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題式教學的生活化探索

2024-01-05 16:14劉志威浦曉懿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劉志威 浦曉懿

摘? 要:議題式教學是以議題為引領,以情境為載體,通過開展序列化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學科知識、發展相應技能,有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生活化是議題式教學的應有取向。在《單音與和聲》一課教學中,開展議題式教學的生活化探索:議題的設計,尋求與生活的交匯;情境的創設,融入生活中的素材;活動的組織,聯系實際生活經驗。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生活化

議題式教學是以議題為引領,以情境為載體,通過開展序列化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學科知識、發展相應技能,有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要積極探索議題式教學,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促進感悟與建構[1];要求“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2]。由此,我們認為,生活化是議題式教學的應有取向?!秵我襞c和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第9課第一框的內容,重在讓學生明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助其更好地融入集體,享受生活?!盀槭裁磦€人利益要服從集體需求”,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更好地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們開展了議題式教學的生活化探索。

一、 議題的設計:尋求與生活的交匯

議題式教學中,議題是基礎。我們需要分析、整合教學內容,構建體系化的議題,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結構體系和邏輯關聯,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議題的設計通常圍繞核心知識點展開,但教材中的知識點往往比較抽象,學生很難一下子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因此,在設計議題時,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入手,尋求所學知識點與學生生活的交匯,為其搭建探究的階梯。

首先,我們提煉這一課的核心概念,設計主議題。核心概念是隱匿在具體知識內容背后的更為本質、更為核心、更有價值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價值觀念。圍繞核心概念,設計主議題,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探索實踐提供方向和指引。這一課的核心概念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集體主義意識,從而培育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因為教學這一課時正值疫情期間,所以我們將主議題確定為“疫情防控的溫度與效度”。疫情防控中的“溫度”指向核心概念中的個人利益,“效度”指向集體利益。這一主議題,統領本課的學習內容,又在抽象的核心概念與現實生活中交匯。

然后,我們又整合學習內容,設計子議題。子議題的設計與主議題構成良好的議題體系,能夠促進學習內容的結構化,幫助學生逐層進階,實現對核心知識的理解。我們基于生活實際,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了兩個子議題:子議題一是“信息公開與隱私保護,如何平衡”,子議題二是“防控規定與個人需求,如何兩全”。這兩個子議題,進一步將教材中零散的知識點置于“疫情防控的溫度與效度”這一主議題中,實現了學習內容的體系化;兩個子議題的設計突出了本課的重要內容——集體規則與個人意愿的關系以及堅持集體主義的必要性,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容易為學生理解和運用,也為他們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 情境的創設:融入生活中的素材

情境是議題式教學的要素之一,能夠為學生的探究提供土壤。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情境要具有一定的“親和力”,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可以融入生活中的真實素材以創設議題情境。這一課教學中,我們將疫情期間出現的某些問題、典型現象作為案例素材,收獲了很好的效果。

在探究“信息公開與隱私保護,如何平衡”這一子議題時,我們選用了“2022年初抗擊疫情期間,流調信息因公布了感染者的詳細行程,成了大家爭相討論的熱點話題”這一背景素材,并截取流調信息下方的部分網友留言,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這些材料的選取,與學生當時的生活緊密相關,是學生在生活中熱議的話題,因此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面對部分網友給予感染者鼓勵而部分網友留言較為刻薄的現象,學生主動思考了其中的原因,明白了信息公開和隱私保護各有道理,由此總結出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堅持集體主義”這一重要觀點。在這樣具體、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學生感受到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理論知識的魅力,也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社會生活中的現象。

在討論上述議題后,學生明白了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但不少學生提出了困惑:“個人利益到底要不要考慮呢?”此時,教師出示子議題二“防控規定與個人需求,如何兩全”,并提問:“健康管理期間,個人自由受到限制,個人利益是不是就完全不被關注了呢?”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很快就從教材中找到了答案,但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播放了《你的急事就是我們的大事》的視頻片段。視頻中,太倉的一位癌癥患者急需藥物治療,但因防疫規定不方便外出購藥。于是,居委會想方設法從其他城市為患者買到了藥物,讓患者感動不已。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深受感動,他們的探究熱情高漲,紛紛說道:我們要尊重防控規定,同時也要保護個人的合理需求。最后,學生得出結論: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我們要優先考慮集體利益,合理保護個人的正當權益。這一情境的選取,對于學生深層次理解“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在本質上的一致性”有較大助益,也讓學生體驗到疫情防控中集體的溫度,有助于學生發自內心地認同集體主義。

三、 活動的組織:聯系實際生活經驗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教師要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價值,在課堂中深化對學生的價值觀引領。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帶領學生開展活動、解決問題,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

現實生活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時有沖突,如何抉擇,是大多數人會面臨的道德困境。雖然通過前面的討論學生已經對集體主義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認同,但要將其轉化為自覺行動仍然需要一定的價值約束?;诖?,在這一課的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開展了這樣的討論活動:

疫情期間,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必須對外地返鄉人員實行嚴格的健康管理措施,然而此時你有非常緊急的事情必須要做(正當、合理的),你會怎么做?為什么?請小組合作,選擇一個身份進行角色扮演,呈現你們的想法。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基于上述對兩個議題的討論展開,能夠全面考查學生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關系的理解。學生立足真實的兩難沖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選擇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從公民個人的心理需求出發,闡釋“自由誠可貴”;有的聯系母親在社委會工作的實際,堅定選擇集體主義,提出“違法價更高”,耐心勸解要“遵從集體規則”;有的從教師、行政機關工作等角度理性看待,提出兩全的方法;有的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考慮集體立場,走進學校、社區做“如實報備守規則”的宣講。在這樣與生活直接掛鉤的活動中,學生碰撞觀點,拓寬思路,深化探究,找到了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平衡點,也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建構了自己的觀點,優化了自己的價值標準。由此可見,聯系生活經驗的活動組織,使得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有效提升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針對性,增強了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9,3.

猜你喜歡
議題式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淺析“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運用
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探究
議題與實證: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探索
創新教學模式培育核心素養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