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語文要素喚醒美妙體驗

2019-04-09 03:26繆曉紅
文理導航 2019年6期
關鍵詞:喚醒語文要素體驗

繆曉紅

【摘 要】統編本教材關注語文要素的落實,堅守穩步發展、螺旋遞進的編寫原則,各單元讀寫要求呈梯度狀滲透。本文以統編本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為例,立足語文要素,緊扣“美妙”——喚醒耳朵,感受聲音的美妙;喚醒文字,體驗語言的美妙;喚醒靈感,觸摸表達的美妙。實現聲音、畫面、文字、感覺的融合,助力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構建自己的言語圖式,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統編本;語文要素;語感;喚醒;體驗

語感是什么?語感是文字觸及心靈的刺痛。語文課堂就是用恰當的方式使文字立體、鮮活起來,并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生長的力量。

《大自然的聲音》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開篇課文,此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發現大自然的禮物”,語文要素是“感受生動的語言,積累語言”“留心生活,記錄自己的想法”全文將風、水、動物比作音樂家、歌手,結構清晰,語言如詩般優美,也因此成為學生的閱讀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單元語文要素,緊扣“美妙”,喚醒知覺,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使之成為學生閱讀的向心力。

一、喚醒耳朵,感受聲音的美妙

大自然的聲音來源于生活,作者的感覺來源于生活,閱讀體驗需要生活經驗的支持,教學也要從還原生活開始。

課前,自由傾聽,漫聊感受。課前預習:請在清晨第一縷陽光出現前后,或夜深人靜時,在陽臺、小溪、公園……靜靜聆聽,你會聽到大自然的哪些聲音?有什么感覺?用筆記錄下來。這是一份是對聲音最初的體驗。

課中,反復聆聽,潛心感悟。音頻是打開學生多元想象,再現生活的最好方式,借音頻反復聆聽,能夠使學生體悟大自然聲音的美妙。孩子們的笑聲、樂器聲、瀑布聲三組不同的聲音,刺激聯想,層層遞進,以感覺為媒,實現聲音、文字、畫面、感覺的初次鏈接。教師可帶領學生在音頻中領略變化??勺寣W生在音頻中尋找四季的風;配樂朗讀,將學生帶入情境,并通過流水的音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水聲的變化之美……此外,還可借經典歌曲感受語言的魅力。教師可從不同角度讓學生浸潤聲音的世界,從而喚醒學生對聲音的聽覺,感受聲音的美妙。

課后,自主諦聽,留心感懷。課后讓學生觀察生活、聆聽聲音,用“總—分”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想法。如此,再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與生活鏈接,這便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兒童的智慧在自由的呼吸里?!边@樣的課堂才是鮮活的、有生命張力的。

二、喚醒文字,體驗語言的美妙

聲音常有,而知音難覓。文本——《大自然的聲音》的語言整齊明快,若要體會這份語言的美妙,則需打通有形之聲與心靈之聲間的通道,而“水”一段就是極好的突破口。

(一)以“詞語”為抓手,讀語言之畫面美

朗讀是引發言外之意最好的觸發點,在檢查預習環節提取課文中兩組特別的詞語。

第一組是象聲詞,重在引導讀音,聯系生活說象聲詞,積累詞語。第二、三組是描摹聲音感覺的詞組,聯系生活、借助想象,將詞語串聯成一幅幅畫面,這是文字、聲音、畫面、感覺的進一步融合。

(二)以“句子”為突破口,悟語言之節奏美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寫小雨滴的這一句,作者用省略號及兩個“所有的”,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小雨滴可能會落在哪里?借助想象激活生活經驗,從檢查零散的象聲詞,到有情境,能說完整話,通過想象感受“所有的樹林,樹林里的每片葉子……”用朗讀使文字立體起來,借想象給予文字生命的活力,從而體悟語言的節奏美。

(三)以“互文”為推手,賞語言之規律美

細品文章會發現和諧統一中又處處有變化,如何搭建語言范式,讓語言的生長看得見?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是頂針句,學生初次學習,教師應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其發現語言規律;然后找到文中另一處頂針句;再延伸到耳熟能詳的古老童謠“從前有座山……”喚醒學生的共鳴,進而鏈接“語文園地”中的例句:“……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

________,_____”拓展后欣賞歌曲,再次展現頂針手法的美妙;最后借語言規律,抓住這些關鍵詞,引導學生背誦,積累語言。使學生體驗感知、觸摸、體驗、內化、轉換的動態性語言體驗過程。

三、喚醒靈感,觸摸表達的美妙

靈感是一種創新思維,是一種敏銳的感覺,語文能力的提升要在恰當的時機,以充滿邏輯力量的問題串來撬動學生的思維?!洞笞匀坏穆曇簟返?自然段總起“美妙”,第2自然段寫風是無形的聲音——感覺描寫;第3自然段寫水是有形與無形聲音的融合,第4自然段是對有形聲音的描寫。教師可在引導學生對比、感悟的過程中尋找空白點,觸發學生靈感并嘗試仿寫——給第2自然段補上擬聲詞,給第4自然段補上感覺描寫,通過這樣創造性的描寫使學生親歷作者觀察事物的視點,再次對比發現作者語言整齊中的變化之美。本課以單元語文要素貫穿始終,旨在喚醒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其完成從“反應”到“綜合”的過程,以彰顯單元主題的力量,實現語言從體悟到內化的過程。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后再次聆聽“清晨”“深夜”的聲音,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體會到語中之意、言外之情,感受語言的魅力,觸摸表達的美妙,真正提升語文素養。

我們常說以文本為例子,其價值就是以這個“例子”為平臺和支點,將靜態的教材轉化成動態的“學材”,將單一的教材內容盤活,從多角度刺激,喚醒學生創作的靈感。

【參考文獻】

[1]劉仁增.語用——開啟語文教學新門[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周一貫.小學語文文體教學大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周一貫,俞慧琴.語文智慧教育的教學智慧[M].寧波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喚醒語文要素體驗
淺談一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基于語文要素優化教學路徑策略的研究
正確解讀課后習題 有效落實語文要素
在“雙線并進”中落實“雙線組元”思想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喚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當公益以“喚醒”為目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