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命題新趨向 著意素養育新人

2024-04-18 22:04宋振蓮趙屏楠
考試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課標核心素養

宋振蓮 趙屏楠

[摘 要] 學業水平考試作為一種規范的評價,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核心功能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引導教學。2023年天津道德與法治中考試題在落實核心素養考查要求方面所體現出的特點是:基礎性、生活性、開放性、綜合性。中考命題的新趨向是: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疾樽兓瘞硭狞c教學啟示是:依據核心素養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把握學科時政性特點;嘗試大單元的深度教學;構建生活化課堂。

[關鍵詞] 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中考命題

[中圖分類號] G424.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654(2024)02—044—008

2023年天津市道德與法治學科試卷的整體思路較之以往保持相對穩定,做到了以穩為主、穩中求變、變中求新。試題具有開放性、靈動性和探究性,注重學生“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的考查,體現了新中考的方向和趨勢,力求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育人的目的。

中考結束后,有些學生感覺試卷不難,但成績不甚理想。老師們也感覺到部分試題較之以往更加靈活開放,更加突出對學生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考查,學生們想得高分、得滿分并不容易。這些感受反映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命題導向與立意帶來的新變化,啟示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學習的本質以及如何真正地學習,這也正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應有之義。

一、基礎性、生活性、開放性、綜合性的命題特點

新課程追求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v觀試卷,在落實“雙減”要求、體現課程追求、拓展育人思路等方面都做了進一步的探索。全卷32道試題的命制嚴格遵循了“依據課程標準”“落實核心素養”“以學生為中心”“培養關鍵能力”“教―學―評一致性”的要求,實現了從“知識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轉變。

(一)注重回歸統編教材,體現基礎性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分兄赋觯骸白⒅乜疾榛A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注重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比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題怪題,減少機械記憶性試題,防止試題難度過大?!盵1]在依據課標科學命題的前提下,試卷命題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如:認知自我、親情之愛、養護生命、集體利益、遵守規則、憲法意識、依法維權、勞動品質、科技創新、中華文化特點、建設生態文明、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全球治理理念等,這些均是學科主干基礎知識。對這些知識的考查,既注重知識的基礎性,又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命題情境趨于真實,凸顯生活性

試卷注重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情境,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思考、學以致用。素養立意的試題考查點是生長在知識產生和應用的真實生活情境中的[2]。而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新穎有趣的試題情境也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和探究欲望。在情境素材的選取上,更加貼近國家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情境創設具有真實性、典型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能力水平,引導學生真實參與,激發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彰顯了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

(三)考查形式靈活多樣,體現開放性

命題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試題恰當地使用文字、數據、圖片、對話、名言等多種情境載體,使試題材料的呈現方式更多樣、更直觀,人文韻味更濃厚,更易于學生理解,緩解閱讀疲勞。同時,增加試題的開放性,適當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合理設計分析、綜合、判斷、建構、決策等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以此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實踐能力,擯棄死記硬背的老套路,逐步引導學生從“解題”走向“解決問題”、從“做題”走向“做人做事”。

(四)多維考查學科素養,彰顯綜合性

學科素養導向下的道德與法治命題越來越強調打破學科之間的藩籬、板塊之間的壁壘,綜合運用多個知識點,多層次、多角度地解決復雜問題。試題任務設計具有綜合性、探究性、應用性、開放性,既可以考查學生視野的深度和廣度,又可以考查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開放、多元、創造,是一道綜合型題目的追求。綜合型題目一般以主觀題方式呈現,其答案也往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試卷第32題,提出“心系祖國,面向世界,你怎樣書寫使命擔當?”的問題。學生作答此題可不拘泥于教材文本,可以結合具體情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制定答案時,對可能出現的多元解讀,都是以“示例”的方式給出參考答案,這意味著答案開放、多元、不唯一。

二、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的考查趨向

試題將考查內容與具體任務緊密聯系,從試題情境、任務難度到參考答案的制定,均體現了新中考的方向和趨勢。未來中考也會更加注重引導學科教學走向學用結合,更加注重對學生應有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整體性考查。

(一)堅持價值引領,突出學科育人功能

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考命題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黨的重大創新理論,緊緊抓住“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通于立意、素養、素材、情境、設問、選項、答案之中,發揮培根鑄魂育新人的作用。

例如,試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將反映時代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內容作為命題資源。從國家層面上,27題選取天津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案例“靜湖的變化”入題,體現區域特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建設家鄉的使命感。30~32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成就為背景材料,讓學生在閱讀、分析圖文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新時代的飛速發展,學生通過作答能夠進一步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四個自信。從社會層面上,26題以學生熟悉的研學活動為背景,為學生表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真實體驗和收獲搭建平臺,有助于考核學生對親社會行為意義的認知,突出體現了評價的教育功能。同時,試卷還選取了多部法律入題,營造法治氛圍,提高學生法治素養。從個人層面上,試卷引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的首枚冬奧會金牌獲得者徐夢桃直面困難自信自強的勵志經歷,引導學生追求身心健康,錘煉健全人格;引用感動中國人物沈忠芳充滿正能量的話語,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等。

中考不僅是一次測試,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教育。學生面對試卷時的閱讀過程、答題過程就是接受洗禮、增強信心、情感升華的過程。學生通過對本試卷的閱讀、思考、表達,可以領略國家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到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蓬勃朝氣,體會到個人對于國家和社會的擔當和奉獻,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聚焦主題內容,側重核心知識考查

學業質量標準是指導評價與考試命題的基本依據。創建核心素養導向的學業質量標準,是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修訂的重大創新性成果,標志著義務教育的教育教學徹底進入了有可操作性依據的“標準時代”[3]。試卷聚焦道德與法治課程學業質量標準第四學段五個主題,全面考查學生的學業成就和五大素養表現。表1為本次考試各題的學習主題考核和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統計一覽:

由表1可以看出,試卷命制聚焦新課標中五大學習主題教育內容,涵蓋七八九年級的課程內容,考查學生對所學核心觀點理解與運用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三)注重情境創設,考查學生關鍵能力

課標指出:“試題情境創設要考慮情境的真實性、典型性、適切性、復雜性等,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盵4]試卷的情境素材源于真實的社會生活,正視關注度高、涉及面廣的問題,在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情境中,考查學生靈活遷移課堂所學內容,運用必備知識解決整合性、情境化問題的能力。

例1:第30題

試題以黨的二十大報告和2023年全國兩會最新的數據為背景,將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創新成果引入試卷,以圖文的形式,運用數據,從經濟、科技、民生等方面繪制了黨帶領人民交出的彪炳史冊的時代答卷,體現了真實性、典型性和多維度的特點。題目情境及時跟進我國社會發展進程,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高度貼近我國發展的社會現實。情境既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又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水平,有利于考查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為評價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情境背景。

本題答案設置緊扣素材,包含了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四個維度,體現了政治方向性、層次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考核了學生整體認知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對試題情境中我國“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原因的綜合探究和分析,感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堅持改革開放,踏上強國之路;通過對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的探究,去感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堅持創新驅動戰略的正確性;通過對“脫貧攻堅任務勝利完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分析,感悟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中國精神的重要意義。試題答案不唯一,具有開放性,意在激發學生多角度、多維度感知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增強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素養。

(四)強化問題驅動,注重高階思維品質考查

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強調,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加快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要堅持正確方向、育人為本、問題導向、以評促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5]。課標最大的新意在于解決了核心素養怎么考的問題,考查趨向也著力考查學生面對真實情境,解決復雜問題、完成具體任務的能力,知識性考查越來越少,對高階思維品質的考查越來越多……由此,在考查中著意引導學生從關注“解答題目”轉向“解決問題”,引導教師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教育教學模式。

例2:第28、29題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依據材料作答28、29題。(共16分)

【筑牢防火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主要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發生的信息鏈、資金鏈等各環節進行打防管控。該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假冒他人身份開立電話卡、銀行賬戶、支付賬戶等。為全力遏制電信網絡詐騙,天津市開展了“2023反詐校園行”系列公益活動。

28.(8分)

上述材料體現出公民的哪些權利受到保護?青少年怎樣避免掉進網絡詐騙陷阱?

【織密保護網】

近年來,我國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涉及管網治網的法律法規,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29.(8分)

為什么要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時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互聯網,合理利用互聯網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是教育迫在眉睫的時代課題。本題緊密連接互聯網發展,立足中學生這一網絡社會的公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網絡生活入手,以小見大,讓學生不僅認識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而且認識到法治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據此,設計“筑牢防火墻”從法律對公民個人生活的保障作用角度進行考查;“織密保護網”從法律對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角度進行考查。

28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具體規定,提出“公民的哪些權利受到保護”的問題,讓學生認識法律對公民權利的保障;依據材料提供的“天津市開展了‘2023反詐校園行系列公益活動”設計了“青少年怎樣避免掉進網絡詐騙陷阱?”的開放性問題,引領學生綜合運用七、八年級所學,分析網絡生活中侵犯公民權利的違法現象,增強公民的權利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掌握網絡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的方法與策略,增強學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行為關鍵能力。

29題,以互聯網為切入點,探究法治的重要性,任務設置聯結互聯網與法治重要性的關系,提出“為什么要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這一綜合性問題,評價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和論證能力。

學生要回答好這兩題,需立足“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這一整體背景進行思考,這是對綜合知識運用進行的考查,不能僅拘泥于教材某一個觀點回答問題,否則很容易因顧此失彼、回答不全面而丟分。試題更加側重對學生的思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的考核,側重對學生高階思維品質的培養。

(五)關聯教材欄目,注重回歸教學本質

《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未來將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科學命題,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促進學生認真學好每一門課程,完成好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學業。切實做到學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命題與教材均有顯性或隱性關聯,命題素材大多來自教材,強化了試卷與教材之間的聯系,體現了“把課堂表現考出來”的鮮明特色。

例3:第26題

八年級學生小田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研學活動。

參加研學活動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什么意義?

本題中的“圖片”均來自教材內容或教材小欄目的引申、變形和重新組合。問題任務的設計來自學生們對八年級“親社會行為”內容的學習,因此學生對本題的解答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本題在考查中,對情境進行了重組,以研學活動為背景,意在結合學生個人經驗探究社會對個人成長的支持和幫助,讓學生認識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以及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努力踐行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研學活動是一種親社會行為,本題評價從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義角度回答即可。今后命題更加注重使用統編教材這一“源頭活水”,更加注重“教—學—評”的一致性,是始終不變的趨向,引導廣大師生在教學中要回歸教材,回歸基礎,注重真實閱讀,深度參與,真情體悟。

三、對教學的啟示

命題能促進教師對教材、課標、試題的深入研究,促進教師反思并改進教學方式,使教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真正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育人的目的。課標明確提出“堅持素養立意”的評價方式和命題原則,必將引導廣大教師在教(學)什么、怎么教(學)、教(學)到什么程度等問題上,始終以是否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標尺來開展教學。

(一)制定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為教學提供遵循

教學是落實課程標準、達成學科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和基本環節。教學目標又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此,教師要準確把握學情,深入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體布局,把握教材具體內容在單元和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任務,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制定政治立場鮮明、價值導向清晰、知行要求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準確理解課程依據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價值規范,落實政治性與學理性、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一。

(二)把握學科時政性特點,豐富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時政性很強的學科。時政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知識的綜合性、明確的導向性、心理的吸引性等特征,學習、了解時政新聞有利于培養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把握學科的時代性特征,不斷提升對現實問題的敏感度,及時關注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直面社會思想文化,引導學生親歷自主辨識、分析并做出判斷的過程,突出政治引導作用,落實價值引導作用。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在比較中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嘗試大單元教學,進行深度學習

新時代、新課標、新教材、新中考、新評價,在此背景下的“新教學”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基于素養本位的大單元教學。新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運用知識做事、持續地做事、正確地做事,強調知識點從理解到應用,重視知識點之間的聯結及其運用。針對許多教師只關注知識、技能與分數等,而忽視學生能力、品格與觀念培養的問題,應著眼于全面育人的“大道理”[6],大單元教學是使教學從“教”到“站在學科課程高度”,從教書到育人,由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踐行深度學習的需要。同時,基于中考試題綜合性、開放性、應用型、探究性題目比例的逐漸增多,考查內容趨向大概念、大任務、大觀念與大問題的設計,也需要開展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強調知識之間的相關、相通、相連性,強調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融會貫通,最后落實到知識的綜合運用上,避免碎片化的教和碎片化的學,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生,課堂教學立足學科素養、加大開放探究、注重閱讀理解、關注交流共享、強調問題解決、落實活動建議,培養學生分析、對比、評價、運用、判斷、推理、辨析等高階能力。

(四)構建生活化課堂,拓展思維空間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點,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內外聯結,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配合,強化“大思政”格局,使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相連。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運用教材知識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并能認識、分析、評價社會生活,增強生活體驗,豐富生活經歷,實現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跓o情境不命題的原則,教學中要創設真實、典型和適切的情境,加強情境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考慮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反映學科知識在形成、應用過程中的綜合、多元、復雜等因素,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逐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拓寬視野,讓教學富有活力,讓知識更具生命力,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打開一扇窗。

總之,2023年天津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秉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了考試評價的育人功能、導向功能。為此,教師要樹立育人為本的課程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并將其思考、轉化、落實于教育教學中,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教基[2021]34號文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猍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8/30/content_5634178.htm.

[2] 石芳.堅持素養導向,推進評價改革[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6):9-12.

[3] 楊向東.創建素養導向學業質量標準,實現學校育人模式根本轉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16/zjwz/201801/t20180117_324896.html,2018-01-16/2022-04-2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4.

[5] 教基[2021]3號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的通知[Z].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3/18/content_5593750.htm.

[6] 崔允漷. 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Explore New Trends of Tests,Foster Virtue for New Generations:Taking? the Test of Morality and Law of 2023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ianjin as an Example

Song Zhenlian1? Zhao Pingnan2

1 Beichen District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Tianjin,300400

2 Hebei District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Tianjin,300010

Abstract:As a relatively strict and specific evaluation method,the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means to tes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ts core function is to cultivate morality,serve selection,and guide tea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testing requirements in the 2023 Tianjin Moral and Legal Middle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are:foundational,practical,open,and practical. The new trend of the middle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questions is to connect with reality and combine learning with application. The four inspirations brought by the examination of changes to teaching are: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core competency requirements,grasping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attempting deep teaching in large units,building a life oriented classroom.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s,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Core Literacy,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責任編輯:陳暢)

作者簡介? 宋振蓮,高級教師,北辰區教師發展中心。天津,300400。趙屏楠,正高級教師,河北區教師發展中心。天津,300010。

猜你喜歡
新課標核心素養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