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深度學習的策略

2024-02-07 20:59鄭志剛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審美思維語言

鄭志剛

【摘 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認為“核心素養”體現在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維度。對于語文課程而言,教師應基于這四個維度,立足語用,搭建思維支架,創設體驗渠道,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語文學習真正發生。

【關鍵詞】 語言 思維 審美 文化 深度關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將語文課程定位于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而教,認為“核心素養”體現在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維度。對于語文教學而言,這四個維度分別指向了語文學習的不同方面,教師需要激活學生的思維狀態,以深度學習的方式,讓語文學習真正發生。筆者以五年級下冊楊萬里《稚子弄冰》一詩的教學為例,談談對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思考和嘗試。

1.對比中品味精準,夯實語言運用的基石。教師需要從言語表達的精準度、適切度、形象度等維度出發,借助對比辨析,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表達的妥帖與合理。

古詩詞語言精練,詩人在錘煉文字時異常用心,是激活學生展開語言品析的重要契機?!吨勺优氛宫F了兒童從“取冰”到“穿冰”,從“敲冰”到“碎冰”的過程,其中很多動詞看似輕描淡寫,細細品味卻大有收獲。以“穿”字為例,很多學生都停留在“穿梭”的字面意思上,不僅無法洞察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更制約了學生對于古詩意境的體悟。教師可以通過置換動詞,引發對比,比如將詩句修改為“敲成玉磬蕩林響”,“蕩”字雖然也能展現“穿梭”之意,但由于力度過大,不能與玉磬所發出的聲音匹配起來,而原詩句中的“穿”字,則體現了玉磬聲音的清脆之感,展現了兒童弄冰時的快樂。

通過置換前后的對比,學生形成了對詩歌語言的深度品味,為后續的實踐運用奠定了思維拔節的基石。

2.想象中遷移運用,設定語言運用的情境。教師應當從現有的文本資源中開發、創設鮮活的情境,采用角色體驗的方式,在激活學生思維狀態的同時,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與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

比如教學“稚子金盆脫曉冰”時,教師可以先用語言加以渲染,引導學生假設自己在玩冰,想象早晨被凍得結結實實的冰塊是什么樣子的,“脫曉冰”時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從而將學生的思維自然引向如何“脫曉冰”上。真實情境自然就生成了學習的內在需要,學生的思維進階也就水到渠成。這就契合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說的“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情感轉化為生動性的語言,在深度學習狀態下,學生的核心素養也隨著言語品質的不斷形成而快速發展。

1.體會情感,在推理中發展思維。本詩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那這首詩的語言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情感呢?深度學習就是要學生在想象、表達的過程中,借助思維的提煉和催發,或體悟,或提煉,將原本看似生硬的文字符號,轉化為感性的情緒體驗。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從孩子們一大早“脫曉冰”就遭遇困難,推理出人物內在的迫不及待;從“穿冰”時的小心翼翼、各種嘗試,體悟孩子們內心掩藏不住的興奮與激動;從“敲冰”的環節中,想象孩子們興奮不已、歡聚一堂的畫面,繼而體會孩子們內心的欣喜與愉悅;從“冰碎”之后,孩子們溢于言表的懊惱與后悔,體會孩子們的天真活潑、爛漫可愛。詩人并沒有將這些情感變化軌跡和盤托出,這就需要學生在精準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思維推理和體悟,將蘊藏其中的情感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之中,并將這種情感融入朗讀和語言表達的模塊之中。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以積極移情的方式,感受具體情境下角色言行背后的情感指向,將思維發展與語言理解、畫面想象、語言表達有效統整起來,為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

2.還原場景,在思辨中認知狀態。深度學習下的高階思維,并不是簡單地判斷對錯,而是要基于多維度、立體化的信息,做出綜合性的分析,形成積極的思辨狀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營造真實、可感的場景,助力學生思辨意識的不斷形成。

比如,教學“忽作玻璃碎地聲”一句時,很多學生基于自身生活經驗,認為這時孩子們一定是失望的、懊惱的。教師不妨就此為學生設置思辨性話題:此時此刻,如果孩子們完全是失望的,這一次“弄冰”之旅豈不是以掃興告終?這與楊萬里想要表達的對兒童的喜愛之情不就背道而馳了嗎?孩子們會以怎樣的態度面對被自己敲碎的冰塊?他們內心會呈現出怎樣的情感軌跡呢?由此一來,學生開始反思:玉磬式的冰塊被敲碎,一開始出現掃興和失望在所難免,這也是人的正常情緒;但“稚子們”活潑開朗,一定會快速地調整自己,嘗試以樂觀的心態重新面對,比如他們轉念一想,這碎了的冰塊不正好可以做游戲的道具?于是,另一場別開生面的游戲即將開始,笑聲依舊在林子里回蕩……

1.創設氛圍,在浸潤中體驗美感。古詩詞語言簡潔、表達凝練,在韻律、表達手法以及詩歌意境中都呈現出鮮明的美學價值?;诖?,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古詩音韻的和諧之美和抑揚頓挫的節奏之美。審美創造是人有意識地創造美好事物的心理活動、實踐行為和創新成果。審美創造提升了語文課程的學習格局,從認知層面,升華到審美層面,語文不僅是啟智增慧,也是審美創造。[1]

比如“敲成玉磬穿林響”,“敲”“穿”兩字都凸顯了孩子們玩冰時的動靜之大,蘊藏在孩子們內心的興奮與愉悅,也都彰顯出強烈的美感;而從音韻角度來看,“罄”和“響”字都是典型的入聲字,發音果斷而有力,有助于學生將“敲”“穿”等表示動作的詞語聚合起來,形成表達合力,體會詩詞中的獨特之美。

在這一板塊中,學生通過聯通音韻之美和意蘊之美,對古詩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實現了積極有效的審美,促進了核心素養的發展。

2.鏈接生活,在移情中創造美感。教學古詩詞需要與生活進行關聯,教師應幫助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深度閱讀中,與生活進行關聯,以創造性的方式再現詩詞中的美感。

以“忽作玻璃碎地聲”為例,教師不妨從生活體驗的角度設置問題:假如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會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呢?很多學生則認為,孩子們都玩得開心,不會因為冰塊碎裂影響心情,他們會以樂觀的態度,從碎裂的小冰塊中發現新的樂趣。

一段富有生趣的故事、一段美好的情感,詩歌中兒童的真性情所形成的美感,就在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延續。

1.理解文化:在提煉共性中深化感知。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的落實首先要認同、接受并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古詩文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意志品格、價值觀念等教育內核,對滲透文化自信、傳承傳統文化至關重要。[2]在教學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將這篇課文所編選的三首古詩統整起來,利用三首古詩都是描寫兒童的這一特點,提煉古詩詞中兒童的經典形象?;诖?,教師可以相機拓展其他描寫兒童的古詩,以群文本的形式,探尋古詩詞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在理解中體認,引導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不難,但理解其中的文化,則需要資料拓展、共性提煉等深度學習活動的錘煉,真正提升學生的言語能力。

2.繼承文化:在比照辨析中指導行動。語文課標在描述“文化自信”時,提出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就需要將古詩詞的閱讀與自身的生活實踐關聯起來,用于指導自己的生活。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研討:與古詩中宋代兒童的生活相比,你們現在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呢?你們會羨慕詩中的這群孩子嗎?學習了這些古詩,你對現在的學習、生活有什么看法?

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研討,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也將文化經典融入自身的認知、言行體系之中,融化于自身的認知和文化細胞中,與當下的社會和現代文明形成了精妙的“化學反應”,從而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因子注入學生的血液之中。

總而言之,教師借助深度學習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分別聚焦于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不同的維度,真正激活學生認知狀態,通過深度錘煉語言、深度拔節思維、深度體驗審美、深度關聯文化,為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p>

[1]林春曹.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三部曲與四元素[J].語文教學通訊.2022(39):21-24.

[2]曲青亞.堅定文化自信,開闊學生視野——以統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為例[J].江西教育:2022(34):17-20.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宗村小學)

猜你喜歡
審美思維語言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中國手風琴作品創作探源與審美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