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語境下“新文科”科普短視頻的破局路徑探究*
——以“物影詩情”項目研發為例

2024-03-21 06:42白楊上林向一帆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文科文科科普

白楊上林 向一帆 王 敏

(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遼寧大連 116029)

傳播學家羅伯特·洛根在《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中寫:“今天的‘新媒介’新在哪里?它們是數字媒介,縱橫相連,它們介入的信息很容易處理、儲存、檢索、超級鏈接,最鮮明的特征是容易搜索與獲取?!盵1]融媒體作為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用以負載、傳遞、延伸特定符號和信息的物質實體,[2]向大眾傳播信息。隨著數字變革,融媒體逐漸成為互聯網時代下承載、獲取信息的主流之一?;ヂ摼W時代給眾多類別的科普、教育類視頻的傳播提供了契機和平臺,而短視頻的興起,為科普類開辟了全新的道路?!靶挛目啤毖芯孔鳛榻陙砀鞔蟾咝W顬橹匾暻一馃岬难芯恐攸c,已然在科研領域打開了一條全新的探索之路。但其研究僅限于高校之間尚且不夠,能夠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適宜難度的科普教育也尤為重要,如何把握短視頻昌盛之機遇,響應國家對于科普的號召,“放飛科學之夢”,壓縮互聯網時代下“偽科學”橫行的空間,成了文理“新文科”科普類短視頻發展、完善的重要一環。本文試結合融媒體語境,對該類科普視頻如何把握當下優勢并在困境中破局、傳播提出建議。

一、“新文科”科普類短視頻生態現狀探究

(一)發展動態

1.文科:中華文化逐漸走向世界,傳統文學影響日趨增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大,“文化強國”方針的推進與貫徹,伴隨而來的是國際上掀起的學習中國文化的浪潮。在傳播形式上,《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字從遇見你》《典籍里的中國》等具有中國古典特色的節目在國際平臺廣泛傳播,在電視節目形態上以“自主創新”的姿態打造出了一系列具備中國特色的節目。同時,隨著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強,國民對詩詞等承載與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形式產生極大的學習與傳承興趣,國內掀起“國學浪潮”。許多家長在孩子年幼時將孩子送進“國學班”,或監督孩子背誦詩詞,義務教育階段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頗為重視。

在短視頻頻道中,平臺同樣助力中國詩詞文化的傳播,邀請了一大批學者,如抖音平臺入駐了康震、蒙曼等名校教授,通過講述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文學知識,以生活化、大眾化、娛樂化的形式為人民大眾科普傳統文化知識。

2.理科:物理學的科普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時代科普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提出“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同等重要”,要求把科普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普事業蓬勃發展,弘揚了科學精神,提升了國民科學素質,為無數孩子種下“放飛科學之夢”的種子,也壓縮了“偽科學”橫行的空間。在此背景下,以物理學科知識為代表的一眾理科內容科普和教育教學工作都在大力開展。

在各大線上線下的機構、平臺中,物理學科的科普也正廣泛普及著。在龐大的科普群體中,科普主體結構極其豐富,以嚴伯鈞、安森垚等博士身份自媒體,也有身在教學、科研一線的學術大拿授課、解讀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常識,同時一線中小學物理、科學教師也在進行著科學知識與應試技巧的普及。內容的多樣化、形式的便攜化和接受主體的廣泛化,讓短視頻平臺中的科普呈現蓬勃的態勢。

(二)現實困境

1.物理學與詩詞教育系統的嚴肅、刻板化,科普內容良莠不齊

多渠道多類型科普視頻內容普遍有著傳播學意義上的偏差與科學性上的謬誤。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出現眾多打著“科普”旗號的賬號,發布各類學科的科普教育視頻。但眾多內容在一段時間后就被官方宣布為傳播錯誤信息,誤導群眾,但被宣布虛假科普的公示卻無法觸達每位已經看過視頻的用戶,因此對部分用戶會產生長久性的誤導。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各類良莠不齊的內容如雨后春筍,權威可靠的科普成了人們急需得到的內容。

便攜化的手機軟件市場缺乏適應深度學習、提升興趣的詩詞類軟件。在軟件商城中檢索“詩詞類”應用軟件,可見相關“長相思”“西窗燭”等,這些軟件從設計上而言符合融媒體“類文化”“泛文化”的傳播特點,以名句帶動讀者進行全文的閱讀以及賞析,以“刷”的動作在平臺上尋求心儀的短句,有興趣者繼續點進全文進行閱讀。但這種閱讀方式過于泛化,且要求受種者年齡較大,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

便攜化的手機軟件市場缺乏適應素質教育、提升興趣、打造差異化平臺的物理類學習軟件。在手機軟件商城中檢索“物理類”APP,可見相關“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幫”“高中物理實驗”等等,與學校知識、課本內容高度相關。就形式上而言,多是將課本知識轉化成細節的知識點講解、應試技巧的推銷。但這類軟件的使用者具有明顯的學習階段特點,目的性較強,不適合用于興趣培養以及低齡受眾的使用。

在短視頻的傳播上,短視頻大眾化的性質未被專業科學科普人員重視或利用。市面上有關科普的app、短視頻,普遍采用十分嚴肅的方式進行科普,突出知識的專業性以忽略了知識傳播的偶變形與可能性,導致趣味性低、完整播放量低,且部分科普知識更是存在嚴重錯誤或偏差,誤導用戶。

2.網絡媒體泛濫導致部分賬戶急功近利,科普視頻權威性缺失

由上述,在科普短視頻數量居高的情況下,部分博主為達到流量可觀并盈利的目的,開啟“冷知識”科普,尋求“偏門”而非“實用”,一味地通過“獵奇”博眼球,忽略了視頻內容的客觀性、準確性,導致科普視頻的權威性極具流失,降低了觀眾對于科普類短視頻的信任程度。

3.傳統詩詞文化的接受與發展有待推陳出新

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與相關文化事業的深入,掀起了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詩詞文化再次被社會各界所重視。有關詩詞科普的短視頻以及電視節目將詩詞重新擺在了大眾眼前。

從文化傳播形式上而言,經典的電視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熱潮逐漸褪去,節目本身的形式與內容的創新稍顯乏力:賽制單一、選題類型化、追求高話題度選手等,導致部分觀眾審美疲勞,且接受空間相對狹窄,不便進行隨身閱讀接受。在自媒體與微綜藝的層面,傳統電視文化類節目因制作成本高、難度大,傳播主體供給較少,受眾能夠接觸的便攜的詩詞科普類微綜藝則更少。對于千年詩詞文化的挖掘需要新形勢,其發展急需新的增長點。

4.文科與理科的思維差異

據調查,理科生接受的訓練主要為“比較、分析、歸納、抽象”等,文科生接受的訓練則多是“形象記憶、社會知地實施分層教學和指導學生個性化學習,有針對性地整體提高識積累等”。[3]以古典詩詞和物理學科為例:古典詩詞屬于文學學科,以語言文字為基礎、以藝術想象為溝通媒介,是感性的。而物理學屬于自然科學,偏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定理,是理性的。無論是對借文學語言對物理現象進行解釋,還是用物理現象體現文學語言,二者在理解方式、運用語境以及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差異性難以突破。文理課程學習的區別導致文科與理科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根深蒂固,對于綜合不同屬性學科產生影響,進而阻礙文理學科的交叉學習與探究。

二、融媒體時代下“新文科”科普短視頻發展優勢

(一)定位差異化

在科普類視頻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平臺,“文理“新文科”科普的內容少之又少,占短視頻科普領域整體的不到2%。將內容定位在此,在紅海中尋求新的“藍?!毙?,在內容結構級內容配置上以特色化、差異化的輸出,在新賽道上拓展物理知識、詩詞知識科普的新形式、新渠道。進而以差異化的內容帶來瀏覽量,提高多學科科普的效率和質量,并依托瀏覽量,提供了進一步探討流量變現的可能性。

(二)內容多樣化

單一定位于某一領域的內容進行科普,內容難免單一化、枯燥化,而將文理兩“新文科”探索并進行融合科普,大大提升了內容的知識性及含金量,打通學科壁壘,讓文理學科的交叉融合在數字時代有更為生動、多元、高效的視覺呈現形式。例如,《登鸛雀樓》詩中“白日依山盡”一句,黃昏時刻的落日應是偏紅色,但詩人為何卻用“白”來描述太陽?一日之內,太陽是同一個太陽,但為何顏色會有區別?用物理概念解釋,則是因為光的散射原理,而王之渙并不是描寫落日,而是寫從正午到黃昏時間流動的過程,借這個自然現象來表達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的傷感。而在兩者互相串聯解釋的過程中,便可以將光的散射原理、古詩詞原本的含義講解透徹。以此方式促進對物理和詩詞知識的理解,透過物理現象的理解和發掘讀懂古詩詞的深層意蘊。

(三)形式靈活化,科技不斷賦能

當今社會科技發達,疫情時代下也滋生了網絡授課這一新興培訓方式,大眾的接受度呈跨越式上升。在這一契機之下,將文理學科知識融合,依托影像視頻、數字媒體、AI人工智能對有關知識及信息進行轉錄、計算、編碼、推送、結構,以視覺感受與現場的“親臨感”代替傳統口耳相傳科普或教育模式,實現內容的對點投放,能夠更大程度激發并提高受眾群體對于學習的興趣,避免主觀因素導致的網絡接納吸收知識效率低下等問題,為現有科普教育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影視的泛文化、類文化特點為科普類視頻提供基礎

“優質科普類自媒體公眾號是高質量科普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也是社會力量參與科學普及的重要形式。這類公眾號旨在面向非專業人群,就公眾關注的社會科技熱點話題,推送集科學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通俗化科普內容,推進科技知識科普化,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盵4]

隨著影視的出現,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由“崇拜價值”轉向“展示價值”,泛文化、面向大眾的“展示價值”能夠對受眾產生教化作用,故影視類藝術的“泛文化”“類文化”的特性被大眾所接受并享受著影視帶來的文化普及與文化教化。受眾在視頻博主視頻營造的審美環境中主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顯示了短視頻科普形式獨有的“寓教于樂”的社會使用功能。

三、融媒體環境下“新文科”科普短視頻的發展路徑

(一)將平面立體化,將書面可視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迅速普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大眾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融媒體”就此誕生,它以揚優為手段,把傳統媒體與融媒體的優勢發擇到極致,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變為多媒體共同的競爭力。因此,將這—優勢應用于傳播物理學與古典詩詞文化上,以數字影像為載體進行知識輸出,加以“電子繪本”“VR互動”等形式,將各學科優勢相融合,使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立體化、可視化。

(二)將新文科內容融合納入場景模式

在目前的時代大背景下,“新文科”融合已經成了小、初、高以及各大高校的重點研究和學習方向,打破文科與理科的壁壘和思維差異成了一項重要任務。

針對這一現象,采用影視動畫的方式,以視覺的直觀表達替代專業性的詞匯,輕松地帶領觀眾解物理公式背后現實生活中的原理、身臨其境了解文學中的場景以及科學現象的運用,簡單明了地傳輸知識,打破學科壁壘,找尋文理科在思維方式上的共融。以生動有趣的話題和情景塑造故事,古今情景相互交融出現,使得科普內容豐富多元,富有正能量,內容更易被大眾接受和理解。在保證正確性和專業度的前提下,打通物理與古詩詞之間的學科壁壘,將晦澀難懂的語言轉化為有趣且易被接受的影像語言。

(三)將名師教授的能力權威性直接應用于科普

大學中的專家教授等的講座通常會出現在“知識付費”類軟件(如“樊登讀書會”“喜馬拉雅”等)或知識普及節目中(如:《百家講壇》、高校組織的圓桌座談會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對個人領域對研究擁有極深造詣,對于自身研究領域的教育科普具備權威性。在可見的短視頻市面上,邀請大學校園內的學術大咖進行知識科普的形式和數量都較少。因此,在科普短視頻的制作過程中,可根據內容邀請名家進行錄制,安排符合各年齡段的內容,用具有親和力、幽默的形式講解知識,增強科普短視頻的權威性以及準確性,賦予更高的可信度,以權威性的科普為傳播增色。

(四)對抽象學科概念知識進行具象化、趣味化,階段化再創造,賦予超前,復雜學科知識低齡性,啟蒙性

詩詞具有生活時間、習慣和文字表達上的差異性,而物理具有對日?,F象和科技運轉方面的深入性,兩者都非能夠直觀了解其中的內涵,并且對于知識的傳播都具有抽象化的特點,而抽象化的知識傳播導致了其枯燥的特點,并且在不同階段生活閱歷不同,對于現象知識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分清階段性知識接受能力尤為重要??稍诔橄笾R的具象化,枯燥知識的趣味化,和知識理解的階段化上實現突破,通過動畫特效演示,卡通IP人物的加入解讀和科普分層區分來將超前年齡段所觸及的知識低齡化,讓科普知識在趣味化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具有知識性特點,從而變相成為能夠被信賴的知識科普教務系統。

四、結語

開展科普工作,需把握融媒體時代提供的機遇,通過準確客觀的科普內容,融合文理學科知識架構,深耕優質內容。以物理學科與詩詞為例,交叉科普可發掘嚴謹物理學背后的詩意與浪漫古典詩詞中蘊含的科學與智慧,以影視動畫藝術為載體,讓“物”與“詩”在數字時代有更為生動、多元、高效的表現形式提升傳播效能,延展學科之間的共同邊界。文理思維訓練兼容并包,打通物理學與古詩詞之間的學科壁壘,通過文理創新性融合,推動教育規劃全方位發展,鏈接用戶與科學,培養并提升大眾的綜合文化素養。

猜你喜歡
新文科文科科普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科普達人養成記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孫文科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