質文化論”。持論者或將傳統文化視同糟粕,提出“華夏民族劣等論”等錯誤論調;或將傳統文化歸結為封閉性文化,認為其是人和民族的退化;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相對立,認為其早該退場;或將作為傳統文化之表征的龍和民族英雄妖魔化,認為其是中國人背負數千年的精神包袱。二是“文化斷裂論”。持論者或是鼓噪“明亡之后無華夏”的謬論,或是逢迎“崖山之后無中華”的讕言,或是散布中華文化“無根性”的荒腔,或是重復“中華文明西來說”的陳詞濫調,意圖否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傳承,影響中國人文化自覺與自信。三是“全盤西化論”。持論者或以文化反思為名,宣揚“西方文化先進論”,誘導中國人摒棄傳統文化;或以文化討論為形,編造“黃色文明沒落論”,推銷西方“普世文明”范式;或以文化選擇為因,將西方文化塑造為世界文明,以求西化或分化中國人。

其次是革命文化虛無主義,即以抽象人性取代階級性,以改良拒斥革命,意圖否定我們黨對于中華民族精神和歷史大義的堅守,消解中國革命文化基礎,主要涵攝三種論調。一是“美化侵略論”。持論者或胡說西方侵略有助我國現代化,宣稱“侵略有理”;或抬高殖民文化遺跡,宣傳“侵略有功”;或論證外來侵略“進步性”,宣揚“侵略有利”。二是“解構英雄論”。持論者或戲說英雄作為,篡改歷史事實,詆毀英雄形象;或編造所謂“真相”,扭曲事實,“證偽”英雄事跡;或拼接歷史素材,碎片革命史實,消解英雄精神。三是“異化革命論”。持論者或以抽象人性取代階級性,否定革命作用,虛無革命事業;或肆意傳揚“革命破壞說”,否定革命的價值和精神;或散布“革命制造”謊言,宣揚改良,否定革命所帶來的進步意義。

再次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虛無主義,即營造文化假象,虛構文化矛盾和模塑文化話語,以宣揚西方文化價值觀,推行“和平演變”,主要呈現三種論調。一是“誤入歧途論”。持論者或以批評激進主義,否認我國思想文化建設的正當性;或以宣泄“傷痕”,質疑我國社會主義道路合理性;或以散播“社會主義變質論”,制造思想混亂;或以“歷史終結論”,誤導我國文化發展。二是“指導思想多元論”。持論者或以“社會主義失敗論”,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或以扭曲改革觀,腐化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或以“精神傳銷”,傳播歪理邪說,擾亂黨心民心;或耽于媚俗炒作和快餐化敘事,以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中國人,干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三是“普世價值論”。持論者或抬高西方經濟理念,打造其“普適性”;或鐘情西式民主,主張其“正確性”;或鼓吹“文化取消主義”,破壞中國人文化自信;或做局炒作網絡熱點,建構西方價值“神話”,以消解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二)文化虛無主義的邏輯機理及其價值陷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保?]文化虛無主義,以虛無為表征推行“文化取代主義”,試圖在中國建構“去民族化”“去歷史化”和“去意識形態化”的文化敘事,需要我們高度警惕,及時澄清其邏輯機理和價值陷阱。

首先,文化虛無主義雖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話語表現不盡相同,但其“歷史—當下—未來”的文化敘事邏輯,同其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記憶的解構,對于革命文化的異化以及對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價值的消解是相一致的。這種文化虛無主義的歷史性敘事,以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民族性、革命性和先進性為鵠的,試圖以文化層面的“顏色革命”,去否定我國革命的正當性以及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進而否定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解構人民群眾的民族認同和家國情懷。

其次,文化虛無主義雖然在不同實踐語境的價值訴求各有不同,但其“反思—質疑—重評”的文化建構邏輯,同其對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消解,對于社會主義文化自覺自信的解構是相互聯系的。這種文化虛無主義的政治性敘事,以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人民性和主導性為指向,試圖以價值層面的“轉基因工程”,去破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礎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間的精神紐帶,削弱民眾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進而降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破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心理基礎。

再次,文化虛無主義雖然在不同論域的言說方式各有側重,但其“丑化—矮化—西化”的文化發展邏輯,同其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的虛化,對于我國思想文化發展的阻礙以及對于人類文化包容性發展的否定是密切關聯的。這種文化虛無主義的時代性敘事,以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性、合理性以及和合性為抓手,試圖以表達層面的“文化冷戰”,去破壞中國文化形象,干擾人類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消解民族和國家的人文精神,編織“西方文化帝國主義幻夢”,妄圖阻擋人類文化發展的時代步伐。

對于文化虛無主義的問題表征及其價值陷阱,我們黨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進行了深入批判,以廓清黨和國家思想文化建設路向,建構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

二、文化虛無主義批判的話語邏輯及歷史鏡像

文化虛無主義的用心昭然若揭,即利用近現代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艱難求索復興道路的機會,將虛無主義意識滲透進我國思想文化發展的時空之中,妄圖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價值取向。因此,需要我們基于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視域,及時揭示其問題癥候和價值陷阱,解構其話語邏輯和歷史鏡像,深化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文化虛無主義的批判實踐。

第一,高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旗幟,開展文化虛無主義的本體論批判,解構其唯心主義話語傾向。在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視域中,不同時代的文化主體,作為其感性活動表達方式的思想意識和文化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同其對所處世界之本質的認知、生活境遇以及對自身存在狀態的不同理解息息相關。就此維度來審視,文化虛無主義實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作為歷史的產物,文化虛無主義在中國的產生,有其社會現實的因由。近代中國,飽受列強凌辱和階級壓迫之苦,一些于民生凋零且救國無路中苦悶彷徨的知識分子,在物質和制度層面的探索失敗后,試圖通過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全面否定來尋求出路,這就為文化虛無主義思潮的產生提供了思想土壤和現實邏輯。然而,他們得出的卻是一種歪曲的乃至錯誤的結論。他們無視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之“源”,堅持從主觀預設和價值偏見出發,去建構中國文化發展之“流”,在試圖破除中國文化自我發展的本體自覺和本源自信的同時,有意將西方文化標榜為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唯一進路,不僅背離中國文化發展的本體存在基礎,而且有違人類文明演進的基本規律,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種反動,必然陷入主觀主義和歷史文化宿命論的窠臼。

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保?]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李大釗和陳獨秀較早展開了對文化虛無主義的批判。面對20世紀初中國思想文化界較為盛行的關于古今中西文化形態水火不容的言論,李大釗及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宇宙的進化,全仗新舊二種思潮……我確信這兩種思潮,都是人群進化必要的,缺一不可?!保?]431他進而指出:“東西文明,互有長短,不宜妄為軒輊于其間?!保?]308他強調“我們承古人的生活,而我們的子孫,再接續我們的生活”[7],“列寧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我們應該服膺這種精神”[8],以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歷史作用,批判文化虛無主義。相較于李大釗,陳獨秀更為直接。在建黨前夕,他便刊文抨擊虛無主義思潮對于青年的消極影響,認為“一切都否定了……所以他們眼里的一切墮落行為都不算什么,因為一切都是虛無”。[9]43基于此,他批評虛無思想“是中國多年的病根,是現時思想界的危機”[9]43,并呼吁“我們現在的至急需要,是在建立一個比較最適于救濟現社會弊病的主義來努力改造社會”[9]99。針對美化侵略的論調,陳獨秀指出:“一切帝國主義者對于我們的剝削與踐踏是一致的……鼓吹什么美國是中國人之好友等等,都是中國民族運動中之奸細?!保?0]252針對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傳統文化虛無主義,毛澤東和鄧小平也從歷史本體論視角予以批判。毛澤東指出:“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保?1]708“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11]534。鄧小平則號召所有文藝工作者,都應當“認真鉆研、吸收、融化和發展古今中外藝術技巧中一切好的東西,創造出具有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的完美的藝術形式”[12]210。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應充分重視和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這是文化自覺的題中之義。所謂文化自覺,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歸。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 [13]。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于文化虛無主義的本體論批判,標志著我們黨對于文化本源問題認識的深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中國人文化自覺意識的形塑和強化。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開展文化虛無主義的方法論批判,解構其形而上學話語傾向。在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視域中,辯證否定觀既是一種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從哲學維度研究文化問題的基本方法,在人類文化世界具有普遍適用性。就文化發展的基本邏輯而言,不同文化主體對于社會文化形態的認知認同和信仰建構,都是在這種辯證的“揚棄”過程中實現的。就此維度來審視,文化虛無主義則是一種形而上學。它一方面以非黑即白的形式主義方法論對待中國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否定其精華,意圖閹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民族基因,湮滅其時代屬性,拒斥以“批判繼承”為原則立場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觀。另一方面,文化虛無主義還堅持以孤立主義眼光看待中國文化的發展道路,試圖以所謂的現代性去改造中國文化的民族性,以西方文化一元論的話語霸權去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系統,擠壓中華文化生長空間。

從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發展歷程看,文化虛無主義的這種形而上學的方法論,從一開始便是其批判的對象。早在20世紀初指導俄國社會科學建設實踐時,列寧便指出:“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保?4]面對革命和建設時期出現的文化虛無主義在方法論上的形而上學傾向,即教條化馬克思主義者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否定、誤讀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解構英雄論以及片面割裂世界性與民族性之關系的“全盤西化論”及其消極影響,在革命時期,毛澤東曾告誡全黨:“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把國際主義的內容和民族形式分離起來,是一點也不懂國際主義的人們的做法?!保?1]534毛澤東在批判“全盤西化”思潮時指出“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11]706。在領導文化建設過程中,周恩來也要求“對于我們的民族傳統,不能采取粗暴的態度”[15]148,并稱那種“否定一切,不一分為二……不是毛澤東思想”[15]369。針對革命時期“錯認為英雄、英雄主義都是舊的名詞、舊的事物”,是“個人主義的產物”的認識,朱德在批評其給中國革命造成“一個重大的損失”[16]116的同時,倡導在軍隊中開展“新英雄主義運動”,認為其“是我們推進工作、培養干部和教育群眾的很重要的方法”[16]119。對于改革開放新時期出現的文化虛無主義,鄧小平批駁了傳統文化虛無主義的教條主義錯誤,強調要“劃清文化遺產中民主性精華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12]335??档抡f過,文化就是“有理性的實體為了一定的目的而進行的能力之創造 ?!保郏保罚葜袊伯a黨人對于文化虛無主義形而上學方法論的批判,不僅有利于我們及時廓清黨內出現的錯誤認識,也為我們黨制定文化建設正確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第三,堅守馬克思主義文化價值觀,開展文化虛無主義的價值論批判,解構其偽取消主義話語傾向。在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視域中,一個特定的文化選擇模式的模塑,通常是建立在相應的文化圈層或文化群落之整體性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對于該圈層或群落中的每一位文化主體而言,在其成長和成才的社會化過程中,則往往內在地包含著其對于社會主流文化精神、文化價值、文化習慣和文化信仰的認同與選擇。就此維度來審視,文化虛無主義可謂一種偽取消主義。它崇尚并宣揚資本邏輯和抽象人性,誘導人們通過追逐“虛無化”文化以滿足感官欲望,由此否定了人的歷史性和社會性,虛化人們對于民族國家主流價值的皈依,使得人類文明的發展降格為庸俗的生物進化或止步于單純的物欲追求,這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的臣服,也是對人本身的文化存在、人類社會的文化屬性以及人類文明生命化存在及其基本價值的否定,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價值的傳播和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在領導蘇俄文化建設實踐中,列寧曾批評文化虛無主義的這種偽取消主義的價值立場。他指出:“只有確切地了解人類全部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只有對這種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保?8]334他還強調,“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18]374。新中國成立后,在討論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時,毛澤東歷來反對“全盤西化”的主張,強調:“不要全盤西化。應該學習外國的長處,來整理中國的,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應該越搞越中國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保?9]

20世紀80年代初,面對東西方經濟技術的差距,加之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滲透,我國思想文化界出現了一股文化虛無主義思潮。這波思潮,主要以否定傳統文化、異化革命斗爭和傳播“普世價值”為特征,在價值觀層面呈現出偽取消主義傾向,給我國剛剛起步的改革開放帶來一定思想沖擊和價值困擾。面對這股由文化學術界蔓延至政治思想界的文化虛無主義思潮,鄧小平批評說,“有一些同志……興趣不在批評資本主義而在批評社會主義”[20]40-41,批駁一些人“熱心于寫陰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編亂造、歪曲革命的歷史和現實的東西”,并指出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20]42-44對于20世紀末的文化虛無主義思潮,江澤民同志提醒全黨,“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是錯誤的、有害的”[21],要“特別注意反對那種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崇洋媚外思想”[22]627。他還強調:“決不能引進西方資產階級的那套所謂‘民主、‘自由的制度。全部中國近代史證明了它們在中國的破產?!保?2]552針對世紀之交的文化虛無主義謬論,胡錦濤同志要求全黨,對于“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23]317,“對腐朽沒落的思想文化絕不能任其泛濫。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和批評”[23]686,以幫助群眾“提高抵御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能力”[24],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針對社會上的一些人“妄自菲薄,總覺得中國什么都不好、外國什么都好……盲目跟風,對我國發生的事情用西方價值觀念來評判”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及時提醒全黨對此“要有清醒認識,更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思想輿論工作和斗爭”[2]120。

第四,秉承馬克思主義實踐文化觀,開展文化虛無主義的認識論批判,解構其先驗主義話語傾向。在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視域中,實踐是人的本質力量,是不同文化主體認識和改造世界,習得文化認知,形塑文化認同,打造文化生活方式,建構文化信仰和形成一定文化慣習,進而積淀特定文化圈層或群落之文化傳統的基礎。人類所追求的“詩意的棲居”,既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一種文化追問,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文化的一種真理性的展示。就此維度來審視,文化虛無主義又是一種先驗主義。它無視中國文化賴以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實踐基礎,有意割裂主觀和客觀、存在和意識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夸大文化意識的獨立性,脫離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需求,對文化的性質內容及其社會存在進行預設性分析和評價,意圖虛化中國文化的社會實踐基礎,消解中國文化的民族基因和時代精神,推動中國文化走向泡沫化和碎片化,進而淪為西方文化的附庸。針對文化虛無主義的這種認識論傾向,恩格斯早在批判當時德國社會“包括哲學在內的歷史科學領域內”的折中主義和功利主義時,便提出“德國的工人運動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繼承者”[25]的論斷,強調工人運動實踐對于文化的本質力量顯現作用。

中國的文化虛無主義有其最初產生的實踐土壤,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自由解放的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毛澤東同志莊嚴宣告:“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26],以堅定文化自信回擊文化虛無主義。面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思想文化的現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細致考察文化虛無主義新特征,在創造性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深耕新時代文化話語權建設的實踐中,對于文化虛無主義開展了深入的認識論批判?;隈R克思主義文化哲學敘事,在2014年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便提出“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5]83的論斷,在黨內首次明確提出開展文化虛無主義批判的哲學命題和文化使命。同樣基于實踐,他敦促哲學社會科學界“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27]324。在文藝創作上,針對“有的作品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28]124現象和網絡上“詆毀、惡搞、丑化英雄人物的歪風”[27]218,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保?8]460他還批評社會上少數人企圖否認或美化侵略的傾向,強調“任何否認侵略歷史甚至美化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言論,都不能不引起中國人民和亞洲國家人民的極大憤慨、嚴厲譴責、高度警惕”[29]674。他批判那套“‘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及“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的思想和行為,“是沒有前途的”[28]135;并一再告誡全黨:“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2]155,以批駁指導思想多元化的言論。誠如政治哲學家柯亨及文化人類學家哈里斯所言,文化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式樣的系統” [30],是“社會成員通過學習從社會獲得的傳統和生活方式”[31]。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時期對于文化虛無主義思潮的認識論批判,為我們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礎。

三、文化虛無主義批判的實踐指向及其經驗

在當前思想文化及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復雜、捍衛國家文化主權和意識形態安全任務艱巨的情形下,開展文化虛無主義的實踐批判,有利于在批判中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追問同中國文化自身發展邏輯結合起來,有助于深化黨和國家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增進全黨全國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

首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鑄魂育人,從本質上否定文化虛無主義的存在意義。人是社會的產物。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特定文化的習得,既為人之成長所需要,也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基礎。文化,從屬性上看,既銘刻著特定民族基因的印記,也彰顯著時代的意蘊。這是文化的歷史魅力所在,也是文化的時代張力顯現。誠然,文化的力量在于“化人”,而“化人”的前提,又在于人們對于這種文化的自覺自信。審視文化虛無主義的理論場域,其本根在于對世界物質性本源以及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關系問題的認知誤區,尤其是對于作為歷史主體的人之感性活動的物質根源認知的“不在場”,以及對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內在文化根源的曲解或異化?;诖?,批判文化虛無主義,必須在文化本體論層面“正本清源”的前提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武器,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及時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科學理論成果培根鑄魂,優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語境,形塑人民群眾對于中華文化話語體系的自知之明、自信之心、自強之念和自豪之感,達到糾治文化虛無主義之本體性缺陷,從本質上否定文化虛無主義之存在價值的目的。

其次,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社會實踐上消弭文化虛無主義的滋生土壤。馬克思主義認為,作為社會形態的核心要素,文化既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也是其重要的制約力量。在我國,無論是基于歷史的選擇,還是現實的需要,文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經由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來實現的。梳理文化虛無主義的敘事邏輯,其基礎性缺陷在于對主觀源于客觀、理論源于實際認知機理的曲解或者選擇性忽視,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文化個體、文化群落或者文化圈層中社會性文化心理養成的“懸浮”狀態。這種狀態,在實踐中往往表現為特定民族或國家之文化基因的“斷檔”或者“亂碼”,文化的“虛無”或“空洞”之感就更易潛滋暗長?;诖?,批判文化虛無主義,需要在文化認識論層面“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文化觀,推動理論與實際的銜接、認識與實踐的統一。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的社會歷史實踐,作為檢驗文化問題的標準,促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32]10,為人民創造歷史的實踐提供方向引領,達到沖破文化虛無主義的歷史幻象,從社會實踐上消弭文化虛無主義滋長空間之目的。

再次,講好中國文化故事,形塑中國文化氣派,從思想共識上摒棄文化虛無主義的價值誤區。文化的力量在于感染,感染的作用基于表達。在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語境中,講好文化故事,無疑是文化表達諸般形式中最具活性和感染力的一種,也是文化主體之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就其歷史性存在而言,五千年中華文化是我們講好文化故事的底氣,也是我們展示新時代中華文化新氣象的保障。解讀文化虛無主義的話語譜系,其價值偏好及其實現邏輯,是通過夸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因素和歷史局限性,拆解中國文化故事,污染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干擾中國人民的社會文化心理,消解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诖?,批判文化虛無主義,需要在文化價值論層面“沖云破霧”的斗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價值觀,努力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講好彰顯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價值的文化故事,做大做強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產業,成就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宏大敘事,還歷史以本來面貌,揚文化之應有精義,顯真理以時代魅力,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文化認同,萬眾一心共筑中國精神,達到從思想共識和價值共識上破除文化虛無主義的價值迷霧,形塑良好社會風尚的目的。

最后,推動文化交往交流,構建人類文化發展共同體,從文明交流互鑒上解構文化虛無主義的霸權邏輯。在馬克思關于世界歷史演化的圖譜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民族、國家的交流交往逐漸打破地域局限,實現文化交融。雖然這種交融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正因它的存在,人類文明的長河才生意盎然。誠然,在文明的場域中,矛盾的對立面總是客觀存在的,文化交往也不例外。在不同民族或國家間,是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則,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提倡各民族和合共生、合作共贏,不同文化和諧并存、百花齊放;還是以妄自尊大的傲慢與霸道做派,固守“文化帝國主義”思維,只許一枝獨放,不容繁花滿園,可謂對待文化交往交流問題的不同態度。剖析文化虛無主義的運作機理,其文化方法論層面的局限性是明顯的,即死守孤立主義的教條思維,無視世界文化形態間的普遍聯系,以唱衰中國文化之舉求西方文化獨尊地位;形式主義地看待文化個體、文化群落以及文化圈層間的互動關系,無視世界文化形態的多樣性和發展性,人為抬升西方文化發展范式的浞訾栗斯,以個體之“偏”僭越世界文化整體之“全”?;诖?,批判文化虛無主義,需要在文化方法論層面“撥云見日”的實踐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看問題,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消解文化虛無主義的單邊路線,以海納百川的心態,積極推動世界文化多樣化進程,在“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32]425的引領下,以堅毅包容的中華文化發展智慧,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的氣度風范和中國人民的和平友好,為全球文化治理提供中國方案,為人類文化發展共同體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建構貢獻中國智慧,超越文化虛無主義的方法論局限,擘畫人類文明新畫卷。

參考文獻:

[1]李鴻章.李鴻章全集(第2冊)[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874.

[2]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3]楊金華.當代中國虛無主義思潮的多元透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4):117-123.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6]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李大釗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

[8]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李大釗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2.

[9]陳獨秀.陳獨秀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陳獨秀.陳獨秀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2.

[1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256.

[14]列寧全集(第28卷1916年7月—1917年2月第2版增訂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4.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文化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16]朱德.朱德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7][德]康德.判斷力批判(下卷)[M].韋卓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87.

[18]列寧全集(第39卷1920年5—11月第2版增訂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2-83.

[2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414.

[2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2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362.

[25]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5.

[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5.

[2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9]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674.

[30]莊錫昌,顧曉鳴,顧云深,等,編.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6.

[31][美]馬文·哈里斯.文化人類學[M].李培茱,高地,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6.

[3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責任編輯 郭 清)

猜你喜歡
問題表征文化自信
高職院校中企業引進教師的適應性:內涵、問題表征與對策
從“他律”到“合理化自律”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頓悟”與幫助學生“頓悟”
基于課程標準的數學表征考查研究
問題表征視角下的高考力學題例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