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探析

2024-04-18 05:26許麗欽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高中語文核心素養

許麗欽

摘 要:科學設計語文作業,是促進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該項工作應當受到高中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本文進一步明確了語文作業的重要價值,闡述了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現狀,重點是從不同的層面針對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策略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作業設計

語文屬于高中教育的重點學科,語文作業的科學設計,可以為整個課程教學提供一定的輔助,促使高中語文教育工作高質量開展,為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在高中語文作業設計中會包含多個層面的內容,教師要以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在語文作業設計中對每一層面的工作進行合理把控,在探索與實踐中持續提升語文作業的合理性,充分發揮語文作業的實際功能。

一、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真正認識到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可以使高中語文教師樹立正確認知,并主動在該項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精力,

第一,語文作業的科學設計,有助于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目標。高中語文作業的科學設計,能夠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發揮相應的輔助作用,因為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可以反映出語文課程信息的傳遞效果,為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工作的調整提供幫助。而且,通過語文作業的合理設計,還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促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更加深刻理解語文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在做作業與課程學習間形成良性互動,并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以此更好地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而且,語文作業的合理設計還能夠對學生進行思維鍛煉,在長期鍛煉中逐步增強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及語文學習效果,這對高中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也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1]。

第二,語文作業的科學設計,有助于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既表現為課堂上教師對課文的分析和講解能力,也表現為教師對語文作業的設計能力。對學生的語文作業設計方法做出恰當調整,是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不斷優化學生的語文作業設計,有助于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現狀

了解現狀,是進行工作改進的重要前提。當前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狀況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缺少常態化作業。常態化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培養主動做作業的行為習慣,在做作業過程中產生比較系統的學習收獲并提升某一方面的素養,然而從當前的現狀來看,高中語文教師為學生設計的作業中,忽略了常態化作業安排。通常情況下,高中語文教師為學生作業設定的完成時間為一個晚上,部分學生為了完成作業任務而敷衍應付,這并不利于作業功能的發揮。

第二,作業形式單調。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提供輔助,而高中生的語文素養體現在多個方面,但是從當前的狀況來看,高中語文教師為學生安排的作業中以默寫、課后練習為主,作業形式相對單一[2]。高中生長期面對單一化的作業,枯燥感會持續增加,做作業的積極性持續下降,這并不利于語文作業功能的顯現。

第三,作業缺乏差異性。高中語文作業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業內容上的差異,二是學生個體上的差異。由于忽略了作業差異性的體現,導致作業的針對性較差,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承受著巨大負擔,甚至會為了完成作業任務而敷衍應付,這也不利于作業功能的發揮,還會對整個語文教學工作的推進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第四,不注重作業的管理與評價。從高中語文教師層面來看,作業安排是其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但是很多語文教師針對該項工作的開展忽略了管理評價,因此,無法及時發現該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一些不合理的作業安排方式長期使用,但是因缺乏管理評價而未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這一情況的出現不利于高中語文作業管理的優化[3]。

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圍繞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并結合上述現狀,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安排常態化作業

在新階段的高中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常態化作業,以此提升語文作業的科學合理性,并借助該項作業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輔助。比如,圍繞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為學生安排常態化作業,要求學生在一個月或一個學期內完成某本課外讀物或某一部分內容的閱讀。在該項作業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量不做明確的要求,但是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提供相應的指導并做出明確要求[4]。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材料類型的變化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其中,如果是名著或文學經典類材料的閱讀,則需要采用細細品讀的方法,對此類讀物中作者的語言使用及思想情感進行仔細品味,還要以現有的能力對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分析;如果是對百科全書或雜志類材料進行閱讀,則需要采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僅需要抓住其中的關鍵信息即可。為了確保課外閱讀的有效性,語文教師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課外閱讀要求,即在每次課外閱讀結束后需要及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收獲,比如,在文學經典閱讀結束后,可以記錄自己閱讀的大致內容,記錄自己從中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記錄自己對材料中作者語言表達方式所產生的共鳴,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當時的感悟效仿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簡單的隨筆訓練[5]。通過該項常態化作業安排,能夠使傳統的作業形式得到改進,而且該項作業可以輔助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支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增強作業趣味性

將趣味性元素恰當融入語文作業之中,能夠使高中生做作業的心態發生明顯的變化,學生對語文作業的抵觸感、枯燥感、敷衍性會明顯減少,做作業的主動性會明顯增加,而且這一設計理念還能夠更好地展現作業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輔助作用,這對于高中語文作業質量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會產生積極影響[6]。

案例一:以《蜀道難》一課為例。

第一步,課文講解。語文教師依照教材,對課文內容進行系統講解,通過文字引導學生感受蜀道之難。

第二步,布置作業。要求根據課文中的內容,繪制一幅蜀道圖。對于該項作業,語文教師不做強制性要求,只是建議學生可以為自己的圖畫上色,在圖畫中要盡可能顯現綺麗驚險的山川,在完成該項作業過程中甚至可以尋求美術工作者的幫助。

第三步,課堂展示。在完成該項作業后,語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畫作,以此營造出比較輕松的課堂氛圍。

第四步,結合作業再讀課文。在正式課堂上,語文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前期學習的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畫作,再次仔細品讀課文,加上語文教師的恰當指點,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氣勢磅礴、險中見奇,并進一步體會作者李白心中的憂慮和擔心,以此增強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第五步,案例分析。相對于傳統形式的作業,上述作業會為學生帶來幾分輕松、樂趣,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并不會感到枯燥,并且會主動參與其中。趣味性作業的合理設計,既能夠使傳統的語文作業形式得到優化,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輔助,這對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三)設計實踐性作業

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旨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鍛煉,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獨特的學習感。該項教學安排,還可以使語文作業形式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以此優化傳統作業模式。

比如,在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文化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調查家鄉文化建設情況的實踐性作業[7]。在該項實踐性作業中,教師需要向學生發布明確的作業任務,一是在調查中了解家鄉文化建設現狀,二是分析家鄉文化建設中仍然存在的落后之處,三是通過對政府相關部門及其人員的訪談,從中了解下一步建設計劃。在該項實踐性作業正式開展之前,語文教師要指導班內學生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教師還要根據各組所選擇的目的地幫助其制訂實踐計劃,指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及訪談提綱。最后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實踐成果以照片、視頻及書面報告的方式予以記錄和呈現。對于各組學生的實踐學習成果,語文教師一方面要表示肯定,另一方面則需要向各組學生提出不同的建議。另外,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實踐性作業為其帶來的學習收獲,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從不同層面入手開展實踐,以此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升[8]。

(四)進行作業層次劃分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一班級中不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綜合素養不高的學生而言,部分作業會使他們承受較大壓力,一些學生甚至會因此敷衍應付,作業的功能則會因此難以發揮。對語文作業進行層次劃分,是為了體現作業的差異性,這一作業設計方法的運用可以表現出對學生的充分尊重,減輕部分學生的作業壓力,減少學生做作業過程中的敷衍應付,以此更好地發揮作業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輔助作用。

比如,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為不同學生安排不同的寫作訓練任務。其中,對于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教師為其安排的作業應當以語言表達方式的訓練為主,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在上述作業任務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求學生在寫作中要試著表達特定的思想情感,使其作文更有內涵。上述差異化作業的設定,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有效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產生實質性收獲,這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會產生積極影響。高中語文教師要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通過對作業層次的合理劃分,使班內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從中受益,都能夠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得到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五)設計拓展性作業

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具備發散性思維,以課內教學為基礎,為學生設計拓展性作業,促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擴充自己的知識,以此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比如,在《自然選擇的證明》一課中,教師在課文講解的基礎上,為學生安排的作業可以是利用空余時間對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進行更為全面的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閱讀圖書館中的相關書籍,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搜索,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了解到的相關知識信息進行記錄。之后,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在正式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學習交流,在交流中與大家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知識信息,在學習交流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要求學生以講解PPT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內容,通過這一環節的活動,促使學生在相互分享中進一步擴充自己的知識。通過此類作業的設計,高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其綜合素養。

(六)注重作業評價

從教學管理層面來看,在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將作業評價納入自己工作的范疇之中,借助評價活動,及時查找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漏洞并予以改進,以此提升語文作業的合理性。

面對不同類型的作業,高中語文教師所依據的評價標準也應當有所不同。比如,在拓展性作業設計中,應當以“學生知識是否擴充”為評價標準;在分層作業設計中,應當以“層次劃分后學生是否產生實質性收獲”為主要評價標準。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的基礎上,還應該安排學生開展自主評價,學生在自主評價中要明確自己在做作業過程中的學習收獲,還要針對教師作業設定的不合理之處提出建議,然后將自主評價結果向教師反饋。語文教師在多方面獲取評價反饋信息后,可以使評價結果更加真實、準確,為作業改進提供更具價值的參考依據。高中語文教師在根據評價結果進行作業設計方法改進的過程中,需要再次征求學生的反饋信息,確保所設計的作業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增強作業的合理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作業的科學設計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高中語文教師要對該項工作進行準確定位,客觀分析當前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從不同層面入手對作業設計方法予以改進,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不斷提升語文作業的科學合理性,以此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宋欣銘.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8,9(14):92-93.

[2]李長昊,楊劍鋒.“雙減”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業設計及評價方式探索:以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八單元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0):13-17.

[3]劉娟.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23,42(2):16-18.

[4]陳藝婷.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與評價[J].新課程導學,2023(7):91-94.

[5]朱薇.“感思反芻”教學策略在高中語文作業設計中的應用思路[J].高考,2023(16):72-74.

[6]林惠華.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對策的研究與思考[J].高考,2023(17):89-92.

[7]張強.基于讀寫結合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J].現代教學,2022(Z1):44-45.

[8]李元霞.高中語文作業設計取點探微[J].語文天地,2020(7):73-74.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高中語文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