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義

  • 蘇東坡的“高考”往事
    再考詩賦,而改考經義(即解說經典大義)。理由是詩賦與治國理政無關,而考經義則可以引導考生研究儒家經典,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國家也可以通過確定標準答案來統一天下學子的思想。由于“高考”改革事關重大,宋神宗鼓勵大臣各自發表意見。于是,蘇東坡便寫了著名的《議學校貢舉狀》,反對不考詩賦而改考經義。蘇東坡說:“自唐至今,以詩賦為名臣者不可勝數,何負于天下,而必欲廢之!”他還強調,“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責實之政”,那么就可以選

    老年教育 2023年5期2023-06-15

  • 蘇東坡的“高考”往事
    再考詩賦,而改考經義(即解說經典大義)。理由是詩賦與治國理政無關,而考經義則可以引導考生研究儒家經典,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國家也可以通過確定標準答案來統一天下學子的思想。由于“高考”改革事關重大,宋神宗鼓勵大臣各自發表意見。于是,蘇東坡便寫了著名的《議學校貢舉狀》,反對不考詩賦而改考經義。蘇東坡說:“自唐至今,以詩賦為名臣者不可勝數,何負于天下,而必欲廢之!”他還強調,“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責實之政”,那么就可以選

    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2023年5期2023-06-15

  • 魏晉禮法合治與倫理共同體的形成*
    言之詳矣?!币勒?span class="hl">經義解釋律令,用以指導司法實踐。從《鹽鐵論》所載的御史、大夫們與賢良、文人的對談來看,漢武帝、漢昭帝時期的朝廷官員依然遵循著傳統嚴苛的司法習慣和行政認知,而賢良、文人則按照儒家經典精神來試圖改良社會風氣、改革行政制度。漢武帝讓最高司法長官向董仲舒咨詢重大案件,是期望能夠以儒家學理對重大司法判決或者決策提供理論指導。由此而形成的春秋決獄,實際是用歷史經驗、禮義精神對秦律進行彌補后,對漢律的修訂。西漢時期的春秋決獄,既是借鑒歷史經驗進行司法解釋

    跨世紀 2023年1期2023-04-15

  •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ndjingyi經義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ics) would be examined successively in the first round of examination for the inhabitants of north China and those of the south.7Song Lian 宋濂 et al., “Part One of Treatise on the Selection of Ta

    孔學堂 2022年1期2023-01-02

  • 論宋高宗朝科舉制度之演變
    論。其二,詩賦、經義取士兩存。欽宗短暫執政期間,已經恢復詩賦取士制度,高宗朝予以落實。建炎二年(1128)五月,中書省上奏曰:“已詔后舉科場講元祐詩賦、經術兼收之制。今參酌擬定:《元祐法》:‘習詩賦兼試經義?!裼曉娰x人止試詩賦,不兼經。第一場詩、賦各一首,第二場論一首,第三場策三道?!对v法》:‘不習詩賦人令治兩經?!裼?span class="hl">經義人,依見行,止習一經。第一場本經義三道,《論語》《孟子》義各一道,第二場論一首,第三場策三道……”從之。(9)《宋會要輯稿》“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12-31

  • 晚清桐城派學者楊琪光及其《尚書》學研究 ——以《經義尋中》為中心
    略,楊琪光嘗撰《經義尋中》《百子辨正》等著作,倡導以文章之法解經,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卷七:“習聞其父言古文法,復理梅曾亮緒論。其為文深沉奧衍,神致雋永。讀班史兩書數十過,因參校其優劣訛疵,成《史漢求是》十二卷,附《尚書文義》一卷?!雹伲ㄇ澹﹦⒙暷咀?,徐天祥點校:《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合肥:黃山書社,1989年,第255頁??梢娖渖钪O古文之法,解讀經史從文章“義法”出發。楊氏撰有《經義尋中》,卷二是其讀《尚書》文法的筆記,或為《尚書文義》之初稿。清人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5期2022-11-24

  • 被遺忘的真相:蘇軾省試被落與宋代說書舉關系考論
    《蘇軾的科舉觀與經義成就》,《中國蘇軾研究》2018年第10輯,第151頁。。木齋、邱黎《蘇東坡新傳》則言:蘇軾試《論刑賞》得第二,“隨后,蘇軾又參加了由仁宗皇帝御臨的復試……蘇軾此次為第一”(5)木齋、邱黎《蘇東坡新傳》,京華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9頁。。所謂“御臨的復試……第一”,是將《春秋》對義居第一視同殿試之內容與名次。林語堂亦稱蘇軾殿試,“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幾乎名列榜首”(6)林語堂《蘇東坡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36頁。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3-28

  • 科舉試賦試法流變谫論
    響的日益深廣,以經義排斥文辭,遂在科舉??浦腥∠速x體,改用八股制義作為考試內容。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科舉考試退出歷史舞臺才告以終結。就學術在政治與社會發展進程中居何等地位,清儒張之洞曾言:“竊惟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睘榱藢歼x制度下經義與辭賦關系有更加深入和細致的把握,本文對科舉試賦歷程進行回溯和探討。一、前科舉時代的試賦活動嚴格制度意義上的試賦或考賦,通常認為是始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據《唐會要》載:“天寶十三載十月一日

    許昌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03-03

  • 經義考》卷六十著錄補證
    學者朱彝尊編纂《經義考》,共計300卷,統考歷朝經義之目,備載歷代經籍存佚情形,并加考索,為清代輯錄體目錄典范。作為經學目錄的集大成之作,《經義考》極富文獻價值,對于經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歷來是經學研究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然而,囿于見聞、傳抄、版刻等因素的限制,《經義考》也存在諸多不足。自該書問世至今,歷代學人對之多有考訂,如翁方綱《經義考補正》等?!?span class="hl">經義考》著錄易類典籍70卷(卷2-卷71),相比其他經書,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同時闕漏亦多。筆者近來從事

    嘉興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1-23

  • 北宋熙豐科舉制度與元祐科舉制度的比較研究
    限在千字以上???span class="hl">經義,重在要求應考者在精通儒家經典主旨大義的基礎上,根據儒家經典所提倡的政治、經濟、道德及修、齊、治、平等理念,要求應考者寫出論、策等政論性的論文,既要文采出眾,又要對當時國家治理中存在問題有符合客觀實際的思考,更要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衡量士子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以此考察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三)科舉考試內容主要體現在限定經義內容上,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六月,宋朝廷“頒王安石《詩》《書》《周禮》義學于學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12-31

  • 集部視野下明代經義的文體建設及文章學意義
    且尤重頭場,這使經義這種科考文體在明代得到長足發展。成化、弘治年間,經義“八股”的體制格式逐步定型,當時的場屋寫作,明人也自稱“至于成化、弘治間,科舉之文號稱極盛”(1)夏言:《請變文體以正士習等事疏》,《夏桂洲先生文集》卷十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74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556~557頁。。體制的成熟與創作的“極盛”,意味著明前期對經義文體內部空間的挖掘,至此也漸趨飽和。因此,正德、嘉靖以降,先后出現如清人所說的“以古文為時文”及“兼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5期2021-12-02

  • 論江聲《尚書集注音疏》對馬、鄭注之駁正
    注,但對其注釋于經義不通時,亦能大膽辯駁,自下己義。學者洪博昇研究吳派江聲與王鳴盛《尚書》學,指出,“江氏若認為鄭《注》之義未善者,皆于疏中辨之;而王氏則力主鄭《注》之是……對江氏而言,鄭《注》之詮釋,并非等于《尚書》經義;而對王氏而言,鄭《注》之說等同于《尚書》經義”[3]。趙四方考江聲之學言:“江氏雖尊崇馬、鄭,卻并不為馬、鄭所限。自梁啟超以來對吳派的一般印象‘凡漢皆好’,考求其實,并不能范圍吳派學者的治經觀念?!盵4]洪博昇、趙四方兩位學者雖然認為江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2021-11-25

  • 試論金代科舉制度
    應詞賦,兩河人應經義”的考試制度。太宗于天會五年下詔,天會六年由劉彥宗主持實施,正式創立了金代科舉考試的“南北選”制度。熙宗即位,在太宗時期詞賦和經義科的基礎上又增設了明經、法律、經童等科,正式實行三年一試和鄉、府、省三級考試制度,仍實行南北兩場考試,但由于南北士人學習內容漸趨一致,于天眷元年(1138)“詔南北選各以經義、詞賦兩科取士”,即南北士人均可以試詞賦和經義兩科。熙宗又健全考場制度,實行試卷彌封、謄錄制度等,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太宗時期的“南北選”

    黑龍江史志 2021年6期2021-11-12

  • 南歸
    陳際泰帶著侄兒陳經義等一行人,從北京出發,奉旨護送蔡國用的靈柩南歸。大熱天,護送靈柩真是樁苦差事。陳際泰還記得當時領旨的情形。那天早朝,崇禎皇帝端坐于朝堂上,神色凝重。眾大臣侍立兩旁,有人竊竊私語起來。很顯然,肯定有大事發生了。沉默良久,崇禎皇帝站起身說:“蔡相國于昨夜病逝,享年六十一歲。他為官三十載,清正廉潔,勤于政務,卒于任上。朕萬分痛惜,特輟朝三日,以示哀悼!”眾大臣聞聽,個個滿臉悲戚,有人還忍不住掩面而泣。蔡國用一生勤勉謹慎,為人耿直,敢于同魏忠賢

    小小說月刊 2021年9期2021-09-23

  • 易水學派張元素生平再考※
    童子舉。二十七試經義進士,犯廟諱下第。乃去學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于其中,自是洞徹其術”[1]。這段文字中明確指出了張元素考試童子舉和經義進士的年齡以及下第原因。金代立國百余年,科舉政策發生過兩次重大變動,根據金代經童、經義進士制度的變動情況,以及張元素與李東垣的師徒關系,可以推知張元素生卒年。同時,結合其他史料,進一步推知《醫學啟源·張序》中“犯章廟諱下第”的錯訛。1 張元素“試童子舉”時間考“童子舉”即“經童”,唐代即有,當

    河北中醫 2021年4期2021-09-14

  • 相如賦經典化史述
    馬相如;相如賦;經義;辭宗;賦圣;經典化〔中圖分類號〕I207.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21)04-0184-07〔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辭賦藝術文獻整理與研究”(17ZDA249)〔作者簡介〕許結,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蕪湖241002。漢賦被奉為文學的“一代之勝”,司馬相如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而他被后世奉為“賦圣”,也與其所處的特定時代相關,其聚焦點是漢武帝的

    社會科學研究 2021年4期2021-08-09

  • 論宋代哲宗朝科舉制度之演變
    流意見是反對省試經義取士制度,要求恢復詩賦取士。不過,許多舊黨大臣仍然支持經義取士,唯獨對王安石以一家之說為準的科場錄取標準提出批評。朝廷最終采取折中立場,經義和詩賦兩存之,然偏向詩賦取士。宋哲宗親政,再廢詩賦取士,而設“宏詞科”彌補之。同時,司馬光從鄉舉里選的立場出發,新設經明行修科。此舉在專制體制下不可行,所以在元祐年間并無多大作為。部分舊黨大臣還對殿試用策、三舍取士等熙豐新法提出批評意見,要求恢復殿試詩賦論三題,廢除上舍取士。舊黨人士對這兩點依然爭論

    江蘇社會科學 2021年5期2021-04-15

  • 論義疏體兼釋經注的訓詁實踐及其起源
    37)與南北朝佛經義疏、道經義疏相比,南北朝儒經義疏不僅解釋經文,而且疏釋注文;不僅解釋詞義、句意,而且解釋字音,在訓釋體式上呈現出獨特的經注兼釋、音義兼釋的特點。從漢代到魏晉時期,儒經注書有的兼釋經、注之義,有的兼釋經、注之音,南北朝儒經義疏體將漢魏時期經、注兼釋的訓釋體例加以融合,不僅兼釋經注之義,而且兼釋經注之音,從而形成了儒經義疏特有的經注兼釋訓釋體式。南北朝;義疏;經注兼釋;形成南北朝時期,時代更迭迅速,士人思想活躍,儒、道、釋、玄并存。義疏體成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1-01-29

  • 經與文的碰撞 ——論清前期《左傳》專書評點的“離經義化”
    左傳》評點的“離經義化”傾向,亦可從經學發展和評點學發展的大勢中探求“離經義化”的生成,分析“離經義化”的實質與發展境遇。一、“離經義化”傾向的呈現這里所說的“離經義化”不是一個絕對概念,而是一種傾向。不是與經學完全撇清關系,而是指從評點目的上說,偏向將《左傳》作為初學作文的范本;從評點內容上說,析文法的總體比重大大增加;從評點方式上說,個人的審美體悟與感受居多。據李衛軍《左傳評點研究》系年提要,目前可見清前期的《左傳》專書評點著作有二十多部。它們展現了此

    華中學術 2021年4期2021-01-11

  • 《論語》在古代科舉考試和人才選拔中的發展探賾
    較大的變化,獨用經義取士,應該是此次改革最為突出的特點。從中也可以看出,《論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考試科目。但王安石在熙寧八年(1075)又頒布了《三經新義》,即把《詩》《書》《周禮》作為諸生學習的教科書,而《論語》則不在此列?!度浶铝x》限制了士子們閱讀的視野,遭到了舊黨司馬光等人的反對。在哲宗繼位后,司馬光等人重新回朝主政,并在元祐二年(1087)對科舉進行了改革。進士需要考試《論語》大義,《論語》也就重新成為士子必學的科目。元祐四年(1089),朝廷又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2020-11-26

  • 朱彝尊《經義考》引陸元輔《經籍考》考論
    《明史》,著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清初學風逐漸由空返實,學者大力倡導經學,注重考據,朱彝尊詳考歷代經籍存佚情形,撰成《經義考》三百卷。陸元輔(1617—1691),字翼王,號菊隱,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區)人,為清初經學大師,“學無所不通,尤善治經”[1]307,得抗清名士黃淳耀(1605—1645,字蘊生)親炙。朱彝尊、陸元輔二人私交甚善而陸氏稍長,在學問上互相推重,常相約出游、鑒賞碑帖,多有酬唱之作。弘光元年(1645)黃淳耀抗清身亡,

    圖書館界 2020年4期2020-10-15

  • “詩可以觀”與《詩經》的文學闡釋學 ——以歐陽修、蘇轍的詩經學為中心
    是從文學角度證入經義的一種讀法罷了。只有聯系詩經學的意義結構,深刻把握經義和詩意的結合方式,才能有效談論《詩經》的文學闡釋史,弄清某些關鍵人物所具有的確立學術范式的重要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說《詩經》的文學闡釋是一個只有在經義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能討論的問題,那么,我們就必須追問古人是如何處理經義的存在方式,從而置換出一個相對獨立的詩意空間的。本文即以歐陽修、蘇轍等人“可以觀”的詩經學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一、《詩》為“自述”之言歐陽修是詩經學史上開風氣的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09-29

  • 日本《勝鬘經》研究綜述
    太子所作的《勝鬘經義疏》(以下記為《義疏》)作為《三經義疏》之一,在日本佛教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因此,《勝鬘經》不僅在中國,甚至在整個東亞佛教思想史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日本《勝鬘經》經本研究日本學術界的《勝鬘經》研究,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勝鬘經》的文本研究;《勝鬘經》的和譯;《勝鬘經》的講義本、現代語譯本、釋義本。(一)《勝鬘經》的文本研究(二)《勝鬘經》的和譯和譯是日本的一種特殊的翻譯方法:借助日語的假名(て、に、お、か等)將古典漢語改寫為日

    宜春學院學報 2020年5期2020-08-31

  • 臺籍大陸記者受罰在島內引反彈
    臺籍人士張經義因任職上海東方衛視駐美國白宮記者,被臺灣陸委會指控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系條例”而揚言處罰,連日來在島內引發爭議。據臺灣“中央社”23日報道,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當天稱,“兩岸條例”禁止臺灣人擔任大陸黨政軍職的公告自2004年以來均未修正,為應對近年大陸機構改革,陸委會研擬修正。報道稱,陸委會2004年公告稱,大陸各級黨務機構及所屬事業機構、團體,均屬黨務系統;各級人民政府所屬機構、事業單位,均屬政務系統。此前在22日,陸委會指定臺“通訊傳播委員

    環球時報 2020-04-242020-04-24

  • 臺籍大陸記者遭臺灣查處
    駐美國白宮記者張經義因具有臺灣身份,被臺灣陸委會宣布查處。據臺灣“中央社”16日報道,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當天稱,張經義具有臺灣身份,但他所任職的東方衛視是大陸黨務及政務系統直屬事業單位,涉及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規定,陸委會將會同相關主管機關盡快依法查處。條例規定,“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不得擔任經陸委會會商各主管機關公告禁止的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或成為其成員”,違者將處以10萬—50萬元新臺幣罰款。聯合新聞

    環球時報 2020-04-172020-04-17

  • 論唐代官試判的宗經特征*
    述之。一、以儒家經義為判目是官試判的主要范式唐代試判作為選官考試的一種特定文體,體制結構上包括判目⑤和判對兩部分,它們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承,共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官試判的判目由負責選官考試的相關部門和官員制作。如銓選試判的判目,一般由吏部侍郎創作,《唐六典·尚書吏部》載:“每試判之日,皆平明集于試場,識官親送,侍郎出問目,試判兩道?!保?]27開元九年,王泠然參加吏部銓選,便由當時的吏部侍郎王丘出判目⑥。有時候朝廷也委派其他官員專門負責試判,《新唐書·

    跨世紀 2020年4期2020-01-09

  • 從詩賦傳統看漢賦用《詩》 ——從王思豪《漢賦與詩經學互證研究》談起
    “漢賦用《詩》的經義內涵”,計四章,為其學術拓展;丁編“漢賦用《詩》的詩性品格”,復四章,為其文本體義。由源及流,如順江東下,暢行快適;又如曲徑通幽,漸入佳境。倘逆向品讀,由流溯源,即從丁編反觀甲編,又仿佛如逆水行舟,從觀賞賦文本體的光景,經過學術路徑的延伸以及文本實證的叢林,方始得見書稿構建的“詩賦”理論之山岳。如果從這部書稿中拈出一字禪,我想就是互證的“互”,作者由源及流對“詩”(《詩》)與“賦”的互證,亦可謂考據、義理、詞章兼備,無以置喙,而作為讀者

    天中學刊 2020年2期2020-01-08

  • 從北宋科舉制度的變革看洛蜀黨爭的起因
    ,是元祐年間關于經義取士與詩賦取士的制度爭議。王安石在熙寧年間(1068-1077)主持了科舉制度改革,將詩賦取士改為經義取士。而這次改革,在元祐更化時并沒有被完全廢除,它的存廢之爭,在元祐更化之初變得異常復雜而激烈。我們先說科舉改革的來龍去脈。在宋初,科舉考試的辦法是延續唐制,以詩賦取士?!胺策M士,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盵8]3604看似有詩賦、策論、帖經、墨義等內容,但實際上還是以詩賦為主。一方面,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1-07

  • 如何閱讀儒經義
    少了。今人看到群經義疏,多半把它們當作是經書的詳細注腳。但經學史專家李霖會告訴你,不對,那是刻本造成的錯覺。義疏保存著漢唐經學家精深的理論探討,本來在經文、注文之外獨立單行?,F在大家讀的“十三經注疏”,通常來自清代嘉慶年間阮元主持刊刻的本子,而阮元又是用元代翻刻的南宋刻本為底本,將義疏分散依附于經注,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要讀懂義疏,不能不先明了今天所讀的義疏書本是如何形成的,然后才能推想:義疏原來是什么樣子,義疏的作者要說些什么?現存義疏大多編寫于唐代,

    讀書 2019年9期2019-09-23

  • 宋代圖書出版業對科舉考試的影響
    對科舉考試內容以經義為主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圖書出版業的出版科舉考試參考書,對當時“時文”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出版業所出售的便于攜帶的參考書“夾帶冊”,影響了科舉考試的公平。圖書出版業的蓬勃發展,增加了科舉考試的影響力,也推動了文化的傳播。關鍵詞:科舉考試;圖書出版業;經義;時文;夾帶冊關于研究宋代科舉考試與圖書出版業的論著較多,但是涉及到圖書出版業對科舉考試的影響研究較少。目前所能看到一些研究有:劉大明《宋代圖書出版業的侵權治理機制探析》;田建平《

    錦繡·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經義考》論語、四書類補正
    273100)《經義考》,清初學者朱彝尊(1629-1709)纂,原名《經義存亡考》,是考證歷代經籍存佚的著作,在經學史和目錄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和學術價值。然《經義考》煌煌三百卷,收錄條目達8000余條,引書上千種,其中難免有錯誤、疏漏之處,對此前賢已進行若干修訂、補正,如翁方綱的《〈經義考〉補正》等,這些前人成果大都收入林慶彰先生主持編纂的《〈經義考〉新?!分?。筆者近來閱讀《經義考》中的《論語》與《四書》部分,發現其中有不少錯訛之處,其中不少在《〈經義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9年2期2019-04-24

  • 《西儒經注中的經義重構 ——理雅各〈關雎〉注疏話語研究》簡介
    著《西儒經注中的經義重構——理雅各〈關雎〉注疏話語研究》,于2018年10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該著綜合中國經學、翻譯學、批判話語研究等領域的理論與方法,以中國傳統經學話語范式為“地方性知識”參照系,以中國經典學術型翻譯的成功案例——19世紀英國來華傳教士理雅各的《中國經典》之《關雎》譯釋文本為個案,將理雅各譯釋文本與中國傳統注疏進行比較分析,認為理雅各的《關雎》譯釋具有以下特征:經注定位,經義之“神”與注疏之“形”兼具;文本辯讀,“述而不作”與“述而又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2019-02-16

  • 失落的宋朝司法考試
    吳鉤為什么要加試經義呢?因為宋人認為,法官如果只掌握法律知識與斷案技術,不具備領悟天理人情的能力,便很容易淪為“法匠”。德國大學者馬克斯·韋伯這么評價傳統中國的司法官:“他們是非專業性的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過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們接受俸祿,但沒有任何行政與法律的知識,只能舞文弄墨,詮釋經典?!蔽以鴮⑦@句話放上微博,詢問網友:你認為韋伯說得對嗎?果然不出所料:多數網友都認為韋伯說得太對了。這不奇怪,他們在校園內接受的法制史教育,就是這么對傳統中華法系定調

    公務員文萃 2019年12期2019-01-07

  • 淺析蘇軾與科舉制度
    對興學及罷詩賦改經義。王安石力主改制,熙寧三年,王安石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啟了科舉改革的步伐。熙寧變法的成果隨著神宗去世、哲宗即位而大都廢除。哲宗年幼,高太后聽政,一直反對新法,召反對變法派的大臣回朝,但是科舉改革的相關制度卻被保留了下來,科舉科目、內容不變?!斗虐窈笳撠暸e合行事件》這篇公文是作者在當年科舉放榜之后所寫,針對當時禮部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一千一百二十二人等諸多科舉制度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所提出的見解。二蘇軾作為從科舉中選拔出來的官員,又任過

    文學教育 2018年26期2018-11-28

  • 北宋進士科詩賦經義取士之爭與儒學復興
    其考試內容的詩賦經義之爭在整個宋代卻一直沒有停止過,相應的取士政策承轉反復,大致經歷了宋初以詩賦取士為主到王安石“熙寧變法”專門以經義取士,再到北宋后期并立詩賦經義兩科取士的過程。爭議帶來考試重心由詩賦轉向經義的變化,使經義占據主導地位,客觀上又推動了儒學復興。1 爭議之始:“詩賦取士”受質疑“宋初承唐舊制,仍以詩賦取士?!盵1]北宋初期,省試進士科考試的內容和取舍標準主要以文詞詩賦為主,雖然傳統科考中的帖經、墨義仍然存在,但終因其所占份額較低,未曾受重視

    中國考試 2018年12期2018-04-10

  • 金人《登科記》勾沉
    科舉,有詞賦,有經義,有同進士,有同三傳,有同學究,凡五等。詞賦于東西兩京,或蔚、朔、平、顯等州,或涼廷試,試期不限定月日,試處亦不限定府州。詞賦之初,以經傳子史內出題,次又令逐年改一經,亦許注內出題,以《書》《詩》《易》《禮》《春秋》為次,循遼舊制。天眷三年,試于析津。天德三年,試于會寧。貞元二年,遷都于燕,自后止試于析津府。收遼宋之后,正隆二年,以五經、三史正文內出題。明昌二年,改令群經子史內出題,仍與本傳。此詞賦之大略也。經義之初,詔試真定府所放號七

    學術交流 2018年10期2018-02-20

  • 元代經義文獻《明經題斷詩義矜式》述論
    00875]元代經義文獻《明經題斷詩義矜式》述論⊙曹繼華[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北京 100875]林泉生《明經題斷詩義矜式》是反映元代朱學思想傳播以及科舉考試狀況的重要文獻,也是八股制藝仿作的典范。該書選擇編撰的《詩經》篇目主要集中在大小雅和《周頌》部分,其經義闡釋具有八股制藝風貌:分股講經、引傳解經、據傳改序。這些編撰思想傳達著林泉生“明經”與“題斷”的解經意圖與詩學立場。林泉生 《明經題斷詩義矜式》 分股講經 引傳解經 據傳改序元代科舉雖然貫穿

    名作欣賞 2017年26期2017-07-15

  • 從“經義”的角度思考中國遺產本土意義:以古泮池街區為例
    展示了文本中的“經義”,以期引起對中國本土遺產意義和價值引起重新思考。關鍵詞:遺產意義;經義;古泮池中圖分類號:G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7-0048-02一、前言在“遺產熱”蔓延全球的趨勢下,出現了休伊森所謂的“遺產工業”■。在政治經濟操縱下的遺產話語把遺產構建成了符合社會和國家政治所需求的模樣。我們該怎么看待和理解遺產?諸多學者都認為遺產研究中最根本的是對遺產意義的理解。西方遺產界對遺產的理解也經歷了從“物質”到

    教育教學論壇 2017年17期2017-04-22

  • 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四)
    期);楊果霖《〈經義考〉“春秋類”刪略解題析論》(《醒吾學報》第二十六期,6月),《四庫館臣補正〈經義考〉成果考論》(《“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九卷第四期,12月);王洪軍《〈古今經傳序略〉與〈經義考〉比較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4期)。按:本年論文,涉及領域較廣。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纂輯的《清人別集總目》是關于清代詩文著作的一部重要工具書,也是近年清代詩文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成果。但該書因成于眾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錯誤

    古典文學知識 2016年6期2017-01-09

  • 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三)
    期);曾貽芬《〈經義考〉初探》(《史學史研究》第4期)。按:本年論文中,有兩篇對錢謙益、朱彝尊的詩學予以同時觀照。同林、利民使用散點透視的研究方法,通過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對唐寅、李夢陽、袁宏道三位詩人傳評的對讀,指出清初詩論對立互補、趨于融通的時代特色,印證了學界對清代是古代詩歌理論總結時期的判斷。李世英指出,錢、朱二人都主張詩歌要能抒寫真性情,反對模擬和僻澀詩風,倡導以學問救俗學之弊。但就“言志”內涵而言,錢氏主張抒發憤悱之情,

    古典文學知識 2016年5期2016-11-24

  • 經義考·通說》引文續考
    224002)《經義考·通說》引文續考陳開林(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鹽城224002)朱彝尊《經義考·通說》四卷輯錄春秋至清初諸人關于經學的觀點,共499則,引文均未注明出處,且多經剪裁。通過查考引文的原始出處,有助于恢復引文本始面目,利于增加學界轉引《經義考·通說》相關材料時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武漢大學司馬朝軍教授《〈經義考·通說〉疏證》和筆者《〈經義考·通說〉引文考辨十二則》的基礎上,根據最新研習所得,詳細考訂朱彝尊《經義考·通說》中32則引文出處,并辨正

    圖書情報研究 2016年3期2016-05-18

  • 泥塑占卜師
    了吉玉鳳的父親吉經義。吉經義聞言大驚,忙帶著管家和幾個家丁到山上找人。然而,方圓不過幾里的小山他們搜了個遍,也沒找到吉玉鳳??纯刺焐珜⑼?,心急如焚的吉經義吩咐管家道:“老劉,我帶家人守在山上,你快去衙門報案?!眲⒐芗页了计痰溃骸袄蠣?,我看此事還是不驚動官府為妙?!奔?span class="hl">經義低頭一琢磨,一下子明白了劉管家的意思,就在兩天前,縣太爺朱可專門請了個媒婆到吉府給兒子朱日升提親。能把女兒嫁給縣太爺的公子,吉經義自然是求之不得。但吉經義并不了解朱日升的為人,就找了個借口

    民間文學 2016年5期2016-05-14

  • 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一)
    之作;另外撰有《經義考》《日下舊聞》等經史名著。朱彝尊治學通貫四部,以博雅精勤見長,顧炎武曾稱贊說:“文章爾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錫鬯”(《亭林文集》卷六《廣師》篇)。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朱彝尊就是學界關注的重點人物之一。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相關著作、論文有近三百篇之多(其中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就有二十多篇)。對于清代的文學與學術研究而言,朱彝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而有待開掘或深入抉發的論域仍然十分廣闊,有進一步深入探研的價值。文學與學術是朱彝尊一生成就的

    古典文學知識 2016年2期2016-04-08

  • 王船山經、史關系新論
    容是很豐富的。就經義與史實而言,可以從史學與哲學的視角將其劃分為三類關系。但經義與史論更能代表船山經、史關系的本質,個案的研究可從中尋繹出它們之間的真實關系:船山欲對中國歷史全體作出形上思考,歷史的實在與未來都被他納入哲學思考的范圍。經義便擔當了此一歷史哲學研究原理的供應者,但它并非玄想的產物,而是得自歷史實際;史論是對經義之展開與實現,即是意義世界的呈現。對船山經、史關系的探究不僅豐富了船山學研究的領域,還為我們提供了看待船山整體思想傾向的另一個角度。關

    湖北社會科學 2016年3期2016-03-14

  • 東亞佛書之環流 ——以《勝鬘經》為例
    基礎上撰成《勝鬘經義疏》。該書不僅由高句麗僧惠慈帶回朝鮮半島流通,唐大歷七年(772年)由入唐僧誡明等帶至揚州,唐僧明空閱后制末疏名之為《勝鬘經疏義私鈔》。此《私鈔》成書半個多世紀后,圓仁于開成三年(838年)入唐求法,巡禮五臺山時有緣獲之。爾后在日本被視作“大唐高僧之制造,日域面目之秘書”而珍藏至今,然而在中國唐宋時已散逸不存。這部唐代佚書,江戶時代以來的刻本均作“六卷”,唯西教寺正教藏舜興寫本為“一卷”,與圓仁《入唐新求圣教目錄》相合。細心比對寫本與刻

    山東社會科學 2016年8期2016-02-10

  • 《十三經辭典》的編纂歷程
    典 頻數 詞性 經義一、概況《十三經辭典》(以下簡稱《辭典》)是一部大型專書辭典,依十三部經書分卷編寫。每卷分為辭典正文及詞語索引兩部分。辭典正文及詞語索引均有《部首檢字表》《音序檢字表》《四角號碼檢字表》供檢索;辭典正文依部首排列,前有該經書的概述,后附該經書原文以及歷代研究該經書的參考書目、唐開成石經拓片(縮印件)。每卷前有《辭典》學術委員會顧問、著名學者張岱年先生寫的序文。該辭典凡十五冊,計三千萬字。于2002年12月到2012年12月由陜西人民出版

    辭書研究 2015年3期2016-01-06

  • 董仲舒與《春秋》決獄
    ,后世又泛稱為“經義決獄”。它其實是一種“案例法”的擴大應用。漢朝判案是有律可依的;但如果遇到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同時又無適當判例(《決事比》)可以比照執行時,則可以引用《春秋》經義附會法律,作為斷案的依據。這一辦法為董仲舒所創,受到朝廷的重視,便上升為一種決獄制度。它有兩種情況:一是引用經文中關于決獄的理論、觀點、原則、程序去判決當前的獄案;如若律條與經義有抵觸,則依經義斷之。二是賦予經傳所記的具體史事以法律效率,作為“成案”來進行類比、類推,去判決當前的

    中國法治文化 2015年4期2015-12-19

  • 詞章與經義
    文,其中《詞章與經義——有關賦學理論的一則思考》從賦論研究著眼,考察中國賦學有關“詞章”與“經義”的沖突與融通;《(辭賦標義)的編者、版本及其賦學觀》以賦集文獻之個案研究,闡發其義理與價值;《五德終始說與(兩都賦)》則探討漢賦與學術的關聯;《論李白辭賦的祖騷宗漢傾向》又從賦家與作品昭示賦史變遷的問題,雖或偏重文獻考訂,或偏重理論批評,然所呈新思,于賦學研究均有獻益。摘要:在中國古代賦學批評史上,自漢人以《詩》之“諷諫”評判賦的內容與思想,批評“虛詞濫說”,

    社會科學 2015年5期2015-07-25

  • 王夫之詩學思想的基本原則
    形容,又旁出而為經義。經義雖無音律,而比次成章,才以舒,情以導,亦所謂言之不足而長言之,則固樂語之流也。二者一以心之元聲為至?!饔跇氛?,可以論詩,可以論經義矣?!逼渲?,樂教分樂語和樂德兩部分,樂語為形,樂德為本;樂語外顯者,樂德內蘊,言樂語則樂德自在其中。樂教之傳有二,一為詩,二為經義。當詩不能完全成就樂德之教時,詩旁出而為經義,則經義天然淵源于詩教之用。詩與經義皆兼有樂語和樂德的規定性,相較而言,前者更重樂語之形,后者重樂德之顯?!般^略點綴以達微言,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5期2015-04-16

  • 《〈經義考·通說〉疏證》補正
    079)朱彝尊《經義考》300卷,網羅繁富,對經學及目錄學研究具有極大價值?!锻ㄕf》四卷(卷295-298)搜羅自春秋至清初諸人關于經學的論點,共計499則①。這些學術材料,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經學的整體面貌,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作為輯錄體目錄學的典范著作,《經義考》在繁征博引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各種失誤②。正如李慈銘所言:“竹垞之書,捃摭繁富,誠不能無舛漏〔1〕?!本汀锻ㄕf》四卷而言,其失誤主要表現為:(一)引文只題“某某曰”,不注具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5年2期2015-02-12

  • 宋代“腳體”時文與元代“股體”時文*
    的研究,特別提出經義、論、策在宋元之際形成了一種包括破題、承題、小講、繳結、官題、原題、大講、余意、原經、結尾十個段落在內的時文體式 “宋元十段文”。但文章詳于宋而略于元,他對元代時文的分析僅提及倪士毅的 《作義要訣》和王充耘的 《書義矜式》的文體作法,而兩書并未提及“股體”的概念??赡苁怯捎谠?“股體”時文材料缺乏的緣故,他對元代的 “股體”時文沒有提及。其實最早提出時文 “腳”的概念的應該是朱熹。筆者從朱熹 《朱子語類》及其文集中所說當時時文用 “兩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11-05

  • 明代科試經義文失范及其政治原因
    是設科取士,制定經義文書寫規范,要求士子作文須做到:理宗程朱、辭尚簡潔。一到了天順朝前后,士子作文偏離了朝廷設定的軌道,官方把文風上的這一轉變稱為“奇詭”之風,其表現形式主要有三個方面:(一)考官出題割裂經旨經義文割裂經旨的出題形式在天順朝就已經出現了。天順三年(1459),溫州府永嘉縣教諭雍懋上疏:“考官出題多摘裂牽綴,……浙江鄉試春秋摘一十六股配作一題,頭緒太多……且《春秋》為經,屬詞比事變例無窮,考官出題往往棄經任傳,甚至參以己意?!盵(1]卷七十一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4-10

  • 經義文體結構在宋元的發展探析
    200234)經義文體結構在宋元的發展探析張榮剛(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上海 200234)經義試士始于北宋,其后至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其文體結構一直以“四段式”為基礎。然而作為一種考試文體,其適應時代發展的特征又決定著其結構的發展變化。因此,經義文體結構在兩宋的發展,達到了“冗長繁復可厭”的程度,故而元人對其結構進行了由繁到簡的“改造”,明代初次開科取士,因沿襲元制,故其經義文體結構依然屬于元代結構。經義;四段式;宋元自宋以降科舉取士之經義

    大理大學學報 2014年5期2014-03-22

  • 宜用經義,參之時務:宋代科舉試策析論
    帖經、墨義,專以經義取進士。舉子各占治《詩》《書》《易》《周禮》《禮記》一經為“本經”,并兼考《論語》《孟子》,稱為兼經??荚噲龃螢椋旱谝粓鲈嚤?span class="hl">經義十道,第二場試兼經義十道,第三場試論一首,第四場試策三道。禮部試則要試策五道[6](卷220,熙寧四年二月丁已,P5334)。在神宗的堅持下,貢舉新制得以推行。北宋后期頻繁的黨爭直接影響了科舉考試的內容。元祐時期,司馬光等舊黨人士主持政局,進士科增加對詩賦的考察,但仍在第四場問子史時務策三道[6](卷407,元

    云南社會科學 2014年1期2014-03-10

  • 論明代經義八股格的形成過程
    降科舉取士文體的經義,在明代的發展過程是一個重要的階段,使其在宋元經義文體“四段式”的基礎上完成了向“三段式”的轉變,并最終在成化、弘治之時形成經義文體中的八股格式,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八股文。明人謂其經義之文,“至于成化、弘治間,科舉之文號為極盛,……深醇典正,蔚然煥然,誠所謂治世之文”①,又謂:“經義之學,自我朝始,我朝莫盛于成、弘?!雹谑聦嵣?,即使到了清代,成、弘經義大家如王鏊、錢福依然被尊為正宗。成化、弘治時的經義之所以被作為明清經義之正宗,正在于經義

    文藝評論 2013年8期2013-08-15

  • 宋代科舉制度與經典音義文獻之發展
    書是個隱憂。在以經義為中心的時代,就需要專門來識別那些非常用詞,這些詞受特定語言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用法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不援引例證,提供具體語境,就會影響對句意的理解,所以一般要詳加注解。序中還提到“欲使學才知訓故之言,咸有所自,聊資稽古之論,少助同文之化?!泵鞔_提出編著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經典學習,同時不僅為文人檢索經文提供了諸多方便,而且還提供了所引據材料的來源?!度航浺舯妗芬蚩婆e經義地位提升而著,也為科舉經義服務。(二)《字說》的風靡。自從熙寧年間科舉

    湖北社會科學 2012年1期2012-04-12

  • 經義齋集》題名年代考
    110015)《經義齋集》系清代著名大臣學者熊賜履撰著的文集,現存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刻本,并且收錄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中。依據《四庫全書總目·經義齋集十八卷》提要所載:“此集乃康熙庚午賜履以禮部尚書丁憂家居時所刻,凡文十四卷詩四卷。其名經義齋者,圣祖仁皇帝所賜,御題也”?!?span class="hl">經義齋集》卷首錢肅潤《經義齋集題辭》:“經義齋者,御書手定齋額也”。[1]192由此可見,這本文集的題名是以康熙皇帝所賜匾額而成書名。但是,“經義齋”的題名是康熙皇帝何年所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1年12期2011-03-18

  • 漢續秦學論
    和運用于秦政中的經義學說。這種經義行政發源于秦朝,張大于漢朝。秦政和漢政的共同性在于,二者行政的學理基礎都不是一元的,而是二元的,即經義和法術。同時區別有二,二是,經義和法術這二元因素在秦政和漢政所占有的比例不同;二是,秦政中只有經義行政而無經術之士,漢政中則既有經義行政又有經術之士。所謂漢續秦學,就是指經義論政在秦帝國的政治實踐,它直接影響了漢學和漢政的雙向開發和互動交流。并最終在西漢中后期形成了一種經學政治形態和經學意識形態的有機統一體。關鍵詞秦學經學

    浙江社會科學 2004年2期2004-04-21

  • 也考“經濟”
    有雙重涵義:即“經義之學”和“利益關系”,從而推論:“所謂‘義利之辯,其實是經濟學核心的基本的問題之一?!钡侵袊糯摹敖洕币辉~是否有汪先生所說的涵義是值得懷疑和推敲的。從古漢語來看,學術界基本上是公認古漢語的“經濟”沒有現代所談經濟的涵義,相反它的涵義與現代所談政治的涵義基本相同(為了將古漢語經濟和現代漢語經濟區別開,以下古漢語經濟都加引號)?!敖洕币簿褪墙洶顫?,經國濟民的簡稱,它的涵義是指治理國家,管理百姓,這都是屬于政治問題。汪先生對經和濟都

    讀書 1997年8期1997-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