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木葉抗糖尿病效果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2024-02-22 15:05張世奇徐嘉洛楊曉東陳金梅封超運王標詩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木葉降糖胰島

張世奇,徐嘉洛,楊曉東,陳金梅,封超運,王標詩,2

1(嶺南師范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 湛江,524048)2(廣東省辣木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 技術研究中心(嶺南師范學院),廣東 湛江,524048)

糖尿病是由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糖升高、糖代謝紊亂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也是繼心血管、腫瘤、艾滋病之后第四大易致死性疾病。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2021年全球糖尿病約達到5.37億成年人(20~79歲),其中有670萬人死亡(每5 s就有1人死亡),預計2045年成年糖尿病患者數將上升到7.83億[1]。近年來,為適應新的糖尿病防治形式,進一步優化糖尿病的治療策略,眾多醫學研究者在開發防治糖尿病的新藥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基于患病人群對天然植物成分接受程度較高,一些具有顯著降糖活性的天然產物成為目前醫學研究的關注對象。

辣木(Moringaoleifera),又稱鼓槌樹,為辣木科辣木屬多年生植物,是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速生樹種,其根、莖、葉、種子等既可作為蔬菜食用,又極具藥用價值,有“奇跡之樹”之稱[2]。20世紀60年代,我國云南以藥用植物的身份引種辣木,隨后臺灣、廣東、廣西以及福建等地陸續設立辣木種植基地。隨著辣木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凸顯,國家對辣木的引種培育以及研究開發表現出高度的重視。2006年10月,我國“十一五”規劃將辣木作為“商品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研究對象之一;2012年11月,辣木被我國衛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3]。至此,辣木產業逐漸興起,而與之相關的科學研究也逐漸開展。研究表明,辣木葉提取物藥理作用廣泛,在降脂降糖、抗癌保肝、抗氧化等方面均有顯著活性,尤其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顯著作用[4-6]。較多的動物實驗表明辣木葉提取物能夠通過改善糖代謝、修復損傷的肝臟和胰腺組織結構、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肝腎功能等,進而改善血液中胰島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最終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7-9]。同時,也有研究表明辣木葉的抗糖尿病效果源于其所含的黃酮、蛋白或多糖等活性成分,均能顯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10-13],董笑克等[14]和陳逸鵬等[15]也對辣木葉的抗糖尿病效果及相關機制進行了綜述,但目前尚無針對辣木葉中具體活性成分抗糖尿病效果及作用機制的系統綜述?;诖?為進一步評估辣木葉中各活性成分的抗糖尿病潛力,從其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胰島β細胞、抑制肝臟糖異生、促進肝糖原合成、增強抗氧化作用以及降低血脂和TC等方面進行系統闡述,對其抗糖尿病效果、作用途徑及相關機制進行綜述,以期為進一步研究開發降糖新藥或輔助藥物提供理論參考。

1 辣木葉及其活性成分抗糖尿病效果

1.1 辣木葉抗糖尿病效果

1.1.1 動物及細胞實驗

大量動物實驗表明辣木葉粉或其提取物具有顯著降糖作用,通過對鏈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或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大鼠灌胃治療,該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血清胰島素以及糖原水平顯著增加,TC水平降至正常值,胰島β細胞得到一定修復,且其降糖效果甚至優于一些降糖藥物(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16]。WATERMAN 等[17]以高脂飲食誘導的小鼠為模型,飼喂5%(質量分數)辣木葉濃縮液(66 mg/kg BW)發現其胰島素信號蛋白水平更高,表明辣木葉濃縮液不但能增加胰島素信號,也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TOMA等[7]通過辣木葉提取物給予STZ誘導的糖尿病大鼠,14 d后發現辣木葉提取物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改善其肝腎功能,且對損傷的胰島也具有逆轉作用;也有研究表明,辣木葉提取物能夠改善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的葡萄糖、TG、TC和MDA水平,增加血液中胰島素水平,并能夠對損傷的肝臟和胰腺的組織結構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8-9]。

1.1.2 臨床實驗

相關臨床試驗表明,辣木葉粉或其提取物能夠明顯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濃度以及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水平[18]。國外研究者將辣木葉粉制備為藥片或膠囊,通過對II型糖尿病患者的持續治療后發現,受試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HbA1c均有顯著下降[19];KUMARI等[20]讓55名40歲以上的Ⅱ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每天分別口服8 g的辣木葉粉和6 g印度苦楝樹籽粉,持續服用40 d后發現辣木葉粉可使受試者的FBG和血脂水平降低1%,并能改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和NIDDM患者的糖耐量和糖尿病癥狀,且其效果明顯優于印度苦楝樹種子;ANGRAINIS等[21]將16例II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干預組(8人)和對照組(8人),干預組給與辣木葉湯劑250 mL,持續一周后發現干預組血糖水平下降顯著,效果優于常規降糖藥物。與此同時,國內學者也相繼開展了關于辣木葉粉降糖作用的研究,如彭亮等[22]將辣木葉與桑葉、西洋參按比例復配,研究此藥劑對 45~65 歲中老年人群血糖的影響,結果表明此復合藥劑對高血糖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改善作用,FBG、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顯著降低,此現象表明作為主要成分的辣木葉或起到關鍵作用,但不能排除其他配伍成分的功效,辣木葉的降糖功效仍然需要進一步確定。

除針對糖尿病患者影響的研究,相關研究同時也調查了辣木葉粉對健康人群相關糖尿病指標的影響。如KUSHWAHA等[23]通過一項針對無糖尿病的絕經后婦女進行的研究發現,絕經女性在3個月內每天口服7 g辣木葉粉可顯著降低FBG水平并增加HbA1c值,但不排除背景飲食對該實驗結果的影響;此外,一些研究者將辣木葉添加在飲料、曲奇餅干和保健軟糖等食品中研究其抗糖尿病效果,如AHMAD等[24]研究了辣木葉粉餅干對餐后血糖的影響,結果表明該辣木葉餅干在30和45 min時可顯著降低餐后血糖濃度,且不會對受試者的胃腸健康產生任何不利影響。但此類研究在樣本數量、設計方案和持續時間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更加科學和系統的研究體系對上述結果進行論證。

1.2 辣木葉活性成分抗糖尿病效果

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辣木葉中所含活性成分也成為相關學者關注的重點。如陳瑞嬌等[10]的研究表明辣木葉中的黃酮能產生與藥物磷酸西格列汀相似的作用,通過減少β細胞的調亡,保護胰島β細胞,糖尿病大鼠胰島素分泌量增加,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其降血糖效果優于消渴丸藥物,并且發現該黃酮對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無顯著作用;同樣,辣木葉中的蛋白具有顯著降低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小鼠血糖的效果[13];汪芳等[25]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辣木葉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現象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

綜上,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均表明辣木葉粉或其提取物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具備作為降糖藥物或輔助藥物的潛力,一些研究進一步探究表明其降糖效果或源于辣木葉中所含的黃酮、多糖或蛋白等活性成分。綜合現有研究(如表1所示),較多文獻均表明辣木葉顯著的抗糖尿病作用或來源于其中所含的黃酮物質,少量的文獻表明辣木蛋白或多糖同樣具有改善糖代謝和降血糖效果,或起到輔助治療糖尿病的作用,推測辣木葉黃酮或為優勢降糖成分。

表1 辣木葉及其活性成分降糖作用Table 1 Hypoglycemic effect of Moringa oleifera leaf 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

2 辣木葉降糖機制

2.1 改善胰島功能

2.1.1 修復受損胰島β細胞及促進胰島素分泌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可歸納為不同病因導致胰島β細胞分泌缺陷及(或)周圍組織胰島素作用不足。胰島素分泌缺陷可由于胰島β細胞組織內興奮胰島素分泌,及合成的信號在傳遞過程中的功能缺陷,亦可由于自身免疫、感染、化學毒物等因素導致胰島β細胞破壞,數量減少。研究表明,胰島β細胞的損傷主要是由于機體內氧化應激作用失衡,產生過多的氧自由基攻擊胰島β細胞,以及環境中有毒物質的攝入所致,進而導致Ⅰ型糖尿病或者Ⅱ型糖尿病的發生[41-42]。YASSA等[43]通過辣木葉提取物治療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顯著,且對糖尿病大鼠受損或退化的胰島β細胞具有顯著的修復效果,并能減少丙酮酸羧化酶的表達,用Gomori染色法觀察得到被修復后的胰島β細胞的形態、大小和密度等與正常的大鼠相差無幾。但辣木葉如何降低胰島細胞損傷的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辣木葉總黃酮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山奈酚有關,相關研究表明山奈酚具有改善慢性高血糖受損的胰島β細胞活力和胰島素分泌功能,其機制可能與Akt信號通路(刺激胰島素分泌)、cAMP/PKA和PI3K/Akt信號通路(阻止β細胞的調亡)的激活,以及上調FoxO1信號通路中胰島素受體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2,IRS2)的表達(促進β細胞的增殖)相關,且通過陽性對照得出山奈酚的降糖作用與格列本脲相當的結論[11,29,44-45]。

此外,辣木葉對胰島素的分泌也具有促進作用,如OLAYAKI等[32]發現辣木葉可以增加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誘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胰島素水平,認為辣木葉具有增加胰島素釋放的作用;ANTHANONT等[30]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連續口服一周以上的辣木葉粉劑,發現受試者的平均血漿胰島素水平顯著增加,且與辣木葉服用劑量呈正相關,表明辣木葉促進胰島素分泌或為其降糖的作用機制之一。但也有一些研究結論與此相悖,WILLIAM等[28]通過在NIDDM病人的早餐中加入 50 g辣木葉粉(試驗餐),并與食用標準餐的病人對照,發現試驗組病人的餐后1和2 h的血漿葡萄糖水平均下降,但其血漿胰島素含量卻未發生變化,這一結果又表明辣木葉粉的降糖作用與胰島素分泌量的增加無關,其原因或許能用辣木葉在健康和患病人群中存在不同的作用機制進行部分解釋,又或者尚存在其他未知機制。

2.1.2 改善胰島素抵抗

Ⅱ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總數的90%以上,如何降低Ⅱ型糖尿病人發病率成為防治糖尿病的關鍵,而胰島素抵抗在Ⅱ型糖尿病發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從而降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發生的風險?,F代胰島素抵抗的概念是泛指胰島素在周圍組織攝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減弱,糖尿病患者體內需要分泌超過正常量的胰島素,才能在胰島素的效應器官產生正常的生理效應,其主要的效應器官是肝臟、骨骼肌及脂肪組織。有胰島素抵抗時,效應器官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產生正常的生理效應,所以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其敏感性無疑是改善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相關報道表明辣木葉及其提取物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分泌,并能提高酵母細胞葡萄糖耐量和葡萄糖攝取率的作用,推測辣木葉中所含的酚酸、黃酮、蛋白質及多糖等活性物質或為主要降糖成分,其主要機制可能是由于上述活性成分對葡萄糖穩態造成顯著影響,改善了胰島β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從而提高胰島素對外周組織的影響[46-47]。如WATERMAN等[17]研究發現高脂飲食中加喂5%(質量分數)辣木葉濃縮液的小鼠與單喂高脂飲食的小鼠相比,其胰島素信號的蛋白水平顯著升高,表明辣木葉能增強胰島素信號,提高胰島素敏感性;SHAAT等[26]研究發現在高脂飼料中添加5%~10%(質量分數)辣木葉可以顯著降低STZ(35 mg/kg BW)與高脂飲食聯合誘導的糖尿病模型兔的血糖值、胰島素抵抗指數和MDA含量,增加總抗氧化能力、過氧化氫酶(catalase, CAT)及其mRNA的表達;一些研究者利用乙醇提取辣木葉中的活性成分,飼喂STZ誘導糖尿病模型大鼠發現高劑量辣木葉乙醇提取物(500 mg/kg BW,2周)可影響患病大鼠的攝食行為,保護其胰島和肝臟組織,改善胰島素抵抗[33];HIDAYATI等[34]研究發現不同劑量的辣木葉乙酸乙酯提取物(12.5、25和50 mg/kg)可以顯著降低STZ(65 mg/kg BW)誘導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TC和LDL-C含量,顯著增加骨骼肌和肝臟中葡萄糖轉運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表達,表明其可以提高GLUT4表達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進一步驗證了適量辣木葉提取物可顯著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此外,相關研究表明辣木葉中分離出來的多酚、黃酮和多糖等多種活性成分均可調控胰腺、肝臟、骨骼肌、白色脂肪等主要效應器官中的信號通路,提高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起到治療糖尿病的作用,也可充當抗氧化劑、酶抑制劑、受體激動劑或拮抗劑發揮作用[48-49]。

2.2 調控糖代謝

糖尿病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要表現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調控糖代謝也成為防治糖尿病的關鍵途徑之一,辣木葉活性成分對糖異生、糖原合成以及腸道對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影響成為眾多醫學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肝臟是糖異生的主要器官,肝糖原的分解與合成是調節血糖的重要途徑之一,當機體內胰島素分泌下降或出現胰島素抵抗時,此時肝糖原的合成水平下降,抑制肝糖原分解作用減弱,從而導致肝糖原含量下降,血糖水平上升[50]。研究表明辣木葉提取物能下調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es,G6Pase)mRNA表達,通過阻斷肝臟糖異生過程中的限速酶發揮作用,且提取物中含有的綠原酸及異硫氰酸鹽可以減少肝臟糖異生和肝糖原分解,從而降低機體的血糖水平[17],其阻斷細胞中的葡萄糖產生作用顯著,效果甚至優于二甲雙胍[51-52];OLAYAKI等[32]使用2種不同劑量的辣木葉乙醇提取物(300和600 mg/kg BW)對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大鼠(120 mg/kg BW)進行治療,灌胃6周后發現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胰島素顯著提高(1.3~1.7倍),糖原合成酶活性和肝糖原合成顯著增加,從而推測辣木葉提取物的降糖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上調肝臟中葡萄糖轉運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的表達,刺激胰島素的釋放,從而增加葡萄糖的攝取和糖原的合成,最后達到降糖目的。相關報道表明山奈酚可通過調控糖酵解酶和糖異生酶,進而改善STZ糖尿病組織中的葡萄糖穩態,并且在100 mg/kg BW的劑量時,山奈酚可達到與降糖藥物(格列本脲)等同的降糖效果,而辣木葉中恰恰含有豐富的此種黃酮類物質——山奈酚[45],其可能是上述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此外,辣木葉活性成分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調控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1)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調節大鼠腸道菌群的種類結構分布,并能顯著抑制腸道α-葡萄糖苷酶,延緩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從而降低餐后血糖,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現餐后的血糖急劇上升[35];(2)促進胰島素抵抗細胞(IR-HepG2)對葡萄糖的吸收,其意義在于能夠有效緩解胰島素抵抗,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53];(3)抑制人類的唾液α-淀粉酶,通過抑制淀粉的分解,進而減少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54];(4)辣木葉提取物中的酚類、黃酮類、鞣質可能通過抑制小腸蔗糖酶、胰α-淀粉酶的活性起到降糖的作用[14]。

2.3 抗氧化作用

氧化應激是糖尿病及其相關并發癥發病的主要致病機制之一,抑制氧化應激過程則能有效防止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較多的體內外實驗研究證實了辣木葉及其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11]。如RENGARAJAN等[36]研究發現口服辣木葉乙醇提取物(200 mg/kg BW)可增強SOD、谷胱甘肽過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CAT活性,抑制白細胞介素-1、天然腫瘤壞死因子α和細胞介素-6炎癥因子表達,暗示糖尿病治療效應與增強抗氧化水平和抑制炎癥因子表達有關。相關動物實驗也驗證了這一結果,如NUNTHANAWANICH 等[31]通過體外實驗表明辣木葉水提物能夠有效抑制糖化反應中還原性單糖誘導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形成,以及抑制蛋白質氧化和蛋白質交聯;張幸怡等[27]發現辣木葉粉可明顯提高SD大鼠血液及肝臟的抗氧化活性,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以及肝脂的過氧化作用,其作用機理是辣木葉中含有CAT和SOD兩種抗氧化酶,SOD能高效清除小鼠體內的氧自由基,CAT則通過催化小鼠體內的脂類過氧化物分解,防止羥自由基的產生,降低MDA含量,從而達到抗氧化的目的。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辣木葉中所含的黃酮、多糖以及多酚類的抗氧化作用也被相續報道。如孫朦等[37]通過FRAP法、Feton法、鄰苯三酚法等對辣木葉中總黃酮的抗氧化能力進行測定,得出黃酮不僅能夠提高構成抗氧化劑防御系統有關酶的生物活性,而且清除羥自由基的能力比維生素C更強,將該黃酮作用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小鼠后發現,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不受影響,但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卻顯著下降,推測其作用機理可能是辣木葉中黃酮的抗氧化作用導致SOD活力提高以及MDA含量減少,使胰島β細胞免于氧化應激和凋亡的損傷且對受損的胰島β細胞進行修復,增強胰島素的分泌而達到降糖的目的;梁鵬等[39]從辣木莖葉干粉中提取出水溶性多糖并對其體外抗氧化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辣木多糖在低濃度(0.1~6 mg/mL)下對羥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的清除作用效果顯著;裴斐等[40]通過體外試驗對比辣木葉多酚與維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充分地證明了辣木葉多酚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其還原力,以及對DPPH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維生素C,并通過動物實驗進一步驗證辣木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可以降低小鼠體內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減少谷胱甘肽濃度,并增加肝腎SOD和POD的活性。

2.4 降血脂和降膽固醇

高脂血癥是代謝綜合征的高危因素之一,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血脂異常為TG和TC的升高并伴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的下降,較高的TC、TG、LDL-C含量與較低的HDL-C含量可導致高血脂癥的發生,繼而又會誘發脂肪肝的產生,因此改善高脂血癥和脂肪肝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55-57]。辣木葉提取物在抗高脂血癥以及改善脂質代謝方面效果顯著,如沙子珺等[58]研究證實了辣木葉水提物能夠顯著降低高脂飼料誘導的高脂血癥金黃地鼠血脂水平,改善肝臟病理變化,發揮抗高脂血癥作用;ATTAKPA等[59]以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為模型,驗證了辣木葉提取物可以通過提高小鼠的肝臟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水平、降低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水平,使脂肪酸氧化增加、肝臟脂質儲存減少,從而改善肝臟脂肪變性,降低血糖水平,但究竟是辣木葉提取物中的何種成分起到上述作用,相關研究者也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究。如孫朦等[38]利用辣木葉黃酮治療高脂膳食小鼠,結果表明小鼠血清中TC、TG、LDL-C的含量顯著降低,HDL-C含量和SOD的活性得到顯著提升,血液黏稠及TC的積累均顯著降低,高血脂癥得到很好的改善。

上述研究表明辣木葉提取物具有顯著的降低血脂和TC的作用,對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并發癥的預防和改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黃酮或為主要調控物質,其相關調控機制可能與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JAK激酶(janus kinase,JAK)-STAT等信號通路相關,推測癌基因PIK3CB、PIK3CA、AKT1、細胞凋亡相關半胱氨酸肽酶(CASP3)、B淋巴細胞瘤-2基因(BCL2)可能為其關鍵靶點,但具體的作用機制尚未明確。

3 結論

綜上,辣木葉活性成分降糖效果顯著,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兼具預防和改善的功效,其作用機制具有多途徑、多靶點、多環節的特點,且對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作用機制或有所不同。結合現有文獻,歸納辣木葉活性成分的抗糖尿病作用機理如圖1所示,辣木葉活性成分(黃酮、蛋白和多糖等)通過3條作用途徑體現其抗糖尿病效果:(1)作用于胰腺,通過調控Akt信號通路(刺激胰島素分泌)、cAMP/PKA和PI3K/Akt信號通路(阻止β細胞的調亡)和上調FoxO1信號通路中胰島素受體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2,IRS2)的表達(促進β細胞的增殖)改善胰島功能;(2)作用于肝臟,通過上調PPAR-α(改善肝臟病變)和GLUT2 mRNA表達(促進糖原合成),下調SREBP-1(改善脂肪變性)、PEPCK和G6Pase mRNA表達(抑制糖異生),從而改善肝功能及糖代謝;(3)作用于腸道,通過抑制唾液α-淀粉酶、胰α-淀粉酶、腸道α-葡萄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進而抑制淀粉的分解和腸道對糖吸收,并通過增加菌群多樣性以及調控菌群紊亂的作用改善腸道功能。最終,通過上述3條作用途徑達到抗糖尿病的目的。

圖1 辣木葉抗糖尿病作用機理路線圖Fig.1 The hypoglycemic mechanism roadmap of M. oleifera leaf

目前,隨著辣木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其相關的研究愈發深入,其降糖效果也被市場所看好,具有降糖功效的辣木葉茶、辣木葉膠囊以及辣木葉精片等產品陸續進入市場,彰顯了辣木葉在抗糖尿病以及緩解其并發癥中的防治潛力,但仍然存在幾個關鍵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1)基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服用辣木葉的實驗結果,是否針對2種人群分別存在不同的作用機制尚未可知;(2)辣木葉降糖途徑繁多,各途徑之間是否存在互作效應(增益或拮抗作用);(3)較多文獻側重于對辣木葉抗糖尿病的研究,從宏觀指標方面證明了辣木葉顯著的降糖作用,但具體作用途徑和機制尚未探明,僅有少量文獻對辣木葉活性成分(黃酮、蛋白和多糖等)進一步挖掘研究,但3種成分究竟何為優勢降糖成分,目前仍缺乏同維度的抗糖尿病效果比較(相同劑量、相同飼養時間和相同實驗對象等),目前尚無研究定論,僅能依據現有研究推測辣木葉黃酮或為主要降糖成分。因此,明確辣木葉的優勢降糖成分,并解析其具體降糖機制對糖尿病研究和辣木資源的有效利用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木葉降糖胰島
臨床胰島移植發展與現狀
辣木葉水提取物減緩奧氮平誘導的小鼠糖脂代謝紊亂
快樂降糖“穴”起來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大葉欖仁葉化學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時測定降糖甲片中9種成分
胰島β細胞中鈉通道對胰島素分泌的作用
降糖“益友”知多少
家兔胰島分離純化方法的改進
誰曾見過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