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

2024-04-17 01:11周朵菊田艷玲徐成陽秦慶祝
齊魯護理雜志 2024年5期
關鍵詞:跨學科出院心血管

周朵菊,田艷玲,徐成陽,秦慶祝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450003)

冠心病是一種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缺血性心臟病,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據統計,我國每年有約1000萬人死于冠心病,占所有死因的第一位[2]。冠心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苦難,還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3]。冠心病的治療需要綜合運用藥物、介入、外科等多種手段,同時也需要有效的康復護理,以提高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4]。然而,目前我國冠心病患者的康復護理水平還不夠高,存在著單一化、碎片化、被動化等問題[5]。這些問題不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也影響了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學者提出了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該模式是指由不同專業背景和職能的醫務人員組成的團隊,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合作和共享資源,為冠心病患者提供連續性、個性化、全方位和高效率的康復護理服務。該模式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突出了護士在康復護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對冠心病患者護理結果的影響,為今后冠心病患者的康復護理提供參考和借鑒?,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醫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6]者;②年齡>18歲者;③主動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②合并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如肝臟、腎臟、呼吸、神經、內分泌等系統功能障礙;③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④在研究期間轉院或死亡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56.3±8.2)歲;受教育年限(9.4±3.1)年;婚姻狀況:已婚52例,未婚8例;職業:工人18例,教師12例,醫生6例,公務員8例,退休人員10例,其他6例;月收入(3865±1245)元;冠心病類型:心絞痛24例,心肌梗死18例,心力衰竭12例,猝死6例;合并癥:高血壓36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癥24例,肥胖18例。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55.7±7.9)歲;受教育年限(10.2±2.9)年;婚姻狀況:已婚50例,未婚10例;職業:工人16例,教師14例,醫生5例,公務員9例,退休人員11例,其他5例;月收入(4012±1178)元;冠心病類型:心絞痛26例,心肌梗死16例,心力衰竭13例,猝死5例;合并癥:高血壓34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癥22例,肥胖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給予藥物治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病情變化、指導飲食和活動、宣講基本知識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具體內容如下。①建立心血管護理團隊:由心內科主任擔任團隊負責人,該團隊由心內科醫生、護士長、床旁護士、營養師、藥劑師、心理咨詢師等不同專業人員組成。團隊成員定期開會,討論患者的康復計劃,分配工作任務,評估工作效果,解決工作問題。②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合其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心理狀態和社會支持等方面的康復護理計劃,包括藥物治療方案、運動康復方案、營養康復方案、心理康復方案等,并根據患者的反饋和進展情況及時調整。③實施連續性的康復護理服務:患者入院后建立康復檔案,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康復目標、康復措施、康復效果等。住院期間,每天至少進行1次康復護理服務,包括給予藥物治療指導、運動康復指導、營養康復指導、心理康復指導等。出院前進行出院教育和隨訪安排,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并提供聯系方式。出院后,每周至少進行1次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用藥情況等,并給予必要的建議和支持。

1.3 觀察指標 ①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進行評估。該量表由12個項目組成,包括自我監測、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執行,每個項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總分為0~48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②生活質量:采用心血管疾病生活質量評定量表(CVDQOL)進行評估。該量表由25個項目組成,包括身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健康感受,每個項目采用1~5分5級評分法,總分為25~125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③心功能分級:采用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進行評估。該標準根據患者的體力活動能力和心血管癥狀將心功能分為四級:Ⅰ級為無癥狀;Ⅱ級為輕度限制,平時無癥狀,但體力活動時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Ⅲ級為中度限制,平時輕微活動即出現癥狀;Ⅳ級為嚴重限制,休息時也有癥狀。④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出血等。⑤住院時間:記錄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天數。

2 結果

2.1 兩組入院時、出院后6個月ESCA、CVDQOL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入院時、出院后6個月ESCA、CVDQOL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入院時、出院后6個月心功能分級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入院時、出院后6個月心功能分級比較(例)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2.4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2.17±3.36)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6.23±4.21)d。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56,P<0.001)。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改善心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是一種有效的康復護理模式。自我護理能力是指患者在醫務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采取適當的行為和措施,以維持或恢復健康,預防或減輕疾病的發生和發展[7]。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直接影響其康復效果和預后[8]。本研究發現,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赡芘c以下因素有關:①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包括藥物治療指導、運動康復指導、營養康復指導、心理康復指導等,使患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選擇合適的康復措施。②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合作和共享資源,為患者提供連續性、全方位和高效率的康復護理服務,使患者能夠在住院期間和出院后得到及時、準確和專業的指導和支持。③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強調了護士在康復護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使患者能夠與護士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增強其自信心和主動性。

生活質量是指個體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感、滿意度和健康水平。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健康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9]。本研究發現,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CVDQO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赡芘c以下因素有關:①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藥物治療指導、運動康復指導、營養康復指導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身體功能,減輕癥狀,延緩疾病進展。②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心理康復指導、社會支持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增強自尊、自信、自控等積極情緒。③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家庭教育、社區聯絡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社會參與度,促進家庭和諧,提高社會支持度。④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綜合評估、個性化指導、連續性服務等方式,幫助患者提高總體健康感受,樹立康復信心,提升生活滿意度。

心功能是指心臟的泵血能力,反映了心臟的工作狀態和效率。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缺血性損傷的影響,容易出現心力衰竭等并發癥[10]。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赡芘c以下因素有關:①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藥物治療指導、運動康復指導等方式,幫助患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危險因素,改善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心肌缺血缺氧。②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營養康復指導、出院教育等方式,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鹽、油、糖等攝入,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攝入,提高心肌代謝和營養水平。③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心理康復指導、社會支持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精神壓力,調節情緒狀態,降低交感神經興奮度、心率和心肌耗氧量。

并發癥是指在原有疾病基礎上發生的其他疾病或異常情況。冠心病患者的并發癥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出血等,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和預后[11]。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赡芘c以下因素有關:①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藥物治療指導、運動康復指導、營養康復指導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缺血性損傷,預防或減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藥物治療指導包括選擇適合患者的抗血小板、降脂、降壓、抗凝等藥物,并監測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運動康復指導包括制訂個體化的運動處方,根據患者的心功能分級、運動耐量和運動風險進行分期運動訓練,并監測運動過程中的心電圖、血壓、心率等指標。營養康復指導包括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控制總能量攝入,限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保證足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限鹽、限酒、戒煙等。②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出院教育、隨訪服務等方式,幫助患者掌握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及時發現和處理并發癥,降低再次住院率和死亡風險。

住院時間是指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天數,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康復效果。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時間受其病情穩定性、并發癥、康復護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12]。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說明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可以有效縮短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時間??赡芘c以下因素有關:①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藥物治療指導、運動康復指導、營養康復指導等方式,幫助患者快速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出院標準。②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心理康復指導、社會支持等方式,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擔憂、無助等負性情緒,增強積極情緒,促進康復進程。③心血管護理團隊成員通過出院教育、隨訪服務等方式,幫助患者了解出院后的康復計劃和目標,提供持續性的指導和支持,保證康復質量。

綜上所述,心血管護理團隊跨學科協作模式是一種有效的康復護理模式,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改善心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該模式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突出了護士在康復護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該模式有利于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醫療成本和資源消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該模式也有利于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滿足感,促進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因此,建議在今后冠心病患者的康復護理中廣泛推廣和應用該模式。但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未考慮其他可能影響護理結果的因素等,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猜你喜歡
跨學科出院心血管
“心血管權威發布”公眾號簡介
COVID-19心血管并發癥的研究進展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第五回 痊愈出院
lncRNA與心血管疾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