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2016-09-20 14:23萬翠影
考試周刊 2016年72期
關鍵詞:良好學習習慣合作交流獨立思考

萬翠影

摘 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以穩定的心理狀態有規律、有節奏地活動獲得優質效果。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一個人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奠基時期。故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

關鍵詞: 良好學習習慣 認真勤奮 獨立思考 合作交流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以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有規律、有節奏地活動獲得優質效果。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持之以恒、強化訓練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整個過程充滿著對意志的磨煉。勤奮、自信、獨立、創新、嚴謹、謙虛等是良好學習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奮、獨立、嚴謹、謙虛是隨著習慣的養成才表現出來的。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養成良好學習性格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習方法只有以習慣的形式固定下來,才能真正成為方法,顯現出應有的價值。一年之計在于春。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一個人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奠基時期。故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培養小學生具有以下良好的習慣。

一、培養學生認真勤奮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及時提醒學生要專心聽講,在講混合運算時,提醒學生看清楚運算的運算符號,先想清楚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教學解決問題時,老師要求學生先讀題,找出題中有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哪些數學問題?數學信息與數學問題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教學中布置的作業,要求學生按時保證質量完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沒有提出學生學習要認真和勤奮,但在老師一點點的具體要求中,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認真勤奮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習數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思維的活動。因此,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調動思維的積極性,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提出值得學生思考的問題,并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最終讓學生形成有理有據的觀點。在做練習時,填空、判斷、解決問題都要有理有據,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縝密分析及優化方法的能力。其次,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知識經驗的形成在不斷思考和修正中得以最終形成。越是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學生思考得就越深刻,質量也會越高,越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培養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小組合作學習就給學生提供了培養社會性的絕好機會。合作交流不僅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而且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手段。小組學習也好,合作學習也好,關鍵是學生有沒有這樣的需要,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教師要抓住合作學習的時機,具體表現如下。

1.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舉手如林時。這時教師不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發言的需要,可以讓學生相互說說,滿足學生傾訴的欲望。我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我讓學生先自由地在小組內摸一摸、玩一玩、滾一滾,然后在小組內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結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從長方體談到長方形,再由特殊的長方體談到正方體,氣氛熱烈而融洽。他們把自己所知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情況描述得既詳盡又細致。這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激活學生對日常生活經驗的提煉、概括,促進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每個人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可以即時進行交流,許多精彩的發言就是在這種熱烈的交流氛圍中產生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自我的力量,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當提供的材料需要資源共享時,當問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相互啟發時。這時靠個體的力量不能解決,學生為了解決問題,會主動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完成。這是我們經常說的“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學生會覺得有討論的需要和必要。

3.形成不同意見,需要交換時。例如有這樣一道題:你能用10根小棒擺幾個正方形?經過實際操作,有學生說擺2個,有的說可以擺3個,兩種答案爭論不休。面對這種情形,我沒有加任何評價,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去討論、去爭議,給學生創造了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最后這個問題就在學生的自我探索中迎刃而解了。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且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培養學生反思質疑的良好習慣

1、制造錯誤,爭中分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錯誤制造,讓學生在“嘗試錯誤”中比較、分析、甚至引發爭議;讓學生從分析錯誤中學會反思,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意識;讓學生內心的“不平衡”通過探究尋找了“平衡”的支點。

2.將錯就錯,爭中明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者大可不必視學生的“錯”為洪水猛獸,只要錯得合理,錯得其所,教師不妨試一試“將錯就錯”,讓學生在爭論中明理,因為學生在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求知過程中,所習得的本領才是真正被他們所內化吸收的本領。

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有時更是創新火花的閃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把握機會,要創造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從錯誤中獲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識。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課堂正是因為有了“錯誤”才變得更精彩;因為有了“錯誤”,課堂才生機和活力;因為有了“錯誤”,師生才更具靈性和個性?!皩幰鎸嵉娜焙?,不要虛假的完美”將是我一生教學中不變的追求。最終,讓質疑反思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為數學教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五、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數學教學培養學生通過觀察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至關緊要。學生通過看到而獲得的知識經驗往往比聽到的要牢固得多。因此教學中要充分準備觀察材料,通過板書、演示操作、投影等形式呈現出來,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如新授課前把情景圖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先觀察,再說一說圖中描繪的是什么事件(情景)?從圖中收獲了哪些數學信息?問題是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等等。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與同伴進行交流與溝通,再加以補充完善,以形成知識經驗。這樣日積月累,就會逐步培養學生自由觀察并獲取知識的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在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歡
良好學習習慣合作交流獨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獨立思考的培養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談獨立思考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數學課堂成為探索能力的訓練場
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農村初中學生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