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美”盡情于散文的閱讀教學

2009-06-10 07:45王永琨
現代教師與教學 2009年6期
關鍵詞:賞析散文閱讀

王永琨

【摘要】語文教學,從本質上說就是理解美和表達美。課文的形象美、意境美、結構美,以及語言本身的美,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散文是自有文明以來生命力最長久的一種文學樣式,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現代許多人認為“散文是美文”,就認同了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毫無疑問,散文中有豐富的“美”的因子,在散文教學中,筆者認為應讓散文的“美”盡情地展現出來。

【關鍵詞】美、散文、閱讀、賞析

美的內涵自古以來美學界意見紛紛、各呈其說。希臘的古典主義認為“美在形式”;十七世紀的英國經驗主義,認同“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十八、十九世紀的德國古典美學,認為“美在理性內容,表現于感性形式”;十九世紀的俄國現實主義,肯定“美即生活”——因為美的意蘊的多元性,所以說審美活動是讀者各種復雜的精神活動的交織,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社會與歷史、文化與智慧的綜合產物。

ビ鏤慕萄,從本質上說就是理解美和表達美。課文的形象美、意境美、結構美,以及語言本身的美,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因此語文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認識、實踐的過程,而且是審美的過程,語文教學要促進語文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溝通、交融、互補和相長。

ド⑽氖親雜形拿饕岳瓷命力最長久的一種文學樣式,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在散文中,有奧妙無窮的大千世界,有微妙莫測的心靈領域;散文的筆法變化無窮,無拘無束;〖JP3〗閱讀散文令我們愉悅,令我們沉思,令我們扼腕長嘆,令我們愁腸百轉……〖JP〗現代許多人認為“散文是美文”,就認同了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毫無疑問,散文中有豐富的"美"的因子,在散文教學中,應讓這些美的因子閃耀出自身的光彩。新的課程標準又給教師的“美教”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1.美讀——在朗讀中領會美

ザ潦橇私庾髕返牡諞徊,學習散文,首先要讀。朗讀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如范讀、領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應根據不同篇章與風格交替使用,達到“美讀”的目的?!懊雷x”,就是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吟誦課文,“美讀”是感知文章的主要方式,是獲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徑。它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形成學生的立體思維,多方面地感知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審美對象的美。讀者如文章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讀著讀著,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對文章的理解就會增進一層感受。

ケ收呷銜備課時,把朗讀作為備課的重要部分,通過朗讀,把散文的那些音樂、音韻之美,氣勢、風格之美,盡情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風格、感情。如執教《三峽之秋》時,可以先用錄音帶示范讀,然后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段落,并有感情地把它讀出來。

2.美品——在品析中欣賞美

2.1欣賞散文的意境美

ァ耙狻,就是文中表達的意思;境,就是文中描繪的具體景物和反映的生活畫面。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如是必顯?!痹谏⑽慕虒W的過程中,從形象入手,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象,啟動思維,并從中感受美和鑒賞美。教師要善于根據審美對象的特征創設相應的審美情境,喚起學生對人物、景況的想象,在閱讀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心理上產生感受,在情感上產生“移情”和共鳴,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具體地講,可以運用圖片、幻燈、音響和影視(包括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從而讓他們在語文訓練的實踐中獲得語文能力,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激發其審美想象與審美情感,使語文教學過程事實上成為審美活動過程、美的鑒賞過程。如《春》,朱自清先生就為我們展現了春天的五幅圖畫,在教學時,可用多媒體把春天的圖景一一展示出來,讓學生置身于春天之中,去欣賞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魅力,從而獲得美的愉悅,美的體驗。

2.2感悟散文的情感美

ド⑽牡鬧饕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都有“神”,即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的確,散文抒情言志的功能并不比詩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徑的靈活多樣上,散文可說還勝詩歌一籌,因此,散文往往成為作者內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貼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對的是宇宙間最美麗的生命體——人,直接面對的是最為豐富多樣的生命的情感體驗。實現散文的審美功能,還需要循其語言表征,追尋它直抒或隱含的人物情感,在對這些情感的理解認同和反復體味中提升審美品位。如《散步》一文,“散步”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事,作者卻從平常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家三代人那種和睦親愛的關系,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愛的樂章,傳遞了人世間永恒的主題——愛。在教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最令他們感動的語句,學生找出的語句大多是體現人世間最真摯的親情美的句子:然后讓學生仔細品讀,感悟這些語句中的親情美;然后讓學生捕捉生活中令自己感動的事,最后讓他們思考回報父母的方式,這節課讓學生懂得了尊老愛幼,明白了自己的責任。

2.3鑒賞散文的形式美

チ踣娜銜文學可有六觀:“一觀體制的安排;二觀描文辭的布置;三觀如何借鑒他人而變化;四觀或奇或正的表現手法:五觀怎樣運用事類使用內容豐富充實:六觀語言語的音韻節奏?!雹捱@“六觀”可作為我們對散文形式美的一種參照,這里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2.3.1篇章結構的“恰當美”

ヒ黃散文,其內容應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有機結構,內容的整體性要求便帶來內在結構的恰在好處的張力和運動方式,使文章的篇章結構更緊密地附著于內容之上,甚至與之血肉相連,息息相關。在文字的散與整,材料的疏與密,文筆的繁與簡,布局的開與合、收與放的關系上,能夠根據文章意境的要求,作者情思的要求而處理好這些關系,這樣的篇章結構便可稱之為美。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善用工筆細描的寫景散文,重心在繪春,文筆就“簡”盼,“繁”繪。作者從春草、春雨、春風、春花、春早人勤五個角度來描繪春天。這樣的形式處理與作者對春的贊美已渾然一體,這當然是我們所稱道的美的結構。

2.3.2語言表達的“外飾美”

ド動的語言,形象的修飾,體裁的運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適當,往往使作品更為出色,體現了外在裝飾般的動人的美。對這種美的觀照和審視將強化我們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也加深我們對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認識。如魯彥的《聽潮》,潮聲,無形、無狀,是“空靈”之物,一般人要描寫出潮聲的形象,是多么困難,而魯彥寫出來了,寫得如此美。他獨具慧眼,準確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零在水上?!卑汛蠛5膶庫o美通過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形象表達出來,使抽象的"潮聲"有形、有色、有聲、有神、有情,噴射出詩意的光輝,也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對大海無比熱愛和熱情贊美的深沉感情。

3.美練——在訓練中創造美

ソ淌νü各類渠道,充分引導學生尋找美、理解美和感受美。其實,這才跨出了美育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古人說得好:學以致用。發現了美,還要能表達美、創造美,才是真正完善、真正提高的美育。學生只有按照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方法去發現美、表達美,才是創新教育、主動精神的體現。

ド⑽氖恰懊牢摹,美文往往給人留下極大的再創造的空間,這便是回味無窮的雋永之美。教學要從課文出發,又不拘泥于課文,借課文組織多姿多彩的課堂創造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創造力之美,是學生審美情趣是否有效提高的重要評價環節。如《紫藤蘿瀑布》一文,導讀時讓學生思考還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意蘊,有的根據內容創造了兩幅不同的紫藤蘿的畫,有的用歌曲來唱,有的詩歌來贊美眼前的紫藤蘿的活力等,這些體現了學生感悟美之后激發出來的創造美的能力,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展現個人魅力之美的課堂。在教學中,也可運用多種媒體啟發學生想象,訓練表達美。

ビ鏤難習,不僅是理解美、賞析美,更重要的是學會表達美、創造美。在散文教學過程中,還要思維訓練練習表達美,讓學生學會觀察美、認識美,用美的形式、美的語言來表達美、創造美。其實,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培養與提高人的審美創造能力是審美教育的直接立足點。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蔽覀兊慕虒W,就是能讓學生學會發現美,學會表達美。

げ慰嘉南轉

[1]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9次印刷

[2] 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1 2月版

[3]韋志成《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4]劉勰《文心雕龍》時代文藝出版社

猜你喜歡
賞析散文閱讀
我與風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精品獎(30名)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評論獎(10名)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步輦圖賞析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