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先驅
——基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向度的考察

2024-04-07 00:00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傳統文化

李 安 增

(曲阜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但要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就必須實現其中國化時代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晶。對于第一個“結合”,學術界已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于第二個“結合”,尚須進一步探討。系統而清晰地闡述第二個“結合”,需要從“為何必要”“何以可能”“認知基礎”“如何生成”“成果意蘊”等維度加以分析與考察。

一、問題求解: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頁。近代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主義,根源在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需要相契合。

中國新式革命成功急需科學理論的指導。1840年鴉片戰爭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477頁。。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夕的70多年里,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盡管付出了無數血的代價,可是包括武裝斗爭等在內的各種救國方案并沒有取得成功。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3)《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0頁。中國革命為什么總是不能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因為只有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才能組織強有力的革命政黨,才有可能確立正確的革命方向和目標,才有可能凝聚起革命的磅礴力量。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對無政府主義、互助主義、新村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眾多所謂“主義”“理論”的探索、試驗和比較,最終擇定了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理論。

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不能采取“拿來主義”。一方面,作為有著特定歷史背景和歷史條件、體現歷史特點的歷史科學和理論科學,在馬克思主義關于革命理論的經典論述中,對中國革命做出直接論述的內容并不多,而且經典作家關于中國革命內容不多的論述中,并沒有涉及中國為什么革命、中國革命是什么性質的革命、如何進行革命等具體問題。由此可見,很難直接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另一方面,在中國這樣一個極為特殊的國度進行革命,必然會遭遇到經典作家所沒有預料到的許多復雜問題。盡管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不在于其能夠包治百病,而在于其能夠為我們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4)《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74—275頁。。毛澤東對此闡述說,我們“不但應當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于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5)《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頁。。即是說,中國共產黨人要學習和掌握蘊含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來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任何科學理論和制度,必須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3頁。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內最早、最深刻地認識到并且提出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領導人。他說:“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7)《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2頁。在反思黨內教條主義的錯誤、總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之上,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重要命題(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94頁。。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各種原因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為“使馬克思主義具體化”,具體表述雖然有變化,但其基本內涵沒有變,并且毛澤東還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任務。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呢?毛澤東強調指出:“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9)《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07頁。毫無疑問,這里的“民族的特點”“民族形式”就是指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正如中共中央就共產國際解散問題的決定所說:“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10)《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3—1944)》第14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第41頁。不難看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包括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方面的內容。

毛澤東具有強烈的理論創新意識,對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問題同樣進行了深入思考。他曾經指出:“馬克思不能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就預先具體地認識帝國主義時代的某些特異的規律,因為帝國主義這個資本主義最后階段還未到來,還無這種實踐,只有列寧和斯大林才能擔當此項任務?!?11)《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7頁。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獨特的時代特征,同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任務。因此,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時說:“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2)《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9頁。具有高度理論創新自覺意識的毛澤東深刻認識到,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需要中國共產黨人來解決?;谥袊鴮嶋H和時代發展要求,毛澤東提出的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等一系列理論,對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毛澤東對傳統文化的時代轉化問題也有著深刻認識。毛澤東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傳統文化時代化”的科學概念,但是在其諸多論述中都表達出要將傳統文化時代化的思想。傳統文化歷經朝代更迭和社會發展,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毛澤東認為:“中國的面貌,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都不應該是舊的,都應該改變,但中國的特點要保存?!?13)《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2—83頁。這就是說,要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改造舊的脫離時代的文化成分,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時代化要求的新東西?!拔覀兂3Uf‘新陳代謝’這句話。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不可抵抗的規律?!?14)《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23頁。傳統文化自然也需要新陳代謝、推陳出新,不斷豐富自我、發展自我,其中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逐漸被“代謝”,并與新的時代特點相結合轉變為新的具有時代特點的文化內容,從而實現其現代化轉換。傳統文化就是在每一次的“新”與“舊”的更新代謝中得到不斷發展,實現時代化的轉化。

二、何以可能: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外要件

作為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戰略任務,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二者為什么能夠相結合?二者相結合具備哪些內部要素和外部條件?對此,學者們還沒有達成共識,這仍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從二者相結合的內部要素來看,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結合的基礎性因子是二者具有內在契合性??陀^地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產生背景、階級取向、任務目標、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性。然而,五四時期涌入中國的各種西方思潮唯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結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體現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1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8頁。。首先,二者在價值理念上具有契合性。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價值根據。例如,社會建構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如何處理個人與家庭、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群體取向和集體本位,強調個人服從家族和國家。馬克思主義提倡無產階級集體主義,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主張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統一起來。盡管二者有本質區別,但在注重“集體”這一點上又有形式上的類同。再如,大同社會理想的追求。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把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社會理想。這一社會目標在中國社會發展歷史上也有呈現,尤其是康有為撰寫的《大同書》,提出了“無邦國,無帝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這一大同理想與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和壓迫,建立社會主義以至于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理想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其次,二者在思維方式上具有相通性。思維方式在文化系統性建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獨特的邏輯組織功能,提供二者會通、融合的學理支撐。在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中,樸素的辯證思維居于主導地位并且影響廣泛?!吨芤住ふf卦傳》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边@一哲學命題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這種樸素辯證法思維與關于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和矛盾的觀點分析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維有諸多共性。最后,二者在理論上具有相通互補性。例如,二者都強調物質的重要性。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頁。。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便有“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史記·管晏列傳》)和“庶矣、富之、教之”(《論語·子路》)的思想觀念。這些思想觀點很顯然與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是相近的。再如,二者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力行”“踐履”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品格。盡管不同的思想家在知行關系上的觀點各異,但大部分思想家都注重“行”——孔子提倡“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墨子認為“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朱熹則講“明此理而力行之”“窮理為先,而力行終之”(《朱子文集》卷五十四《答郭希呂》)。盡管二者關于實踐的含義有差別,但二者又可以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此外,馬克思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他把現實的人作為其理論的出發點,以人的生存境遇為研究重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目標。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源遠流長,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孟子的“民貴君輕”,都關注人民群眾的作用,具有明顯的人本特色。這顯然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觀點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相似之處。

從外部要素來看,毛澤東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功底和傳統文化素養,這是二者之所以能夠結合的重要推動力量。一方面,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極其深厚的修養和淵博的知識。毛澤東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潤的黨的領袖,他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熟識程度即使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很少見的(17)參見龔育之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第222頁。。毛澤東比較系統地接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閱讀過幾乎所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抖氖贰贰顿Y治通鑒》《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一直是他案頭必備之書,三百萬文字的皇皇巨著《資治通鑒》毛澤東通讀17遍!他還熟讀《孫子兵法》等古代兵書,對《三國演義》《西游記》《隋唐演義》及《水滸傳》等這些被排除在私塾正統課程之外的古典名著也尤為喜愛。毛澤東閱讀時所作的批注、圈畫和評語之多,思考問題之深,令人嘆服(18)王剛:《寶貴的精神財富 偉大的領袖風范》,《黨的文獻》2014年第1期。。中國的歷史文化,培養了毛澤東“鑒古知今”的思維,激發了他立志改造不公平社會的遠大抱負。當他運用馬克思主義思考現實課題時,在他意識深處存在著的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的才華和智慧往往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期間,學貫中西的學者楊昌濟先生對毛澤東產生了極大影響。毛澤東后來對斯諾回憶說:“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后來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他教授倫理學,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努力鼓勵學生立志做有益于社會的正大光明的人?!?19)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第121—122頁。尤其是楊昌濟“合東西兩洋文明一爐而冶之”(20)王興國:《楊昌濟文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203頁。等重要思想,為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另一方面,毛澤東又結合中國實際研讀馬列經典,深諳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918年夏天,毛澤東從長沙第一師范畢業后來到北京,開始接觸到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和觀點。他從《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史》等名著,了解到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但是,對于如何在中國進行階級斗爭以達到改造中國的目的,這些書籍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對此,毛澤東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21)《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頁。延安時期,環境相對比較安定,毛澤東自己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大量馬列主義書籍,同時帶領和指導全黨大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并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在此期間,毛澤東寫作的《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名著,對提高全黨的理論素養、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三、認知基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辯證分析及其政策取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由可能變為現實的前提,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辯證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分為兩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可謂是一個博大精深、毀譽參雜的文化系統。它雖然產生于封建時代,但又不能完全與封建主義文化畫上等號。中國傳統文化除了含有封建主義因素之外,它同時還具有一定的人民性、民主性以及反封建的因素。然而,新文化運動前后中國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異見紛呈。對此,毛澤東主張“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22)《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3頁。。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科學甄辨的觀點:“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23)《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07—708頁。這意味著他對傳統文化整體內涵的理解和把握達到了全新的科學境界,即不對傳統文化做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而是看到其兩面性,采取具體的歷史的方法來認識。此外,毛澤東主張既要把代表剝削階級的封建性文化和代表勞動群眾的人民性文化區別開,又要把封建社會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做必要的區隔。在他看來,“封建主義的東西也不全是壞的。我們要注意區別封建主義發生、發展和滅亡不同時期的東西。當封建主義還處在發生和發展的時候,它有很多東西還是不錯的”(24)《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225頁。。因為這時建立在相對先進生產方式和生產力基礎上的思想文化是進步的,在封建社會走向滅亡階段的思想文化則總體上走向了落后。

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精華和糟粕區分的基礎上,毛澤東主張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他明確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學說,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應該“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有益的東西”(25)《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0頁。。一方面,是發展新的民族文化的需要。文化的發展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即繼承性,文化創新發展不能“另起爐灶”?!叭藗冏约簞撛熳约旱臍v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2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69頁。我們始終只能在歷史給我們準備好的經濟文化基礎上進行實踐和創新。據此,他在《論聯合政府》中強調對于中國古代文化要“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進中國的新文化”(27)《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83頁。。另一方面,是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毛澤東曾自豪地說,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28)《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22—623、623頁。。這些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對形成和強化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標識和精神家園有重要影響。毛澤東關于文化繼承與文化批判相統一的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終結了中國近現代史上“國粹主義”與“全盤西化”論的長期論爭。

批判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立足點是“古為今用”。何為古為今用?就是學習借鑒弘揚歷史上的文化精粹,為現今時代所用,為社會現實服務。毛澤東明確指出,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不是頌古非今”,不是引導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向后看,“是要引導他們向前看”(29)《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08頁。;“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向外國人學習是為了今天的中國人”(30)《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82頁。。質言之,我們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是“推陳出新”,為今天的革命或者建設服務。

四、生成方法: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形式

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富含優秀文化理論品質,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奠定了穩固的傳統文化基礎。二者相結合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圍繞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進行文化重構、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過程。在推進二者相結合的實踐探索中,毛澤東非常重視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歷史文化背景和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民眾心態的影響,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變成了廣大中國勞苦大眾所熟悉的、喜聞樂見的、可以接受的理論。

用中國傳統文化形式理解和闡發馬克思主義。人們往往習慣性于運用自己思維中內在的認知結構作為框架去認識外界客觀事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盡管現在失去了其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但“作為活著的精神,已深深浸潤在人們的心靈結構、生活世界與精神血脈之中”,“歷史性地規定了我們看待世界、社會和人生的思想方式、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31)龐立生:《民族復興的文化自覺與哲學憧憬》,《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4期。,只是有時候我們日用而不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早期階段,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提供文化土壤、理解框架,即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依托來理解和闡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在1920年12月1日致蔡和森、蕭子升的信上談及他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就是四海同胞主義,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別人好的主義,也就是所謂社會主義?!?3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73頁。毛澤東對社會主義作此種理解,顯然是受到中國傳統儒家大同思想的深刻影響。

轉換東西方不同語言表達方式,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民族化表達。毛澤東強調指出:“把國際主義的內容和民族形式分離起來,是一點也不懂國際主義的人們的做法,我們則要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33)《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4頁。在他看來,每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相應地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話語形式。毋庸置疑,外來文化傳入之初,必須首先借助于特定國家或民族的話語形式,表達自身的理論內容,繼而發揮自身的普遍性意義。中國和西方在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需要用中國老百姓熟悉和喜愛的語言形式將其表達出來。例如,《共產黨宣言》闡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策略,即“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同時又強調“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3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434頁。。毛澤東將上述策略原則運用于中國時轉換成中國人通俗易懂的表述,即中國革命分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這“兩步走”戰略。借助于這一民族化的表達形式,毛澤東向人民大眾表達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現實為出發點,同時關注未來,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目標奮進的有遠大政治理想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借用中國民眾熟悉的話語素材、歷史典故等通俗解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在《矛盾論》中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35)《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13頁。等成語說明研究問題、做決策不能帶有片面性。他在《實踐論》中用“吃一塹長一智”(36)《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4頁。來說明工作要成功就必須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外在規律性,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7)《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8頁。來闡發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真知的道理。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他引用了《老子》的“將欲取之,必故與之”的話語來說明土地問題,即“關于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38)《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11頁。。1956年,毛澤東借鑒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思想,依據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結合中國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和發展需要,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認為應該創造屬于中華民族獨特風格的文化,其中涉及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中文學藝術、哲學倫理、史學文物等方面的基本態度?;逎?、抽象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經過毛澤東的改造,給人以新穎而形象的感受,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五、成果意蘊:作為中國化時代化成果毛澤東思想的傳統文化因子

毛澤東把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合理成分,經過改造和升華,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第一次飛躍性成果的本土元素。這種本土化元素滲透在毛澤東思想的深處。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與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其一,從傳統“實事求是”到理論精髓的“實事求是”。班固曾稱贊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漢書·景十三王傳》),意指求真務實的治學、治國、處世的態度。毛澤東認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39)《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1頁。這里毛澤東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對“實事求是”做出新的科學解釋,賦予其新的時代意涵。其二,從傳統“民本”思想到黨的“群眾路線”。如前所述,中國傳統文化有可貴的民本思想。毛澤東批判繼承了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精華,把它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40)《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31頁。,“兵民是勝利之本”(41)《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77頁。,中國共產黨人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三,從傳統“君子自強不息”精神到“獨立自主”的原則。毛澤東認為,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照抄照搬別人的做法、模式,或者依靠他人進行革命和建設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須走獨立自主的道路。獨立自主本質上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精神的時代表達。1958年6月,毛澤東在《第二個五年計劃要點》的報告上批示道:“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4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70頁。這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建設的思想的具體體現。

中國傳統政治遺產與毛澤東政治思想。毛澤東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吸收借鑒了中國歷史上黃巢、李自成等流寇主義導致起義失敗的教訓,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在對敵斗爭的戰略策略上,毛澤東關于政策和策略思想以及統一戰線理論等克敵制勝特有的戰略戰術,對我國戰國時期合縱與連橫、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復雜政治斗爭的經驗也多有借鑒;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對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學說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也有不小的影響;在對社會主義的理解上,傳統文化中“大同”思想對毛澤東的影響頗大。他早年給黎錦熙的信中曾說道:“大同者,吾人之鵠也?!?43)《毛澤東早期文稿(一九一二年六月—一九二○年十一月)》,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4頁。說明“大同”就是他當時的奮斗目標。即使在他接受馬列主義,把社會主義作為奮斗目標后,大同世界圖景仍然揮之不去。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毛澤東認為“中國有可能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由新民主主義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消滅階級和實現大同”(44)《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76頁。。當然,毛澤東只是借用“大同”表達對理想的社會主義社會模式的追求,并非如個別學者所言毛澤東具有烏托邦思想。毛澤東對“大同”理想的革命性改造,是其深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果,更是對中國革命遠大目標的憧憬。

中國古代軍事理論與毛澤東軍事思想?!秾O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币虼?中國歷來重視研究戰爭問題,軍事思想極其豐富。毛澤東在潛心研讀《孫子兵法》等軍事論著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情況,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予以直接汲取和利用,形成了融中西文化為一體的獨特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并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和證明。他曾強調,我們不要看輕“中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子書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45)《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82頁。,現在仍是科學的真理(46)《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90頁。。再如,蘇洵在《心術》中談到治軍之道時說:“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笨谷諔馉帟r期毛澤東提出的“有理”“有利”“有節”地對國民黨頑固派斗爭的原則,顯然與這里的“知理”“知勢”“知節”密切相關。還如,孫子“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吳起之“聲東擊西”等精辟論述,在毛澤東寫作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的問題》等一系列軍事著作中都有所體現。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積極探索現代戰爭規律以及國防建設規律,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軍事觀點。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和中期,他借鑒《明史·朱升傳》中提到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歷史故事(4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57頁。,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戰略部署,將其中的戰略思想具體化。

中國古代哲學主張與毛澤東哲學思想。一是在辯證法方面,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觀念內容豐富,其中的矛盾學說更是達到很高的境界。作為“群經之首”的《周易》,盡管有神秘的唯心主義形式和外殼,但卻提出了陰陽兩極、對立統一、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和矛盾觀,對中國古代矛盾思想做出最早、最明晰的闡述。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思想家也對此積極探討,比如墨子的“物生有兩”、老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朱熹的“凡物便有兩端”等思想觀點。作為矛盾論大師的毛澤東,在學習并掌握馬克思主義之后,以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為指導,撰寫了著名的《矛盾論》,深刻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毛澤東認為,事物的對立統一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矛盾的諸方面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次要方面,矛盾斗爭的形式具有多樣性,這些思想觀點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相結合的產物。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運用唯物辯證法深入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提出社會主義社會依然存在矛盾,矛盾是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并創造性地提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科學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在認識論方面,知行學說是中國哲學史上爭論最大的問題,其深入程度超過西方哲學史。先秦思想家孔子多次講到知行或言行問題,老子、墨子、荀子等也對知行問題提出了許多獨到見解。此后的思想家們更是提出過知先行后、行先知后、知難行易、行難知易、知重行輕和行重知輕等不同觀點。毛澤東認為,知行關系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皩嵺`、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48)《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96—297頁。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毛澤東又把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概括為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的兩個飛躍的過程(49)參見《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20頁。。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賦予知行關系以新的理論生命,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寶庫。

總之,毛澤東是極具理論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黨的領袖。他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從歷史中找到與現實的結合點,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大理論創新成果——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拓新者、開創者,是把二者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典范。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老傳統當傳承
誰遠誰近?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