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和科學學科主題式整合的教學思考

2016-12-09 10:58徐小群
教學月刊·小學數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主題式整合科學

徐小群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科整合已經成為當下課改的熱點,主題式整合作為學科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有效地解決學科內容交叉、知識重復等現象,也能有效地推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提高。小學數學和小學科學的主題式整合教學要取得預期的實效,首先必須找準整合點,并在主題確立、課時調整、教師知識結構等諸方面都應有相應的要求。

【關鍵詞】數學 科學 主題式 整合

《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指導意見》指出:在體現義務教育基礎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礎上,強化選擇性教育思想,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作為深化課改主要任務之一的拓展性課程建設,包括知識拓展、體藝特長、實踐活動等三類,而學科間的主題式整合作為知識拓展的主要形式,是聯系不同學科的內容、問題和活動,圍繞某一主題,在活動任務完成中達成目標的一種整合方式。小學數學和科學這兩門學科在知識上有相互交叉重合,在方法上有互為借鑒通用之處,將兩門學科進行主題式整合,能有效地打破學科間的割裂,實現學科內容的綜合,有助于學生獲得整體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通過校本和區域研究活動,我們發現在對數學和科學進行主題式整合過程中,存在著主題不當、目標不清、方法單一等問題。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主題確立不當,存在“拉郎配”現象

主題的確立,應當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可以是因為數學和科學的內容重疊產生的問題,也可以是呈現知識順序帶來的問題,或者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需要,但也有不少教師在確立主題的時候,由于自身的整合能力或者應付教研活動等原因,生硬地將兩門學科 “拉”在一起,“湊“出一個主題,主題不當導致教學目標的偏差,使得整個活動失去了本身的價值。

(二)活動方法單一,存在主次不分現象

教師都認同開展主題式整合的意義,但如何把握活動中兩學科的作用,如何關注學生差異,活動不同階段的形式如何銜接,非專業知識在活動中如何掌握等問題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主次不分是主題式整合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通病,例如在上半年的一次學科整合的教研活動中,授課教師上“百分數”,研究主題是與科學課(五年級下冊)的“用水測量時間”的整合,本意是想通過滴漏實驗解決數學問題,但由于滴漏實驗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結果導致整節課都在做滴漏實驗,變成了一節科學課,犯了主次混淆的錯誤,目的和手段互換了,有得不償失的味道。

(三)教師對主題式整合的研究欠缺

主題式整合的研究,過去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科內的整合,而對于學科間的主題式整合,真正系統研究的不多。教師對于學科間整合的認知是不足的,學科整合的能力是欠缺的,筆者曾于今年4月份在部分學校教研聯誼活動中,對55位數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也佐證了這一點。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教師對于主題式整合的知識了解甚少,缺乏相關的學習和研究;主題式整合的相關活動開展得少,起點低。

二、教學中的一些建議

(一)梳理兩學科相近的知識,確立活動主題

小學數學和科學存在著許多知識點相近的地方, 如五年級上冊的數學中有軸對稱的知識,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材中關于光的折射中也涉及軸對稱的知識,而兩者教學目標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將兩者整合有益于提高學習效率。

主題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是活動的核心,一個恰當的主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主題的確立應根據兩門學科整合的需要,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知識點相近、方法上相通、順序上不當等是主題整合的原點,需要教師好好把握。

(二)根據主題適度調整教學進度

對于數學和科學兩門學科在知識上有相互交叉、重合的部分,由于它們呈現的時間是不一致的,有同一學期內的不同時間,也有跨學期的,表2所舉的整合例子“為什么要限速”,它所整合的內容就是四年級上冊的科學和四年級下冊的數學。又如科學計數法,如果缺乏對數學基礎性知識的掌握,當科學課想用這個工具時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大多數科學教師的做法是匆匆忙忙地補充這塊內容,做了鍋“夾生飯”,而數學教師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學,對這塊知識進行“炒冷飯”。所以說,將兩門學科跨時間進行主題式整合,需要學科間相互協調,從學校層面統籌安排教學進度。

(三)整合各種資源

學科間整合需要充分借助各種資源,包括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和社會資源等。

[案例]活動主題:為什么要限速

整合內容:數學四年級下冊的“統計”和科學四年級上冊的“運動起來會怎樣”。

資源整合1:借助教師資源,開展科學實驗:測量人的反應速度——科學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小組開展實驗活動,并記錄實驗數據。

資源整合2:借助學生資源,開展繪圖制圖——學生根據實驗結果,繪制條形統計圖,在相互交流中完善繪圖要求。

資源整合3:借助家長資源,進行安全教育——邀請交警講解交通安全知識,組織學生觀看因超速導致車禍的視頻,體會限速的重要性。

(四)教師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

由于是跨學科整合,對于教師的專業要求就更高了,數學教師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科學教師要有數學的基本素養,就如全科醫生一樣。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個方面:學科知識、條件知識和實踐知識。在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具有較高的學科知識,如果對學科知識缺乏一個高屋建瓴的構建和自己的理解,那么,也不能找到學科整合的切入點。其次教師還應當具有一定的條件知識,數學教師要對相應的實驗操作、科學現象有一定的了解。筆者在上“食品中的百分數”一課時,對于食品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表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張包裝袋上的成分表隨處可見,但又被我們忽視,問問身邊的教師,甚至是科學教師,也不一定能準確的回答,查閱了國家食品營養協會《表A: 營養素參考值(NRV)》和相關的知識,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整合的過程也是教師增長知識的過程。

主題式整合活動中學科內容不再是對學生的束縛,而是學生自由、和諧、全面發展的環境及“土壤和養料”,圍繞主題開展學科探究教學,可以實現學科知識、文化、經驗、個性等的全面整合。

參考文獻:

[1]裴云姣.小學數學與科學教材相近知識點梳理及教學建議[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 2016(3).

[2]薛義榮.基于學科本體分析的整合方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1).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永興學校小學部 311400)

猜你喜歡
主題式整合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主題式課程整合的價值、困境與改進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閱讀
“主題式”教學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設計研究
議“主題式”教學模式在餐飲服務教學中運用
科學拔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